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
一、问题探讨
前面我们已经理清了故事的脉络,现在我们围绕“新装”,分小组来探讨几个问题。
1、故事中的新装存在麽?
2、故事中出现了皇帝、老大臣、官员、骑士、骗子、百姓、小孩等等一些人物。面对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谁在说假话?(在原文找出句子)
⑴ 老大臣说假话:“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⑵ 一位诚实的官员说假话:“是的,那真是太美了!”
⑶ 两位诚实的官员一起说假话:“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⑷ 皇帝说假话:“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⑸ 皇帝的全体随员说假话:“哎呀,真是美极了!”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⑹ 皇帝的所有骑士说假话:“一点也不错。” ⑺ 皇帝身边的所有人说假话:“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⑻ 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说假话:“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3、为什么他们都说假话而不敢说真话呢?
⑴ 皇帝说假话: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为了保皇位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⑵ 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说假话: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职务。⑶ 市民中的成年人说假话:是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4、你们觉得皇帝、大臣、百姓是什么样的人?皇帝:愚蠢昏庸、穷奢极欲、荒唐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大臣:虚伪奸诈,自欺欺人,明哲保身。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5、大家都在说假话,最后有没有人说真话呀?
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6、为什么小孩能说出真话?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
答: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如果改成成人来说,反倒不真实。其实,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所有老百姓的意见,以至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
7、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二、主题总结
《皇帝的新装》是一场闹剧,以骗开始,又以骗结束。通过学习这篇童话,我们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
真话实话随时有,最重要的是有敢说的人。作为一个真诚的人,要敢于正视现实,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如果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诚实,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课件14张PPT。
皇 帝 的 新 装
作 者 : 安 徒 生作者简介 (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8篇。著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
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 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纯洁,同情不幸的穷人,鞭挞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残暴、贪婪、虚伪、愚蠢,批判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这是安徒生童话的主题。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能正确的划分段落。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炫耀( ) 称职( ) 愚蠢 ( )
妥当( ) 钦差( )滑稽 ( )
陛下( ) 赐给( )爵士 ( )
头衔( ) 勋章( )御聘 ( )
随声附和( ) 骇人听闻( )
xuànchènch?ntu? qīn jué bìcìjī xián xūn yù pìn hè hài 解释下面的词语:
(l)不惜:
(2)炫耀:
(3)称职:
(4)愚蠢:
(5)不可救药:
(6)妥当:
(7)华丽:
(8)骇人听闻:
(9)随声附和: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惜,吝惜,爱惜。本课指夸耀。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适当。头脑迟钝、不灵活。 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药:用药治疗。稳妥适当。美丽而有光彩。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骇:震惊。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附和:跟着别人说。(线索)(第1段)(第2段~第4段)(第5段~第22段)(第23段~第32段)(第33~36段)理清课文结构2、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 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所顾忌。1、为什么皇帝与他的亲信们都不敢说真话? 他们或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皇位或官位,或是害怕招来杀身之祸;都害怕暴露自己的愚蠢、不称职。概括出皇帝、大臣及官员、小孩的性格特点。皇帝----
大臣----
骗子----
孩子----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愚昧、阿(ē)谀(yú)奉承。狡猾伪善。纯洁天真、无所顾忌。最可笑者:? ?
最可恨者?:?
最卑鄙者:??
最可爱者?:?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骗子:狡猾伪善大臣:虚伪愚昧、阿(ē)谀(yú)奉承、自私孩子: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骗受助传揭(昏庸、愚蠢)(虚伪、自私)(怕被嘲笑、怕被杀头)(天真烂漫、无私无畏)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3、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皇帝官员百姓小孩2、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课文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的?有什么作用?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夸张与想象: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作者写到皇帝光着身子试新衣就已经达到讽刺的目的了,为什么还要在情节上安排游行大典?其用意是什么? 把皇帝的新装和游行大典结合起来,把这出喜剧、闹剧、丑剧推向高潮,让皇帝的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穿着根本不存在的美丽新装游行的诙谐故事,幽默而辛辣的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