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作业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 ) jié( )石 澹澹( ) 萧瑟( ) 枯téng( ) 天yá(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 ( ) (2)水何澹澹 ( ) (3)山岛竦峙 ( )
(4)海日生残夜 ( ) (5)乡书何处达 ( ) (6)幸甚至哉 ( )
(7)断肠人在天涯 ( ) (8)次北固山下 ( ) (9)海日生残夜 ( )
(10)杨花落尽子规啼 ( ) (11)我寄愁心与明月 ( )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请同学们查阅资料,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1)《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末年 家、 家、 人。他的诗以 见称。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是 代诗人。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姓名),字 号 。
(4)《天净沙 秋思》中的“天净沙”是 ,“秋思”是 。作者 是 代著名 作家。
5.理解性默写。
(1)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饱览沧海壮景,用“ , ”的诗句描绘出水波荡漾,海岛屹立的画面。(曹操《观沧海》)
(2)《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 ; ,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描绘暮春景象,烘托哀伤愁绪的气氛的句子是“ , ”。
(4)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牵挂、关心之情的句子是“ , ”。
(5)人生如一叶扁舟羁旅漂泊,怀乡情思有增无减,诗人王湾借诗句“ , ”以风平浪静之小景言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之大景,将情思融于这美好的景致之中。
(6)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 , ”。
(7)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写出了浓重的乡愁,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二、诗歌鉴赏
(一)课内外古诗词联读
A(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6.(1)第二首小令展示了一幅 的美丽画面。
(2)马致远的曲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白朴的曲中的句子“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B(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1)甲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什么意思?
。
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乙诗前两句
。
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乙诗后两句
。
(二)课外古诗拓展阅读
早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②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③。
【注】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②孤根:孤独的根,指梅树之根。③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指京城。
8.(1)小茵在阅读此诗时发现领联中少了一个字,她不知该从下列选项中如何抉择,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她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
A.千 B.有 C.一 D.数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义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意愿?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
1.竦峙 碣 dàn xiāo sè 藤 涯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做题时要看清拼音,写对字,还要注意注音时写对拼音,注意“竦峙”“碣”“藤”的写法。
2.(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升起 (5)信 (6)达到极点 (7)形容悲伤到极点 (8)停宿 (9)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10)柳絮 (11)给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向东登上碣石山。临:到达,登上。
(2)句意: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句意: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竦峙:耸立。
(4)句意:残夜还没消退,海上已升起一轮红日。生:升起。
(5)句意: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书:信,家信。
(6)句意:我很幸运。至:达到极点;
(7)句意:羁旅在外漂泊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8)句意:停泊在北固山下。次:停宿;
(9)句意: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10)句意: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柳絮;
(11)句意: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与:给。
3.B
【难度】0.65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诗句的句读。B项“残夜”和“旧年”才是一个完整意义的词语,不能划断。故答案为B。
4. ①曹操; 孟德; 东汉; 政治; 军事; 诗; 慷慨悲壮 ②王湾; 唐 ③ 唐;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④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元; 戏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在课下牢记。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四大戏曲作家。《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之为“秋思之祖”。
5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难度】0.85
【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澹澹、竦峙、灿烂、啼、溪、夜郎、残、藤、昏鸦、涯”等字词的写法。
诗歌鉴赏
(一)课内外古诗词联读
6.(1)【示例】风和日丽、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2)《天净沙·秋思》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表现了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天净沙·春》则借“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的陶醉、喜悦、惬意之感以及喜爱春天之情。
【难度】0.65
【知识点】曲、马致远(约1251-1321)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天净沙·春这首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春山暖日和风”中的春山、春日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阑干楼阁帘栊”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杨柳秋千院中”描写了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莺、燕、小桥、流水、飞红点缀其中,整个画面温馨、祥和。全曲通过对春日里山、日、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近景、中景皆具的春意图: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草长莺啼,花落燕舞,姹紫嫣红。因此,其笔下的春天风和日丽、和煦明媚、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色如画。据此回答即可。
(1)左迁诗降职,贬官的意思。 (2)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心。 (3)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感情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1)翻译。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
(2)赏析。
“青枫”点明了送别地点。“秋”点明了是秋季。青枫飒飒:《楚辞·招魂》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语,此用其意,指吴将往之地。“雨凄凄”点明了环境是下着细雨。首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地点、环境。
“青枫”“雨”等景物描绘了枫叶飒飒、细雨绵绵的画面,风寒雨冷,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入楚迷”则写出雨中的迷蒙,渲染了迷蒙的氛围。故前两句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
一切景语皆情语,迷蒙、凄凉的氛围是作者凄凉、惆怅内心的映衬,故前两句通过迷蒙凄凉的景物描写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
(1)翻译。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2)赏析。
白云无情人有情,“白云相送”想象奇特,表面写白云与作者一路相伴,实际上写作者的情感寄托于白云,和作者一路相伴,由此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和不舍。
同时“白云”纯洁无瑕,“白云”和作者一路相伴,以此隐示吴国伦为人清正廉洁,正可与白云作伴之意,既对遭遇打击的友人传达了充分的同情,显示了双方的深情厚谊,更表达了对友人人格的充分信任,因而自能收到良好的宽慰友人的作用。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8.(1).C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的意愿。
【难度】0.65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炼字的能力。用“一”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也更加突出了题目中的“早”字;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尾联“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语义双关,这里的“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颇有雄心抱负。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