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版本:沪粤版
年级:九年级上册
物理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一课时)
内容要求 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途径。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活动建议: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大致历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说明:课标内容为节选,加“ ”的是变动内容,加“ ”的是新增内容。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目标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一
观察与思考
日常生活中,人们搬移物体,不是将物体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将物体从低处搬到高处(或从高处搬到低处)。
实验与探究
思考:利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为何多一些?
观察与思考
如图所示的两种机械做功的情况中,哪些功是我们需要的有用功?哪些功是不得不做的功?
归纳与小结
1.有用功(W有用):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
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既无利用价值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4.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5. W总>W有用
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
观察与思考
(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
一只是轻质塑料桶,另一只是厚铁皮桶,你选择哪一只
水桶?为什么?
(2)当你用滑轮提升一个重物时,你选择哪一种滑轮?
归纳与小结
在物理学中,把有用功W有用与总功W总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用η表示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是表征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观察与思考
(1)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2)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
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不能。因为使用机械总有额外功
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
观察与思考
1.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是表示做功
快慢的物理量。
2.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叫机械效率。
3.功率和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的两种不同性能,两者间没有
必然联系。
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叫作有用功。
2.额外功:把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是总功。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概念: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公式:η=(W有用/W总)×100﹪
小结
1.把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叫做 ,符号是 ;把无利用价值但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符号是 ;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做 ,符号是 。
2.使用机械做功时, 跟 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字母
表示,公式为 。
3.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 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用功
W有用
额外功
W额外
总功
W总
有用功
总功
η
η=×100%
小于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得不
做额外功
4.竖直方向提升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的画“ ”。
(1)额外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
(2)机械效率大的机械一定既省力又省功。( )
(3)机械效率越高,则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 )
(4)机械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也越低。( )
(5)在总功相同时,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就多。( )
(6)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
√
√
2.小玲同学用水桶从水井中提水做清洁,在她做完清洁后,不小心把水桶碰倒掉进了井底。她把水桶从井底提上来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水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B.对水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C.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
A
3.(2022·广东模拟)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额外功与总功之比越小,机械效率越大
C.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B
4.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知,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减小提升高度
B.增大提升速度
C.改用质量小的定滑轮
D.增大被提升物体的质量
D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0 5 1.0 15 66.7%
2 4.0 5 1.8 15 74.1%
3 4.0 10 1.8 30 74.1%
4 6.0 5 2.5 15
(1)实验过程中,缓慢地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向上做 运动。第1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时间为3 s,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为 m/s。
(2)第4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
(3)分析1、2、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 (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匀速直线
0.05
0.3
80
大
无关
(4)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换用更轻的动滑轮
B.加快提升物体的速度
A
1.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越快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所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
2.(2024·河南)如图,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大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小
C
3.如图所示是古代人利用滑轮打水的场景。井架上安装一个滑轮,绕过滑轮的绳索一端悬吊水桶,当人用力向下拉动绳索的另一端,即可让水桶上升。以下方法能提高滑轮提水的机械效率的是( )
A.减小滑轮的质量
B.增大拉绳的速度
C.增大桶内的水量
D.增大水桶的重力
C
4.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图2中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钩码规格相同,动滑轮物重不可忽略)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提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0.3
2 8 0.1 3.2 0.3 83.3%
3 8 0.1 2.0 0.5 80.0%
(1)在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1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1所示,其读数是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3)由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 。
(4)由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5)在第3次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如图2中的丁所示改变绳端拉力方向,测得的拉力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匀速
1.8
74.1%
大
2和3
变大
5.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
D
6.(2023·广州模拟)小昕在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分别用甲、乙、丙三种机械将重为1 N的物体匀速提升0.2 m,记录它们所做的总功如图所示,则( )
A.甲的机械效率高于乙
B.乙的额外功大于甲
C.丙的数据是错误的
D.甲的有用功小于乙
C
7.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滑轮把同一桶沙提升相同高度。用甲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W1,机械效率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W1=W2;η1=η2
B.W1=W2;η1>η2
C.W1D.W1>W2;η1<η2
B
8.小明用质量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完成“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2 0.3 83%
4 8 0.1 2.7 0.4
(1)只要滑轮组结构一定,则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实验器材可以不需要
。
(2)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并在图丁中画出相应的滑轮组绕线方法。
如图所示
刻度尺
74.1%
(3)通过比较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4)已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则利用此弹簧测力计提升物体时,忽略绳重和摩擦,甲、乙两个滑轮组中,甲的最大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最大机械效率。
2和3
小于
9.小敏在利用斜面搬运物体A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 ”针对这个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匀速直线拉动物体进行了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体重力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物体移动距离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① 较缓 5.0 0.10 1.6 0.50 0.50 0.80 62.5
② 较陡 5.0 0.15 2.2 0.50 0.75 1.10 68.2
③ 最陡 5.0 0.25 3.1 0.50 1.25 1.55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③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 。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越陡,机械效率 。
80.6
费力
越高
10.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机械效率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
。
(2)以下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
猜想A: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
猜想B: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控制变量法
(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图a、b、c、d的滑轮组进行实验。
①按图 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A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错误的;
②按图 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B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
a、c
相等
a、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