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6课。
5.难度系数:0.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创立了作为神权象征的法老,建造了规模宏大且数量众多的金字塔,创造了表音与表意相结合的象形文字。该文明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由此可见,太阳历的制定( )
A.体现了法老的权威 B.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受到了自然环境影响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这说明该法典维护的是( )
A.理发师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外邦人的利益 D.奴隶主的利益
4.下表为世界古代史上两个早期国家的统治手段简况。据此可知,两者的共性是( )
早期国家 统治手段
古埃及 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
美索不达米亚城邦 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
A.城邦体制成熟 B.实行民主政治 C.神权色彩浓厚 D.采用奴隶制度
5.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6.下表内容是古代多个国家或地区表示1至5的计数符号。这反映了( )
古印度
美索不达米亚
拉丁语系国家
A.人类文化的多元 B.亚非文明的交往
C.书写系统的完善 D.雅利安人的贡献
7.据不完全统计,古希腊的城邦总数达到300多个。这些城邦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这反映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种姓制度森严 B.法律完备 C.城邦经济发达 D.小国寡民
8.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B.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
C.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作用
9.《十二铜表法》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以明确的法律文件为依据。它的颁布( )
A.开创了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 B.彰显了罗马共和国阶级平等理念
C.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10.“在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波斯帝国 D.巴比伦王国
11.古希腊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廊柱环绕,使用柱子装饰,这一特点在古罗马建筑上也有体现。这说明( )
A.罗马法律系统高度完善 B.罗马全盘移植希腊文化
C.罗马吸收希腊建筑特点 D.希腊城邦商品经济发达
12.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应该思想高尚,尽力遵循理性而生活”。从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扩大城邦公民权利 B.展现古罗马的哲学成就
C.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D.关注对人本身的研究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碑,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杖为主题的浮雕。
材料二 中国的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的代表,线性文化遗产因其线状的分布和遗存的特性而备受瞩目。
三大线性文化遗产历史叙述
长城 丝绸之路 大运河
历史结论 长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碰撞交融的历史见证。 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隋朝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两处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列举史实佐证三大线性文化遗产的历史结论。每个线性文化遗产至少举一个史实。(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舞俑正伴随乐曲旋律翩翩起舞。
材料二 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唐往来频繁。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三 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左右,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进入鼎盛时期。政治制度促进了经济、文化和教育达到了全面繁荣,是希腊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更多的音乐体裁,如颂歌、抒情诗以及古希腊悲剧艺术等。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希腊的奴隶制一度强盛,向外扩张,其中亚历山大帝国领土横跨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
——《关于古希腊音乐文化的特征分析》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推动唐代音乐发展的因素。(2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推动古希腊音乐发展的因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音乐在中外历史发展中有何共同作用?(2分)举出在湖北出土的古代乐器一例。(2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帝国四处征服、掠夺财富之后,不止拿来养活军队、兴建堡垒,同时也赞助了哲学、艺术、司法和公益……例如,要不是古罗马帝国如此繁荣兴盛,西塞罗、塞涅卡和圣奥古斯丁就不可能有钱有闲地思考写作。
——摘编自以色列尤瓦尔 赫利拉《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材料三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摘编自德国法学家耶林《罗马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成就的首创者。(2分)图二现象对近代欧洲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2分)
(3)根据三则材料,请从方式、影响等角度谈谈你对不同文明间交往交流的认识。(2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时期 建筑 文字 多样性的文化特征各具特色,使世界文明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人类文明分别诞生于亚洲、非洲、欧洲等不同地区,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中心。
中国古代 北京故宫 甲骨文
世界古代 雅典帕特农神庙 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
罗马万神庙穹顶 楔形文字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围绕建筑与文字两个角度,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D C B A D D C B
11 12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
13.(10分)
【答案】(1)历史价值: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2分)《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2分)
(2)长城: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出击匈奴;明朝修建长城,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农牧贸易场所。(2分)
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等货物经西域转运到欧洲;西域的物产及乐器、歌舞传入中原;汉朝开渠、凿井、铸铁技术沿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沿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忽必烈时代,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2分)
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促进了沿岸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分)
14.(8分)
【答案】(1)民族交融相互影响;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2)因素: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推动文化发展;对外扩张(或亚历山大帝国)客观上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2分)
(3)作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娱乐大众;提高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教化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如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其他符合史实的答案亦可,2分)
15.(8分)
【答案】(1)首创者:古印度人。(2分)影响:促进了欧洲文化、科技的发展。(2分)
(2)罗马帝国的扩张为国家发展积累物质基础,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2分)
(3)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暴力冲突,二是和平交往;各文明间相互借鉴,互为启发。(2分)
16.(10分)
【答案】
【示例】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属性。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则发明了楔形文字。各地区发明的文字反映了世界文字起源的多样性。中国明朝时期的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雅典帕特农神庙充分体现了希腊建筑艺术;罗马的万神庙穹顶是人类历史上没有铁梁支撑的最大拱顶建筑。各地区建筑体现了不同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世界建筑文明的多样性。综上所述,古代文明成就的丰富多彩,展现了人类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10分)
试卷第2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