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湖心亭看雪—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加粗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烧酒炉正沸(fèi) 余舟一芥(jiè)
B.喃喃(nán) 雾凇沆砀(kàng dàng)
C.铺毡(zhān) 拥毳衣炉火(máo)
D.更定(gēng) 余拏一小舟(nú)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拏一小舟,拥毳(máo)衣炉火。
B.雾凇沆(hàng)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是日更(gèng)定矣。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ú)。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铺毡对坐(面对,向着) 拥毳衣炉火(裹、围)
B.上下一白(全) 雾淞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C.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强迫)
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
4.下列句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余拏一小舟
B.湖心亭一点
C.上下一白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
B.湖中/人鸟声/俱绝
C.有两人/铺毡对坐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为句子选择恰当的翻译。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A.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B.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A.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B.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及下船②过犹不及
B.①上下一白②长堤一痕
C.①是日更定矣②是金陵人
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哀转久绝
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4月26日,麦肯锡发布了基于银联交易数据做参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以下是其中的两张图表。
【材料二】美国《华盛顿邮报》最近评选出十大奢侈品,它们是:
①生命的觉悟
②一颗自由、喜悦与充满爱的心
③走遍天下的气魄
④回归自然,有与大自然连接的能力
⑤安稳而平和的睡眠
⑥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
⑦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
⑧任何时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
⑨身体健康,内心富有
⑩能感染并点燃他人的希望
(1)概括材料一中两张图表的主要信息。
(2)综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观点。
9.对比阅读。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 ①雪子:雪粒,往往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击,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
(1)请解释下列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 拏:_________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_________________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_________________
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_________________
⑤辄复不遂 辄: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两点。
10.洗心亭记
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镂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í):台阶。⑦虡(jù):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修竹万竿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故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3.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
4.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沆hàng。C.毳cuì。D.拏ná。
2.答案:B
解析:A.毳cuì。C.更gēng。D.沸fèi。
3.答案:C
解析:强:竭力,尽力。
4.答案:C
解析:A、B、D项中“一”的意思是数词“一”,C项中“一”的意思是“全”。
5.答案:D
解析:正确的停顿为: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答案:(1)A(2)B
7.答案:D
解析:A项分别是“等到”“达到;B项分别是“全”“数量词,一道”;C项分别是“这”“判断词”;D项都是“消失”。
8.答案:(1)图一:自2012年以来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增幅一半来自中国;预计到2025年,中国还会保持这样的增长态势。
图二:“80后”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
(2)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追求内心的丰富和精神的健康。
9.答案:(1)①撑(船)
②还
③酒杯
④客居
⑤总是
(2)①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②晚上下起了大雪,(我)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大雪所阻挡。
(3)湖中人鸟声俱绝 夜的寂静(或:寂静)
(4)【甲】文趣在:①夜晚独往湖心亭看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雪粒敲击竹子传来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看书。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应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如:“更”,属于一词多义,句中意思是“还”;“白”属于古今异义词,古义是“酒杯”,今义是“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莫说,不要说;似,像。②重点词语:登舟,登船,坐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借助湖中人鸟声全无,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一句,借助能听到雪粒敲击竹子的声响,从听觉角度反衬夜的寂静。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中,作者一个人,更定时分,在别人都待在家里的时候,独往湖心亭看雪,可见其情趣的与众不同;在湖心亭,巧遇赏雪之人,把酒言欢,亦可见其情趣高雅。【乙】文中,面对雪夜出行受阻的情况,作者聆听雪粒敲击竹子传来的声音并自在读书,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据此作答,意到即可。
【参考译文】
【乙】晚上下起了大雪,(我)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大雪所阻挡。然而竹林中雪粒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火苗,随意看几卷书,也是很有趣的。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顺流而行,遇阻而止,任由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啊。
10.答案:1.A
2.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3.示例:“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4.示例:“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解析:1.A.“恨”是指“遗憾”的意思;B.长/诚信;C.记/志向;D.所以/原来。
[参考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尤为著名。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给。
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磬的木架,蛟龙像藤一样盘踞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然而,山上的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824)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