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赢中考】专题六 压强-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智赢中考】专题六 压强-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12 10: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智赢中考·AI逆袭智学卷
专题六 压强
第 1 题 【知识点】排查 2个 【知识跨度】 1章 【难度】
如图所示的各种做法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B.
C. D.
第 2 题 【知识点】排查 4个 【知识跨度】 3章 【难度】
动物的生理结构是它适应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为它的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实例用物理
知识来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啄木鸟嘴的尖喙能够让它在啄木时对树木产生很大的压强,从而啄穿树木
B. 壁虎脚掌上的吸盘能利用大气压强把自己牢牢地粘在墙壁上
C. 骆驼的脚掌宽大,可以增大它对地面的压强,方便在沙漠中行走
D. 深海鱼到浅海后由于水压的减小所以不能存活
第 3 题 【知识点】排查 5个 【知识跨度】 3章 【难度】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桌面上的
C.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 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1
智赢中考·AI逆袭智学卷
第 4 题 【知识点】排查 4个 【知识跨度】 1章 【难度】
下列图像与对应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压降低沸点
B.
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C.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
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第 5 题 【知识点】排查 3个 【知识跨度】 2章 【难度】
如图所示,一个均匀的长方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沿虚线切开,分成相等的两块,并把上面的
一块拿开,与分开前相比,剩余部分的密度及其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和压强变化是( ).
A. 密度、压力、压强都减小一半 B. 密度减小一半,压力减小一半,压强不变
C. 密度不变,压力减小一半,压强不变 D. 密度不变,压力减小一半,压强减小一半
2
智赢中考·AI逆袭智学卷
第 6 题 【知识点】排查 4个 【知识跨度】 3章 【难度】
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 、 ,容器
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 、 ,则( ).
A. = 、 = B. = 、 <
C. < 、 = D. > 、 >
第 7 题 【知识点】排查 2个 【知识跨度】 1章 【难度】
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
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 和 ,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 和 ,则( ).

A. > ; > B. < ; =
C. < ; > D. = ; <
第 8 题 【知识点】排查 2个 【知识跨度】 1章 【难度】
如图甲所示为倒装壶,壶盖与壶身连为一体。壶的底部有一个梅花形注水口(图乙),使用时需
将壶倒转过来(图丙),水由壶底的梅花形注水口注入壶中,注满水后,将壶放正(图丁),故
名“倒装壶”。倒装壶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功能,是因为其壶内设计了特殊结构--有 、 两只隔水
管,其中隔水管 与壶底部的注水口相连,隔水管 是由壶嘴的出水口向下延伸形成。这一结构看
似简单,却运用了物理学 的原理。向壶内注水时,若水从壶嘴外流,表明水已注满(图
丙),这时水面的高度取决于隔水管 (选填“ ”或“ ”)的高度;将壶翻转过来,若水
面不超过壶嘴出水口和隔水管 的高度(图丁),水将不会流出来。如此设计可谓浑然天成,匠
心独运,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3
智赢中考·AI逆袭智学卷
第 9 题 【知识点】排查 2个 【知识跨度】 1章 【难度】
小明随父母去西藏旅游,他发现从郑州带去的一包饼干的包装袋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则图
是包装袋在西藏的情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此时包装袋内封闭气体
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郑州时的封闭气体压强。(忽略温度的
变化)
第 10 题 【知识点】排查 2个 【知识跨度】 2章 【难度】
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希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再关上,门就不易被风吹开,她
这样做的道理是   。为改善火车站地下通道的通风情况,小希设计了抽气管道,并将管道
上方遮雨盖的形状设计成图中的形状,利用地面风实现自动抽气,其设计原理是

第 11 题 【知识点】排查 4个 【知识跨度】 3章 【难度】
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 ,边长是 ,则金属块的密度 = (用 、 表示)。取6
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图的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
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 甲 : 乙 = 。压强之比 甲 : 乙 = 。
第 12 题 【知识点】排查 5个 【知识跨度】 3章 【难度】
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
实验过程图示。
4
智赢中考·AI逆袭智学卷
(1) 小丽是根据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这里利用的物理方法是 ;
本实验还用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是 。
(2) 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
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
(3) 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
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
(4) 如果在实验中没有海绵,可选择现实生活中 来代替。
(5) 在生活中,多轴平板车超重会压坏路面,这是由于 ,从而增大压力作用的效
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
果。
第 13 题 【知识点】排查 5个 【知识跨度】 2章 【难度】
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 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
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
示。
(1) 已知水银的密度为 13.6 × 103 kg/m3, 取 10N/kg,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
Pa 。
(2) 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 (选填“大于”或“小于”)
她测量的值。
(3) 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
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
(选填“必须大于 10m”或“可以小于 10m”)。
第 14 题 【知识点】排查 3个 【知识跨度】 1章 【难度】
如图所示,木块 重 5N,木块 重 9N,木块 的上表面的面积为 0.1 dm2, 木块底面积为
0.3 dm2,求木块 对木块 的压力大小和压强。
5
智赢中考·AI逆袭智学卷
第 15 题 【知识点】排查 3个 【知识跨度】 2章 【难度】
电动汽车是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如图所示,是一辆停放在
水平地面上的电动汽车,质量为 1.6 × 103 kg,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2 × 10 2 m2, 取
10N/kg。求:
(1) 车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 车对地面的压强。
第 16 题 【知识点】排查 5个 【知识跨度】 2章 【难度】
小明在用压强计做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1) 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 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
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 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6
智赢中考·AI逆袭智学卷
①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
②比较序号1、2、3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③比较序号 、 、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相等。
(3) 完成上述实验后老师又要求小明同学将桌面上两杯没有标签的清水和盐水区分开,于是,小
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入两杯液体中,如图丙所示。他发现图( )中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
较大,于是认为图( )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
第 17 题 【知识点】排查 6个 【知识跨度】 3章 【难度】
如图所示,铁桶重力为 20N,桶的底面积为 100cm2,往桶里倒入 8 kg 的水,水的深度为
15 cm,将桶平放在面积为 1m2 的水平台面上, 取 10N/kg。求:
(1) 水对桶底的压强;
(2)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大小;
(3) 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7
智赢中考·AI逆袭智学卷
参考答案
专题六 压强
1. B 2. C 3. C 4. A
5. D 6. C 7. C 8. 连通器;
9. 乙;外界大气压变小;小于
10. 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11. ;1 : 1;2 : 3
3
12. (1) 海绵的凹陷程度;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2) 、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 细沙
(5)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13. (1) 9.792 × 104
(2) 大于
(3) 可以小于10m
14. 9N;9 × 103Pa
15. (1) 1.6 × 104N
(2) 2 × 105Pa
【选做】
16. (1) 高度差;不漏气
(2) 4;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3;5;6
(3) 不可靠的;没有控制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
8
智赢中考·AI逆袭智学卷
17. (1) 1.5 × 103Pa
(2) 15N
(3) 1 × 104Pa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