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2 09:38:33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向日葵具有向阳的特性,其朝向晚于太阳方位12°左右,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转,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再次升起。2023年大暑这一天的某时刻,赤峰某地(118°E)正在锻炼的李先生在路边随手拍了一张向日葵的照片(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当此日向日葵朝向正南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0:24 B.11:56 C.12:08 D.12:56
2.若该照片是李先生晨练时拍摄的,此时李先生应面向(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距今8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左图所示),距今约3.7万年,柴汶河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改变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倒淌河的形成过程是(  )
A.先溯源侵蚀,后下切侵蚀,河水倒流
B.先下切侵蚀,后溯源侵蚀,河水倒流
C.先侧向侵蚀,后溯源侵蚀,河水倒流
D.先流水沉积,后下切侵蚀,河水倒流
4.与古沂河比,河流袭夺前古柴汶河(  )
A.流速慢、流量小 B.流速快、流量小
C.流速慢、流量大 D.流速快、流量大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二战之后,印度尼西亚启动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计划,给每户移民分配2公顷土地。21世纪以来,该计划大幅缩减。目前,该国人口约2.7亿,其中40%集中于爪哇岛,首都雅加达人口超过1000万,几乎达到承载极限。下图为“二战以后印尼国内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影响印尼国内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生态 B.交通 C.政治 D.经济
6.制约雅加达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空间资源 B.能源资源 C.矿产资源 D.淡水资源
7.印尼国内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积极影响是(  )
A.传承本土文化 B.促进国土开发
C.提高城镇化率 D.增加人口容量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中国的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也处于由低质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转型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人地和谐、高效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创新、智慧平安。下图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四阶段规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图中(  )
A.城镇化与工业化呈现同步推进 B.工业化初期城镇人口少质量高
C.发展中国家已达到城镇化终期 D.后工业化时期城镇化速度最快
9.针对不同区域,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
A.粮食主产区转型发展工业,提高城镇化水平
B.生态脆弱区加大城镇建设,提升环境的质量
C.大城市持续扩大城市的规模,满足居住需求
D.民族自治区城镇化过程中注意传承民族文化
10.目前,我国各城市在规划时需要划定城镇建设开发边界,其目的是(  )
①避免城市无序扩张
②限制城市产业发展
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④促进空间结构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甘肃民乐的紫皮大蒜、酒泉的洋葱、庆阳的黄花菜、甘谷的红辣椒等高原夏菜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榆中县海拔在1500~3670米之间,此高原夏菜的主产区和发源地,也是西北“北菜南运、西菜东调”最大的产地型集散中心。下图为甘肃省地标蔬菜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甘肃省地标蔬菜种类多的主要原因(  )
A.市场需求多元化 B.地势起伏较大
C.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D.种植历史悠久
12.榆中菜农将同种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植在1500—3670米的山坡上,原因是(  )
A.利用地势利于排水 B.延长蔬菜供应时间
C.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D.紫外线强,减少病虫害
13.每年6-8月榆中县高原夏菜销往最多的地区是(  )
A.长三角地区 B.西北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京津地区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1970年,老一辈筑路人在国际公认的筑路禁区建成了老成昆铁路,成昆铁路途经横断山区,自然灾害多发。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建成,很多路段“裁弯取直”,全线桥隧比重超过75%,新成昆铁路穿越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越西、冕宁、西昌、德昌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迈入动车时代。新成昆线主要承担客运功能,老成昆线主要承担货运功能和短途客运功能。下图示意新老成昆铁路线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成昆铁路沿线被国际公认为“筑路禁区”的原因是(  )
①沿线山势陡峭,地形条件复杂
②沙尘暴天气多,修建难度大
③地震多发,地质条件复杂
④滑坡、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新成昆铁路峨眉至西昌段“裁弯取直”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工程投资 B.保护耕地资源
C.增强南北联系 D.缩短行车距离
16.新成昆铁路开通动车给凉山彝族自治州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第二产业高质发展 B.助力农特产品快速出州
C.助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D.打通南下出海直通出口
17.(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湿沉降是指污染物随着雨、雪、雾、雹等降水形态而降落到地面;干沉降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20世纪80年代,酸雨只发生在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酸雨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以湖南、江西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目前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下图为中国酸雨空间分布。
(1)据图描述我国酸雨分布特征。
(2)北方二氧化硫排放点众多,但酸雨发生频率远低于南方。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结合区域特征,说明重庆市酸雨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18.(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和福建永春老醋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醋”。山西老陈醋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太原“宁化府”老陈醋以汾河谷地出产的优质红高粱为主,独特工艺酿制而成,口感酸、香、甜、绵、鲜,市场占有率高,有“天下第一醋”的美誉。汾河谷地有酿造醋的企业几百家,是全国醋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下图为山西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食醋区域化口味差异较大、品种较为单一,地方特色食醋产品较多。2020年下半年,中国掀起了一场“中国醋都”争夺战。中国四大名醋中,永春老醋是唯一液态复式发酵酿造,这有别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的固态发酵方式。永春老醋还严格按照红曲酒发酵30天以上、老醋陈酿3年以上的生产流程。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其它名醋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相比,永春老醋偏安一隅,仅限于福建和部分海外市场。
(1)说明山西众多醋类企业聚集的优势。
(2)根据材料,分析太原“宁化府”老陈醋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因。
(3)请你为永春老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19.(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跨城通勤是指工作日往返于不同城市工作和居住的行为。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跨城通勤以单向流入上海为主。苏州是流入上海跨城通勤人口的主要居住地。
材料二:下图是“苏州-上海跨城通勤人口主要居住地分布示意图”。
(1)简述跨城通勤上海的人口在苏州居住地的分布特点。
(2)简析苏州-上海跨城通勤规模大的原因。
(3)有人说未来苏州-上海跨城通勤规模还会扩大。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阐释理由。
20.(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学历人才通常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对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地区2000年~2015年高学历人才净迁入量的变化。
(1)指出我国东部地区高学历人才流入的主要来源地,并分析原因。
(2)与2005~2010年相比,指出2010~2015年我国高学历人才跨省迁移的数量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贵州的小明同学在上海某知名大学硕士毕业后,面临就业选择。请从下列两种方案中选择其一,并说明该方案的利弊。
①在上海某企业就职;②返乡创业。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日出方位偏北越明显。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极点除外)。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日出方位偏南越明显。
1.根据材料可知,向日葵向阳,其朝向略晚太阳12°。所以当花盘指正南时,太阳实则在正南偏西12°。以正午12:00太阳正南为准,此时赤峰(118°E)为12:48。换算至北京时间(120°E),则是12:56,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大暑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出自东北。晨练时,向日葵随之朝向东北。李先生捕捉此刻,镜头对准向日葵,实则面向西南,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A
4.B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
3.读图可知,古沂河原河床展现出较高海拔与相对平坦的地势特征。相较之下,古柴汶河则处于低洼地带,作为低位河流,其显著特点是地势低、落差显著、水流湍急。古柴汶河凭借强大的溯源侵蚀能力,逐渐穿透分水岭,成功袭夺了古沂河的原有河道。由于两者河床间存在显著的高度差异,在袭夺初期,分水岭处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瀑布,加剧了河流的落差与流速。随着古柴汶河上游水量的汇入,下蚀作用显著增强,分水岭的地势随之逆转,由原本的西南高东北低转变为东北高西南低。这一地质变迁直接导致河流流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倒转”,即由原本的西南流向东北转变为东北流向西南,形成了独特的倒淌河现象,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因侵蚀速率不同,强者能切穿分水岭,夺取弱者上游。根据材料及图可知,古柴汶河成功袭夺古沂河,揭示了古沂河流速平缓、落差小、侵蚀力弱的特点;而古柴汶河,其河床低洼,落差显著,地势陡峭,流速迅猛,从而展现出强大的侵蚀能力。根据左图可知,古柴汶河在袭夺前,其源头汇水面积相对较小,导致流量有限,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5.C
6.D
7.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雅加达缺水原因∶雅加达面积小且淡水储存空间条件差;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河水污染严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5.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印度尼西亚实施了宏大的移民计划,核心举措是为每户迁移家庭划拨2公顷土地。此举明确展示了政府通过土地资源分配策略,积极引导和促进人口向周边岛屿流动。由此可见,政策因素在推动此次移民潮中扮演了主导角色,而生态、交通、经济等其他因素相比之下影响较小,所以政策是主导因素,与生态、交通、经济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6.雅加达是海岛城市,面积小且淡水储存空间条件差,面对庞大的生产与生活用水需求,淡水资源的稀缺性相较于空间、能源及矿产资源,对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更为直接且显著。因此,淡水资源的有限供给与高额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雅加达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A.印度尼西亚国内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是发生在国内,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对于传承本土文化意义不大,A错误;
B.印度尼西亚政府给与迁移的人土地,让其开垦,有利于促进国土资源的开发,B正确;
C.迁移的人口从事土地资源开发并从事农业活动,所以对城镇化率的提高意义不大,C错误;
D.人口迁移对提高人口环境容量没有作用,人口环境容量主要受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8.A
9.D
10.C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解析】【点评】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8.A.读图可知,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同步推进的,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在提高,A正确;
B.工业化初期,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少,但是质量不高,B错误;
C.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C错误;
D.读图可知,在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城镇化的速度变慢,D错误。
故答案为:A。
9.A根据中国实情和现实可知,粮食主产区不适合转型工业,更加适合发展农业,A错误;
B.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不适合扩大城镇建设,B错误;
C.大城市的发展规模需要控制,不能持续扩大,C错误;
D.在民族自治区的城镇化建设中,需要特意注意民族文化的传承,D正确。
故答案为:D。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规划时设定城镇建设开发边界,旨在遏制城市无序蔓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并优化空间布局。此举确保了城市扩张有序进行,同时不限制产业发展,反而促进产业与城市空间的和谐共生。因此,划定边界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①③④正确,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1.C
12.B
13.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蔬菜或错季蔬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25摄氏度之间。这类蔬菜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因此得名高原夏菜。高原夏菜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除了气候干冷,还需要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空气清新等条件。
11.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形狭长且地貌纷繁,横跨黄土、青藏与内蒙古三大高原,气候多样。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各类蔬菜提供了差异化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标蔬菜种类。尽管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地形的起伏及悠久的种植历史也对蔬菜多样性有所贡献,但最根本的原因仍在于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2.蔬菜依据山势呈阶梯状种植,巧妙地利用了不同海拔带来的独特气候条件,使蔬菜成熟时间错峰,确保了全年蔬菜供应不断,为菜农带来了更长的销售周期与经济收益。尽管地势有助于排水、迎风坡降水丰沛及紫外线强减少病虫害等正面效应,但这些并非菜农选择阶梯种植的决定性因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A.每年6-8月是是蔬菜生长和销售的旺季。榆中县高原夏菜因其品质和产量优势,在夏季市场需求旺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对蔬菜的需求量大。且6-8月长三角地区会经历梅雨和伏旱天气,对蔬菜生产影响较大,A正确;
B.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对高原夏菜的需求量不大,B错误;
C.珠三角地区虽然也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但因其地理位置相对较远,运输成本较高,C错误;
D.京津地区虽然也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但6-8月也是京津地区蔬菜生产旺季,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4.A
15.D
16.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建设的意义:
①交通意义:增加便捷交通通道、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②经济意义: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对外贸易等;
③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发展;
④国防意义: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14.成昆铁路连接成都与昆明,途经横断山脉,紧邻地震活跃带,沿途地形险峻,沟壑纵横,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故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①③正确;然而,该线路位于我国西南,属季风气候区,植被茂盛,降水丰沛,因此不易遭遇沙尘暴侵袭,②错误;此外,台风灾害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而该区域并不多见,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5.成昆铁路峨眉至西昌段穿越横断山区,旧线沿河蜿蜒,新线则巧妙利用桥梁隧道拉直线路,旨在缩短旅程,而非单纯强化南北交通联系,此乃裁弯取直之核心目的,其成效则体现在南北联系的增强上。全线桥隧占比超七成,虽增大了建设成本,却非以保护耕地为初衷,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6.动车以客流为主,直接影响是旅游产业,可助推旅游产业发展,读图并根据材料可知,成昆铁路复线及老线均位于内陆地区,成昆铁路复线开通动车并未打通南下出海直通出口,C正确,ABD错。
故答案为:C。
17.【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匀;轻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2)降水量少,空气湿度低;土壤酸度低;偏碱性,扬尘可中和酸性物质。
(3)区域工业发达,能源以含硫较多的煤炭为主;汽车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多山地(地形原因),污染物不易扩散,自净能力差。
【知识点】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酸雨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多于西北部。重庆、湖南、江西等地以及南部沿海地区酸雨尤为突出,轻酸雨主要出现在东部地区,重酸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2)根据材料可知,酸雨是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减少,酸雨较轻;同时,北方地区多风沙,沙尘中的碱性颗粒也可以缓解酸雨现象。
(3)酸雨现象源于空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浓度的攀升。重庆市之所以酸雨频发,根源在于其能源结构偏重含硫量高的煤炭使用,加之汽车保有量庞大,持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地理位置上,重庆坐落于四川盆地之中,这一地形特征加剧了问题:一方面,盆地内大气层相对稳定,阻碍了酸性气体的有效扩散,削弱了空气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盆地气候多阴雨连绵,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进一步促使重庆市成为酸雨的高发区域。因此,重庆市的酸雨问题,是能源结构、交通排放与地理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点评】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酸性沉降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 、 雪 、 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18.【答案】(1)减少原料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2)太原位于汾河谷地,适合优质红高粱生长,酿醋的原料充足且质量好;汾河水质优良;酿醋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
(3)建议:开发食用醋的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利用互联网,开拓销售渠道;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开展工业旅游,提高永春老醋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集聚;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太原“宁化府”老陈醋,享誉“天下第一醋”,其精髓源自汾河谷地精心培育的优质红高粱。此区域不仅是全国醋业的高地,汇聚了数百家醋类企业,形成了高度集聚的产业生态。企业间的集聚效应显著,首要在于共享完善的基础设施,降低了各自运营成本。同时,依托本地丰富的红高粱资源,减少了原料长途运输的成本与不便。这种集群模式还强化了企业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了技术与信息的快速流通与共享。更重要的是,通过集聚,不仅提升了“宁化府”老陈醋的品牌影响力,更使得整个区域的醋文化与品质得以广泛传播与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其“天下第一醋”的美誉。
(2)太原"宁化府"老陈醋以汾河谷地出产的优质红高粱为主,太原位于汾河谷地,气候条件适合优质红高粱生长,酿醋的原料原料充足且质量好;汾河水质优良,出产的醋品质好;太原"宁化府"老陈醋的酿醋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酿造工艺独特。
(3)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食醋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口味差异,但品种相对单一,如永春老醋,其市场主要局限于福建及部分海外市场。为突破此瓶颈,需采取多维度发展策略: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创新食用醋品种,以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从而扩大产量与市场份额;积极拥抱互联网,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拓宽销售网络,提升销量;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塑造独特的品牌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探索工业旅游模式,邀请游客亲历生产流程,体验醋文化魅力,借此提升永春老醋的文化影响力与品牌知名度;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生产流程,延长产业链,通过深加工等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为永春老醋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点评】产业集聚促进了区内企业组织的相互依存、互助合作和相互吸引。一方面,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开发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等,因而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集聚体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协同效应,最终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创新发展。
19.【答案】(1)中、东部多;两市界线附近最多;沿交通线较多;主要分布在昆山、太仓和苏州城区。
(2)地理位置邻近;交通便捷,通勤成本相对较低;上海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上海居住成本较高。
(3)赞同。交通的发展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通勤成本下降;区域间发展差距、产业分工短期内难以改变;两地间房价差异短期内始终存在。
不赞同。通勤耗时长,影响生活质量;随着上海辐射功能增强,苏沪间发展差距缩小;上海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在沪居住成本下降。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跨城通勤上海的人口在苏州的居住地相对集中,且中、东部多;两市界线附近最多,每平方千米可达501-1213人;沿铁路、轨道交通线较多;主要分布在昆山、太仓和苏州城区。
(2)读图可知,苏州与上海在地理位置相邻,距离近,通勤所需要时间短;有铁路与轨道交通相连,交通便捷,成本相对较低;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但上海房价高、居住成本较高,而苏州居住成本相对更低。
(3)赞同。随着交通网络尤其是城际铁路与地铁的日益完善,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被显著缩短,通勤成本大幅降低。上海作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落差及产业分工格局短期内难以撼动,其强大的就业吸引力与经济收益优势依旧显著。鉴于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上海与周边如苏州等地的房价差距预计将持续存在。因此,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优化,苏州至上海之间的跨城通勤现象不仅不会减弱,反而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
不赞同。当前城市就业竞争激烈,跨城通勤耗时冗长,严重侵蚀了居民的休息时间,进而对生活质量构成不利影响。随着上海辐射效应的增强,产业转移加速,苏沪两地就业机会增多,经济收益提升,区域间的发展鸿沟有望逐步弥合。此外,上海正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通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政策性租赁房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居住成本。因此,这些因素均可能促使居民更倾向于在就业地就近居住,而非选择跨城通勤,所以未来苏州至上海的跨城通勤规模或将不再显著扩大。
【点评】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资源高效流动,减少资源浪费;②交通网络连通性促进资源互补和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④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20.【答案】(1)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多为人口大省,人才数量多;经济较东部地区落后;地理位置离东部地区较近等。
(2)数量减少。地区间收入差距缩小;东部地区生活成本较高、压力大;中西部地区政策优惠,经济增速快,就业机会增多,经济收入增加;产业转移等。
(3)方案①:在上海就职经济收入高,发展潜力大;可促进上海和贵州的经济、文化交流;但生活成本较高、压力较大、竞争激烈等。
方案②:政策支持,发展前景广阔;离家近,便于照顾家庭,且生活环境更适应;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但创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经验不足、市场渠道不广等困难。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主要为人才迁入,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大多为人才迁出。其中,中部地区人才迁出所占比重最大,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高学历人才流入的主要来源地。
原因:中部地区,涵盖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人口大省,其基础教育扎实,人才资源丰富。然而,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部经济相对滞后,成为驱动人才外流的关键推力。此外,中部与东部地理相近,为人才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该地区成为东部吸引高学历人才的重要“蓄水池”。
(2)读图可知,与2005-2010年相比,2010-2015年我国高学历人才跨省迁移的数量在减少。
原因: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地区间收入差距正逐步缩小。尽管东部地区经济繁荣,但其高昂的生活成本与生活压力也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中部崛起及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如春风化雨,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快速增长,就业机会日益丰富,收入水平显著提升。这一系列积极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留在家乡或中西部省份发展。
(3)方案①:贵州的小明选择在上海就职,原因是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发展潜力大;可以促进上海、贵州两地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但是在上海生活,生活成本较高、工作压力较大、竞争比较激烈。
方案②∶贵州的小明选择返乡创业,原因是返乡创业有政策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返乡创业离家近,照顾家庭方便,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返乡创业,可以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但创业会面临资金不充足、经验欠缺、开拓市场渠道不易等困难。
【点评】人口流动的原因:经济因素:人们倾向于流向经济更发达、就业机会更多、生活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权更替和经济恢复与发展。
1 / 1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向日葵具有向阳的特性,其朝向晚于太阳方位12°左右,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转,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再次升起。2023年大暑这一天的某时刻,赤峰某地(118°E)正在锻炼的李先生在路边随手拍了一张向日葵的照片(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当此日向日葵朝向正南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0:24 B.11:56 C.12:08 D.12:56
2.若该照片是李先生晨练时拍摄的,此时李先生应面向(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1.D
2.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日出方位偏北越明显。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极点除外)。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日出方位偏南越明显。
1.根据材料可知,向日葵向阳,其朝向略晚太阳12°。所以当花盘指正南时,太阳实则在正南偏西12°。以正午12:00太阳正南为准,此时赤峰(118°E)为12:48。换算至北京时间(120°E),则是12:56,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大暑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出自东北。晨练时,向日葵随之朝向东北。李先生捕捉此刻,镜头对准向日葵,实则面向西南,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距今8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左图所示),距今约3.7万年,柴汶河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改变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倒淌河的形成过程是(  )
A.先溯源侵蚀,后下切侵蚀,河水倒流
B.先下切侵蚀,后溯源侵蚀,河水倒流
C.先侧向侵蚀,后溯源侵蚀,河水倒流
D.先流水沉积,后下切侵蚀,河水倒流
4.与古沂河比,河流袭夺前古柴汶河(  )
A.流速慢、流量小 B.流速快、流量小
C.流速慢、流量大 D.流速快、流量大
【答案】3.A
4.B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
3.读图可知,古沂河原河床展现出较高海拔与相对平坦的地势特征。相较之下,古柴汶河则处于低洼地带,作为低位河流,其显著特点是地势低、落差显著、水流湍急。古柴汶河凭借强大的溯源侵蚀能力,逐渐穿透分水岭,成功袭夺了古沂河的原有河道。由于两者河床间存在显著的高度差异,在袭夺初期,分水岭处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瀑布,加剧了河流的落差与流速。随着古柴汶河上游水量的汇入,下蚀作用显著增强,分水岭的地势随之逆转,由原本的西南高东北低转变为东北高西南低。这一地质变迁直接导致河流流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倒转”,即由原本的西南流向东北转变为东北流向西南,形成了独特的倒淌河现象,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因侵蚀速率不同,强者能切穿分水岭,夺取弱者上游。根据材料及图可知,古柴汶河成功袭夺古沂河,揭示了古沂河流速平缓、落差小、侵蚀力弱的特点;而古柴汶河,其河床低洼,落差显著,地势陡峭,流速迅猛,从而展现出强大的侵蚀能力。根据左图可知,古柴汶河在袭夺前,其源头汇水面积相对较小,导致流量有限,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二战之后,印度尼西亚启动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计划,给每户移民分配2公顷土地。21世纪以来,该计划大幅缩减。目前,该国人口约2.7亿,其中40%集中于爪哇岛,首都雅加达人口超过1000万,几乎达到承载极限。下图为“二战以后印尼国内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影响印尼国内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生态 B.交通 C.政治 D.经济
6.制约雅加达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空间资源 B.能源资源 C.矿产资源 D.淡水资源
7.印尼国内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积极影响是(  )
A.传承本土文化 B.促进国土开发
C.提高城镇化率 D.增加人口容量
【答案】5.C
6.D
7.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雅加达缺水原因∶雅加达面积小且淡水储存空间条件差;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河水污染严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5.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印度尼西亚实施了宏大的移民计划,核心举措是为每户迁移家庭划拨2公顷土地。此举明确展示了政府通过土地资源分配策略,积极引导和促进人口向周边岛屿流动。由此可见,政策因素在推动此次移民潮中扮演了主导角色,而生态、交通、经济等其他因素相比之下影响较小,所以政策是主导因素,与生态、交通、经济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6.雅加达是海岛城市,面积小且淡水储存空间条件差,面对庞大的生产与生活用水需求,淡水资源的稀缺性相较于空间、能源及矿产资源,对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更为直接且显著。因此,淡水资源的有限供给与高额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雅加达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A.印度尼西亚国内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是发生在国内,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对于传承本土文化意义不大,A错误;
B.印度尼西亚政府给与迁移的人土地,让其开垦,有利于促进国土资源的开发,B正确;
C.迁移的人口从事土地资源开发并从事农业活动,所以对城镇化率的提高意义不大,C错误;
D.人口迁移对提高人口环境容量没有作用,人口环境容量主要受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中国的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也处于由低质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转型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人地和谐、高效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创新、智慧平安。下图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四阶段规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图中(  )
A.城镇化与工业化呈现同步推进 B.工业化初期城镇人口少质量高
C.发展中国家已达到城镇化终期 D.后工业化时期城镇化速度最快
9.针对不同区域,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
A.粮食主产区转型发展工业,提高城镇化水平
B.生态脆弱区加大城镇建设,提升环境的质量
C.大城市持续扩大城市的规模,满足居住需求
D.民族自治区城镇化过程中注意传承民族文化
10.目前,我国各城市在规划时需要划定城镇建设开发边界,其目的是(  )
①避免城市无序扩张
②限制城市产业发展
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④促进空间结构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8.A
9.D
10.C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解析】【点评】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8.A.读图可知,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同步推进的,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在提高,A正确;
B.工业化初期,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少,但是质量不高,B错误;
C.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C错误;
D.读图可知,在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城镇化的速度变慢,D错误。
故答案为:A。
9.A根据中国实情和现实可知,粮食主产区不适合转型工业,更加适合发展农业,A错误;
B.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不适合扩大城镇建设,B错误;
C.大城市的发展规模需要控制,不能持续扩大,C错误;
D.在民族自治区的城镇化建设中,需要特意注意民族文化的传承,D正确。
故答案为:D。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规划时设定城镇建设开发边界,旨在遏制城市无序蔓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并优化空间布局。此举确保了城市扩张有序进行,同时不限制产业发展,反而促进产业与城市空间的和谐共生。因此,划定边界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①③④正确,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甘肃民乐的紫皮大蒜、酒泉的洋葱、庆阳的黄花菜、甘谷的红辣椒等高原夏菜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榆中县海拔在1500~3670米之间,此高原夏菜的主产区和发源地,也是西北“北菜南运、西菜东调”最大的产地型集散中心。下图为甘肃省地标蔬菜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甘肃省地标蔬菜种类多的主要原因(  )
A.市场需求多元化 B.地势起伏较大
C.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D.种植历史悠久
12.榆中菜农将同种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植在1500—3670米的山坡上,原因是(  )
A.利用地势利于排水 B.延长蔬菜供应时间
C.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D.紫外线强,减少病虫害
13.每年6-8月榆中县高原夏菜销往最多的地区是(  )
A.长三角地区 B.西北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京津地区
【答案】11.C
12.B
13.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蔬菜或错季蔬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25摄氏度之间。这类蔬菜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因此得名高原夏菜。高原夏菜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除了气候干冷,还需要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空气清新等条件。
11.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形狭长且地貌纷繁,横跨黄土、青藏与内蒙古三大高原,气候多样。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各类蔬菜提供了差异化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标蔬菜种类。尽管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地形的起伏及悠久的种植历史也对蔬菜多样性有所贡献,但最根本的原因仍在于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2.蔬菜依据山势呈阶梯状种植,巧妙地利用了不同海拔带来的独特气候条件,使蔬菜成熟时间错峰,确保了全年蔬菜供应不断,为菜农带来了更长的销售周期与经济收益。尽管地势有助于排水、迎风坡降水丰沛及紫外线强减少病虫害等正面效应,但这些并非菜农选择阶梯种植的决定性因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A.每年6-8月是是蔬菜生长和销售的旺季。榆中县高原夏菜因其品质和产量优势,在夏季市场需求旺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对蔬菜的需求量大。且6-8月长三角地区会经历梅雨和伏旱天气,对蔬菜生产影响较大,A正确;
B.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对高原夏菜的需求量不大,B错误;
C.珠三角地区虽然也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但因其地理位置相对较远,运输成本较高,C错误;
D.京津地区虽然也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但6-8月也是京津地区蔬菜生产旺季,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1970年,老一辈筑路人在国际公认的筑路禁区建成了老成昆铁路,成昆铁路途经横断山区,自然灾害多发。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建成,很多路段“裁弯取直”,全线桥隧比重超过75%,新成昆铁路穿越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越西、冕宁、西昌、德昌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迈入动车时代。新成昆线主要承担客运功能,老成昆线主要承担货运功能和短途客运功能。下图示意新老成昆铁路线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成昆铁路沿线被国际公认为“筑路禁区”的原因是(  )
①沿线山势陡峭,地形条件复杂
②沙尘暴天气多,修建难度大
③地震多发,地质条件复杂
④滑坡、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新成昆铁路峨眉至西昌段“裁弯取直”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工程投资 B.保护耕地资源
C.增强南北联系 D.缩短行车距离
16.新成昆铁路开通动车给凉山彝族自治州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第二产业高质发展 B.助力农特产品快速出州
C.助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D.打通南下出海直通出口
【答案】14.A
15.D
16.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建设的意义:
①交通意义:增加便捷交通通道、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②经济意义: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对外贸易等;
③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发展;
④国防意义: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14.成昆铁路连接成都与昆明,途经横断山脉,紧邻地震活跃带,沿途地形险峻,沟壑纵横,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故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①③正确;然而,该线路位于我国西南,属季风气候区,植被茂盛,降水丰沛,因此不易遭遇沙尘暴侵袭,②错误;此外,台风灾害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而该区域并不多见,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5.成昆铁路峨眉至西昌段穿越横断山区,旧线沿河蜿蜒,新线则巧妙利用桥梁隧道拉直线路,旨在缩短旅程,而非单纯强化南北交通联系,此乃裁弯取直之核心目的,其成效则体现在南北联系的增强上。全线桥隧占比超七成,虽增大了建设成本,却非以保护耕地为初衷,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6.动车以客流为主,直接影响是旅游产业,可助推旅游产业发展,读图并根据材料可知,成昆铁路复线及老线均位于内陆地区,成昆铁路复线开通动车并未打通南下出海直通出口,C正确,ABD错。
故答案为:C。
17.(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湿沉降是指污染物随着雨、雪、雾、雹等降水形态而降落到地面;干沉降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20世纪80年代,酸雨只发生在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酸雨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以湖南、江西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目前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下图为中国酸雨空间分布。
(1)据图描述我国酸雨分布特征。
(2)北方二氧化硫排放点众多,但酸雨发生频率远低于南方。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结合区域特征,说明重庆市酸雨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匀;轻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2)降水量少,空气湿度低;土壤酸度低;偏碱性,扬尘可中和酸性物质。
(3)区域工业发达,能源以含硫较多的煤炭为主;汽车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多山地(地形原因),污染物不易扩散,自净能力差。
【知识点】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酸雨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多于西北部。重庆、湖南、江西等地以及南部沿海地区酸雨尤为突出,轻酸雨主要出现在东部地区,重酸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2)根据材料可知,酸雨是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减少,酸雨较轻;同时,北方地区多风沙,沙尘中的碱性颗粒也可以缓解酸雨现象。
(3)酸雨现象源于空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浓度的攀升。重庆市之所以酸雨频发,根源在于其能源结构偏重含硫量高的煤炭使用,加之汽车保有量庞大,持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地理位置上,重庆坐落于四川盆地之中,这一地形特征加剧了问题:一方面,盆地内大气层相对稳定,阻碍了酸性气体的有效扩散,削弱了空气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盆地气候多阴雨连绵,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进一步促使重庆市成为酸雨的高发区域。因此,重庆市的酸雨问题,是能源结构、交通排放与地理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点评】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酸性沉降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 、 雪 、 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18.(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和福建永春老醋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醋”。山西老陈醋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太原“宁化府”老陈醋以汾河谷地出产的优质红高粱为主,独特工艺酿制而成,口感酸、香、甜、绵、鲜,市场占有率高,有“天下第一醋”的美誉。汾河谷地有酿造醋的企业几百家,是全国醋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下图为山西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食醋区域化口味差异较大、品种较为单一,地方特色食醋产品较多。2020年下半年,中国掀起了一场“中国醋都”争夺战。中国四大名醋中,永春老醋是唯一液态复式发酵酿造,这有别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的固态发酵方式。永春老醋还严格按照红曲酒发酵30天以上、老醋陈酿3年以上的生产流程。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其它名醋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相比,永春老醋偏安一隅,仅限于福建和部分海外市场。
(1)说明山西众多醋类企业聚集的优势。
(2)根据材料,分析太原“宁化府”老陈醋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因。
(3)请你为永春老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减少原料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2)太原位于汾河谷地,适合优质红高粱生长,酿醋的原料充足且质量好;汾河水质优良;酿醋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
(3)建议:开发食用醋的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利用互联网,开拓销售渠道;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开展工业旅游,提高永春老醋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集聚;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太原“宁化府”老陈醋,享誉“天下第一醋”,其精髓源自汾河谷地精心培育的优质红高粱。此区域不仅是全国醋业的高地,汇聚了数百家醋类企业,形成了高度集聚的产业生态。企业间的集聚效应显著,首要在于共享完善的基础设施,降低了各自运营成本。同时,依托本地丰富的红高粱资源,减少了原料长途运输的成本与不便。这种集群模式还强化了企业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了技术与信息的快速流通与共享。更重要的是,通过集聚,不仅提升了“宁化府”老陈醋的品牌影响力,更使得整个区域的醋文化与品质得以广泛传播与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其“天下第一醋”的美誉。
(2)太原"宁化府"老陈醋以汾河谷地出产的优质红高粱为主,太原位于汾河谷地,气候条件适合优质红高粱生长,酿醋的原料原料充足且质量好;汾河水质优良,出产的醋品质好;太原"宁化府"老陈醋的酿醋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酿造工艺独特。
(3)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食醋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口味差异,但品种相对单一,如永春老醋,其市场主要局限于福建及部分海外市场。为突破此瓶颈,需采取多维度发展策略: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创新食用醋品种,以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从而扩大产量与市场份额;积极拥抱互联网,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拓宽销售网络,提升销量;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塑造独特的品牌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探索工业旅游模式,邀请游客亲历生产流程,体验醋文化魅力,借此提升永春老醋的文化影响力与品牌知名度;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生产流程,延长产业链,通过深加工等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为永春老醋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点评】产业集聚促进了区内企业组织的相互依存、互助合作和相互吸引。一方面,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开发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等,因而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集聚体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协同效应,最终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创新发展。
19.(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跨城通勤是指工作日往返于不同城市工作和居住的行为。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跨城通勤以单向流入上海为主。苏州是流入上海跨城通勤人口的主要居住地。
材料二:下图是“苏州-上海跨城通勤人口主要居住地分布示意图”。
(1)简述跨城通勤上海的人口在苏州居住地的分布特点。
(2)简析苏州-上海跨城通勤规模大的原因。
(3)有人说未来苏州-上海跨城通勤规模还会扩大。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阐释理由。
【答案】(1)中、东部多;两市界线附近最多;沿交通线较多;主要分布在昆山、太仓和苏州城区。
(2)地理位置邻近;交通便捷,通勤成本相对较低;上海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上海居住成本较高。
(3)赞同。交通的发展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通勤成本下降;区域间发展差距、产业分工短期内难以改变;两地间房价差异短期内始终存在。
不赞同。通勤耗时长,影响生活质量;随着上海辐射功能增强,苏沪间发展差距缩小;上海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在沪居住成本下降。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跨城通勤上海的人口在苏州的居住地相对集中,且中、东部多;两市界线附近最多,每平方千米可达501-1213人;沿铁路、轨道交通线较多;主要分布在昆山、太仓和苏州城区。
(2)读图可知,苏州与上海在地理位置相邻,距离近,通勤所需要时间短;有铁路与轨道交通相连,交通便捷,成本相对较低;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但上海房价高、居住成本较高,而苏州居住成本相对更低。
(3)赞同。随着交通网络尤其是城际铁路与地铁的日益完善,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被显著缩短,通勤成本大幅降低。上海作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落差及产业分工格局短期内难以撼动,其强大的就业吸引力与经济收益优势依旧显著。鉴于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上海与周边如苏州等地的房价差距预计将持续存在。因此,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优化,苏州至上海之间的跨城通勤现象不仅不会减弱,反而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
不赞同。当前城市就业竞争激烈,跨城通勤耗时冗长,严重侵蚀了居民的休息时间,进而对生活质量构成不利影响。随着上海辐射效应的增强,产业转移加速,苏沪两地就业机会增多,经济收益提升,区域间的发展鸿沟有望逐步弥合。此外,上海正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通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政策性租赁房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居住成本。因此,这些因素均可能促使居民更倾向于在就业地就近居住,而非选择跨城通勤,所以未来苏州至上海的跨城通勤规模或将不再显著扩大。
【点评】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资源高效流动,减少资源浪费;②交通网络连通性促进资源互补和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④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20.(2024高二上·衡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学历人才通常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对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地区2000年~2015年高学历人才净迁入量的变化。
(1)指出我国东部地区高学历人才流入的主要来源地,并分析原因。
(2)与2005~2010年相比,指出2010~2015年我国高学历人才跨省迁移的数量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贵州的小明同学在上海某知名大学硕士毕业后,面临就业选择。请从下列两种方案中选择其一,并说明该方案的利弊。
①在上海某企业就职;②返乡创业。
【答案】(1)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多为人口大省,人才数量多;经济较东部地区落后;地理位置离东部地区较近等。
(2)数量减少。地区间收入差距缩小;东部地区生活成本较高、压力大;中西部地区政策优惠,经济增速快,就业机会增多,经济收入增加;产业转移等。
(3)方案①:在上海就职经济收入高,发展潜力大;可促进上海和贵州的经济、文化交流;但生活成本较高、压力较大、竞争激烈等。
方案②:政策支持,发展前景广阔;离家近,便于照顾家庭,且生活环境更适应;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但创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经验不足、市场渠道不广等困难。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主要为人才迁入,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大多为人才迁出。其中,中部地区人才迁出所占比重最大,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高学历人才流入的主要来源地。
原因:中部地区,涵盖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人口大省,其基础教育扎实,人才资源丰富。然而,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部经济相对滞后,成为驱动人才外流的关键推力。此外,中部与东部地理相近,为人才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该地区成为东部吸引高学历人才的重要“蓄水池”。
(2)读图可知,与2005-2010年相比,2010-2015年我国高学历人才跨省迁移的数量在减少。
原因: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地区间收入差距正逐步缩小。尽管东部地区经济繁荣,但其高昂的生活成本与生活压力也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中部崛起及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如春风化雨,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快速增长,就业机会日益丰富,收入水平显著提升。这一系列积极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留在家乡或中西部省份发展。
(3)方案①:贵州的小明选择在上海就职,原因是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发展潜力大;可以促进上海、贵州两地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但是在上海生活,生活成本较高、工作压力较大、竞争比较激烈。
方案②∶贵州的小明选择返乡创业,原因是返乡创业有政策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返乡创业离家近,照顾家庭方便,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返乡创业,可以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但创业会面临资金不充足、经验欠缺、开拓市场渠道不易等困难。
【点评】人口流动的原因:经济因素:人们倾向于流向经济更发达、就业机会更多、生活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权更替和经济恢复与发展。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