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语文5.18《斜塔上的实验》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语文5.18《斜塔上的实验》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5 18:23:43

文档简介

《斜塔上的实验》?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能正确的划分段落。
重点:理清课文的结构。?
难点: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
一、情境导入??
【再现实验】?
????大千世界,充满了神奇与奥秘,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一些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蕴藏着一些永恒的规律。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的进步。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茶水沸腾的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个人,看看他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伽利略吗??(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被世人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斜塔上的实验》,再次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11.正音辨形?)
让学生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注音和说说字、词的意思。如果有学生不会的教师再作讲解。如:?
祈祷 ??粗糙 ??滑稽 ??唏嘘 ????漫不经心??卷帙 ??坠 下??
不屑 ??嘀咕?? 倔强 ???一劳永逸 (“倔强”这两个都是多音字需要注意,嘀咕和咕哝注意轻音,卷帙中的“卷”的读音。)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三、精读感悟?
1、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什么??????讨论并明确: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
2、通读全文,了解伽利略生活的环境,想一想当时伽利略科学发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凭借什么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当时伽利略科学发现最大的困难来自不讲科学的时代,社会、学校、乃至家庭对科学发现的阻遏甚至打击。他凭借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执着和重视实验的科学精神,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3、本文写了伽利略哪些事迹?其中哪些详写?为什么这样写?
详写: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自由落体实验。
略写:孩童与学生时代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故事。
4、体会文中“又是、似乎、甚至,不轻易相信、乐于”的用法。
5、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众队伍的盛大和观众情绪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写观众队伍的盛大表现了这次实验的影响之大,写“大家”的情绪和想法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
这些描写都从反面突出了伽利略的科学精神与魄力。
6、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讨论并明确:我们要学习伽利略善于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课文的第一部分描写了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经过,表现了伽利略“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和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在现实生活中,你有过像伽利略这样的经历吗?结果怎样?(课后将自己的经历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2、?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
斜塔上的实验?
一、(1—7节):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节):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三、(13—19节):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2、?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难点: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
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二、精读感悟?
(一)、研讨课文第二部分?
17.学生速读课文第二部分(7-12段),理解孩提时代的伽利略的个性特点。?2、学生讨论。?
3、从学生的描绘中得出他的品质:?(1)不迷信权威?
(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
(4)敢于追求真理?
(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
(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斜塔上的实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部分,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13-19节),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1、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是怎样的??
讲解范例: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
这句话中“不客气”和“嘲笑”说明了他们看不起伽利略,对伽利略做法的不理解,对伽利略是一种嘲讽和讥笑的态度。?
????(小组交流语句,分析。)??
提示:在分析语句时,要抓住关键词,体会词语含义,分析句子作用。??学生评析:??
(1)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
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分析:“也”和“骂”说明学生们对伽利略是如此,连教授,有思想的人也对伽利略的做法也持坚决反对态度,“狗血喷头”说明骂得很凶。?“不知天高地厚”说明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伽利略是个天真无知的人,?这些词都是贬义,表明伽利略当时所面对的反对势力之巨大。??
(2)“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
分析:“胡闹”说明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是小孩子的把戏,“威胁”说明教授们心中也有点恐慌。?
(3)表演..的地点在比萨斜塔,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分析:“表演”说明对伽利略来说这只是一次公开演示,从另一侧面反映伽利略很有信心,这已不是一次实验。??
教授们穿着长袍反映了他们对这件事的郑重,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他们想看看伽利略会在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比萨斜塔上做出怎样荒唐的“游戏”,学生“不客气地嘲笑”使得他们最想看到这个可笑的老师会怎样出丑。?“大家”说明观看这次实验的人数之多,场面之大。“吵吵嚷嚷,兴高采烈”说明议论之声很多,大家兴致很高,神采飞扬。??
前面是“给他一顿教训”后面变成了“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说明所有的人对这次实验都抱定了一定会失败的想法。这“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说明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思想和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荒唐的程度,他们要彻底败坏伽利略的名声,让他永远抬不起头来。??
(4)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
。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分析:“嘘”说明就在实验的最后关头,人们都不忘给伽利略施加压力,想迫使伽利略在最关键的时候放弃。当实验进行时,人们的态度从一阵“哄笑”到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反映了他们愿望的破灭。??
(5)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这样那样滑稽..
玩意儿。??分析:“神圣”反映了当时人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评价很高,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和经典,“滑稽”是令人发笑的意思,这里指那些教授对伽利略的实验及实验器材的鄙视。??
他们的态度动摇了伽利略的想法了吗???
2.面对来自周围的巨大压力,伽利略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学生阅读相关语句、分析)??
(1)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分析:“重新检验”说明是再次检验,也反映了以前有人检验过,但没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说明伽利略不是把前人的结论当作真理,而是要用实验去证明。反映了伽利略注重实验、实践,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2)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分析:“拒绝”说明伽利略的坚持,“乐于”说明伽利略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老师结语:刚才大家分析得都不错,其实,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我们要能坚持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和分析课文,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想,此时的你一定对伽利略有了更深的印象和了解了,你认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科学家呢???
明确:伽利略是一个不怕威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科学家。?
结合课文,总结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明确:不轻易相信权威,努力实践,细心观察?三、?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
????本文是一篇介绍伽利略的人物传记,而人物传记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写,选文却没有按常规写,而是采用先写趣事,再写小时候,最后再写斜塔上的实验的顺序进行写作,这样写有何好处??
讨论明确: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孩提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纸?
2、预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1)不迷信权威?
(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
(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