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森林铁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森林铁匠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9-11 20: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森林铁匠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森林里的铁匠》
2.劳动题材拓展欣赏
【教学目标】
1. 能在欣赏乐曲《森林里的铁匠》教学过程中,初步感知乐曲的情绪,了解同一主题不同风格、题材的音乐作品;乐于与同伴一起交流欣赏劳动生活题材的歌曲和乐曲的感受或见解,分享音乐创作的成果。
2. 学会用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听、唱、奏、即兴表演和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与“爱劳动”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的风格特点。
3. 掌握儿童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了解其不同的音色特点,能为乐曲《森林里的铁匠》编配伴奏音型,并进行合奏。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演奏,表现乐曲的情绪特点。
2. 能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特点,创编适合的伴奏音型并进行演奏,更好地表现乐曲的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在《勤快人和懒人》音乐中进教室,师生问好
基础练声
三、复习《勤快人和懒人》
1、跟着音乐演唱五线谱旋律
2、有感情地演唱歌词
3、根据音乐即兴表演,体验劳动的快乐心情
四、欣赏乐曲《森林里的铁匠》
(一)导入
1、教师介绍铁匠的工作,欣赏《森林铁匠》的片段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个职业:打铁匠。他们是一群打铁或锻造铁器的工匠。同时铁匠也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只凭手中一把小小的铁锤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 ( http: / / baike. / view / 2811461.htm )和生活用品。那你们知道铁匠是怎么锻造出铁器和工具的吗?
2、欣赏《森林铁匠》片段,教师现场表演铁匠打铁动作
学生思考铁匠劳动时有哪些动作
(二)欣赏《森林里的铁匠》的片断
1、第一次思考乐曲的情绪、速度,想象乐曲怎样表现铁匠在劳动,以及劳动的动作
2、第二次进一步了解乐曲的情绪、速度和所要描绘的情景和人物形象特征
(三)再次欣赏《森林铁匠》
1、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跟着音乐即兴用形体动作表现铁匠劳动时的动作
2、师生相互评价
(四)学生分组创编伴奏音型,为乐曲伴奏
1、分组创编
2、分组交流、评价
评价内容:每个组创编的伴奏音型是否符合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否表现这首乐曲的欢快活泼情绪特点。
3、集体表演
五、辨析劳动题材音乐作品
(一)听辨游戏
1、《丰收锣鼓》 2、《剪羊毛》 3、《采茶舞曲》 4、《采茶扑蝶》
5、《太阳出来喜洋洋》
(二)师生相互交流听辨心得与体会
(三)教师对容易辨别错的歌、乐曲进行适当介绍
【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复习《勤快人和懒人》 1、跟着音乐演唱五线谱旋律 2、有感情地演唱歌词 3、根据音乐即兴表演,体验劳动的快乐心情
任务二欣赏《森林里的铁匠》的片断1、思考乐曲的情绪、速度,想象乐曲表现什么样的人在劳动,以及劳动的动作2、进一步了解乐曲的情绪、速度和所要描绘的情景和人物形象特征
任务三再次完整欣赏《森林铁匠》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跟着音乐即兴用形体动作表现铁匠劳动时的动作
任务四学生分组创编伴奏音型,为乐曲伴奏1、分组创编2、分组交流、评价评价内容:每个组创编的伴奏音型是否符合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否表现这首乐曲的欢快活泼情绪特点。
说明:
本环节为复习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的演唱、表演能精神饱满,充分体现出以往音乐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并能反映出歌曲的情绪特点和歌曲中人物的形象特征。
说明:
这是一首写实性通俗管弦乐曲,对人物的刻画非常形象,这一环节教师截取了乐曲的片段再次让学生来聆听,进一步地感受乐曲的速度、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为下面的体验过程作铺垫。
说明:
用形体动作体验乐曲所描绘的人物特点是欣赏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对音乐的理解不能只靠说理分析,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愉悦,情感得以抒发,同时在即兴形体表演后师生相互评价,进一步地加深对铁匠劳动情景的了解,体验劳动的辛劳,引导学生热爱劳动。
说明:
用打击乐伴奏,表现乐曲的情绪特点,和铁匠们劳动时的热闹场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在分组交流展示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合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相互评价,感受到一个小组一个声部的伴奏,无法很好地表现出乐曲的情绪特点。如:小铃这组,如果他们创编的是二分音符,单独演奏的话,可能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比较优美柔和的,无法很好地表现出乐曲的深厚内涵,如果再加入木鱼这组创编并演奏的,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型,就能明显地表现出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本环节的设计,试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只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从学生间两个声部的伴奏,到四个声部的伴奏,再到师生六声部的伴奏,才能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绪特点以及铁匠们劳动时的热闹场面,感受多声部合作演奏带来的音响效果的丰富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形式,从而进一步体验、表现音乐的内涵。
说明:
一堂课只复习一首歌曲和欣赏一首乐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本课中设计了一个游戏形式的拓展内容,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习经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只要求学生听辨出乐曲的名称即可,预计学生能通过歌词听辨出《太阳出来喜洋洋》和《剪羊毛》;通过音乐中的锣鼓声,也能听辨出《丰收锣鼓》,但不排除凭空猜想判断《采茶舞曲》和《采茶扑蝶》。然后教师在最后重点对这两首曲子进行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这两首与采茶有关的乐曲。本环节的设计思想是在符合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范围内,围绕教学主题“爱劳动”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旨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力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欣赏:《森林里的铁匠》
劳动题材音乐作品拓展
歌曲:《勤快人与懒人》
听辨分析
合作创编
复习展示
演奏
演唱
交流分析
听辨判断
合作演奏
肢体模仿模仿
节奏创编
乐曲欣赏
表现
创造
体验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