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确定主题】
课文系统: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所选课文都是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既有古体诗,也有现代诗歌,或大气磅礴,表现胸中豪情;或感情深沉,表达爱国之情;或执着咏叹,抒发家国之思;或情真意切,讴歌爱的真谛;或细腻描摹,展现生命的力量。其共同特点是借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抒发某种情。前三首诗歌主题是热爱祖国,后两首诗歌主题是爱与希望。课文如下:
《沁园春.雪》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本单元的语文策略:
本单元教材结构主要由活动任务单、课文、旁批和注释、读读写写组成。
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活动任务单”共安排三个任务,分别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每个任务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教材为依据,根据活动.探究单元的特殊性,进行大单元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外在知识转化在内在素养。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注意重音、停连、节奏,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韵律。
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重点)
3.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重点难点)
【核心任务】
感受诗歌魅力,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学年的现代诗学习和活动探究单元学习,对于诗歌朗诵的基本技能(如重音、停连)、诗歌阅读的基本概念(如意象、感情基调)、诗歌创作的手法(如借景抒情)等有初步认知,不过对于较为抽象的朗读技巧(如语气、节奏)、如何制定诗歌探究活动评价标准等还有待引导。基于以上梳理,学生本单元的学情分析如下:
已掌握:
1.重音、停连等朗读技巧。
2.通过意象、韵律等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的阅读策略。
3.活动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分工。
待提高:
1.语气、节奏等较为抽象的朗读技巧。
2.诗歌语言形式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内心情感体验的深化与捕捉。
4.模仿特定修辞或表现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学习过程】
第一课段:预习课1课时
第二课段:学习鉴赏3课时
第三课段:诗歌朗诵2课时
第四课端段:尝试创作2课时
第一课段 预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构建动场
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诗歌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豪放如大江东去,它婉约如小桥流水。它引我们遐想,它让我们惆怅,它激励我们前行。它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如痴如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单元,一起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检查预习
1.字词大比拼
2.文学常识填空
第二课段 学习鉴赏
第三课段 诗歌朗诵
课时安排:5课时
【活动二】诵读美诗
诗是活在读之中的,就让我们带着美的心情去诵读这五首诗吧。
活动策略:
1.自主选择喜欢的诗歌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重音、停连准确;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读出作者的情感。
2.组内朗诵,互相评价、交流。
3.推举优秀者,班级展示评选。
听你们诵读诗歌,简直是一种享受,老师被你们精彩的表现深深吸引,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意境继续探究文本,向诗歌更深处漫溯。
三、交流探究
【活动三】品读美诗
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预习任务单,自主赏析了每首诗歌,下面就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
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全班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链接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在陕北清涧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他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我爱这土地》1938年,日本攻占华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写下了这首诗。
《乡愁》1937年,抗战爆发,10岁的余光中随父漂泊, 22岁定居台湾。1972年,思乡情切,热泪盈眶,赋诗一首,沉吟良久。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934年,诗人悼念徐志摩,表达深切怀念;另说其儿出生,以表喜悦之情及对儿的希望。
《我看》作于1938年,诗歌描写温馨画面,抒发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表达报效祖国的深情。
第四课段 尝试创作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四】仿写美诗
请同学们以“爱”为主题,选择合适的意象,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学习仿写,要抒发真情实感。(提示:可以从段落、句式的角度进行仿写。)
活动策略:
1.自主独立写作。
2.组内评议修改诗歌,小组合作互相评价。
3.班级展示优秀作品。
每组评选一份修改后的优秀作品,课后张贴在班级优秀诗歌展示区,供其他小组学习。
学生展示:
生1.仿写《乡愁》
母爱
小时候
母爱是一个暖暖的拥抱
我在里头
母亲在外头
长大后
母爱是一通短短的电话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生2.仿写《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山崖
假如我是一棵苍老的树
我也应该让干枯的枝桠坚挺
这让烈日暴晒着的山崖
这永远见证我激情的孤独原野
和那来自晴空的无比洒脱的夕阳
然后我死了
连叶片也深埋在山崖脚下
生3.仿写《我看》
我看
我看细雨轻点
雏菊娇嫩的额头
我看甲虫将落叶举过头顶
蜗行路上有浅浅的雨痕
我看草尖扭动身躯
努力洗濯新鲜的碧衣
我看泥土收敛了裂隙
吮吸着来之不易的水滴
四、综合建模
诗歌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它们或豪放、或婉约、或欢喜、或忧伤,为我们呈现了生命不同的情态,我们的内心也随着这些字眼和节奏起伏,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感受大自然和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