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谈创造性思维——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谈创造性思维——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2 15: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谈创造性思维—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械(xiè) 探求 渊博(yuán) 止步不前
B.尝试(cháng) 创意 汲取(xī) 鸡犬不宁
C.对称(chèn) 压榨 推敲(qiāo) 持之一恒
D.恭喜(gōng) 关键 模式(mó) 行之有效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械(xiè) 探求 渊博(yuán)止步不前
B.尝试(cháng) 创意 汲取(xī) 鸡犬不宁
C.对称(chèn) 压榨 推敲(qiāo) 持之一恒
D.恭喜(gōng) 关键 模式(mó) 行之有效
3.下列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B.“海尔”作为中国电器知名企业,产品质量不但在整个行业有口皆碑,在消费者心中更是不言而喻。
C.世上并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D.“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归家情结。4.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积,治理山河的优良树种。
B.他就像一个有无限动力的发动机一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到深夜。
C.去学校读书,不仅要学习文化,而且要学习做人,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D.我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数学难题。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不止”可以换为“不只”,语意不变。
B.结合上下文来看,“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一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C.作者赞同“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的观点。
D.《谈创造性思维》的中心论点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6.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加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西班牙人队中的中国球员武磊在西甲取得进球后迅速成为热搜头条。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西班牙人成为头条。
C.鸟、三、集、精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各不相同。
D.印巴战争 意气风发 不忘初心 继续拼搏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7.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跑鞋来说,舒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跑鞋制造商也是绞尽脑汁,重点考虑消费者双脚的感受。
B.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锲而不舍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C.半山腰的松柏根深蒂固,才显得枝繁叶茂。
D.你也不看看实际情况,就轻而易举地下结论,这样做不好啊。
8.阅读材料,探究“智慧社区”应该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合理需求。
常州市正全力打造智慧社区,与之配套的“一站式”受理平台2019年底将覆盖全市。智慧社区,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指的是以社区群众的幸福感为出发点,充分借助互联网,将网络通信新技术融入社区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从家庭无线宽带覆盖、家居安防、社交服务、家居智能、家庭娱乐,到路网监控、云计算、电子商务等小区智能化管理联为一体的理想生活,从而加快和谐社区的建设,推动区域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调研数据来看,智慧型社区似乎更受年轻人的追捧,对老年人的关照还不够周全。
(材料综合采自《新华文摘》《中华活页文选》和常州网等)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要善于学习
[苏联]利哈乔夫
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教育、知识、职业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现代社会的知识越来越复杂,没有知识,简直就无法工作,无法获得收益,一个原因是机械正在逐步取代体力劳动。作为人,需要带来新的思想,思考那些机器不能思考的问题。为此目的,人越来越需要得到公认的文化修养、创新的能力,当然,还要有道德,有责任心,而这种道德和责任心,是机器无论如何也不具备的。
这就意味着,人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是有科学知识的人,有道德的人,他要为机器和机器人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变化承担责任,因而他肩负着极为繁重、极其复杂的任务。普遍的教育可以培养未来所需要的人,有创造能力的人,培养新时代的创造者,而他对于他所创造的一切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就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学习。永远都需要学习。不仅普通人需要终生学习,就连那些最博学的大学者也要学习终生。自己不学习——就不能再去传授,原因是知识在不断增长,并且越来越复杂,有鉴于此,一定要明白,青春岁月——是最适宜学习的时期。在年轻的时候,在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恰恰是人的智力和接受能力最强的阶段。接受所学的语言、数学、一般性知识,培养审美意识,培养道德观念。
要珍惜时间,不要为日常琐事、为“休息”而耗费时光,有的时候,“休息”比繁重的工作更让人疲倦,不要让那些愚昧粗俗的潮流以及无谓的“信息”占据光明而智慧的心田。珍惜自己,以便更好地学习,获取知识与技能,只有在年轻的时候获取知识与技能才既轻松又迅速。
此刻我听见年轻人沉重的叹息声:您为我们年轻人所设想的生活是多么枯燥无聊啊!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娱乐啊?难道我们就没有权利享受快乐吗?
不是那么回事,获得技能和知识——这同样也是一种运动。假如我们不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学习就是一种苦差使。要爱学习,就要选择聪明、有益的休息或娱乐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学习,有助于培养某种能力,生活需要的能力。如果不喜欢学习怎么办?肯定难成为爱学习的人。这就意味着你不可能发现那样的快乐,那种让孩子、让少男少女得到知识与技能时所感受到的那一份快乐。
不妨看看小孩子多么快乐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迷恋玩弄各种各样的器械玩具,抱布娃娃。要尽力延长这种学习新东西的快乐心情。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本人,不要说什么:我不爱学习!你要尝试喜欢学校里的各门课程,既然别的同学喜欢各门功课,你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它们呢?
不要光在口头上说爱读书,你要借书阅读,要研究历史和文学。一个有教养的人肯定具有很好的历史知识,读过很多文学作品。正是历史和文学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扩展人的视野,使他感到周围世界的宽广、有趣,并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经验,进而感到快乐。假如你不喜欢某一门课程,你不妨试一试尽力从中寻找可喜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喜爱是获得新鲜知识的支撑点。
要善于学习,热爱学习!
(选自《善与美书简》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两段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
B.文章平易近人,娓娓而谈,给人启迪。
C.文章旁征博引,层层深入,论述严谨。
D.文章立足现实,提出建议,有针对性。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是善于学习?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②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祥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 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⑤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⑥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选自课文,有删改)
(1)最适合做本文论点的一项是( )
A.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B.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C.按照字面解释,就难以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D.理性分析并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再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B.“长河落日圆”的“圆”用得不恰当,这样落日和朝阳并没什么不同,意境缺少独特性。
C.作者要多观察、思考,将感情寄寓在文章中,而读者只要多做抽象分析,就可以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D.作者随便地集合文字,也可以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第④⑤段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赏析的论证,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就大漠上炊烟的来由、风吹烟会曲折、落日圆的本来的样子来研究、考察,就不能领会诗意了。这是反面论证。
B.如果想象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所构成的北方特有的旷远荒凉而静寂的画面,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这是正面论证。
C.读者不曾到北方,却能由这两句诗想象大漠的旷远、荒凉而静寂之美,这样扩大了眼界,获得了审美愉悦。这是举例论证。
D.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反面论证来论证想象对于鉴赏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渊yuān。B.汲jí。C.一→以。
2.答案:D
解析:A.渊yuān。B.汲jí。C.一→以。
3.答案:B
解析:A.“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B.“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C.“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D.“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4.答案:A
解析:“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答案:A
解析:“不止”不能换为“不只”。因为“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而“不只”表示不但,不仅。
6.答案:C
解析:A.“增加”和“意识和能力”搭配不当;B.主干为“武磊成为头条”;D.“印巴战争”和“继续拼搏”都是偏正短语。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B项,不合语境,“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C项,望文生义,“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D项,搭配不当,“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不能说“轻而易举地下结论”。A项,使用正确。“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8.答案:要将智慧社区建设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构建科学、完整、切实可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构建多元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9.答案:(1)C
(2)要善于学习。
(3)①要珍惜时间,珍惜自己。②在学习这种运动中发现快乐。③选择聪明、有益的休息或娱乐方式。④尽力延长学习新东西的快乐心情。⑤尝试喜欢学校里的各门课程。⑥要借书阅读,研究历史和文学。⑦对于不喜欢的课程要尽力从中寻找可喜之处。
解析:(1)文章先从时代背景入手,阐述“年轻人从小就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学习”;再论述怎样发现学习的快乐,要爱读书;最后强调要善于学习,热爱学习。在论述的过程中,文章结合小孩蹒跚学步等生活事例,并没有“旁征博引”。
(2)可以采用位置法找出论点。论点常出现在文题、开头、结尾、中间。根据文题“要善于学习”、第3段“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就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学习”、第9段“要善于学习,热爱学习”概括本文的论点为:要善于学习。
(3)锁定答题区域提炼概括内容即可。本题答题区域在第4—8段,筛选其中关键句概括即可。如根据第6段“获得技能和知识——这同样也是一种运用。假如我们不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学习就是一种苦差使”概括为:在学习这种运动中发现快乐。
10.答案:(1)B
(2)A
(3)D
解析:(1)文章的标题是“驱遣我们的想象”,“想象”是文章论述的主要对象,中心论点应该和这个有关,由此排除A、C两项;D项“理性分析并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只是针对第④⑤段内容的归纳概括,故排除D项。由此可知答案为B项,即在最后一个段落中总结出本文论点。
(2)B.“‘圆’用得不恰当,这样落日和朝阳并没什么不同,意境缺少独特性”说法错误。文章第④段中写道: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C.“而读者只要多做抽象分析,就可以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的说法太过绝对。原文是这样表述的:“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D.“作者随便地集合文字”说法错误,与文中“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表述不一致。故选A。
(3)“反面论证”说法错误。文章主要运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