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2.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东周
西周
镐京
洛邑
犬戎
河
水
渭
水
周平王东迁
01 王室衰微
问鼎中原
【思考】郑国国君和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威到春秋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周王虽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是僭越礼制的行为。
王室衰微的表现
【表现】
①制度变化:诸侯国设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分封制逐渐瓦解;
②周王室财政:统治势力大减,诸侯不再听从王命,而是各自为政,诸侯也不再向天子纳贡,周王室陷入财政危机;
③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称霸,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阅读教材第28、29页,回答王室衰微的表现?
【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思考】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从周平王迁都洛阳,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整个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诸侯各自为政、相互征伐,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02 诸侯争霸
阅读教材第29-30页并结合所学,回答诸侯争霸的原因、目的、口号主要霸主和著名的战役?
原因
①周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 经常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
目的
为夺取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天下霸主,诸侯领袖。
口号
尊王攘夷
尊:周天子;攘夷:排斥夷狄外族入侵
【思考】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
①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着保护角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齐桓公首霸诸侯
【思考】阅读教材第30页相关史事并结合齐国的地理位置,归纳概括齐桓公能成为第一任霸主的原因有哪些?
①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②地处沿海,资源丰富、利于发展商业,经济发达
③借用“尊王攘夷”口号,葵丘会盟,号令诸侯
春秋时期青铜胄
春秋时期青铜戈
阅读教材第29-30页,回答春期时期的霸主有哪些?你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成语典故?
春秋争霸形势图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越王勾践
成语典故
老马识途
一箭之仇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竭泽而渔
兵不厌诈
厉兵秣马
秦晋之好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止戈为武
卧薪尝胆
兔死狗烹
材料一:春秋战国混战期间,人民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同时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材料二: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材料三:春秋初期的100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10多个诸侯国。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使秦国加快了统一步伐,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
趋势: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流加强
结合以下材料,概括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历史解释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
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1.农业上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
03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变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1.农业上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03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03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春秋珍品莲鹤方壶
03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3.商业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03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
动荡的春秋时期
经济发展
农业:铁制农具(铁器)、牛耕出现
手工业
商业
进入铁器时代
王室衰微
制度变化:分封制瓦解
周王室势力大减
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诸侯争霸
原因(背景):王室控制力减弱,各国发展不平衡
口号:尊王攘夷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影响(评价):有利于局部统一,也促进民族交融;但给人民带来灾难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春秋争霸的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2.“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通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俟强并元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
A.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 B.周王朝统一全国的趋势增强
C.周王朝衰落奴隶制度遭破坏 D.社会变革奴隶制度基本确立
C
C
3.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以下能够与该考古发现相佐证的事件是
A.说明春秋时期公室衰微,大权旁落
B.符合三家分晋的史实 C.体现分封制度的等级森严D.证明郡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