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在选择性必修上、中两册中,分别设计了一个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单元。“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本单元学习外国戏剧和诗歌,以“丰富的心灵”为主题,教材一共选入了两组五篇课文。外国戏剧部分,教材选取了“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名作《玩偶之家》,剧作批判了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与不合理的家庭制度,提出了个人解放和妇女解放的呼号。这部戏结构紧凑,矛盾集中,对白凝练自然,人物形象富有典型意义。节选部分是全剧的中心和高潮,充分揭示了作品的思想主题,展示了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在戏剧艺术上的高超成就。外国诗歌部分选取了四首分别出自德国、俄国、美国和瑞典诗人之手的抒情诗。歌德的《迷娘》(之一)是一首优美的抒情小品,诗人运用传统的诗体,却在短小的篇幅中调动了诸多充满浪漫主义的意象,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境界,表达出强烈而真挚的情感。普希金的《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内容也更丰富,诗人以大海为友,向宏大的自然风景倾诉自己热爱自由、崇尚正义、反抗压迫的热烈情感。惠特曼的《自己之歌》内涵深广,气象恢弘。课文节选的是第31节,表面上好似诗人仅在凸显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放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特朗斯特罗姆的《树和天空》,意象新鲜,表达手法奇特,探讨了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些作品,能充分反映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示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表现人类广阔而丰富的心灵世界。通过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提升人文素养。
【单元目标】
1.通过研读本单元作品,激发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及其反映的多样文化的兴趣,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
2.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作品的主旨,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思想主题等多方面的作用;通过对“社会问题剧”这一戏剧样式的探究,初步认识文学的社会意义。
3.联系作者创作过程和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比较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自主欣赏外国诗歌作品,探究作品的思想和审美意蕴。
4.尝试自主探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思考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交流借鉴的价值,提升文化鉴别能力,理解多元文化格局。
5.基于自己的思考,运用相关材料,写作申论。
【研习重点】
研习不同国家、不同体式的戏剧作品、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戏剧、诗歌内涵,体察剧作家、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研习难点】
理解诗人、剧作家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单元规划】
课段 课段名称 研习任务 课时
课段一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整体感知 1课时
课段二 走出家庭“闲境”,找寻自我人生 《玩偶之家》节选 3课时
课段三 倾听心灵之声,感悟多彩世界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 3课时
课段四 文以载道,经世致用 学写申论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段一: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单元导读:
学习任务一:明确单元任务。
学生活动1:阅读单元导语及课后提示,分组合作讨论,列出本单元的学习要完成的任务。
明确:
把握易卜生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探讨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学习外国诗歌情感、手法、意象和语言等,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沟通、人性的自由追求等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文化走出去”“美美与共”“个性发展”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考主题。
学习任务二:认知文化土壤。
学生活动2:搜集作家、背景、创作风格等资料。
作者 地域 文化背景 生平创作 个性 文学地位
易卜生
歌德
普希金
惠特曼
特朗斯特罗斯
学习任务三: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3:聚焦文本主题,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篇目 文体 主题 艺术手法 语言风格
(节选)《玩偶之家》
《迷娘》(之一)
《致大海》(节选)
《自己之歌》
《树和天空》
课段二:走出家庭“困境”,找寻自我人生
《玩偶之家》节选:
【研习任务】
1.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2.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3.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4.比较阅读,分析《玩偶之家》和《雷雨》中觉醒的女性意识,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学习任务一:阅读文本,梳理人物剧情。
学生活动1:快速阅读文本,小组合作,绘制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学生活动2:粗读文本,概括课文节选部分内容。
明确:
发现借据之前:海尔茂百般宠爱娜拉,娜拉安于“玩偶”。
发现借据之后:海尔茂咆哮痛斥娜拉,娜拉逐步觉醒。
借据问题解决:海尔茂甜言蜜语哄娜拉,娜拉决心出走。
学习任务二:学习“突转”,窥视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3: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有时也用于文章剧情突然转变。思考:课文(《玩偶之家》节选)有哪些突转?
明确:
突转一:海尔茂即将升迁,柯洛克斯泰以借据为要胁,海尔茂收到信后对娜拉的辱骂。
突转二:柯洛克斯泰竟然归还了当年的借债,危机解决后,丈夫迅速转变,言谈中只有自己的快意与轻松。
突转三:娜拉的出走。
学生活动4:研读文章,从对对方的称呼、话语长短、说话语气、舞台说明(动作)等方面分析海尔茂和娜拉两个人物在两次突转前后的表现,概括娜拉和海尔茂的性格特征。
比较点 人物 看信前 突转(看第一封信后) 突转(看第二封信后)
对对方的称呼 海尔茂 我的小鸟儿\迷人的小东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我的娜拉\娇滴滴的小宝贝儿\娜拉,不懂事的孩子… 你这坏东西\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下贱女人… 我的可怜的娜拉\受惊的小鸟儿\我可怜的小宝贝儿\我的好娜拉……
娜拉 托伐 托伐 托伐
话语长短 海尔茂 长 长 短
娜拉 短 短 长
说话语气 海尔茂 反问 反问(质问) 疑问(试探)
娜拉 疑问(试探) 陈述(冷静) 陈述(肯定)
动作 海尔茂 亲她的前额\对她看了一会儿\把身子凑过去\跟过来\搂着她… 拉住她\惊慌倒退\把出去的门锁上\走来走去\吓了一跳\走过去开门… 把信抢过来\慌忙拆信\快活得叫起来\朝着借据瞟了一眼\把借据和信撕掉,烧掉…
娜拉 走到桌子那边\(有人敲大门)吃惊\心不在焉\(当海尔茂说信箱有人弄过锁时) 急忙接嘴\在窗口\从他怀里挣出来,斩钉截铁的口气\搂着他的脖子\断断续续,哑着嗓子,低声自言自语\把披肩蒙在头上……朝着门厅跑出去 叫起来\竭力想脱身走近他一步\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来越冷静\不作声,只用眼\眼盯着他\冷静安详 换了家常衣服走进来\看自己的表\在桌子一头坐下\摇头\满不在乎\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着手提包\从门厅走出去\“砰”地关上门
性格特征 海尔茂 海尔茂是男权中心思想的代表者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传统观念的维护者。他实质上是一个极自私、多疑、专权、保守、冷酷、虚伪的伪君子。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待娜拉的态度和待人接物上。在家中他将娜拉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玩偶,满嘴甜言蜜语。然而一旦他认为娜拉的行动“危害”到他的名誉地位时,立刻暴露出他的卑劣和自私。当柯洛克斯泰还回借据,没有任何危险时,立刻又换回原来的面孔。当他看到用所谓的“爱”的言辞无法让娜拉回心转意时,便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止娜拉的出走,甚至宣扬资产阶级法律的“威力”,企图使娜拉继续忍受其玩偶地位。他是一个一切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个人主义者。
娜拉 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但她是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她对林丹太太、阮克医生抱着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状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学习任务三:分析冲突,探求社会价值。
学生活动5:“戏剧冲突的本质或内容,是社会性冲突,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在戏剧作品中的反映”,《玩偶之家》又有怎样的社会性冲突?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矛盾?
明确:
⑴海尔茂和娜拉夫妻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的冲突是男权专制思想和女性解放要求的冲突,是围绕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展开的。这一冲突是戏剧的主要冲突,直接为揭示作品的主题服务。
⑵娜拉的内心冲突。娜拉一方面阻挠海尔茂看信,另一反面又期待着海尔茂看到信后主动承担责任。她爱海尔茂,爱自己的孩子,不舍得放弃和离开他们,但又先打算自杀,最后离家出走。娜拉内心的冲突,既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更具魅力,又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⑶娜拉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体现为娜拉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女权思想,与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思想当行的社会之间的冲突。海尔茂就是这个社会环境的“人化”,他不能接受娜拉对经济独立,夫妻平等、人格平等的要求,反映了娜拉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对女权思想的压制和束缚。
学生活动6:有西方文学史家评论,《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结合矛盾冲突,说说娜拉为什么坚持“出走”;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同学讨论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补充相关背景1: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长诗《公主》(1847)中,对19世纪女性的地位有清晰的描述:“男人在田间劳作,女人在家中操持;男人弄刀舞枪,女人缝制衣裳;男人用脑思考,女人用心体量;男人发号施令,女人惟命是听;若不是这样,一切都将陷入混乱。”
补充相关背景2: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作家易卜生,其创作生涯是在1848年欧洲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影响下开始的。作者经历了家庭破产,在药店当学徒也惨遭歧视。作者表示:当时的世界为革命思想所激荡,他跟那个小社会,处于公开的战争状态。他为营救一个受迫害的作家,参加过请愿游行,协助过社会主义者,做过革命宣传工作,从而使其创作一开始就同民主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明确:
1.原因:①认清了海尔茂自私冷酷的本质。海尔茂恶毒的话语,像刀子一样扎进了娜拉的心中。②关于美好爱情理想的破灭。娜拉为了所爱的人,不惜做出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为了这份真爱她“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她终究没有等到“盼望它发生又怕它发生的奇迹”。③发现了自己的“玩偶”身份。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被当成一个真正平等的人来对待,她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骨子里的不甘顺从令她做出离开家庭的决定,她要反抗自己的玩偶身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立和自由。
2.意义:易卜生所处的时代是19世纪中后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实力雄厚,而制度的发展却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来说,当时的社会对待女性和男性是不平等的,女性在家庭中和社会上处于无权地位,常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必须依附于男性而生存。在当时的社会中,男性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娜拉的出走,解开了资产阶级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资产阶级中的夫妻关系、家庭伦理道德、妇女地位等现状明明白白地展现在读者与观众面前,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玩偶之家》在人们见惯不惊的日常生活里,极其尖锐地揭露了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可谓振聋发聩。“关门”这一动作不仅意味着娜拉决然离开海尔茂这个家,而且象征着娜拉在人生挂念上的跨越,也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诞生,它推动着女性从“玩偶”的身份变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推动着妇女解放运动向前进。
《玩偶之家》不仅影响着欧洲,还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潮。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就出现了不少模仿《玩偶之家》的“娜拉型”话剧,比如欧阳予倩的《泼妇》(1922)、郭沫若的历史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1923-1925)、张闻天的《青春的梦》(1924)和曹禺的《日出》(1935)等。这些剧中的主人公均具有娜拉的反抗精神,因而这些戏剧也被称为中国的“出走剧”。此外,这时期的一些其他体裁的作品中也有“娜拉”的影子,如胡适《终身大事》中的田亚梅、鲁迅《伤逝》中的子君、茅盾《虹》中的梅女士、叶圣陶《倪焕之》中的金佩璋、杨沫《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等等。
学生活动7:“娜拉出走”是戏剧史上经典的一幕,很多人都曾设想过她出走后的结局。上次课后作业读了鲁迅在“五四”时期写过杂文《娜拉走后怎样》,鲁迅持怎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试根据人物的性格逻辑,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提示:
⑴在鲁迅看来,娜拉走后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示例1:
我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从剧情来看,娜拉除了长得漂亮、跳舞跳得好之外,并没有什么特长,甚至操持家务的工作也是由佣人来做的。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很难适应当时男权主义流行的社会。从娜拉出走时的状况来看,她没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条件。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娜拉很可能成为女权运动的牺牲品。
示例2:
我不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娜拉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她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并且觉醒后的她也认识到“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她一定会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会生存的技能,不会堕落、饿死或是回来。娜拉具备出走后走向自立和成功的主观条件:从剧情来看,娜拉有着刚烈的性格,有敢于质疑法律、宗教的勇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决定了她不会向困难屈服,有勇气战胜出走后的一些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她聪明而有头脑,有办法解决出走后面临的生存、工作等问题。同时,娜拉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不会再回到海尔茂身边做一个“玩偶”,更不可能堕落而走向肮脏的泥潭。
学习任务四:对比鉴赏,思考“社会问题”。
学生活动8:《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离家出走了,《雷雨》中的繁漪疯掉了。两部戏剧都以悲剧结尾,比较分析娜拉与繁漪在命运悲剧的原因、抗争的决心和程度、抗争的结果等。
人物 对比角度 娜拉 繁漪
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19C后期,挪威已是一个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的独立国家,妇女解放等进步思想逐渐得到普遍传播。 20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很多外国的优秀传入中国,一些揭露社会黑暗、鼓励人性和妇女解放等思想也渐渐被先进思想分子接受。
命运悲剧的原因 资本主义男权社会的男女不平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想的压制,繁漪性格的缺陷。
抗争的方式 出走、逃离,摆脱男性的控制和束缚。 拒绝吃药、看医生,追求爱情,希望周萍带她离开,爱而不得后疯狂报复。
抗争是否彻底 不够彻底,但对法律、宗教和传统道德表示出极大的怀疑和否定。 不彻底,控诉“周家”的罪恶,寄希望于他人。
抗争的结果 未知 失败,毁灭别人也毁灭自己。
学生活动9:繁漪和娜拉为芸芸众生关于如何走出家庭困境与定义自己的人生提供了有价值、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娜拉们”存在,娜拉无关男女,例如“全职妈妈(爸爸)”“家庭主夫(妇)”“陪读妈妈”……请结合你的家庭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的个体该“如何走出家庭‘困境’,探寻自我人生”。(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有理有据)
示例:
1.尊重家庭主妇(夫),认可她(他)的价值。家庭主妇(夫),只是家庭成员角色的分配,不可歧视他们。她(他)虽然没有工作赚钱,但要认识到他们付出的劳动是有价值的,陪伴教育下一代、照顾老人、关爱家人是金钱难以衡量的。整个社会需要认可家庭主妇(夫)付出的劳动价值,并提供支持和保护。为体现其价值,可以按劳付酬,让他(她)的价值得到承认。
2.家庭成员之间共同承担,分工合作,兼顾好家庭和事业。婚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分工合作,不是一方依靠另一方,而是相互依靠,互相扶持,相互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统筹安排,把家庭和事业规划协调好。在自己工作不忙的时间,多帮对方承担一些,遇到困难时,积极争取另一半的帮助,共同努力经营好家庭。学会放手,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不可一手包办,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课段三:倾听心灵之声,感悟多彩世界。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与《树和天空》群文阅读
【研习任务】
1.了解作者、作品和相关文化常识。
2.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特征和艺术效果,了解外国诗歌的写作风格和特色,学会结合时代背景赏析诗歌情感。
3.体会诗歌意象选取的方法和效果,分析诗歌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4.学会选取一些典型意象,创作一首十行左右的小诗。
学习任务一:初读诗歌品其韵。
学生活动1:诵读四首外国诗歌,谈谈翻译过来的这四首诗在音韵有什么特点?
明确:《迷娘(之一)》这首诗押的是ang韵;普希金的《致大海》主要的韵脚有u、eng(ing)、ai、ing、i、an等,韵比较多;惠特曼的《自己之歌(节选)》则没有押韵、《树和天空》几乎没有押韵(“边”和“闪”,an韵;“鹂”和“息”,i韵)。
学生活动2:四首外国诗歌,诗行的长短和诗节的外形,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迷娘》(之一)和《致大海》都采用整齐的结构,《迷娘》每节七行,每节后两行形成回环复沓的结构,读起来一唱三叹,回味无穷;《致大海》四五行一节,注重押韵,首尾呼应,和谐整齐,读起来抑扬顿挫;《自己之歌》(节选)与《树和天空》长短自由,不拘格律,讲究自由抒写,读起来奔放恣肆。
学习任务二:再读诗歌知其意。
学生活动3:四首诗分别讲了什么?再次自由诵读,尝试概括出两首诗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
1.《迷娘(之一)》第一节写故乡的自然风光;第二节写故乡的房屋建筑;第三节写回乡的必经之路。
2.《致大海》第一层(1-2)写诗人与大海告别(海之恋);第二层(3-13)写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海之思);第三层(4-15)写诗人再次与大海告别(海之念)。
3.《自己之歌》(节选)第一节,诗人将我融入自然;第二节,诗人想象自我拥有神力;第三节诗人超越万物凸显自我。
4.《树和天空》第一节写树在雨中获得生机;第二节写树在等待成长的时机。
学习任务三:三读诗歌明其情。
学生活动4:诗歌以意象来传达情感。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分别阅读四首诗,圈出诗中的主要意象,试分析,这些意象是怎么组合的?其意境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篇目 意象 意向组合方式 意境 情感
《迷娘 (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学习任务四:四读诗歌析技法。
学生活动5:反复诵读诗歌,小组讨论:
1.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2.试分析《致大海》一诗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3.惠特曼的《自己之歌(节选)》是如何表现“自己”的形象的?
4.树和天空》这首诗最显著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学习任务五:吐故纳新学写诗。
学生活动6:请以“星空”为题,选取一些典型意象,创作一首十行左右的小诗。
课段四:文以载道,经世致用。
学写申论:
【研习任务】
1.了解申论的特点。
2.训练学生申论的立意、结构、对论点能缜密分析并深入论证的写作能力。
3.体会申论的结构之美、论证思维及语言之美。
4.帮助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并能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务一:厘清概念。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内容,明确什么是申论?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申”是申述,说明;“论”是论证、论述之意。申论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是应用文写作的一种,也是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内容之一。申论,就是要求作者就特定的材料、事件或者问题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加工,并据以发表见解,阐述理由,推断逻辑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讲道理”。
申论特点:
1.抽象概括,讲究逻辑。
2.全面分析,客观辩证。
3.触类旁通,创新不俗。
学习任务二:例题呈现。
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归纳申论材料来源及常考主题。
明确:
1.申论的材料主要来源:
⑴习近平总书记的各种讲话。
⑵网络、报刊、政府部门等关于热点问题的文字材料及统计数据。特别关注人民网、新华网、中央政府网站等官媒网络资源。
⑶新闻报道。如《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凤凰周刊》等报纸媒体。如2017年国考申论的材料1、2来自《凤凰周刊》2015年04期的一篇文章,标题为“六千万农民失地路线图”,还有部分材料内容则来自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
⑷出题者选定的没有指明出处的各种案例、热词、宏大主题词等。
2.申论的常考主题:文化、精神、经济、情怀方面如传统文化、家风家训、致敬英雄、工匠精神、奋斗实干、无私奉献、中国力量、绿色生态、科技创新、百姓生活、个人选择、家国情怀等
学习任务三:写作点拨。
学生活动3:赏读例文,指出写作要点。
(一)审题要精准。
在写申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干关键词以及要求。通过题干我们可以得到答题思路,通过要求可以得到评分标准。审题能让我们捕捉到很多的信息。
示例: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审题:关键词——科学、艺术、古文化、想象力(主题词);
逻辑关系:想象力是由科学、艺术和古文化组成的,并且科学、艺术和古文化
三者是并列成分。文章立意一目了然。
(二)标题要醒目。
1.题干给标题,直接引用。
2.使用主题词,开门见山。
3.对策式标题,对策加主题词。
4.意义式标题,主题词加意义。
善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6、引言式标题,虚实相结合。
(三)结构要清晰。
申论文章的一种典型结构是“七段论”:
引论(1-2节)——分析问题、论述解决问题(3-5节)——结尾(6-7节)。
1.作为文章的开头的引论,最常用的开篇方法有:引用名言开头、举例开头、直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开头。
例1:二〇二一年,两部电视剧《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霸屏,这两部影视剧都以扶贫为主线,讲述了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一个感人故事,向祖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的伟大历史性成就献礼。……《青年奉献——用青春点缀下一个“江海山河”》(以电视剧讲诉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开头,引出“青春”“奉献”的主题词)
例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套用泰戈尔的诗这样描述当下的“低头族”。一句看似调侃的话语,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却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挣脱手机的桎梏留住人情的温度》(化用泰戈尔诗句引出论点)
例3:互联网飞速发展,人们在接受服务的同时需要提供个人信息,还需授权平台访问个人信息,同时个别商家在利益驱使的情况下将利用平台收集公民个人信息。……《进一步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从背景分析入手,简单说明互联网的发展让大家被动提供信息,同时分析危害,当平台获取信息之后将会带来的结果,最后引出观点。)
2.分析问题、论述解决问题是申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申论文章写作时,要将所述观点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群众基本利益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高度,体现时代主旋律和我国基本政策思路。一般可以就主题的以下五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问题原因的分析;问题出在哪些方面。
3.申论文章在结尾以概括、总结、点题为主,不提倡引人深思、发人思考、留有引起思考的问题,只要求将该论述的问题论述清楚、透彻。
(四)要点要精准。
申论要想写好,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找到要点,找点的方式用的比较多也是比较好操作的方式是理清层次,寻找关键词。
(五)逻辑要清楚。
一般来讲申论的逻辑是:一、提出观点二、论证分析三、落实总结。找到要点后,在分条论述时一定讲究前后启承,脉络清晰。
学习任务四:小试牛刀。
学生活动4:学生阅读写作材料,理清结构层次,构建行文框架,完成写作。
提示:
1.材料结构:材料的第一层为“‘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强调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以及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材料的第二层为“同时,要采用……平等待人、虚怀若谷、真诚亲和地讲”,强调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材料的第三层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也要传播优秀当代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价值,文化传播应传统、当代并重;第四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强调的是,传统文化该传播的内容;第五层为“同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不能厚古薄今……影响主流人群”,强调的是当代文化传播的内容以及传播方式。
2.行文框架:“文化走出去”的话题,是关乎中华优秀文化在国际视野下影响力和软实力的重大社会问题,这就需要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分析,要将问题准确、合理地上升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高度。所以文章可以先从廓清和认识解决“文化走出去”问题的重大意义入手,然后分析现阶段我国宣介中国故事中的问题,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迫切性和艰巨性,进而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如文化贸易逆差、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华文化精髓提炼不足等,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写作时,要注意概括抽象,全面分析,讲究前后的逻辑。
3.写作范文:《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在创新》
近年来,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对外文化贸易的较快发展,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反响。
但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在文化产品的输出和进口方面,我们还存在较大的“逆差”和“赤字”。而在这背后,更重要的是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缺失,是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要体现为软实力的较量。中国文化产品要走出去,必须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隔阂等方面的难题。因此,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
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向世界提供具有吸引力、感召力的“中国创造”文化产品。中国创造要实现“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述”,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化,具体来讲: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破除旧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适应国外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内容和形式大胆创新,注入新的基因,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将高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用有亲和力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方式讲好“文化故事”和“中国故事”。
中国文化走出去,要传播中国的价值观,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这样,世界人民才能正确、客观地理解中国和中国对外战略与政策。因此,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应把这些中国文化精神贯穿其中,把中华文化的美妙用最好的方法告诉全世界,增强世界人民对生活幸福的体验,为世界文化提供更具生命力的价值选择。
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实施品牌战略才能高水平地使中国文化走出去,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制作出更好更多的创意产销自主品牌。积极发挥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发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导向作用,推出一批艺术学科理论研究和当代文化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净化网络文化市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改进现行文艺评奖办法,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批评。
总之,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不能简单的固守传统,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与时俱进,让中国文化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博采众长,让中国文化开出创新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写作借鉴】
这篇申论先摆出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出中心议题“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在创新”;整体思路上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中心部分设置小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谈论“创新”的重要意义,最后自然收束,强化观点。作者立意高远,分析高屋建瓴,充分运用理证法展开分析,语言逻辑性较强,是一篇上乘的申论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