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杜牧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唐朝·李白
同学们,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描写明月的诗句,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月亮在中国人的眼中,从来不是一颗普通的星球,它挂在天上就是一首诗,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九百多年前的那个中秋之夜,月亮引发了苏轼怎样的感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反复诵读,感受词作的意境,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在想象和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壹
壹
一、基础知识——作者简介
6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和弟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极富才华,刚直不阿,仕途多有不顺,屡遭贬谪,但仍能乐观豁达。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 自求外放 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 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 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
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由五言、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一般都分为两段(上下片或上下阕)。词牌是词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词人:李煜、晏殊、秦观、李清照、柳永等。
作
品
原
文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jiān
què
ɡé
qǐ
chán
整
体
感
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逐阙赏析
细读,掌握词之大意
通过序言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点明作词时间及缘由:丙辰年,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宫殿。
回到天上去。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哪里比得上。
何时有这皎洁的明月?我端起酒杯,向苍天询问。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该是何年何月。我想离开尘世,乘一缕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砌成的楼宇,寒气袭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
上阕
1、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心理?
望月饮酒(写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词人面对无限时空,一轮孤月,将自己对宇宙与人生的疑惑问了出来,显露出词人对于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更进一步思考宇宙和人生的哲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尽一步。
“我欲乘风归去”
天上宫阙如此美好,词人自然而然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说明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然而,真要飘然归去,词人又产生担心和畏惧,担心自己在高寒的月宫难以承受,流露出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2、结合词人的背景经历来看,这里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何深意?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天上暗指“朝廷”,作者想要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政激烈,难以容身。
“何似”是指哪里比的上,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里的“人间”指做地方官,词人想到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词人想通了,积极乐观的态度战胜了消极的思想。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说明作者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为什么。
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词人自己)。(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圆的欢乐,月有阴晦、明亮、合圆、亏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远离千里的亲人,身体健康,天长地久,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下阕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要有豁达的胸襟。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为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这两句词不仅能够表现出词人面对时间、空间以及人生一些重大问题时所持的态度,充分展现出其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的乐观旷达的胸襟。
全词围绕中秋之月展开,上片写在“天上”“人间”的徘徊,下片对月怀人,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文章主旨
合
探
作
究
请同学们诵读全词,想一想:
1.词中有哪些写月的词句?请在书中圈出来。
2.词人笔下的“月亮”有何特点?请总结概括。
明月几时有
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高悬、清寒
美好浪漫,让人无比憧憬又落寞惆怅
明亮、皎洁
移动
赏月,感受词之意境
通过细读分析,想一想:
1.中秋之夜的词人,有哪些行为?请在书中画出来。
2.请用简洁、富有诗意的语言概括词人的行为。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听曲,探究词人每个行为阶段背后的不同心境
中秋欢饮醉
把酒问青天
人间弄清影
欲归又恐寒
辗转却无眠
祈愿共婵娟
高亢激昂
徘徊矛盾
通达热烈
抑郁惆怅
豁达通透
乐观超拔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会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人们的心坎上。
下面请大家欣赏体现苏轼一生轨迹图的视频,崎岖人生路和璀璨的作品,方知东坡之豪放!
希望同学们后面学习到苏轼的作品时,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命运多舛、孤独悲凉,而是用心去感受他乐观超拔的人生境界,在生活中学会接受风雨和坎坷,愿我们都能活得像苏轼一样明朗、豁达。
悟情,提升精神境界
(教材思考探究)这三首诗词,都体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以其中一首为例,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示例一]《行路难》(其一)人生启示: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在重重困难和险阻面前,作者并不沮丧,更不沉沦,反而显示出他坚定的信念和豪情满怀的气概。启示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和坚定的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示例二]《水调歌头》 一词是词人苏轼在遭受排挤,处于人生低谷时所作。然而苏轼内心虽然痛苦,但却没有怨天尤人,以坦然之心对待人生的坎坷和不幸,以旷达的精神境界来迎接人生中的风雨,他这种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精神,对我的人生启示最大。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即使在逆境中,有为的生命仍有其永恒的价值。纵观苏轼的许多名篇,正是在逆境的背景下完成的。他的经历和态度,让我有了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上片
下片
一问:几时明月
二问:今夕何年
写景 想象
明月 宫阙
离人无眠:怨月
怨人长久:惜月
抒情 联想
月圆 人圆
(借景抒情:苦闷难遣,欲求解脱)
(议论升华:释怀离怨,祝共婵娟)
乐观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