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锦瑟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锦瑟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2 14:2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 锦瑟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对《锦瑟》中所用的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生梦蝶:庄生,即春秋时的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比喻人生虚幻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B.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C.鲛人泣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D.良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不置可否。
②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感情真挚,犹如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③解读《锦瑟》,只要把握了首联的一个“思”字和尾联的一个“待”字,诗的主旨就豁然开朗了。
④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的辛勤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编纂成功《李商隐诗选浅释》。
⑤这两段景色描写,前一句壮阔、苍茫,后一句秀丽、凄迷,风格迥异,但都是浓情勃郁的好景致。连才华横溢的李商隐,都曾对这些妙曼的句子耿耿于怀。
⑥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A.③⑤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④
3.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月明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蜀君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杜鹃,啼声凄婉,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鸟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这一典故表达了对一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4.下列对《锦瑟》中所用的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生梦蝶:庄生,即春秋时的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B.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C.鲛人泣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D.良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
5.下面对《锦瑟》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认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二、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
李商隐写过很多无题诗。为什么叫“无题”?因为他根本不是在叙事,题目就成了一种象征。他似乎有意要把自己与社会的世俗(  )开来,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情感经历了一个(  )的转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可能世俗道德不能够了解,最后他决定用最孤独的方式实现自我完成,就像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去唱歌的夜莺一样,这是他对自己生命的一个完成,所以他的孤独苍凉与美丽,都是他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中国正统文学是以儒家为尊崇,所以李商隐这样的诗人不会受到很大的重视,因为他私情太多,甚至会因此而受到批评。
我相信很多人私下里那么爱李商隐,就因为其实借着李商隐,我们的私情可以得到部分的满足与(  )。我们读到他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么(  )的句子,就会觉得他说出了几千年来人类最难的事情:____。这么纠结的感受,李商隐用七个字就讲完了。
在正统文学的框架中,人们通常不太敢表达私情。这样来看,就会珍惜李商隐。因为他在讲究“文以载道”的时代,平衡了“文以载道”忽略的另外一个空间。
(选自《蒋勋说唐诗》,有删改)
7.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隔离 不可言喻 疏解 通俗
B.隔阂 不可言喻 化解 平常
C.隔离 不可理喻 疏解 平常
D.隔阂 不可理喻 化解 通俗
8.根据文意,在文中划线处补写一段话,描述一下“纠结”的内容。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
9.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0.在陆游890周年诞辰之际,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80字。
三、写作
11.微写作。
从下列诗人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位,对其做出评价。要求:符合诗人的特征,至少从诗人的三首诗中分别引用一句诗,构成排比句,文段要完整,不超过150字。
陶渊明、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李清照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BCD无误。
A项,庄周是战国时代的人,而不是春秋时期。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用典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2.【答案】C
【解析】①“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态度。句子中表达的意思是对这首诗的旨意众说纷纭,也就是各式各样的说法纷乱不一致,“不置可否”与之矛盾,错误。
②“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用来形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境界,正确。
③“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用在此处正确。
④“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此处修饰“辛勤耕作”,适用对象错误。
⑤“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句子里是指对“妙曼的句子”很欣赏,使用错误。
⑥“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此处用来指“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正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答案】C
【解析】C项“迷”是迷惘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用典作用的能力。
A庄周是战国时候的人物。
故答案为:A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用典作用的能力。用典作用: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其中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D项,本诗不是一般的咏物诗,也不是借瑟隐题的“无题”之作,它所写的情和事与瑟应有一定的关系。全诗开篇写到锦瑟,是以瑟为喻,而不是通篇咏瑟。
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6.【答案】A
【解析】析:A项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答案】7.A
8.见难,不见也难,见面的时候可能就吵架,觉得还是不见好,不见面的时候又开始觉得好想见面
9.①比喻的修辞,②形象地说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尽管这个过程是孤独痛苦苍凉的,但却是美丽的。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2)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需从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考虑。
7.本题考查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隔离”,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隔阂”,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思想上的距离。“隔阂”是名词,而第一处括号应该填动词“隔离”。“不可言喻”指不能用言语来说明。“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可言喻”说明的对象一般指事或理;“不可理喻”说明的对象一般是指人。由括号在句子要修饰的是“转变”,所以应选“不可言喻”。“疏解”,①疏通调解②疏通使缓解。“化解”, ①溶化消解②教导晓悟。“疏解”侧重于缓解疏通,并没有使事物消失;“化解”侧重于使事物消失,或使明白。从括号所在句子提供的语境来看,人们内心的情感应该是到“疏解”。“平常”指普通,不特别。“通俗”意思是浅显易懂,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从“相见时难别亦难”句子本身的特点和下文对于这句子的评论来看,句子并不平常,只是浅显易懂。
故答案为:A。
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从横线前面提供的语境来看,横线上的内容应该是对于“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解释,从题干要求和横线后面提供的提示来看,横线上所填内容应该突出“纠结的感受”。因此,答案可以整理为:见难,不见也难,见面的时候可能就吵架,觉得还是不见好,不见面的时候又开始觉得好想见面。
故答案为: 见难,不见也难,见面的时候可能就吵架,觉得还是不见好,不见面的时候又开始觉得好想见面
9.此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
首先,由句中“像……一样”可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个比喻的本体是“用最孤独的方式实现自我完成的李商隐”,指李商隐的用诗歌创作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喻体是“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去唱歌的夜莺”,“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歌唱”说明了诗歌创作过程的孤独、痛苦,“夜莺的歌唱”说明了这个过程的美丽、动听。因此,这个句子形象地说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尽管这个过程是孤独痛苦苍凉的,但却是美丽的。
故答案为: ①比喻的修辞,②形象地说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尽管这个过程是孤独痛苦苍凉的,但却是美丽的。
10.【答案】同学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陆游仍矢志不渝,临终前大声疾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竭尽力量。这样,才能让古往今来赍志而殁的志士仁人含笑九泉。
【解析】
本题中,首先要注意主题: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这个主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两方面应相互照应,缺一不可。同时注意语言要有文采。由此来进行写作。
故答案为: 同学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陆游仍矢志不渝,临终前大声疾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竭尽力量。这样,才能让古往今来赍志而殁的志士仁人含笑九泉。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明确题干要求,并通过解读要求明确考查方向和内容,严格按照要求去回答。
11.【答案】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钟爱自然、纵情山水,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游览庐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绘瀑布的雄伟壮丽;登岳阳楼,有“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抒宴饮的逍遥自在;遥想蜀道,有“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状奇景的动魄惊心。神奇浪漫的想象,生动活泼的笔触,难怪人们直以“诗仙”呼之。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人,联系积累的诗句,要注意题目中的至少从诗人的三首诗中分别引用一句诗,选择的诗句要有典型性,能体现诗人的性格特点,要构成排比句,注意字数要求。此题注意 从诗人的三首诗中分别引用一句诗,构成排比句,文段要完整,不超过150字。
此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