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及文化常识。
2、学会从多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3、联系荀子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理解论述的针对性和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分析理解文中的“学习之道”。
2、体会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比喻论证的探究及写作练习,本文的论证结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习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等12年的专业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读书学习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学习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呢。
大部分同学还是不能给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答案,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第六单元,认真学习体会“学习之道”。
首先我们来学习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经写下的一篇关于全面学习的文章,体验大师笔下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等问题。
二、检查预习
1、 荀子:战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
2、《劝学》: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作者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勉励人们要锲而不舍地学习。劝是鼓励的意思。
3、写作背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和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教育逐渐培养起来的。只有懂得了礼,人的恶本性才能最终改变。
4、重点字词:“而”的用法:连词表转折、修饰、并列、递进、顺承’等。
养成主动归纳、整理的好习惯
三、翻译全文
四、课后作业:正确理解稳重的通假字、重点实词和难懂的句子,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文章的论证结构和比喻论证的探究和写作训练
任务一:比喻论证的探究和意义
比喻的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任务二:比喻和比喻论证的区别
1、夏天的太阳像一个奔跑的孩子,从东边到西边,用了整整一天。(比喻句)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比喻句)
3、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比喻论证)
区别:
1、比喻重在使具象的人和事物生动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比喻论证重在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即重在关系的相似或道理的相通。
使用比喻论证应注意的事项:
1、喻体应当是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恰到好处的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
3、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想完整深刻的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比喻论证,必须和其他论证方式结合起来。
任务三:学以致用,写作练习----论述将学到的知识化为己用
例子:
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
第一,本钱和利息的比喻。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是自己的呢?”
第二,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比喻。章太炎指出,有学问的人,好比是写信的人;向那个人求学的,则是收信人。收信人学成之后,又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他就成了写信的人。搞学术研究,应当努力争取到写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远都扮演收信人的角色。
任务四:分析本文论证思路
课后作业:
《劝学》新续,写一段论述学习的文字,必须使用比喻论证,要求100字以上。
课后反思:
学生刚入高中,这是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普遍基础差,课前安排了预习,包括学习指导上的题目(允许抄答案,但要认真看),翻译全文,但是从检查效果来看,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很差。所以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进行了翻译。第二课时找比喻句,分析比喻意义,竟然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本体是什么,导致比喻义根本分析不出来,所以在任务一比喻句的分析上耽误的大量的时间,导致第二课时没有能够分析论证结构。学生写作练习,本来课前是没有打算让写,看看例子和原文对照比较,因为时间问题,还是决定让学生写了,当成第二课时的课后作业。结果学生写得不好,这个比喻论证确实比较难不好写,高一的学生应该还是只讲,能理解就行,习作模仿训练难度太大。增加第三课时分析了文本的论证结构,让学生根据这个结构模仿议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