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3.2 探究乐音的特性 课件(教科版)54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3.2 探究乐音的特性 课件(教科版)54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4 11:2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第三章 声现象
八年级
物 理

第二节 探究乐音的特性
【2024教科版新教材】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4
课堂总结
02
新知导入
05
板书设计
03
新知讲解
06
布置作业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3.科学实验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声音特征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02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我们听音乐为什么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新知导入
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作乐音( musical sound)。乐器能发出不同的乐音:笛子的声音清脆嘹亮,古筝的声音柔和圆润,大鼓的声音浑厚低沉,二胡的声音如泣如诉,小提琴的声音纯净甜美······
新知导入
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作乐音( musical sound)。乐器能发出不同的乐音:笛子的声音清脆嘹亮,古筝的声音柔和圆润,大鼓的声音浑厚低沉,二胡的声音如泣如诉,小提琴的声音纯净甜美······
新知导入
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乐音的特征需要从声源的振动情况去探究。
商代甲骨文中的“乐”的含义是木架上设有丝弦的乐器
03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一、音调
在音乐课上,经常会说到音调(pitch), 从“1”到“7”,再到“i”,音调是逐渐升高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呢
新知讲解
实验探究 音调高低
音调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
先拨动绷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绷紧的粗橡皮筋(如图所示)。哪根橡皮筋振动得快 哪根橡皮筋的音调高
新知讲解
实验探究 音调高低
音调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
先拨动绷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绷紧的粗橡皮筋(如图所示)。哪根橡皮筋振动得快 哪根橡皮筋的音调高
比较两根橡皮筋振动快慢和音调的高低
新知讲解
实验探究 音调高低
音调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
现象:
拨动绷紧的细橡皮筋,振动快,音调高。
拨动绷紧的粗橡皮筋,振动慢,音调低。
比较两根橡皮筋振动快慢和音调的高低
新知讲解
实验探究 音调高低
如图所示, 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刻度尺,比较刻度尺振动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如图所示)。
比较刻度尺振动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新知讲解
实验探究 音调高低
现象:粗细相同时,短的振动快,音调高。
比较刻度尺振动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刻度尺振动
新知讲解
点拨
在研究音调时,我们用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来搜集信息,也就是在观察。科学研究中,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真实而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新知讲解
实验探究 音调高低
实验现象与推断
同一把钢尺,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
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刻度尺振动
新知讲解
一、音调
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振动快,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声音尖细;声源振动慢,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声音低沉。
声音是一种波,用示波器或计算机观察声音的波形,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演示实验 声波的波形
如图所示,取两个不同的音叉(例如256 Hz和512 Hz音叉),分别敲响音叉。用声音传感器采集声音,将声音信号传到计算机中(或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在计算机(或示波器)屏幕上显示出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
观察两个音叉发出的声波图形有什么不同。
新知讲解
演示实验 声波的波形
材料:音叉1(256 Hz)
音叉2(512 Hz)
声音传感器(或麦克风)
计算机(或示波器)
观察两个音叉发出的声波图形有什么不同。
新知讲解
演示实验 声波的波形
观察两个音叉发出的声波图形有什么不同。
低音调的波形
高音调的波形
新知讲解
结论: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频率较低;高音调的波形比较稠密,频率较高。
低音调的波形
高音调的波形
新知讲解
一、音调
通过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发现: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说明声音的频率较高;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说明声音的频率较低。
低音调的波形
高音调的波形
新知讲解
一、音调
观察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低音调高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频率较低。
频率不同声音的波形
频率高,音调高
频率低,音调低
新知讲解
一、音调
人耳对音调高低的感觉主要与频率有关。音乐中“C、D、E、F、G、A、B、C”音调是逐步升高的。
音乐中的音阶
新知讲解
一、音调
如图所示,中央C的频率是262 Hz,而比它高八度的C的频率是523 Hz。国际上把A音定义为440Hz,叫作国际标准音调,作为各种乐器调准和演奏的基准。
音乐中的音阶
新知讲解
二、响度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听觉上感到的声音强弱程度叫作响度( loudness)。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新知讲解
演示实验 声音的强弱
重击、轻击同一音叉,用声级传感器(如图所示)或麦克风接收声音,将声音信号传到计机或示波器,观察音叉发出声波的波形图有什么不同。
声级传感器是常用的声学测量仪器
新知讲解
演示实验 声音的强弱
材料:音叉(256Hz)
声级传感器(麦克风)
计算机(或示波器),
观察音叉发出声波的波形图有什么不同。
声级传感器是常用的声学测量仪器
新知讲解
实验现象与结论
当我们用力敲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强,这表明响度是与声源振动的幅度相关的。振动幅度大,响度就大;振动幅度小,响度就小(如图所示)。
轻击音叉显示的声音波形图
重击音叉显示的声音波形图
新知讲解
观察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振幅大的波形幅度大一些,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的波形幅度小,声音响度小。
振幅不同声音的波形
振幅大,响度大
振幅小,响度小
新知讲解
二、响度
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能量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越到远处能量越分散,所以以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新知讲解
三、音色
演示实验 声音的音色
使笛子、二胡和扬琴分别发出C调A音,或播放其录音,用声音传感器或麦克风采集声音,在计算机或示波器中观察它们发出的声波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材料:笛子、二胡和扬琴
声音传感器(或麦克风)
计算机(或示波器)
新知讲解
三、音色
演示实验 声音的音色
笛子 二胡 扬琴
C调A音波形图
新知讲解
三、音色
用钢琴、二胡、笛子、吉他等乐器同时演奏同一首曲子,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仍能分辨出它们的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作音色(musical quality)。
新知讲解
三、音色
通常,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音色可以用声波的波形图描述。
笛子 二胡 扬琴
新知讲解
三、音色
从古至今,对声音的研究推动着音乐的发展。电子乐器利用电子元件和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合成,能够准确模拟出各种乐器的音调和音色。作为科技与音乐的产物,电子乐器的发明,推动了音乐的普及。
新知讲解
三、音色
朱载墒(1536一1611),明代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创建十二平均律,解决了乐器的定音难题,这是音乐学的一大革命,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
朱载墒
达标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就低
B.物体的振动快, 声音的频率高
C.琴弦越长,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D.频率越高,声音响度越大
B
达标练习
2.课堂上老师叫后排座位的李明同学回答问题,叫他声音再大一点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
B
达标练习
3.二胡演奏时,通过用手指按压二胡弦来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音色和音调
C
达标练习
4.关于如图所示的声波说法正确的是( )
A. 频率相同
B. 振幅相同
C. 振幅不同
D. 音色不同
B
达标练习
5.关于如图所示声波,说法正确的是( )
频率相同,振幅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B.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波形不同,音调不同
C.频率相同,振幅不同,波形不同,响度相同
D.频率不同,振幅不同,波形相同,音色不同
A
04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1. 声音的三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决定音调,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尖细。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振幅决定响度。物体的振幅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的响度有关,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0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 声音的三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决定音调,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尖细。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振幅决定响度。物体的振幅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的响度有关,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06
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
P48T3
课外作业P48T1、T2、T4。
P48 家庭实验室:手机实验“1”都一样吗?
Thanks!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