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近代史: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经济社会发展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13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1.了解欧洲中世纪晚期垦殖运动的开展,知道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的过程;能够概括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性质;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
2.通过了解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在生产经营方式上的变化,认识到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体会西欧经济和社会开始走入近代。
3.通过学习西欧多方面的变革,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感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学习目标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 ……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封建庄园制度:自给自足
封君封臣制度:等级性
经济变化——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壹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垦殖运动:
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7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800万,11世纪为3850万,增长到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倍。 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已不能养活所有人,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
——卡洛·M.奇波
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农耕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小型轻犁,并不适用于北方的土壤。而11世纪以后,大型重犁出现,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何源温等《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晚期西欧什么现象?如何解决问题呢?
人口大幅度增长,原有土地不足
垦殖运动
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发展
1.背景
根本原因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时间
开垦地区
参与者
新垦区的特点
(一)农业——垦殖运动:
2.概况
11世纪
林地、荒地、沼泽
领主,多数是农民自主开垦
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阅读教材P60,归纳垦殖运动的概况。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二)农业——庄园衰落: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没有人身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要缴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新垦区和封建庄园有何不同,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①开垦者是土地的主人,有自由经营权
②新土地有独立的司法和行政自治权
农奴想要离开庄园
农奴要想离开庄园成为自由农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
①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
结果
农奴
自由农民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缴纳迁徙税
中世纪晚期,农村人口能怎样获得人身自由?
·加入垦殖大军,成为拥有土地的自由农民;
·去急需劳动力的新开发的城市;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
②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二)农业——庄园衰落:
③产生大量自由劳动力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庄园里的人走得七七八八了,我的自营地也没有人帮我耕种, 眼看收入一天天在减少,我这个庄园领主该何去何从?
领主托马斯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领主
出租或出售自营地
领主的土地
佃户的土地
富裕农民
租地农场
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二)农业——庄园衰落: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三)农业——租地农场:
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① 土地集中;② 雇佣关系;③ 产品面向市场;
1.背景:
2.时间:
3.特点(如何经营):
4.性质:
14世纪以后,租地农场取代庄园成为新的生产方式
①垦殖运动开展,土地面积扩大;
②庄园制度衰落,庄园制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14世纪中叶
结合P61相关史事
③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结合P61材料研读
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庄园 租地农场
流行时间 9世纪开始 14世纪中叶以后
人员组成
剥削方式
生产目的
性质
领主、佃户
劳役地租为主
自给自足
租地农场主、雇工
雇佣关系
面向市场
封建的自给自足
资本主义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三)农业——租地农场: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四)手工业——集中的手工工场:
商人乔治
1.背景
农产品的富余,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远销东方。
我可以运到城市直接卖掉,但有些产品加工之后可以买到更好的价钱。
商人乔治的产品可以拿去哪里进行加工?
手工工场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四)手工业——集中的手工工场:
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13世纪,
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2.发展过程:
为缴
纳赋税,
农村出现了
分散的手工工场
商人统一
配备原料和工具,需要集中劳动,于是集中的手工工场
出现
中世纪的手工作坊
是工场而不是工厂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发展趋势:由分散走向集中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四)手工业——集中的手工工场:
毛纺织业是最早出现社会分工的部门,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购入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完成。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资本与劳动分离。
——P62相关史事
③生产方式:集中生产、分工协作
①剥削方式:雇佣关系
②产品归向:面向市场
资本主义性质
3.特点、性质:
思考:手工工场有何特点和性质?
“资本主义”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四)手工业——集中的手工工场:
租地农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
农场主雇佣农民
农产品
面向市场
手工工场
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
工场主雇佣工人
手工业品
面向市场
概括农业和手工业新生产组织形式有何共同特点?
③产品面向市场
②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
①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
土地关系
的变化
手工业的
发展
手工
工场
租地
农场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启示
壹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五)影响:
社会结构变化——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贰
贰
社会结构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农 村
城 市
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富裕农民等集中土地,采用新的经营形式,经济实力渐长。
影响
与贵族联姻当官,政治权利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投资置产,采用新的经营形式,实力增强。
影响
概结合教材P63,指出农村和城市出现了哪两个新的力量?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的世界。
——《世界近代现代史》
问题探究
【思考】14-15世纪,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西欧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农村:
封建庄园制度衰落,租地农场建立,富裕农民兴起
城市:
封君封臣制度瓦解,手工工场建立,市民阶层崛起
资本主义萌芽
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资本主义社会
变
走向近代
经济变化: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垦殖运动
农村:
城市:
庄园制度瓦解
租地农场
分散手工工场
集中手工工场
富裕农民的出现
市民阶层政治权利扩大
早期资产阶级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变
农业
手工业
社会结构变化: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资本主义萌芽
课堂小结
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阶级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 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
③庄园逐渐衰落 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2.14世纪以后,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领主经营不善 B.农奴纷纷出逃
C.城市的重新复兴 D.生产力发展
D
3.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 ②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生产工具
③工人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④商人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4.中世纪晚期,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本质特征是 ( )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雇佣关系的形成 D.社会经济的发展
5.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
B.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C.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C
C
A
6.《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开始了文艺复兴
C.完成了新航路开辟 D.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7.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与雇主逐渐形成哪一性质的生产关系?( )
A.原始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8.据统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大约同时期的中国,地主雇工经营所得收入不足以超过地租收入,甚至不如地租收益。较之于中国,当时的英国更易于( )
A.抑制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 B.推广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
C.迅速平衡城乡人口的分布 D.稳定农村社会的阶级结构
C
B
贰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教材P61“相关史事”
出租自营地
交纳货币地租
通过劳动换取工资
雇用农民进行生产
思考他们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结合教材归纳租地农场的特点。
契约关系
雇佣关系
土地所有者
(封建领主)
租地农场主
(富裕农民)
雇佣工人
(无地少地农民)
(三)农业——租地农场:
产品面向市场
贰
经济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四)手工业——集中的手工工场: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马克思
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