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2 16: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是统编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上册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以“提问”为主题,编排了四篇文章。本课是单元中的第二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围绕提问策略,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有童话、说明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类型,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都能够主动提问。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夜间飞行的秘密》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
依据教材编排的梯度和层次,教学中要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提出问题为理解课文服务,为形成阅读理解能力服务。要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让学生感到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积极引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将课后拓展片段阅读等资源用好,多给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机会。落实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基于学生的真实问题开展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和思维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课文第1-2自然段叙述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第3-7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第8自然段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课文讲述的蝙蝠夜间飞行、科学家做实验、飞机安全飞行等内容原本复杂而枯燥,但课文语言简洁,逻辑严密,用“蝙蝠”与“雷达”这个貌似无关的事物作为题目,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再逐步揭示蝙蝠、超声波、雷达、飞机之间的关系,详写科学家做的第一次实验,略写后两次实验,让读者明白蝙蝠夜间飞行是依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科学家由此发明了雷达,飞机装上雷达后,就能安全夜航了。课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更多的“仿生学”科学发明,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在教材中要凸显本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学习伙伴提出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问题清单下面的泡泡提示学生,除了可以针对内容提出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关注写法,关注课文给自己带来的启示。省略号则提示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三题旨在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并已形成了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字词教学中以强调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为主,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
2.本课的重点是根据教学策略要求,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多角度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接触阅读策略“预测”,对阅读策略有一定概念,并在本单元第一课学习后初步形成了“提问”意识,本课让学生先从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激发阅读兴趣,为课堂多角度提问做铺垫。同时要注意,本课作为科普性文章,理解其内在关系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引导阅读的层次,并为理解文章创造多种途径。
3.对于“不同角度提问”这个训练点来说,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广泛提问后对问题做出分类,这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 会写“蚊、弄”等15个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3.培养观察生活和自然的习惯,激发科学探索的热情和严谨实验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明确“不同角度”的范畴;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提问——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题导入(预设时间:3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课件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
1.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写一写“蝙蝠”这两个字,(提示:形声字,左边形旁表意)
2.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看似毫无关联,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
3.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
【学生学习活动】
1.随老师出示的课件将自己课前了解的蝙蝠和雷达的知识做介绍,自由发言。
2.和老师一起读字音、书空字形“蝙蝠”
3.齐读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从课题入手,对课文涉及到的两个事物做介绍,结合课件补充,对两个事物形成初步认识,也由此产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探究文章来了解二者关系。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7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识记生字
(1)多媒体播放生字:
会认字:蝙 蝠 即 锐 系 铛 蝇 证 障 碍 荧 屏
会写字:蚊 弄 科 横 竖 绳 系 蝇 证 复 研 究 达 驾 驶
(2)读音练习:
多音字:“系”:系鞋带(jì);系列(xì)
“模”:模仿、模样
易错读音:蝙蝠、立即、横七竖八、苍蝇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3.理解词义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解词方法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①)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①)。
【学生学习活动】
1.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练习答案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较多,个别生字在读音上容易混淆,通过小练习识记并巩固,保证字词学习效果。提问入手关注文中难解词,巩固单元语文要素,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解词,巩固三年级习得的理解字词的方法,同时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环节三:再读课文,梳理内容(7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指名读课文(八位同学,每人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全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尝试用“▲”为文章进行分段,在旁边简单标注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全班讨论,明确分段和段落大意
【学生学习活动】
1.听读课文
2.小组讨论分段情况
3.全班交流形成结论
▲第1-2自然段叙述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第3-7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8自然段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
【设计意图】二次读文,检测字词学习效果,同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梳理文章内容。在小组讨论和全班汇报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为后续结合文章内容提问和理解打下基础。
环节四:学习不同角度提问(20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回顾提问方法,请学生自读提问。
(1)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在上一课提出的问题,交流学到的提问方法。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然后小组交流哪些问题是针对课文局部提的,哪些是针对全文提的。
(3)在交流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提出更多问题。教师可以筛选出一些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帮助解决。
2.借助批注和课后问题清单,讨论发现提问的不同角度。
(1)借助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和课后第二题的“小组问题清单”, 引导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先阅读清单中例举的问题和泡泡,发现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进行提问。
(2)说说学习伙伴的问题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在此基础上,梳理自己提出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出示表格,请学生填写: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将相同角度的问题归并在一起,删去重复的问题。最后按小组进行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关注各小组的问题分类是否正确。
(5)整理好问题后,可让学生结合小组问题清单交流提问的不足。
【学生学习活动】
1.批画补充自己的提问,小组交流,尝试解答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第7自然段进行学习,在勾画、批注的基础上,抓住“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等语句,明白超声波帮助蝙蝠在夜晚判断障碍物的原理,从而揭示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2.体会“不同角度提问”,并尝试把问题归类和补充不同角度的问题。
预设1:当出现错误分类时,可让学生再读一读课后清单中的问题,感受怎样的问题是针对内容、写法提的,怎样的问题是从获得的启示的角度提的。然后模仿着重新对小组问题进行分类。
预设2:如果学生从内容、写法、启示以外的其他角度提出了问题,教师也应肯定。如,学生可能从作者创作动机的角度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写《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文章?”
预设3:从写法的角度提问,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该类问题可能较少。可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在教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如,可引导学生针对第2自然段提出:“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还可针对第3自然段的“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提出:“段尾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吗?”指导后,可让学生再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提出更多问题。学生能否针对课文的写法提出问题,教师不必过高要求,只学生知道可以从写法的角度提问即可。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本课的重难点,是落实“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的重要环节。过程中要给够孩子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不能急于求成或生硬灌输,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参与式的交流,并坚持鼓励孩子的提问热情和理解程度。
环节五:总结提问,布置作业(3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回顾多角度提问的过程,请学生各自确定提问的重点(两至三个)
2.布置作业:
(1)结合自己的重点问题再读文章,争取解答问题,填写表格
(2)复习字词,准备听写
【学生学习活动】
梳理确定自己的主要问题
课后尝试解答提问,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回顾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不同角度提问”的意义。梳理问题为下一课时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第2课时
环节一:小游戏热身:蒙眼走路(2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丝巾蒙住他的眼睛。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
2.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同学们形成共识——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
3.既然眼睛对我们的行动那么重要,是否所有的生物都是靠眼睛来行动的呢 接下来我们回到《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看看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一位学生参与小游戏,其他同学观察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谈。
【设计意图】用生动有趣的互动式热身活动,迅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回归文章学习做好准备,并在倾听学生交流“避开障碍物”的方法中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效果。
环节二:结合问题清单,理解课文内容(20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回顾上节课提问过程和产生的问题清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课后提问和个人提问兼顾解决)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结合课文重点内容引导提问的方向,再结合学生表达的思考过程,运用多种形式帮助每位学生落实对课文的理解。】
(1)预设问题1:“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并填写下表:
(2)预设问题2:“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填空,进一步明确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做相关小结:现在我们理解科学家正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才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像这样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于是产生一门科学,就是仿生学。
(3)预设更多角度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引导多角度理解文章。
问题3:针对写法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等词句,想象蝙蝠的状态。再联系生活经验回想没头苍蝇四处乱窜的状态,从而发现蝙蝠和没头苍蝇具有相似之处,这样的表达生动形象。
问题4:“课文的题目是'夜间飞行的秘密', 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
这个问题,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更熟悉雷达,还是飞机。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雷达对于大家来说是相对陌生的,而飞机却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课文一开始由飞机引人,有助于启发读者探究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航行,为下文理解雷达和蝙蝠的关系作铺垫。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写雷达和蝙蝠,读者就不清楚雷达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运用在我们生活中的。
【学生学习活动】
1.小组交流,在清单上简单补充,形成发言重点。
2.理解“蝙蝠探路”实验,填写表格,并形成实验结论
3.明确“蝙蝠与雷达”关系,填空并分享答案: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4.其他不同角度问题的交流。
【设计意图】本课时中落实语文要素的主要环节。在能结合课后题中的举例来理解提问的不同角度后,更要能结合所提问题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课文。理解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辅助理解:1.表格清晰完整呈现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学会梳理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实验结论。2.对于“蝙蝠和雷达关系”的问题,通过填空,引导学生聚焦文中的相关语段,发现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同点。通过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建立阅读认识的联系。并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仿生学”这一概念。
环节三:片段阅读,问题清单伴我读(8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引导学生阅读课后拓展阅读片段——《它们是茎,还是根?》
3.引导交流表格内容,巩固“不同角度提问”的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做出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1.默读片段。填写提问表格
2.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三题,及时迁移运用所学。课后提供的阅读材料,从学生熟识的马铃薯和藕谈起,介绍了几种变态茎。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片段,提出自己的问题。注意提示学生从内容、写法、得到的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在自主阅读片段材料的过程中,巩固提问策略。
环节四:拓展阅读《人类模仿大自然的“设计”——建筑中的大自
然仿生学》(8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推荐学生阅读《人类模仿大自然的“设计”——建筑中的大自然仿生学》
2.出示表格,请学生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全班交流,检查大家不同角度提问的能力
【学生学习活动】
1.默读拓展文章
2.填写表格,多角度提问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拓展阅读内容,让学生对“仿生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继续运用多角度提问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提问—思考的阅读习惯。培养观察生活和自然的习惯,激发科学探索的热情和严谨实验的研究态度。
环节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2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强调本课书的阅读策略重点:不同角度提问,组织学生总结这样的提问过程的价值
2.布置作业:继续阅读完《人类模仿大自然的“设计”——建筑中的大自然仿生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去了解更多仿生学知识和现象
【学生学习活动】
1.结合学习过程表达观点和感受
2.课后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明确提问——思考——理解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养成提问意识和习惯。作为本单元第二课,本课学习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提问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