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3、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爱心的神奇力量。
2、丰富的想象。
一、学生朗读
目的:初步感知、感受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注意读音
1、在课本上注音。2、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加字的音:干涸(hé)水罐(guàn) 绊(bàn)倒 舔(tiǎn)净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 tuò )沫(mo)
讨论,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
课文导读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板书: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板书设计 童话 七颗钻石
(想象) 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中心意思: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了上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
(找水)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 神奇1: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绊倒)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 神奇2: 罐子端端正正地放着,水还满满的
(狗喝水)3、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 神奇3: 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母亲让女儿喝)4、母亲对女儿的爱心 神奇4: 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爱之所至)
1、 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
"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
2、 这篇童话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什么?
说明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3、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学生在课文中找出。)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第二次: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第三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四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五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
4、体会下面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答: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课件10张PPT。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童话
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体会文章的美好情感。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 在文中迅速划出生字词并给生字词注音。(5分钟)
(不会的可以借助工具书或小组交流。)考一考给下列红色字注音:干涸 绊倒 舔净
瞬间 清澈 唾沫hé bàntiǎnshùnchètuòmo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课文中的爱心行动有几次?作者为什么要把水罐写得这么神奇?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5分钟)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将水省给母亲喝倒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喝五次爱心行动变出了水变得端端正正木的变成银的银的变成金的钻石变成了星星写得这样神奇,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作用。课文中哪些地方
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对母亲
对路人
对动物 自学指导二:
文章最后说:“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2分钟)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