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3 古诗三首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
1.本课的三首古诗均与什么有关?
预习:选择题
A.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
B.与热爱祖国山河有关。
C.与抒发爱国情怀有关。
寒 食
唐·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寒食起源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唐·韩翃(h nɡ)
春城 无处 不飞花,寒食 东风 御柳斜。
日暮 汉宫 传蜡烛,轻烟 散入 五侯家。
寒食
划分节奏
唐·韩翃(h nɡ)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繁泛指权贵豪门。
把握诗意
这两诗前两句写的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的美好景象。
后两句主要描写了,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的炊烟在王府贵戚的府第飘散开的景象。
寒食
唐·韩翃(h nɡ)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读了这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
这是一种落花随风飞舞,柳枝随风飘扬的美好景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从这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传蜡烛,袅袅的炊烟。
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无处不飞花”“御柳斜”写出了春日里京城落花飞舞、斜柳依依的美好景象,而“飞”“斜”更让我们体会到春日美景的灵动。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寒食节赐火(争取新火)的习俗。
这两句写的是夜晚的景象,生动地画出一副夜晚走马传烛图。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二字在时间上承接前两句,“汉宫”指的是唐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以汉喻唐的写法。“传蜡烛”指的是寒食当日,宫中传赐新火给权贵豪门。
“轻烟散入五侯家”,表示权贵近臣们已蒙受皇恩,表现出一派承平气象。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小结
复习选择题:
1.下列对《寒食》一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B.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京城的美丽景色,揭露并讽刺了寒食节禁火,然而权贵豪门却得到宫中传赐的新火,享有特权的现象。
C.诗中的“汉宫”指:汉朝皇宫。
古诗三首之
《迢迢牵牛星》
1.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
A.端午节。
B.七夕节。
C.中秋节。
选择题
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易读错的字:
迢 纤 泣 涕 盈 脉
xiān
mò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朗读诗歌
迢 迢 牵 牛 星,皎 皎 河 汉 女。
纤 纤 擢 素 手,札 札 弄 机 杼。
终 日 不 成 章,泣 涕 零 如 雨。
河 汉 清 且 浅,相 去 复 几 许?
盈 盈 一 水 间,脉 脉 不 得 语。
tiáo
zhuó
zhá
mò
zhù
jiǎo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迢迢,遥远。
【河汉女】织女星。河汉,银河。
【擢】伸出。
【素】白皙。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注 释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匹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滴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无法用言语交谈。
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
伤感
相思
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
“迢迢”这个词语在今天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
“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遥远,都很明亮。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
皎皎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
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
弄
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泣
零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为了阻隔两情的象征。
盈盈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脉脉” 是指相视无言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
脉脉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再读诗歌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
知识积累
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迢迢牵牛星》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表现了思妇与游子的相思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愁,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
1.下列对《迢迢牵牛星》一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此诗选自《古诗十九首》,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B.这首诗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别情意,也可表达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
C.诗中颔联,动静结合,表现出织女的娇柔、勤苦。
复习选择题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吃月饼,赏月
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古诗三首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了解作者
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十五夜望月》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是诗人的朋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从诗的原题来看,应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
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栖:乌鸦在树上休息”。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qī
指导朗读
栖:乌鸦在树上休息”。
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十五夜:
中庭:
地白: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即庭中,庭院中。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解释诗意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因为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还能让人联想到月中的桂树。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湿桂花
“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人尽望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月、栖鸦、冷露、桂花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思念亲友的心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冷
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秋佳节之时对月怀远、思念亲友之情。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对亲友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复习选择题
1.下列对《十五夜望月》一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
B.这首诗的前两句虽无“月”字出现,却处处可见月夜之清幽冷寂。
C.诗中后两句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三首。
2.课外积累有关传统习俗或传统节日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