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大学之道》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大学之道》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2 17:4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主讲教师:
《大学之道》
学 校:
册 别:选择性必修上
学 科:高中语文(人教版)
走进《礼记》
《礼记》的由来
《礼》 记 《礼记》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 其弟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以辅助理解,总称之为“记”, 属于《仪礼》的附庸。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礼记》的特点及地位 特点 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
“三礼”之一
《礼记》《周礼》《仪礼》
“五经”之一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十三经”之一
汉代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代加《周礼》、《仪礼》,并将《春秋》分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南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大学》原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至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解题
解题
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小学
1.博学。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大学之道,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概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大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任务一 “小学”之道
自由整理、疏通文字,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①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彰明”,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③亲民:亲近爱抚民众。
④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①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②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③致其知:获得知识。
④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⑤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⑥壹是:一律,一概。
致 《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表达;表示
《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说;回答
《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获得;得到
《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招请;招集
《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使;使得
《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焉。” 送还;交还
《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情趣
任务二 “大学”之道
何谓“三纲”“八目”,它们内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解读?
《大学》中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道德修养、修心炼己是治理人心和德治社会的前提。朱子认为大学之道的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儒家的全部学说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
“三纲”中,“明明德”侧重于“内圣”,“亲民”侧重于“外王”,“止于至善”是最终追求。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三纲及其关系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探究事物原理
获得知识
使心意诚实
端正内心
修养自身
整治家庭
治理国家
使天下归于太平


八目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任务三 “现代”之道
如何以现代眼光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
①积极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消极的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 “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Add your title
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Add your title
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
明德格物
河南理工大学
明德任责
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
香港大学
作业与思考
1.《大学》所提到的儒生的进阶之路(“格物……平天下”)是否是一条完整的逻辑链条?有没有逻辑不足之处?请试分析之。
2.如果有逻辑错漏之处,是否可以弥补?请用现代思维加以重新阐发,写一篇《我的“大学之道”》。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