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我爱这土地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3.领悟诗歌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活动一:识记字词
1.加点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汹涌( )
悲愤( ) 黎明( ) 腐烂( )
释义
嘶哑: 。
汹涌: 。
悲愤: 。
黎明: 。
腐烂: 。
深沉: 。
活动二: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 ,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的 、 、 。要诗集有 、 等,成名作是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了解背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作于1938年11月。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活动三:诗歌朗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活动四:感知内容。
1.本诗两节分别写什么内容,简要用诗中词语概括
2.请找出诗中的意象。
3.诗人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活动五:探究理解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儿歌唱了哪些事物?它们各象征什么?
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总结主旨
这首抒情诗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以 的手法,通过 ,表达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 、 的热爱之情,以及 的强烈愿望。
1.“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3.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诗歌中的意象及象征手法。
意象:“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要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就必须全面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创作心境和特殊的人生经历,这样才能找到解读意象的最佳突破口。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1.(23-24九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艾青,浙江金华人, 20世纪中国诗坛当之无(kuì) 的一代诗宗。他汲取了艾略特与聂鲁达的诗歌创作风格,用并不张狂的语言倾诉他对祖国(zhí) 着的爱与理性思考,形成了沉雄的诗风,忧郁的抒情风格与冷静、深邃气质。1936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他在《我爱这土地》里,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炽热的爱。他在《艾青诗选》里为我们营造 斓的世界,让我们尽情翱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当之无(kuì) (zhí) 着
(2)加点字“炽”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Chì B.zhī
(3)填入文中 处正确的一项是( )
A.班 B.斑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 下列对《我爱这土地》的诵读指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要求朗诵时以稍慢、低沉的声音为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在朗读时应慷慨激昂,语速稍快,一气呵成。
C.运用重音轻读的方法朗读“温柔”“黎明”“深沉”,可以造成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
D.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22-23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
冯雪峰曾说道:艾青就是这样一个诗人,他的诗的外表自然是知识分子式的,但他的本质和力量却建筑在农村青年式的真挚、深沉和爱的固执上,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请你结合教材中《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相关句子,对此作简要阐述。
5.(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
20世纪30年代,民族救亡的洪流裹挟着年轻的艾青。青春之“我”,抒发着对祖国的炽热情怀。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首诗歌,说说意象选择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B.《向太阳》 C.《我爱这土地》
(23-24九年级上·青海西宁·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选文出自 (作者)的《 》,他被人们称为“土地的歌者”。
(2)他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我爱这土地》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中作者借助“土地”这一意象,抒发了 的情感。
7.(2024·陕西宝鸡·一模)
艾青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其诗歌作品寓意深刻、充满力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品味诗歌情感。
假如我是一只鸟,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然后我死了,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对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的朗读设计,小华和小秦产生了分歧。
小华:我认为应该读得深沉一些,语调下抑。
小秦:我觉得应该读得激昂一些,语调上扬。
你更赞同谁的朗读设计?结合诗歌说明理由。
8.(23-24九年级上·湖北荆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我爱这土地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3.领悟诗歌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活动一:识记字词
1.加点字注音
嘶哑(sī) 喉咙(lóng) 汹涌(yǒng)
悲愤(fèn) 黎明(lí) 腐烂(fǔ)
释义
嘶哑: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
汹涌:水势翻腾上涌。
悲愤:形容悲痛而又愤怒。
黎明:天将明未明的时候,又指光明或胜利。
腐烂:指烂掉,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被破坏。
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活动二: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澄,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了解背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作于1938年11月。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活动三:诗歌朗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活动四:感知内容。
1.本诗两节分别写什么内容,简要用诗中词语概括
第一节写鸟的歌唱, 第二节写我热爱土地。
2.请找出诗中的意象。
鸟,土地,河流、风,黎明。
3.诗人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活动五:探究理解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儿歌唱了哪些事物?它们各象征什么?
事物: 土地,河流,风,黎明。
象征意义: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激怒的风”:象征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战斗争。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温柔的黎明”:象征光明的斗争前景。
“暴风雨”:象征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国土的蹂躏。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象征祖国大地遭受苦难,山河破碎。
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千难万险,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3.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鸟”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著的爱,实际上寄托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5.总结主旨
这首抒情诗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其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1.“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万分悲痛,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诚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土地”: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河流”与“风”:“河流”与“风”本是常见之景,但是“河流”的前面加上了“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修饰语,“风”前面加上了“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如此,“河流”“风”便不只表现了实景,更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也就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 ,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3.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运用恰当。
在诗中,每一个事物都赋予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同样,大地、河流、风和黎明等,都是诗人心目中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2)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
运用比喻借物抒情,为了能久久拨动读者的心弦,还要不断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来形容鸟声(一反鸟声优美清脆),这是第二层强化;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诗歌中的意象及象征手法。
意象:“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要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就必须全面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创作心境和特殊的人生经历,这样才能找到解读意象的最佳突破口。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1.(23-24九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艾青,浙江金华人, 20世纪中国诗坛当之无(kuì) 的一代诗宗。他汲取了艾略特与聂鲁达的诗歌创作风格,用并不张狂的语言倾诉他对祖国(zhí) 着的爱与理性思考,形成了沉雄的诗风,忧郁的抒情风格与冷静、深邃气质。1936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他在《我爱这土地》里,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炽热的爱。他在《艾青诗选》里为我们营造 斓的世界,让我们尽情翱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当之无(kuì) (zhí) 着
(2)加点字“炽”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Chì B.zhī
(3)填入文中 处正确的一项是( )
A.班 B.斑
【答案】
(1) 愧 执
(2)A
(3)B
【详解】
(1)①当之无(kuì)——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惭愧和不足的地方。
②(zhí)着——执着: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2)炽热:(情绪等)热烈;烧热。“炽热”的“炽”读作chì,注意不要读成zhì;
故选A。
(3)斑斓:颜色灿烂丰富。“斑斓”的“斑”注意不要写成“班”;
故选B。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答案】D
【详解】D项朗读节奏划分错误。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 下列对《我爱这土地》的诵读指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要求朗诵时以稍慢、低沉的声音为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在朗读时应慷慨激昂,语速稍快,一气呵成。
C.运用重音轻读的方法朗读“温柔”“黎明”“深沉”,可以造成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
D.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答案】D
【详解】D.诗歌最后两句的节奏应划分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选D。
4.(22-23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
冯雪峰曾说道:艾青就是这样一个诗人,他的诗的外表自然是知识分子式的,但他的本质和力量却建筑在农村青年式的真挚、深沉和爱的固执上,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请你结合教材中《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相关句子,对此作简要阐述。
【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直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这让我们看到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结合《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围绕“真挚、深沉和爱”阐述即可。
示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5.(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
20世纪30年代,民族救亡的洪流裹挟着年轻的艾青。青春之“我”,抒发着对祖国的炽热情怀。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首诗歌,说说意象选择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B.《向太阳》 C.《我爱这土地》
【答案】示例:《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核心意象是“土地”。“土地”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是掩埋着诗人的“羽毛”的,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深广的忧愤。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解答时,首先,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分析。接着,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然后,解释这些意象如何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相联系。最后,总结意象在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示例一:在这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艾青用“雪”作为核心意象,象征着冷酷、苦难和压迫,而“中国的土地”则代表着受难的祖国。当“雪”覆盖在“中国的土地”上时,形成了一幅沉重而压抑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在苦难中的深深忧虑和关切。
示例二:艾青的《向太阳》一诗中,“太阳”作为主要意象,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它既是光明的象征,代表着希望和温暖,又是力量的源泉,激励着人们前行。诗人通过向“太阳”的倾诉和赞美,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切渴望和对民族救亡的坚定信念。
(23-24九年级上·青海西宁·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选文出自 (作者)的《 》,他被人们称为“土地的歌者”。
(2)他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我爱这土地》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中作者借助“土地”这一意象,抒发了 的情感。
【答案】
(1)艾青 艾青诗选
(2)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的热爱)。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选自《艾青诗选》。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在《我爱这土地》诗中,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这里的“土地”象征着受蹂躏的国土。这首抒情诗采用了象征手法表达情意,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其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7.(2024·陕西宝鸡·一模)
艾青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其诗歌作品寓意深刻、充满力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品味诗歌情感。
假如我是一只鸟,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然后我死了,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对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的朗读设计,小华和小秦产生了分歧。
小华:我认为应该读得深沉一些,语调下抑。
小秦:我觉得应该读得激昂一些,语调上扬。
你更赞同谁的朗读设计?结合诗歌说明理由。
【答案】
示例一:我赞同小华的朗读设计,因为此时祖国正在遭受侵略,诗人内心十分悲伤,所以要读得深沉一些。
示例二:我赞同小秦的朗读设计,因为诗人想借这首诗歌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甘心献身祖国的崇高情怀,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读得激昂一些,更能表现诗人的一颗赤心和满腔热血。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朗读。
示例一:我更赞同小华的朗读设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炽热的爱,以及因祖国遭受苦难而产生的悲痛之情。这种情感是内敛而厚重的,并非激昂的情绪。“深沉一些,语调下抑”的朗读设计更能体现出这种情感的深沉与真挚,让听众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与诗歌整体的悲愤、深沉的基调相吻合。
示例二:我赞同小秦的朗读设计。首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土地深厚的爱和无尽的眷恋,这种情感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情感张力。激昂的朗读可以更好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情感的强烈。 其次,从上下文来看,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作为开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描绘了一种悲壮而坚定的情感基调。诗人所描绘的土地、河流、风等元素都充满了悲愤和激怒,这本身就带有一种激昂的情感氛围。 最后,激昂的朗读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8.(23-24九年级上·湖北荆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
(1)D
(2)前一部分借鸟儿的歌唱间接抒情,后一部分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直抒胸臆。
【解析】
(1)此题考查综合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通读诗歌,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判断对错。
D.在这首诗中,“我”既是指喻体“鸟”,也是指诗人自己。诗人借鸟抒发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诗人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通过鸟的视角和感受来表达对土地的深情。因此,在这两句诗中,“我”的含义是包含了诗人自己在内的;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表达方式分析。
前一部分,诗人艾青借用了“鸟”的形象,通过描述鸟对土地的歌唱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诗中“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自己如何爱这片土地,而是通过鸟的视角和歌声,传达出对土地的深情。这种抒情方式是间接的,通过外部形象来映射内心的情感。
后一部分,诗人的抒情方式则转变为直接和明确。他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对土地的爱。如诗中所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里,诗人不再借助其他形象或事物,而是直接用“我”这个第一人称,坦率地表达了自己对土地深沉而真挚的爱。这种抒情方式是直接的,没有任何掩饰或隐喻,直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