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语文 5.21《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语文 5.21《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5 18:18:32

内容文字预览

《以虫治虫》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课文的背景,感知全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 “穰”等。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了解身边的科技发展情况,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
2、了解生物防治与环保教育方面的契合点,知晓绿色环保的重要性,懂得科技进步可以促进绿色环保事业,科技能够让环境和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二、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准备好学习用具。
2.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设施。
三、课时:一课时
设计思路
一.导入
1 导语:
我们在当今条件在下就是许多农民是用农药来控制治理这些虫害的。早在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他们发现了另外一种不同与我们现代人使用农药杀害虫的这种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们古代使用的方法。
2.《梦溪笔谈》与沈括
说到中国古代科技,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北宋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提到沈括,就不能不提到一本书——《梦溪笔谈》,此书被后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的伟大著作。《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以虫治虫》给予我们“生物防治”、“环保”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感文章)
1.全班齐读课文,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借助工具书及注释,排查字音、词义并进行翻译。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 (1)字音、字形部分: 喙(hui) 穰(rang) 梵(fan) 胠(qu) 箧(qie) 履(lu) 贻(yi) 钗(chai) 傍(páng)
(2)字义部分 大穰:庄稼大丰收 方:才 级:层
患:嫌、担心 贴:赠给 但:只
盖:因为 伏:通“服” 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
以:用 悉:全 之:结构助词的 其:代词,它的
(3)语段意:(重、难点)
方为秋田之害:
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
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2.根据大家刚才的集体探讨对课文的了解、学生在次自习课文,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答:《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
三.赏析文章
(1)“忽有一虫生”
一个“忽”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
分析:“忽”字表明事出意外。
(2)、第二句文字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概括一下。
分析:
(1、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介绍子方虫的天敌
(3)、作者从哪几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子方虫的天敌的?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分析:
1)写它的外貌特征:“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
2)说明其数量多:“千万蔽地”
3)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无穷及方式:当它遇见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4)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旬日子方皆尽”。
5)灭害成功:“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
四.拓展
1.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科学的发现。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自由发言]
2.你知道在生物界中还有那些“天敌”的现象吗?[自由发言]
3.这些都是昆虫的本能,是一种自然现象。你知道这样“以虫治虫”的例子吗?[自由发言]
4.分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学习了这篇课文,前面的新闻报道的虫害问题你是怎么解决?说说你的想法。
资料:
与会专家学者介绍说,可用于以虫治虫的昆虫统称天敌昆虫,可控制害虫的蜘蛛和捕食螨等节肢动物也属于天敌昆虫,天敌昆虫主要包括寄生性和捕食性两类。如今,人类对害虫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标记水平探索其防治机理与防治方法;在测报上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甚至利用雷达“追虫逐害”;建立重大昆虫灾害预警体系提升生物灾害的可预见性;利用昆虫在生物链中相依相克关系,人工调节其平衡和与其他相关生物间的种群比例与配置,建立生态防治技术系统等。
五.小结
科学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大门。而科学本身也不是神秘的,它不仅仅属于科学家,也属于所有的有心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严谨的态度,进行细心的观察,你就会有许多收获。你也许也能象许多大科学家一样改变世界。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记忆重点字音、词义。
课件10张PPT。以虫治虫沈括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掌握重点的字词解释,正确译讲课文。
3. 理清课文思路。第一次“先学后教”(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划出难读易错字词。(3分钟)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法蝎  

傍喙
钳 
xiēhuìqiánrángpáng第二次“先学后教”(掌握重点的字词解释,正确译讲课文) 自学指导:
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5分钟) 一人译一句,先读原句,再解释
重点的字词,最后翻译整个句子。方法: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 为 秋田 之 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 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 以钳搏之,悉 为两段。
正当,正在的成为它的像虫子的嘴危害秋天田地
里的庄稼遍地。蔽,遮盖长在昆虫嘴
上的钳状物就(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用子方虫都,全成为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 以 大穰。
其虫 旧 曾有之,土人 谓 之“傍不肯”。
完全,全部因十天语气助词,无义这样,这种过去,先前庄稼大丰收年成它,指子方虫的天敌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本地的人,
当地的人称,叫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根据所学内容,说明虫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找出描写“傍不肯”外部特征、数量之多、灭虫方式及灭虫结果的句子,并思考“以虫治虫”的好处。(3分钟)以虫治虫虫害发生年代—
季节—
地点—天敌灭虫天敌出现—外部特征—
数量之多—
灭虫方式—
灭虫结果—元丰中千万蔽地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庆州界秋并非偶然,就曾有之岁以大穰以钳搏之,悉为两段促进农业生产
保护生态环境当堂测试: 《补充习题》1、2、3、4、5《梵天寺木塔》
?沈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译讲,初步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讨论,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受到应有的启发。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译讲初步理解课文.。
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受到应有的启发。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
灿烂的古代文明。翻开中国古代史,我国在科技文化等许多领域都几乎始
终处于世界的前列。四大发明就是杰出的代表。
哪位同学能说出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
?
????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同样举世瞩目。
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庄严宏伟、设计精巧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却仍屹立巍然,完好无损,成为我们民族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
?
在杭州,曾经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梵天寺。如今,梵天寺在历史变迁中,终于损毁殆尽,而名噪一时的梵天寺木塔彻底消失在的尘世间。如果不是沈括,如果不是《梦溪笔谈》,也许这座宏伟的建筑早就为世人所遗忘。我们就会忽略这项伟大的成就。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梦溪》二则中的《梵天寺木塔》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
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有学生简要回忆并介绍)
?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先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大屏幕中的生字,谁会读??
2、自己大声朗读课文
3、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声音要洪亮,愿意读的举手。(2人)
你先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读错了,就举手帮他更正。
4、齐读不带标点的课文
?
三、二读课文,练习译讲
1、合作完成: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翻译课文。如有疑难,同桌互相同学请教。
师提示:请同学们不要放过一个疑难,有不会的一定要提出来。?2、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先解释句中的词语,再翻译句子。
3、试一试:看大屏幕,翻译课文
?
四、公元964年,在沈括的家乡杭州,梵天寺里,工匠们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一座巍峨的木塔将要屹立于此。但是开工不久,工匠们就遇到了难题?
出示问题,用现代汉语回答
? 1、工匠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2、制定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3、解决问题的原理是什么?
4、解决这一难题有何目的及意义?
5、人们是如何评论的?
?
五、进一步思考:
木塔建成,是工匠们在建造过程中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但喻皓却是作者在短文中的主要描写对象。这是为什么?
?
除了描写喻皓的语言和神态外,哪些语句还表现了他的的技艺的高超?
???
五、发散拓展:《梵天寺木塔》仅用一百余字就清楚的记述下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的建筑理论。
而许许多多的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充分表现了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今天的中国人依旧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中国的科技辉煌。
你知道哪些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提示:如航天、农业等方面?
?
小结: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华夏5000年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们将担负起祖国腾飞的重任。感受到这些古今科学成就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提高观察能力,培养探索精神,无愧于我们的历史责任。(1分钟)
?
课件10张PPT。梵天寺木塔沈括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掌握重点的字词解释,正确译讲课文。
3. 理清课文思路。第一次“先学后教”(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划出难读易错字词。(3分钟)读一读:梵
讫贻
胠箧fànyíqìqū qiè实钉之则不动矣盖钉板上下弥束dìng第二次“先学后教”(掌握重点的字词解释,正确译讲课文) 自学指导:
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5分钟) 一人译一句,先读原句,再解释重点的字词,最后翻译整个句子。方法: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 其塔动。匠师云:“未 布瓦,上轻,故 如此。”乃 以瓦布之,而动如初。统治在嫌,担心正在建造的木塔这,这个才修建层没有这样;
如,像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时,用所以于是,就木塔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说:“还没有铺排瓦片,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说铺排但是从前,当初无可奈何,密 使 其妻见喻皓之妻,贻 以金钗,问塔动之 因。皓笑曰:“此 易 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 钉之,则不动矣。”没有办法派暗中,秘密地原因询问,打听用,把的他的,指
匠师的语气助词,
不译这,解决
塔动问题终了,完毕实在没办法了,工匠就暗地里让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使坚实就容易赠给求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的钉木板
钉,用钉子钉;之,木板只匠师如 其 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 履 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 伏 其 精练。他的,
指喻皓的因为遵照走,踩踏那支撑紧密约束话,
言论同“服”打开的箱子
胠,从旁边打开,打开都工匠按他说的(去做),塔身于是稳定了。因为钉牢木板以后,各层上下更加紧密连接,他,指喻皓精熟自然,当然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一只打开的箱子。人踩上去,上下及周边四面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于是,就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根据所学内容,说明建塔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塔动原因,分别找出匠师、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原理。(3分钟)梵天寺木塔建塔过程时间—
地点—
人物—
塔动原因—解决塔动匠师—
喻皓—解决原理—钱氏据两浙时杭州梵天寺匠师匠师:未布瓦,上轻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