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氓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它们合称为“诗经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是指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也用“风骚”泛指文学。
D.《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本称《诗》,据传是孔子撰写,汉代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现存305篇。
B.《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所谓“宗庙之音”,就是专用于天子、诸侯祭祀祖先,宴飨上天,祈年拜神时的乐舞歌辞。“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C.《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极度憔悴和无情被弃。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不容易脱身。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氓》采用“比”的手法,这种手法将主人公相识、相恋和嫁娶的过程与后来男子的“二三其德”进行对比,把女子怨恨之情表达得跌宕起伏。
B.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C.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雷雨》第二幕是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鲁侍萍的善良刚强。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柳永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等。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结合起来。
B.《孔雀东南飞》是一首现实主义乐府诗,同时也是一首叙事长诗,在叙事方面,淡化了故事情节,呈现出典型的民歌的色彩,往往是运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C.《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具有参差错落的美感。在内容上,诗歌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体现出作者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
D.柳永的《望海潮》从地理、历史、自然风光以及市井繁华等多个方面,描绘了承平盛世下的杭州,手法上铺叙、点染,虚实相间,形成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
6.下列对《氓》一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第一、第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第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怨恨。
B.女子受夫权的压迫,被任意抛弃,这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
C.本诗将恨与悔的感情融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D.这是一首弃妇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痛苦,不仅是对那薄情男子更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控诉。
7.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是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贸:交换。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责备。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
9.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即我谋 即:马上 B.将子无怒 将:愿,请
C.无与士耽 耽:沉溺 D.女也不爽 爽:过失,差错
10.下列对《氓》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二章使用了赋的手法,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无尽头?
二、语言表达
11.《氓》是一首叙事兼抒情诗。它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过程,展示了她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且,随着她的倾诉,她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在变化着。请结合这一特点,反复阅读这首诗,填写下图。
12.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13.学校组织“诵《诗经》,品经典”活动。请为这一活动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活动主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20字。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①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②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③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④!秋风肃肃晨风飔⑤,东方须臾高⑥知之!
【注】①问遗(wèi):馈赠。②绍缭:缠绕。③拉杂:折断,打碎。④妃呼豨(xī):叹息声,或以为表声文字。⑤晨风飔(sī):晨风,鸟名,或以为雉;飔,急风。⑥高(hào):同“皓”,白。
氓
诗经 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风兴夜麻,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描绘了一对恋人婚前婚后的变化,呈现的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故事,表达的是女子的反思和觉醒。
B.《有所思》写女子思念爱人,大海阻绝不了她的相思。她想赠礼物表达爱意,就在玳瑁簪上系以双珠,再用美玉装饰之,从中可见主人公非常用心,十分珍视爱情。
C.“拉杂”“摧烧”“扬“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遭遇男子变心后的情感态度。
D.“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写男子用情不专、偷鸡摸狗,兄嫂发现后,准备好好教训负心汉。
15.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有着不同的情感态度,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概括。
四、写作
16.微写作。
一些成语常被很多人误解。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原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很多人理解为“天气炎热”;“空穴来风”出自宋玉《风赋》,原指有空穴才有风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常被人们理解为“毫无根据”。一些辞书便增加了这些解释。
请给这些辞书的编委会写一条150字左右的留言,表明你的观点。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
D项,“叙事诗”错误,应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A.“《诗经》……据传是孔子撰写”说法错误,应是“据传孔子曾经删削、整理”。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文本,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内涵比词典中的解释更丰富。可以结合教材,调动平时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课本中出现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然后还可以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文化知识词语时,不妨进行生活常态化、共识性话语的联想。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设置成应选答案,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把它默认为正确选项。
3.【答案】C
【解析】C项“用了赋的手法 ”表述错误,没有采用赋的手法,用的是比和兴的手法。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4.【答案】A
【解析】A项,“进行对比”错误,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积累文学文化常识,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①以新带旧法,用新的知识带动回忆旧的知识;②以点带面法,即把某一名家的作品作为一个“点”,再由这一“点”扩展到这个名家所有其他重要作品这个“面”;③纵向扩展法,就是从历史时间先后,纵向的角度去梳理和记忆文学常识;④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同一属性的文学常识搜集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异同,并据其异同进行组合记忆。
5.【答案】B
【解析】B项“淡化了故事情节”理解错误。《孔雀东南飞》没有淡化故事情节,而是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6.【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错误,这一分析偏离《氓》的创作主旨。这首诗中,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确认,得出答案。
7.【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用了赋的手法”错误,这一句用了“比兴”的手法。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感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实词的题目,注意重点记忆,要求记忆准确,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下运用,也可以根据前后文进行判断。咎:不吉利。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 错误;即:就。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并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积累,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出规律,学会猜读(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运用了赋的手法’错误。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标注题目敏感点,选项中的敏感点就是与艺术手法相关的核心词语,其次,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最后确定答案。
11.【答案】悲怨激愤;勤劳本分的好妻子;清醒刚强的弃妇
【解析】①结合"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诗句内容以及框图中“婚变”等提示,此处可概括为“悲怨激愤”。②结合“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等诗句内容以及框图中“纯洁善良的美少女”的提示,此处可概括为“勤劳本分的好妻子”。③结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等诗句内容以及框图中“纯洁善良的美少女”的提示,此处可概括为“清醒刚烈的弃妇”。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从全诗把握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2.【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有说有笑地打闹着归来。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根据“竹喧”、“浣女”展开合理的想象,尽量体现王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13.【答案】聆听诗风神韵,感受文化芬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拟写宣传标语的基本能力。
题目要求为“诵《诗经》,品经典”活动拟写宣传语,具体解答时,可以围绕活动的内容,以整齐的语言形式拟写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故答案为: 聆听诗风神韵,感受文化芬芳。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拟写宣传标语的基本能力。这类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语文素养进行创意解读;最后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14.D
15.①《有所思》的情感态度:由气愤到伤感到无奈。
②《氓》的情感态度:先怨恨,后悲伤,最终释怀。
【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14.D项“男子用情不专、偷鸡摸狗,兄嫂发现后,准备好好教训负心汉”赏析错误。“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意思:女子忆昔与郎幽会往来,不免风吹草动,使兄嫂备悉隐情,而今若断绝,居家将何以见人?对兄嫂又如何解释?可见诗句是女子的回忆和忧虑。
故答案为:D。
15.本题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概括分析:
①《有所思》的情感态度:
“闻君有他心”以下七句,写了女主人公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后,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愤然砸毁信物,通过写“拉杂”、“摧烧”等动作表达了其愤激的态度。“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写女主人公被弃后愤恨决绝的心情。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体现伤感之情。
“妃呼稀”,正是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东方须臾高知之!”,彻夜未眠仍未放下,体现了其无奈的情感。
②《氓》的情感态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先是表现出对负心男子的怨恨,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女主人公想起在家日日辛苦操劳后反被施暴,内心不觉悲伤。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当初的“旦旦信誓”全被他一手推翻了,女主人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最终释怀。
故答案为: ①《有所思》的情感态度:由气愤到伤感到无奈。
②《氓》的情感态度:先怨恨,后悲伤,最终释怀。
16.【答案】范文:
辞书编委会您好,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小学时老师告诉我的易错成语到了高中就“合法化”了。私以为文辞应坚守风雅,不应向“文盲”低头。成语是中华文化千年积淀而来的,约定俗成,应该具有表意的稳定性,若是迎合世俗谬误,文辞意思朝三暮四,小到让学童学习迷惑,大到让文辞表意无定法。总而言之,成语词语的意思可以随时而变,但不可想变就变。
【解析】本题要求写一则语言现象的短评,写作这类短评要注意:①旗帜鲜明,表明观点态度。②说理分析,客观辨证,有的放矢,须有自我见解。③提出解决方法,通情达理。前提是熟悉所给材料的有关背景知识。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相较于硬性的制度而言,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成语的解释中,需要兼顾历史和现实,寻求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与尊重人民群众用语习惯的最大公约数,要谨防用正确与错误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将语言变化的联系割裂。与其失之于严,无宁失之于宽,只要社会大众认可的,就应该被收录。当然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写作能力。首先注意审题,做到内容上符合要求;辨题,即分辨题目考查的是哪种微写作形式,做到形式上符合要求。其次取材要小,找穴要准,要善于借助“抓典型”和“给象征”的手法,借助生活经验,以眼前小事物、小细节、小话题反映重大内容、人生道理、社会主题,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最后注意,内容上要有独特的视角,要根据所描写事物的特点,巧妙适当适度进行;形式上要条分缕析,抓住细节层层展开,准确形象地表达体验和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