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复习课》教学设计
主题 第五单元 综合复习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复习作者留心观察的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写观察所得的基本思路。 3.能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并用于下一阶段的学习。
【评价任务】 1.在复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能说出留心观察的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逐步建构自己写观察所得的基本思路。 3.收集整理自己观察的问题,进行调整后实践运用到自己的观察中。
【学习内容】 本课时是对第五单元学习的一个总结复习,本课时需要巩固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教学中借助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梳理留心观察的方法,再结合课前小练笔《雨后》,进一步强化留心观察的方法和过程,引导学生不断诊断自己在观察中的问题,做及时调整,为今后的观察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学习,梳理细致观察的方法,形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在生活中要多角度地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养成观察的习惯的意识。但是认知以后还需要强化实践以及在生活中迁移运用。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复习课文,回顾方法。(指向目标1)
生回顾“留心观察”就是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的细致的、持续的观察。 默读课文,回顾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搭船的鸟》和《金色草地》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4小组合作。 5.展示交流。 (1)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 (2)学会进行持续的观察,关注变化。 (3)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4)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可调动多感官。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那什么是“留心观察”呢? 通过《搭船的鸟》和《金色草地》的学习,你们还记得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吗?请快速默读两篇课文。 引导学生梳理两位作者留心观察的方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 如《搭船的鸟》,作者抓住翠鸟彩色的羽毛和捕鱼时的情景来写,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2)学会进行持续的观察,关注变化。 如《金色的草地》,作者在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早上和傍晚会合拢,中午的时候会张开,因此草地在早、中、晚会有不同的色彩。 (3)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如《金色的草地》,作者写了早上、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草地的颜色,弄清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4)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如《搭船的鸟》,“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作者从视觉角度来观察翠鸟,很直观。除此之外,还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如听觉、触觉、嗅觉等。 4.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回顾梳理,我们再次体会到到每位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的,你学会了吗? 1.能回顾课文内容,梳理留心观察的方法。 2.在小组合作中,精炼语言,勇于表达。
活动意图说明:借助课文再次回顾内容,复习留心观察的方法,小组合作实践方法,形成能力。
环节二:对比阅读,训练要素(指向目标2)
生默读两则短文,完成练习。 2.生用“ ”画出片段(一)中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3.作者仔细观察,在第3自然段用“钻”“扑”“跳”等动词具体描写了鸬鹚捕鱼的过程;“抓”“挤”“甩”等动词则再现了渔人从鸬鹚的喉囊挤鱼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4.鸬鹚捕鱼和渔人从鸬鹚的喉囊挤鱼是最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部分。 5.(1)都观察了鸟的羽毛颜色 (2)都用恰当的动词描写了鸟捕鱼的过程 (3)都观察了鸟捕鱼的环境,并对周围景物进行了描写。 出示两则阅读短文 (一)搭船的鸟 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二)鸬鹚(节选) 郑振铎 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1.找出片段(一)中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1)作者观察时为突出了翠鸟外形的美丽的特点,分别抓住了哪几方面的来写的? 2.片段(二)第3自然段中,作者用哪几个动词具体描写了鸬鹚捕鱼过程?哪几个动词则再现了渔人从鸬鹚的喉囊挤鱼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3.片段(二)中,最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部分是哪里了 ? 4.这两个片段在观察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 5.小结:这两则阅读都是关于动物的,两位作者在留心观察这两种动物时,都主要是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我们在写小动物的观察所得时,就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1.在阅读中能快速提炼信息。 在阅读中,能理解细致观察,并迁移运用。 3.学会对比阅读,比较异同。
活动意图说明:借助同类阅读训练,在对比中进一步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并逐步建立同类习作基本思路。
环节三:迁移运用,形成能力(目标2、3)
1.准备好留心观察下雨后的情景片段描写。 2.抽生读片段,其他学生认真听并点评: 3.生汇报从图片上观察的内容。 4.拿出自己的作业《雨后》,根据要求修改。 5.同桌互改互评。 1.上次老师布置了一个观察作业,让同学们留心观察下雨后的情景,并把观察的所得写下来,我带来了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作业,请你从留心和细致观察方面点评一下这位同学对雨后的描写。 (出示学生学习两篇课文后完成的课后练笔《雨后》:一场大雨过后,到处是水,一切都像是洗了个澡,大地焕然一新。) 2.老师要请一位声音洪亮的同学来读一读。 3.对,大地焕然一新,但就这一句话,似乎还不能给我们具体的感受,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观察得更细致一些,比如:(出图)你们说说看,你都观察到了什么?他们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变化?你会按什么顺序来观察?能不能借助表格帮他修改。 事物特点\变化多角度按什么顺序事物1事物2事物3事物4
4.现在请拿出自己的作业《雨后》,看看你是不是抓住了雨后事物的特点,注意到变化,按一定顺序,多角度进行细致观察雨后的景象的?请你从这以上四个方面稍做修改。 5.请同桌按要求互改互评。 把学生的作业投屏。指导学生把观察写得更具体细致了。 总结:你们看,只要我们留心周围的事物,抓住特点或变化,调动多感官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这样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1.能迁移运用,发现同学观察不细致的问题所在。 2.能和同学交流互评,找到自己观察的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学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多角度地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怎样做到细致观察。
【板书设计】 观 察 抓住事物的特点 持续的观察,关注变化 按照一定的顺序 不同角度,可调动多感官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释迦,最甜的果子
崔岱远
几年前,大概是初冬吧,我随一个文化访问团到台湾省采风。车经台东乡间,天色将近黄昏,忽见路旁几个头戴斗笠的农妇肩挑扁担小步慢跑,身子随着颤巍巍的大竹筐轻轻摇曳,很有些节奏感。
正想请教导游筐里那些长满疙瘩的绿球是什么,就见他眼睛一亮,从座位上欠起身子指着那大竹筐兴奋地叫起来:“那就是释迦,台湾最好吃的水果。你们一定要尝尝,大陆买不到的。停车!停车!”
“释迦 释迦牟尼的‘释迦’ 怎成了水果 ”带着好奇,大家每人如获至宝地捧回了一颗柿子大小松塔般的绿果子,端详着它别致的模样。淡绿的果皮一瓣瓣整齐盘绕,纹路像鳞甲般凸凹有序,又真像是寺庙里佛头上的螺髻。“看上去像不像庙里的佛头 所以叫它‘释迦’,也有人干脆就叫它‘佛头’。”导游适时介绍着,同时饶有兴致地演示着吃法。
我学着他的样子轻轻掰开,绵软的果实里露出瓣瓣乳白的果肉,迫不及待啃上一口。顿时,从味蕾到咽喉像被一种从未感知过的甘美轰炸了似的,浓甜绵蜜中隐匿着微酸的香气。它嚼起来犹如牛奶般醇厚滑润却又不失筋道,那迷人的滋味让人感觉充盈而满足。果肉化在嘴里,只剩下一颗乌黑晶亮的小核。从此记住了“释迦”的名字——我所吃过的最香甜的果子。
【注释】螺髻:古代妇女发式,形似螺壳的发髻。
1.短文第3、4自然段主要从 和 两方面描写了释迦果。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释迦果”的产地是台湾省。 ( )
(2)“释迦果”也叫“佛头”,因为它的样子像佛头上的螺髻。 ( )
(3)作者从大小、形状、纹路等方面写了释迦果的外形。 ( )
3.(1)用“ ”画出描写释迦果味道的句子。
(2)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它的味道: 。
(3)作者是通过( )的方法来观察介绍释迦果的味道的。
A.用眼看 B.用耳听 C.用嘴尝 D.用手摸
4.微写作: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写了释迦果的外形、颜色、味道,读完文章后,我们好像看到了释迦果的样子,尝到了释迦果的味道。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仔细观察:图中的橘子,抓住一方面或几方面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