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12 16:42:51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届高三年级开学调研检测 (一)
生 物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某生物细胞内含有叶绿素,但没有核膜。关于该生物的推测,错误的是
A.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 可以合成RNA
C.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D. 遗传物质为脱氧核糖核酸
2.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比值”是一种数学模型,可较为准确的表示生命过程中两个密切相关的量之间的关系,该方法常用于细胞的研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人由安静状态转为剧烈运动状态时,CO 释放量/O 吸收量的值不变
B. 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核体积/细胞体积的值变大
C. 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 数的值变小
D.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体积/细胞体积的值基本不变
3. 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其心肌细胞 ATP 的合成能力,实验结果显示 ATP 合成能力下降与心肌细胞衰老有关。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A. 相较口腔上皮细胞,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显著增多
B. 实验时应将小鼠分为青年鼠和老年鼠两组进行对照
C. 心肌细胞衰老过程中产生的较多的自由基会损伤线粒体
D. ATP 合成能力下降将导致心肌细胞的物质运输和分裂变慢
4. 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花青素的合成途径与颜色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025 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 ·生物 第1页 (共8页)】
A. 牵牛花的颜色受多个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若图中基因P表达,则前提是基因M和N也能表达
C. 图中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牵牛花的性状
D. 两株牵牛花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其花色也可能不同
5. 同一生物对决定相同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的使用频率有较大差异。密码子的优化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使用频率较低的密码子替换。优化后的目的基因和优化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可能会出现尿嘧啶
B. 转录形成的 mRNA 序列不变
C. 翻译合成的蛋白质种类改变
D. 翻译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提高
6. 某植物种群因青藏高原隆升被分隔为甲、乙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花期等性状出现了分化,种群甲花期结束约20天后,种群乙才开始开花。研究发现两者间人工授粉不能形成有活力的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花期隔离的出现不影响两个种群间的自由交配
B. 花期隔离的产生会提高种群甲和乙变异的发生
C. 青藏高原隆升阻断了甲、乙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间生殖隔离建立的过程
7.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生机制是:过敏原刺激引起机体分泌IgE抗体,并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肥大细胞释放某物质促进鼻黏膜释放物质P,从而引发鼻炎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合成并分泌 IgE抗体
B. 机体产生抗体时,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C. 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 避免再次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发生的主要措施
8. 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损毁脑和脊髓,刺激传出神经仍可能有反射发生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运动,属于传出神经
C. 只要反射弧完整,给予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D.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
【2025 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 ·生物 第2页 (共8页)】
9. 民间俗语曰:“秋分种小葱,盖肥 (有机肥) 在立冬”,说明植物的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葱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B. 温度可通过影响小葱体内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影响其生长发育
C. 有机肥中的营养物质可被小葱分解,并产生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D.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基因表达、激素和环境共同调控
10. 分析粪便中食物残渣的来源,可以推测出不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现对一个简单的食物网中所有消费者的粪便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消费者 甲 丙 丁 戊
粪便中食物残渣来源 乙 乙 甲、丙、戊 甲、丙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所有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能量
B. 丁与戊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
C. 若戊的数量减少,则可能会引起丁的数量减少
D. 该食物网中戊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11. 我国社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并采取了多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增大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
B. 人类对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导致酸雨频发
C. 对森林和草原进行科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
D. 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应该鼓励和支持培育转基因生物
12. 下列相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调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最好选择双子叶植物以方便计数
B. 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需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
D. 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对照组土壤要灭菌
13. 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科研人员分别诱导人参根与胡萝卜根产生愈伤组织并进行细胞融合,以提高人参皂苷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和胶原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B. 采用高Ca —高pH溶液或灭活病毒可促进细胞融合
C. 用酒精和次氯酸钠处理离体植物组织后及时用自来水清洗
D. 杂交细胞可能具有生长快速的优势
【2025 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 ·生物 第3页 (共8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研究发现,细胞可通过下图所示机制对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细胞器进行精密调控,以减少细胞内功能异常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参与自噬作用的溶酶体具有双层膜
B. 吞噬泡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
C. 自噬作用能为细胞提供某些有用物质
D. 营养不良环境中的细胞自噬作用一般减弱
15. 噬藻体是一种通过直接侵染使蓝细菌裂解的病毒,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噬藻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标记噬藻体→噬藻体与蓝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记噬藻体需要在分别含 S、 P的两种培养基中直接培养
B. 噬藻体利用蓝细菌提供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
C. 用 S标记噬藻体,搅拌不充分会导致离心后离心管沉积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D. P标记的噬藻体和蓝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
16.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产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的疾病。研究表明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脏的活动密切相关
C. 血液中氧含量不足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
D. 若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V区时,患者将会失明
17. 右图表示某杨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相关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光照强度是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重要生物因素
B. 林木郁闭度较大时,调查一年蓬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 ·生物 第4页 (共8页)】
C. 该杨树林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D. 适宜的杨树种植密度可提高杨树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18. 葡萄酒是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而成的佳酿,酿造历史源远流长。 《唐书》已有记载:“葡萄酒,西域有之……及破高昌……京中始识其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于酿酒的葡萄需要先冲洗再去枝梗
B. 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始终需要通入无菌空气
C. 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酵液的pH逐渐增大
D. 酒变酸的过程中,糖类直接被乳酸菌分解为乳酸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59分。
19. (11 分) 草莓是喜光植物,种植草莓时为保证提前上市,农民一般利用大棚技术从事生产。为了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科研人员用3种方式对其进行补光并测定叶绿素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补光组_ _补光1_组_ 补光2组 补光3组
补光的红蓝光比 (红光:蓝光) ------ 5.24:1 2.23:1 3.15:1
叶绿素含量. mg ___1.18 1.96 2.43 1.79
一(1-1-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自上而下滤纸土第 条带为叶绿素 a, 其颜色为 。实验中3个补光组草莓植株叶绿素吸收光的种类 (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
(2) 据上表分析,在对草莓植株补光过程中,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填“与”或“不与”) 红光所占比例呈正相关,判断的依据是 。
(3) 在温室大棚中,科研人员测定的草莓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为保证测定过程中呼吸作用稳定,获得该图的前提是温室内温度应做到 。由图可知,a、b、c三种光照强度下,在P点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相同,从光合作用原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025 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 ·生物 第5页'(共8页)】
20.(1Ⅰ分)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侧压力。人体血压同时受心脏和血管状态的影响,人在紧张、恐惧、剧烈运动时,动脉血压会突然升高,机体可通过降压反射快速调节,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图可知,中枢A通过控制中枢B和中枢C对心脏和血管活动进行调节,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存在着 。失重环境下机体对血压的调节不受意识控制,则该情况下机体通过 (填“条件”或“非条件”) 反射调节血压,该过程中的效应器为 , ; 。
(2) 长期紧张伴随着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兴奋时,细胞膜对 (填“Na ”或“K ”)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导致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心率加快,动脉血压上升。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 传导,引起降压反射增强,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3) 血压的稳态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由 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也称为血管升压素,其能通过促进 ,使血容量增加,有利于升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会自主分泌过量的醛固酮,促进. . ,导致循环血量上升,表现出高血压等症状。
(4) 摄入过多高盐食物会导致高血压,其可能的原因是 。
21. (10分) 丹顶鹤是一种候鸟,主要生活在多芦苇的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在中国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每年的2月末和3月初,丹顶鹤陆续从越冬地迁出,飞到繁殖地。回答下列问题:
(1) 丹顶鹤的迁徙行为会使迁入地生物群落表现出明显的 变化,决定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 。若要调查丹顶鹤的生态位,除需调查其栖息地、食物外,还需调查 。
(2) 丹顶鹤的鸣声音调和频率多变,有的是配偶间的传情或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络,有的是表示对危险的警戒。鸣声对丹顶鹤来说属于 信息,这些实例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写出2点)。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 ·生物 第6页 (共8页)】
(3) 研究小组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中丹顶鹤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据下表分析,丹顶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cm a)。
摄入的能量 [kJ/(cm ·a)]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kJ/(cm ·a)] 粪便中的能量[kJ/(cm ·a)]
62.3 25.1 34.5
(4) 丹顶鹤迁入某湿地后,当地通过提供观赏鸟类的旅游服务,为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如果你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对前来观赏丹顶鹤的游客提出的合理倡议是 -------- (写出2点)。
22. (14.分) 某动物 phb2 基因表达的PHB2.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为初步探究 PHB2蛋白抑制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机理,研究者将phb2 基因 (大小为0.9kb,lkb=1000 碱基对)导入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该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 为获取phb2基因,提取该动物肝脏组织的总RNA,经 过程得到cDNA,再经 PCR 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获取. phb2 基因的过程中,除逆转录酶外,还有 酶参与,此酶需要 (离子)的激活。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取目的基因需要提前设计好 。
(2) 转化前需用CaCl 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 的生理状态,以提高转化效率。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营养物质为 (写出2点)、水和无机盐等。
(3) 将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随机挑取菌落(分别编号为1、2、3、4) 培养并提取质粒,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的限制酶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电泳分离,结果如图所示,则 号菌落的质粒很可能是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2025 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 ·生物 第7页 (共8页)】
(4) 为进一步检测得到的大肠杆菌是否表达 phb2 基因,研究人员以注射了 后获得的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之后再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与大肠杆菌中蛋白质进行 实验。
(5) 肿瘤细胞通常培养在 (气体及比例) 的恒温培养箱中,将适量PHB2蛋白加入培养液后,若肿瘤细胞 ,则表明该蛋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扩散作用,据此可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23. (13分) 我国先民在1 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的驯化。经过不断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回答下列问题:
(1) 在驯化和改良的过程中,野生稻种群的 发生变化进而进化为现代稻。现代稻有多种品系,体现了 多样性。
(2) 研究人员经诱变育种获得了对某种病害具有抗性的两种水稻品系甲和乙(甲、乙均为单基因突变体,且相关基因为非等位基因),研究人员将其分别与野生型(易感病) 水------------------------------———稻杂交,如下表所示。
实验 杂交组合 F 表型 F 表型
① 品系甲×野生型 抗病 抗病:易感病=3:1
② 品系乙×品系乙 抗病:易感病=2:1
由实验①可知,品系甲的 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实验②F 中的水稻自交得F ,则易感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
(3) 为探究品系甲和品系乙的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不考虑互换)。
实验方案: 。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 ,则突变体1、2的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b、若 ,则突变体1、2的突变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 ·生物 第8页(共8页)】2025届高三年级开学调研检测 (一)
     生物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该生物没有核膜,属于原核生物,又含有叶绿素,所以应为蓝细菌或其他光合细
菌,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含叶绿体,遗传物质为脱氧核糖核酸,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
器,C错误,ABD正确。
2.【答案】A
【解析】由于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 CO2,只有有氧呼吸才产生 CO2,所以剧烈
运动时,CO2释放量/O2吸收量的值不变,A正确;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大,细
胞核体积基本不变,所以细胞核体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变小,B错误;细胞分裂过程中着
丝粒分裂后,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数的比值变大,
C错误;植物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小,细胞体积基本不变,液泡体
积/细胞体积的比值变小,D错误。
3.【答案】D
【解析】心肌细胞不断收缩和舒张,该生命活动需要大量的能量,能量来源于细胞有氧呼
吸,则相对于口腔上皮细胞中数量显著增多的细胞器是线粒体,A正确;本实验通过研究
小鼠心肌细胞ATP的合成能力,进而揭示心肌细胞衰老可能的机制。因此实验自变量为细
胞衰老程度,因变量为细胞中ATP合成量,因此应选青年鼠和老年鼠,B正确;心肌细胞
衰老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线粒体膜上的磷脂分子等,从而造成了线粒体的损伤,
C正确;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因此ATP合成能力下降会影响物
质跨膜运输,但心肌细胞为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具备分裂能力,D错误。
4.【答案】D
【解析】牵牛花的花色受多个基因的控制,但不知这些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不
能确定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基因 M、N表达不表达,不影响基因 P的表
达,B错误;由图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
状,C错误;性状受基因和环境共同控制,两株牵牛花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在不同 pH条
件下其花色也可能不同,D正确。
5.【答案】D
【解析】通过基因改造,将使用频率较低的密码子替换,即改变了 mRNA中的密码子种
类,相关DNA的碱基对序列发生改变 ,但不会出现尿嘧啶,A错误;转录是以DNA的一
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由于DNA中碱基对序列发生改变,则转录形成的mRNA序
列发生了改变,B错误;通过基因改造,将使用频率较低的密码子替换,不改变编码情
况,相关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错误;密码子可编码氨基酸,该技术中将使用频率
较低的密码子替换,翻译形成蛋白质的效率提高,D正确。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生物答案 第1页 (共6页)】
{#{QQABCYKAggAgAIIAARgCUwU4CgAQkACACQgGxFAAsAIAABFABAA=}#}

6.【答案】C
【解析】花期隔离会导致种群间个体进行交配,A错误;花期隔离使得2个种群间不能进
行交配,花期隔离不会直接导致变异的产生,B错误;青藏高原隆升引起地理隔离,阻断
了甲、乙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正确;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7.【答案】A
【解析】能识别过敏原的是 B细胞,浆细胞的作用是合成并分泌 IgE抗体,但浆细胞不
能识别过敏原,A错误;机体产生抗体时,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及细胞因
子的作用,B正确;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过敏反应是机
体再次接受过敏原时发生的,因此确定过敏原并且避免接触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关键,
D正确。
8.【答案】B
【解析】损毁脑和脊髓后,反射弧不再完整,不能发生反射,A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B正确;给予感受器适当刺激,且反射弧结
构必须完整,才可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建立后若不被
强化就会消退,D错误。
9.【答案】C
【解析】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A正确;温度可通过影响小
葱体内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影响其生长发育,B正确;小葱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不会
直接利用有机肥中的能量,C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基因表达、激素和环境共同调控,
D正确。
10.【答案】B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依据表中信息可
知,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乙→甲→丁、乙→甲→戊→丁、乙→丙→丁、乙→
丙→戊→丁,可见丁与戊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B正确;若戊的数量减少,
丁从甲和丙获得的能量会更多,进而引起丁的数量增加,C错误;戊处于第三营养级,
D错误。
11.【答案】C
【解析】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
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低碳生
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增大生态承载力,A错误;人类对氟氯烃、哈龙等化
合物的使用,导致臭氧层被破坏,B错误;对森林和草原进行科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生
物多样性,C正确;培育转基因生物时,如果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影响生物
多样性,D错误。
12.【答案】A
【解析】调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最好选择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是单株的植
物,方便计数,A正确;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
样法,B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不需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C错误;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
就是接近于自然状态的一组。而实验组是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
1h,目的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尽可能防止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D错误。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生物答案 第2页 (共6页)】
{#{QQABCYKAggAgAIIAARgCUwU4CgAQkACACQgGxFAAsAIAABFABAA=}#}
13.【答案】D
【解析】细胞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错误;采用高Ca2+—高pH溶
液可促进去壁后的细胞融合,灭活病毒只能用于动物细胞融合,B错误;用酒精和次氯
酸钠处理离体植物组织后及时用无菌水清洗,C错误;杂交细胞含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
可能具有生长快速的优势,D正确。
14.【答案】BC
【解析】溶酶体是主要分布于动物细胞中的单层膜细胞器,A错误;吞噬泡与溶酶体的融
合需要经过生物膜的流动进而融合为一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B正确;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C正
确;营养不良环境中的细胞自噬作用一般增强,D错误。
15.【答案】BCD
【解析】噬藻体属于病毒,因此若要标记噬藻体,需要先用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标记蓝
细菌,然后用噬藻体侵染被标记的蓝细菌得到被标记的噬藻体,A错误;侵染蓝细菌的
噬藻体利用蓝细菌提供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B正确;用35S
标记噬藻体,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细菌上的噬藻体蛋白质外壳与蓝细菌分离,若搅
拌不充分,部分噬藻体外壳仍吸附在蓝细菌表面,离心后沉淀物放射性增强,上清液的
放射性降低,C正确;32P标记的噬藻体和蓝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因子代噬藻体释
放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D正确。
16.【答案】ABC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
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A正确;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
和肾脏 (与HCO-3 代谢有关)的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血液中氧含量不足,导致人体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C正确;若损伤发生
在大脑皮层V区时,患者不会失明,而是不能识别文字,D错误。
17.【答案】BD
【解析】光照强度是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重要非生物因素,A错误;林木郁闭度
较大时,一年蓬种群密度则较小,调查一年蓬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B正确;该杨树林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C错误;适宜的杨树
种植密度可提高杨树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18.【答案】BCD
【解析】若先去梗会造成果皮破损,增加杂菌污染的机会,因此用于酿酒的葡萄需要先冲
洗再去枝梗,A正确;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先通入无菌空气,让菌种大量繁殖,后密封
发酵,B错误;在利用葡萄汁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酵液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二
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故发酵液的pH变化是先减小后稳定,C错误;在酿酒的过程中密
封不严,氧气进入,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乙酸,D错误。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生物答案 第3页 (共6页)】
{#{QQABCYKAggAgAIIAARgCUwU4CgAQkACACQgGxFAAsAIAABFABAA=}#}
19.(10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
【答案】(1)3 蓝绿色 相同
(2)不与 由表可知,补光组1红光比例最大,其次是补光组3,再次是补光组2,而叶
绿素含量补光组2最高,其次是补光组1,再次是补光组3,因此无法判断红光比例大小
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2分)
(3)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2分) 相同且适宜 CO2浓度较低,暗反应速率较低,a、
b、c三种光照强度下制造的原料 (ATP和ANDPH)都较为充足 (2分)
【解析】(1)利用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自上而下的色素分别为胡萝卜素、叶
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第3条色素带是叶绿素 a,颜色为蓝绿。叶绿素主要吸
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3组补光组吸收的光的种类相同。
(2)据表分析,对草莓植株补光过程中,补光组1红光比例最大,其次是补光组3,再
次是补光组2,而叶绿素含量补光组2最高,其次是补光组1,再次是补光组3,因此红
光比例大小与叶绿素含量不是正相关关系。
(3)该实验的自变量CO2浓度和光照强度;为保证测定过程中呼吸作用稳定,获得该图
的前提是温室内温度应做到相同且适宜,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P点前,
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CO2浓度,CO2浓度较低,暗反应速率较低,a、b、c三
种光照强度下制造的原料 (ATP和ANDPH)都较为充足。
20.(11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
【答案】(1)分级调节 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和血管 (2分)
(2)Na+ 神经纤维
(3)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4)盐摄入过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血液量增加导致血压增加 (2分)
【解析】(1)中枢A是高级中枢,中枢 B和中枢 C是低级中枢,中枢 A通过控制中枢 B
和中枢 C对心脏和血管活动进行调节,是高级中枢通过控制低级中枢对内脏器官的调节,
从而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存在着分级调节 。
(2)交感神经兴奋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血
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引起降压反射增
强,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其能通过促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
吸收,使血容量增加。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
合管Na+的对重吸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会自主分泌过量的醛固酮,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同时也等渗性地重吸收水,导致循环血量上升,
表现出高血压等症状。
(4)盐摄入过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血液量增加导致血压增加。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生物答案 第4页 (共6页)】
{#{QQABCYKAggAgAIIAARgCUwU4CgAQkACACQgGxFAAsAIAABFABAA=}#}
21.(11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
【答案】(1)季节性 群落的物种组成 天敌及与其它物种间的关系
(2)物理 保证生物种群的正常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3)2?7
(4)直接 不捕猎丹顶鹤;不随意投喂;不去打扰丹顶鹤的栖息地;观鸟拍照时不打扰
丹顶鹤的捕食和休息 (合理即可)
【解析】(1)丹顶鹤的迁徙行为发生在特定季节,会使迁入地生物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季
节性变化,决定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物种组成。若要调查丹顶鹤的生态位,除
需调查其栖息地、食物外,还需调查群落的天敌及与其它物种间的关系。
(2)鸣声对丹顶鹤来说属于物理信息,丹顶鹤的鸣声如果是用于配偶间传情,说明信息
传递的作用是保证生物种群的正常繁衍;鸣声如果是用于对危险的警戒,说明信息传递
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3)丹顶鹤同化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62?3-34?5=27?8kJ/(cm-2·a);用于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7?8-25?1=2?7kJ/(cm-2·a)。
(4)丹顶鹤具有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观赏丹顶鹤应注意不捕猎丹顶
鹤;不随意投喂;不去打扰丹顶鹤的栖息地;观鸟拍照时不打扰丹顶鹤的捕食和休息。
22.(14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
【答案】(1)逆转录 耐高温的 DNA聚合 (酶)(或:热稳定 DNA聚合 (酶),或 Taq
(酶)) Mg2+ 引物
(2)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 碳源、氮源 (2分)
(3)3
(4)PHB2蛋白 抗原一抗体杂交
(5)95%的空气和5%的CO2 (2分) 增殖速率减慢 (或数量减少)、细胞膜上的糖蛋
白增加 (2分)
【解析】(1)利用RNA获得c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PCR过程有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参与,此酶需要Mg2+的激活。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取目的基因需要提前设计好引物。
(2)转化时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 (感
受态)的生理状态,以提高转化效率。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营养物质为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
(3)由于这些菌落都可以生长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因此都含有质粒,重组质
粒包含了目的基因和质粒,如果用限制酶切割重组质粒电泳后将获得含有质粒和目的基
因两条条带,由于phb2基因大小为0?9kb,所以对应电泳图是菌落3。
(4)研究人员需以注射了PHB2蛋白后获得的小鼠 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
交瘤细胞,之后再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与大肠杆菌中蛋白质进行抗原一抗体杂交实验。
(5)肿瘤细胞通常培养在95%的空气和5%的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将适量PHB2蛋白加
入培养液后,若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减慢 (或肿瘤细胞的数量减少),则体现该蛋白了具有
抑制其增殖作用,若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则体现了该蛋白具有抑制其扩散的作用。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生物答案 第5页 (共6页)】
{#{QQABCYKAggAgAIIAARgCUwU4CgAQkACACQgGxFAAsAIAABFABAA=}#}
23.(13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
【答案】(1)基因频率 遗传/基因
(2)抗性 (1分) 3/5
(3)方案一:品系甲和品系乙杂交得F1,F1自交,观察F2表型及比例 (2分) 
F2中抗病 ∶易感病=23∶5(2分) F2中抗病 ∶易感病=6∶1(2分);
(方案二:品系甲和品系乙杂交得F1,让F1与野生型 (易感病)测交,观察F2表型及比
例 (2分) F2中抗病 ∶易感病=5∶3(2分) F2中抗病 ∶易感病=3∶1(2分))
【解析】(1)在驯化和改良的过程中,野生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进而进化为现代
稻,现代稻有多种品系,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
(2)由实验①可知,品系甲中抗病为显性性状。实验②F1中的抗病 ∶易感病 =2∶1,说
明抗病为显性,显性纯合子致死,则F1水稻自交得F2,则抗病纯合 ∶抗病杂合 ∶易感病
=2×13 4∶
2×1 2 1 13 2∶3×4+3=1∶2∶3,又因为抗病纯合致死,则易感病植株所占比例
为3/5。
(3)方案一:探究品系甲和品系乙的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品系甲和品系乙
杂交得F1,F1自交,观察F1及F2表型及比例。可设品系甲、品系乙和野生型的基因型
分别为AAbb、aaBb、aabb。品系甲和品系乙杂交所得 F1为 AaBb∶Aabb=1∶1。当品系
甲、品系乙的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时,F2中抗病 ∶易感病 =23∶5;
当品系甲、品系乙的突变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时,F2中抗病 ∶易感病=6∶1。
方案二:探究品系甲和品系乙的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品系甲和品系乙杂交
得F1,让F1与野生型 (易感病)测交,观察 F2表型及比例。可设品系甲、品系乙和野
生型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品系甲和品系乙杂交所得 F1为 AaBb∶Aabb=
1∶1。F1与野生型 (易感病)测交,当品系甲、品系乙的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时,F2中抗病 ∶易感病=5∶3;当品系甲、品系乙的突变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时,F2中抗病 ∶易感病=3∶1。
2025届高三开学调研 (一)———生物答案 第6页 (共6页)】
{#{QQABCYKAggAgAIIAARgCUwU4CgAQkACACQgGxFAAsAIAA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