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2 14: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依序填入括号的汉字或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________)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________)。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________)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________)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A.仆 蔑 chá kuāng
B.扑 蔑 chá guàng
C.仆 篾 cā guàng
D.扑 篾 cā kuāng
2.下列词话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摧残 兴高彩烈 埋头苦干
B.诬篾 一拍即合 情不自禁
C.脊梁 无可置疑 痴心枉想
D.笼罩 恪尽职守 郑重其事
3.下面文段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___________这也算一种“信”,_________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A.如果 假使 那
B.只要 即使 那
C.如果 虽然 但是
D.只要 如果 那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他于1936年在中国进行采访和考察的所见所闻而写成。
B.《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C.《红星照耀中国》切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是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
D.《水浒传》中鲁智深原名鲁达,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体现了他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之前,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囯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鼓舞民族自信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集。
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史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C.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罢了。
D.“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B.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
C.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D.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一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怀念古代,哀叹现在。表示对现状不满的怀旧思绪)
8.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______________
[研究依据]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节选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选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请结合第②段,列举两个能被称为“中国的脊梁”的历史人物。
(3)综合选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有怎样的特点?
[链接材料] 2019年5月中旬,美国发表声明:停止向华为公司出售包括芯片在内的一切零部件。华为下属集团海思科技总裁致信每一位员工:“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十年‘备胎’,一朝转正……我们知道前路至为艰辛,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面对美国霸凌行为,华为人依靠科技优势,战略“备胎”,风雨无阻,稳健前行。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④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对文中加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脂粉”是指国民党反动派报刊上的欺骗性宣传。
B.“地底下”是指先辈们所留下的宝贵的精神和思想。
C.“状元宰相”是指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D.“舍身求法”是指为追求公平正义而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2)对文中的“中国的脊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的脊梁”是指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共产党。
B.“中国的脊梁”代表着一种自尊自信的民族气节和精神。
C.作者用“中国的脊梁”这一比喻也是在提醒国人要有骨气。
D.作者用“中国的脊梁”强调了这种人是我们民族的代表。
(3)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部分正面立论,间接反驳对方谬论。
B.在第③④段中,作者运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
C.第①②段中出现的“中国人”所指的内容是相同的。
D.选文表明作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4)对文章的行文特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用词准确 说理生动
B.尖锐犀利 有战斗性
C.衔接紧密 逻辑清晰
D.过渡自然 风趣幽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仆”,向前跌倒。“扑”,用力向前冲,使身体突然伏在物体上。此处应为“前仆后继”。“蔑”,小、轻。“篾”,竹子劈成的薄片,也泛指苇子或高粱秆上劈下的皮。根据词义,此空应填“蔑”。“搽”和“诓”注意习惯性误读。
2.答案:D
解析:
选项 分析
A “兴高彩烈”应为“兴高采烈”
B “诬篾”应为“诬蔑”
C “痴心枉想”应为“痴心妄想”
D 正确
3.答案:A
解析:横线处所引领的句子都是假设关系复句。第一处据关联词“如果……就……”可填。排除B、D两项。第二处,由于是假设关系复句,故可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从红星照耀中国》切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是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
5.答案:B
解析:A.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准备”;C.重复多余,“约有”与“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D.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把“能否”去掉。
6.答案:C
解析:不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而是二十四个朝代皇帝的家谱。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B项,“为民请命”指替百姓向上申诉,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痛苦等。
8.答案:鲁迅散文的特点;《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之处,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解析:
9.答案:(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示例)文天祥、林则徐、海瑞等。(写出两个即可)
(3)中国脊梁的特点是勇往直前、敢于牺牲、不畏强权、奋发进取、无私奉献、未雨绸缪、自立自强。
解析:(1)根据第①段最后一句“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第③段最后一句“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可知作者论述的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根据第②段中作者对“中国的脊梁”的形容(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从历史人物中找出符合相应描述的人即可。
(3)结合材料中“前路至为艰辛,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风雨无阻,稳健前行”和文中“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有确信,不自欺”等重点语句筛选词语回答即可。注意用词要准确。
10.答案:(1)B
(2)A
(3)C
(4)D
解析:(1)“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革命力量。
(2)文中的“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儿女。
(3)第①段中的“中国人”指的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第②段中的“中国人”指的是广大中国人民。
(4)本文的语言特点是语带嘲讽,尖锐犀利,“风趣幽默”的说法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