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语文4.14《春》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语文4.14《春》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5 18:31:12

文档简介

《春》教案
朱自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流利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批注,给课文划分层次。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春”。(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流利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批注,给课文划分层次。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8分钟)
1. 师:怎么实现目标呢?下面我们集体朗读课,要求大空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发现有错的地方,在书上做好标记。
学生可能读错的字有:
水涨( ) 应和( )薄烟( ) 黄晕( ) 捉迷藏( )
披蓑戴笠( ) 酝酿( )宛转( ) 散在草丛里( )
2. 找几个同学给这些字注音,其他同学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注音:(略)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10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段落大意。提示:课文的右侧有批注,充分例用好提示。看一看谁划分的准确。(10分钟)
第一部分(1自然段)昐春
第二部分(2-7段)绘春
第三部分(8-10段)赞春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加点字注音。
水涨( ) 应和( )薄烟( ) 黄晕( ) 捉迷藏( )
披蓑戴笠( ) 酝酿( )宛转( ) 散在草丛里( )
2、根据本文的写做顺序,昐春-绘春-赞春,背诵课文。
先完成1-4段,
5-10段利用早读时间完成,各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春》
朱自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 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及作用,探索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的“春”。(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
1. 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 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及作用,探索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品读课文,学习语言)(10分钟)
自学指导:
认真朗读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标出来,说一说好在哪里。提示:找也这句中运用比较准确的字或词,从词语的角度就分析。(10分钟)
例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钻”字用的好,写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学生讨论,按照例句去回答。
学生回答(略)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再读课文,找出各种修辞)(10分钟)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修辞方法,看一看谁找的多、谁找的准。(10分钟)
教师总结:本文所选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复
要求学生能够分清各种修辞,特别是最后三个比喻。
自学指导二:(掌握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找出一例,说一说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提示:用下面的句式加答。
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准确的描绘(写出)了
的特点(特征、情态),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例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急切的心情。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把握主题思想)
自学指导:
作者描绘春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句式: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布置作业
完成《伴你学》1-15小题,其中16-20选做,1――15必做。
完成一次小作文,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任选其一,写在小作文上,字数不少于300字。
课件12张PPT。春朱 自 清学习目标:1. 分析春景五幅图;
2. 探究文章主旨。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在文章中找出五幅图对应的部分,并试着分析,体会语言的生动性。(5分钟)春草图 情态:
色泽:
质地:“钻”写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偷偷地,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拟人)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词语赏析: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 爱.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 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春花图形态:开满了、赶趟、杂样儿、像眼睛、像星星。
(花的数量多,种类多,且花开的密。) 颜色:花多,花艳,花甜,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词语赏析:“蜜蜂嗡嗡的闹着”此句话中 ,将“闹”改成“飞”字好不好,为什么?“闹”中不仅有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将“闹”改成“飞”,就达不到渲染昂然春意的效果,且与下文的“飞”重复,用词显得单调。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树上繁花 花下昆虫 遍地野花高低结合眼前花儿争春想象结果实虚实结合花的色彩花的味道色味结合像星星眨呀眨暗写风与太阳明暗结合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春风图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触觉嗅觉鸟鸣、流水、短笛听觉运用各种感觉描绘春风柔、暖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春雨图一下就是三两天多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密……一层薄烟轻盈抓住特点描绘春雨的“润”特点人迎春
范围广 人数多 年龄全
抓住特定情境中人的活动来写返回赞春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像青年——“力”(春天充满活力)三个比喻依次点
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独立成段,
是为了强调春的不同成长过程,抒发作者
强烈赞美春的真挚感情。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思考讨论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5分钟)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