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用诗词原句填空。(10分)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也是酒酿的故乡,《行路难》中,面对精心陈列的饯行酒,李白却“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其内心愁苦,可见一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久谪归来,意难平,面对好友劝慰,借酒振奋精神“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水调歌头》中,苏轼在中秋夜举杯遥祝,希望普天之下家家团圆,“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其乐观博爱,明月可鉴;《岳阳楼记》中,文人骚客“登斯楼也,则有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其愉悦心境,隔空可感;《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与亭中客人共饮三大白,难怪舟子感慨“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其故国之思,令人叹惋。
2.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写成“蝉”,结合知识卡片向他们解释为什么用“女”字旁的“婵”。(4分)
知识卡片 婵娟: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中多用于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 最早见于张衡的《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___先___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因为少时曾就读于洞庭湖畔,所以没有亲身登临过岳阳楼,何以仅凭一幅图画就以如椽大笔写下千古奇文?
B.岳阳楼汴河街春节庙会被湖南省文化厅列为全省十三家春节特色文化地区。
C.苏轼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被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
D.据天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春祭大典也是范仲淹第五届文化旅游节的一部分。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杂然而前陈者
A.水落而石出者 B.朝而往
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而年又最高
6.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方框中要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2分)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个四字横批。横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2分)
7.学完《醉翁亭记》以后,九年级(1)班拟组织“了解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下面任务由你完成。
(1)主持人在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3分)
欧阳修宴饮________________,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________________,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崔颢置身________________,吟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激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在“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3分)
文化名人 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名人的“字”
A.希文 B.子美 C.永叔
(3)前面提到的历史名人都胸怀大志,心忧天下。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一副,续写下联。(4分)
①上联:两袖清风心忧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
8.尖角诗词社拟召开诗歌朗诵会,请你设计朗读脚本。(6分)
请你仿照示例,为李白《行路难》一诗设计朗读脚本。提示:要从重音和语调的抑扬两个角度任选一句来设计(示例语句除外),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示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重音:这句诗应重读“金”“清”“十千”“玉”“珍”“万钱”等词语,表现了宴席陈设奢华食物精美,突出了宴席的华美。
抑扬:这句诗语调应扬起来,用高昂的语调来读,因为这一句用夸张的笔法极写宴席的华美精致,欲抑先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4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7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5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晨起”二字呼应标题“早行”,点明旅途中思乡的心绪,“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使用白描手法捕捉最真实的感受,纯然写景,虽无一字言“苦”,但辛苦愁思亦在其中。
C.颈联描写的槲叶、枳花,具有山野情趣,使得诗人忘却思乡的愁绪,同时点明秋季早行之早。
D.尾联诗人由眼前所见想到昨夜故乡之梦,同时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照应,首尾圆合。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中“杜陵梦”指什么?请简要描绘诗人“杜陵梦”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4分)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围绕诗题中的“过”字,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
会稽黄中立①,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②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选自刘基《尚节亭记》)
【注】①会稽:地名;黄中立:人名。②婉婉焉:柔美的样子。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4分)
①好植竹( ) ②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
③其西南诸峰( ) ④名之者谁( )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两处)。(2分)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4)根据【甲】【乙】两段文字以及平时积累,完成“亭”文化探究表格。(4分)
亭名 亭名由来 寓情于亭
爱晚亭 杜牧诗句:① 游览枫叶美景、激扬文字,抒发揽胜感怀之心情。
醉翁亭 ② 自问自答,闲适自在,表达③之情趣。
尚节亭 亭建于竹林间 通过描写“竹”,运用④的表现手法,流露对君子以节立志之赞美。
探究结果:“亭”不仅是休憩之所,取名也有讲究,亦为古人怡情寄趣之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3.语文课上开展“心忧天下范仲淹”群文阅读活动,老师选择了与范仲淹相关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16分)
【甲】
群斋即事
三出专城鬓如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选自《范仲淹全集》)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全集·岳阳楼记》)
【丙】
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②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域青涧以据贱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③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④的十之三,他所减不与。诏以为康定军。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三-范仲淹》)
【注】①砦zhài: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②钤qián辖:节制管辖,宋代武官名。③鄜城:地名。④籴dí:买进(粮食)。
(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三出”写出了诗人仕途坎坷,“鬓如丝”写出了诗人青春已逝,表达了哀怨之情。
B.颔联写出诗人借诗酒来排遣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淡泊之意。
C.颈联“迟”字写诗人观菊赏月自得其乐的生活,反映了诗人有意归隐而流连美景的心境。
D.尾联化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诗人以失马塞翁自比,是对自己几度贬谪的人生境遇的写照。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量贼众寡________________ ②诸砦既废________________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歌的尾联与乙文中的哪句话表达了一致的思想境界?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4分)
(6)苏轼这样评价范仲淹:“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请结合乙、丙两文谈谈范仲淹政治情怀的体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10分)
14.岳阳楼醒目处的廊柱上书写着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认为正确的“忧乐观”是什么?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100字以内。(10分)
参考答案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箸、拔、婵娟、旷、辱、偕、痴”等字词容易写错。
2.“婵娟”在词句中是指月亮,表现月光的美好。而这个词语的本义是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因此要用“女”字旁的“婵”。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根据知识卡片,“婵娟”这个词在古文中具有多重含义,它可以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的美好,也可以用来形容月亮或花等的美丽。但在“千里共婵娟”这句词中,它特指月亮,传达了月光那种柔和、美好的意境。“婵”字从“女”字旁,意味着它最初是用来形容与女性相关的美好特质。而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赋予柔和、圆润、清丽的女性化形象,因此用“婵”来形容月亮是非常贴切的。“蝉”字虽然与“婵”字读音相同,但它的意思与昆虫蝉有关,与“婵娟”这个词所传达的美好意境不符。
3.B
【详解】根据《岳阳楼记》的内容和对联的结构形式判断。如,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确定是“后乐先忧”,再根据“去老范一千年”的句式结构,判定下联“揽大湖八百里”。故选B。
4.C
【详解】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A.“因为……所以……”改为“虽说……但……”;B.“文化地区”后面加上“之一”;D.“第五届”和“范仲淹”位置调换。
5.B
【详解】本题考查“而”字的用法。例句:“杂然而有陈者”意思是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而”表修饰。
A.“而”表承接;
B.“而”表修饰;
C.“而”表承接,意思是因而,因此;
D.“而”表递进,相当于“而且”;
故选B。
6.(1)发奋 (2)学无止境 (3)右
【详解】(1)本题考查补写词语的能力。根据文段内容,“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表现了作者的狂妄自大,而现在要改变这种浅薄与自负,就要让对联内容表现人的志气及谦虚谨慎,因此,填写的词语可以是“发愤”“努力”等。
(2)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横批。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对联的横批要与对联内容相关。从对联来看,讲的是关于读书学习的,所以横批的内容也要围绕读书与学习的主题,例如“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贴法。按照传统做法,对联是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所以上联贴在门右边的主框上,下联贴在左边的主框上,横批贴在上边门楣上。
7.(1) 醉翁亭幽州台黄鹤楼
A C B
(3) 一腔热血胸怀人民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此题,可根据作者及其名句,联系其代表作中的地名作答。如《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宴饮的地方是“醉翁亭”;《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慨叹的地点是“幽州台”;崔颢在黄鹤楼上吟咏诗句;
故答案为:醉翁亭、幽州台、黄鹤楼。
(2)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范仲淹,字希文;欧阳修,字永叔;杜甫,字子美。
故答案分别为:ACB。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的要求。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①题上联“两袖清风心忧天下”的前四个字是成语,“心忧天下”是个动宾结构。所以,下联可拟写为“一腔热血胸怀人民”。
第②题上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是“主语+状语+谓语”的结构,谓语是从作品中提炼的四字短语。所以,下联可拟写为“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
8.示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重音:这句诗应重读“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沉浸在失意落寞之中,苦闷抑郁。
抑扬:这句诗语调应抑下去,用低沉的语调来读,因为表现的是作者沉浸在失意落寞之中,情绪极其低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重音:重读“冰塞川”和“雪满山”,突出作者在仕途上遇到的艰难之大、险阻之多。
抑扬:语调下抑,低沉哀伤,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在仕途上遇到的艰难之大、险阻之多,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重音:重读“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突出典故,表现作者希望像姜尚和伊尹那样,有朝一日能够被朝廷重用。或“忽复”重读,表现作者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被朝廷重用,对政治前途抱有幻想。
抑扬:语调上扬。因为这一句富于想象,借用典故表现作者对政治前途仍抱有幻想,表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重音:重读第二个“行路难”,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自己仕途的不顺。
抑扬:语调以抑为主,先抑后扬再抑,因为运用短句,节奏短促,语气强烈,感叹自己仕途的不顺,宣泄自己的不平,表现自己的苦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音:重读“破”“挂”,二字富有动态形象,充满气势,在具体的形象中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或:重读“会”“济”,表明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
抑扬:语调上扬。因为这句诗表现出作者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题干要求为李白《行路难》一诗设计朗读脚本。从重音和语调的抑扬两个角度任选诗歌中的一句来设计,并且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可以结合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进行设计。注意不能用示例句。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重音:重读“不能食”“心茫然”,因为前一处的动作描写和后一处的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此刻食不下咽、茫然沉重的状态。
抑扬:这句诗语调应抑下去,用低沉哀伤的语调来读,因为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和抑郁不平。
示例: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重音:重读“渡”“塞”“登”“满”,这几个字写出了诗人想要度过黄河和攀登太行山时却不能如意,遇到了艰难险阻,内心充满了悲伤。
抑扬:这两句诗语调应抑下去,用低沉的语调来读,因为这一句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内心的苦闷抑郁。
示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重音:重读“垂钓碧溪”“乘舟日边”,借姜尚和伊尹受到重用的故事,表现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心理。
抑扬:语调上扬,用高昂的语调,因为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仍然对自己的未来从政之路抱有期待,展现诗人的乐观的心态。
示例: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重音:重读两个“难”,“歧路”“安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表现了自己的迷茫,对于未来的道路,自己辨别不清,尚未从中清醒过来。
抑扬:应该先抑再扬再抑。运用短句,节奏急促,反复吟咏,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仁人志士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心声,内心充满了抑郁不平之气。
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音:重读“破”“挂”两个词,这两个动词,动态感极强,生动地描绘出一副在长风中劈波斩浪、扬帆前行的画面。
抑扬:语调上扬。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突破困境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9.(1)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有一艘沉下的船只,在它的旁边,千帆竞发,相继从此驶过;在一棵枯败的树前,万木争春,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2)前四句表达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后四句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述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基本要求是会翻译诗句,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使所描述的画面更加优美,语言更加生动,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如: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岁暮,从和州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诗的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被贬之地的偏远以及被贬时间之长,表达诗人内心无限的心酸和悲凉;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乐观豁达的胸襟;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0.(1)C (2)【示例】“杜陵梦”指的是思乡之梦。梦见杜陵,野鸭大雁,早已挤满堤岸曲折的湖塘。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
C.颈联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山野的情趣冲淡了羁旅的辛苦,却无法抑止心中的愁绪。点名早行之早的诗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故选C。
(2)考查诗句赏析。
第一问: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所以“杜陵梦”指的是思乡之梦。
第二问:考查诗中画面,开放类试题,根据“凫雁满回塘”的意思,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即可。如: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
11.(1)D (2)本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末句“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诗人含蓄蕴藉的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而并非直抒胸臆。;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读懂诗句大意,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3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秋草”“寒林”这些具有凄冷、萧条意味的意象既是对诗人眼前所见的实写,同时也映衬出诗人遭受诬陷贬谪后内心的孤独、苦闷和寒凉。颈联“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借用贾谊凭吊屈原的典故指涉诗人自身的遭遇。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在“汉文有道”与“湘水无情”的对比中,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既替屈原与贾谊不幸的遭遇感到痛惜与同情,同时也暗写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12.(1)喜欢少各、众命名(2)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3)这样,那么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呢!(4)停车坐爱枫林晚“太守自谓也”或用欧阳修的号来命名寄情山水(答“与民同乐”不可)托物言志或象征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喜爱种竹子。好,喜爱、喜欢。
②句意: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鲜,少、很少。
③句意:那西南的几座山峰。诸,各。
④句意: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名,取名、命名。
(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涉寒暑”与“蒙霜雪”结构一致中间应断开。“而”作句首词,其前面应该断开。
据此断句为: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然则:这样,那么;言:说明;尚:崇尚。
(4)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第一空,结合“游览枫叶美景、激扬文字,抒发揽胜感怀之心情”,可知:“爱晚亭”的亭名是由“停车坐爱枫林晚”而来。
第二空,结合甲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知:“醉翁亭”的亭名是由“太守自谓也”而来,“故自号曰醉翁也”即用欧阳修的号来命名。
第三空,结合甲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作者通过自问自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情感。
第四空,结合乙文第二段“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可知: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竹子不畏风雨摧残,经历了严寒酷暑,颜色依旧青绿,就如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将竹子顽强不屈的情态表现出来。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之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那么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
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乙】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盘踞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13.(1)D (2)估量已经(3)将不择人/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4)遇到敌人侵略而需要抵御的时候,官品低的将领需要首先出击。(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诗歌中以塞翁自比,表达了作者看惯仕途起伏、宠辱不惊的豁达潇洒;乙文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不计荣辱、忘怀得失的豁达心胸。都表达了作者不计荣辱得失的乐观豁达。(6)①作者在乙文中借古仁人之口表达了忘怀得失宠辱的胸怀,心忧天下、以国家兴亡和百姓安危为己任的政治抱负。②丙文中范仲淹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亲赴前线,整顿军务、御敌报国,践行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抱负。(表述充分即可)
【解析】(1)考查诗歌赏析。
D.尾联化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表达了作者看惯仕途起伏、宠辱不惊的豁达潇洒。而非“是对自己几度贬谪的人生境遇的写照”。故选D。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意:根据敌军的多少。量,估量。
②句意:当时塞门、承平各要塞已被废弃。既,已经。
(3)考查断句。句意为:对战将不加以适当选择,而只以官品的高低作为出阵的先后,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将不择人/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至,到。御,抵御。则,就。官卑者,官职低下的人。
(5)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尾联尾联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两句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交代了诗人郡斋潇洒生活的缘由,诗人认为,人生的沉浮荣辱不必说、不值得在意,连塞上老翁都懂得失马焉知非福,何况通达事理、胸襟开阔的自己呢?
乙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计荣辱、忘怀得失的豁达心胸。
故,甲诗尾联与乙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境界相同,都表现了作者不计荣辱得失的乐观豁达。
(6)考查比较阅读。
联系乙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作者借古仁人之口,表达了自己不计荣辱,忘怀得失的旷达心胸,也抒发了自己心怀天下,先忧后乐的济世情怀与政治抱负。
根据丙文中的“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可知,在国家危险之际,范仲淹挺身而出,励精图治,矢志报国,这是乙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一政治抱负的具体呈现。
【点睛】参考译文:
乙: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丙: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升任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以前,朝廷诏令规定将领分别统辖边境驻军:总管统辖一万人,钤辖统辖五千人,都监统辖三千人。遇到敌人侵略而要抵御时,官品低的将领需先出战。范仲淹说:“对战将不加以适当选择,而只以官品的高低作为出阵的先后,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于是他普遍检阅本州军队,得到一万八千人,并分为六部,每部将领各自统领三千人,分部训练士兵,根据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军。当时塞门、承平各要塞已被废弃,范仲淹采纳种世衡的计策,修筑青润城来扼住敌军进犯的要冲,大兴农田水利,并且开放民间贸易,以便边民互通有无。又因为老百姓远路输纳赋税过于劳苦,上奏请求将廊城建成军事基地,让河中府同州、华州的中下户就近送缴税租。每年春夏两季调集军队就地取得给养,可以节省买粮开支十分之三,这还不包括其他开支节省的费用。(仁宗)诏命这支军队为康定军。
14.略,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这是一道表达看法的语言表述题。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其次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注意字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