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与狼》
学习目标:
1.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初步了解乐器音色所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想象故事情节。
2.运用听辨、律动、模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旋律特点,记忆主题。
3.体验音乐中乐器音色与旋律等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初步了解管弦乐合奏的基本知识。
学习重点:
感受不同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学习难点:
体验音乐中音色、旋律等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这首作品主要讲述了彼得和他的朋友们智斗大灰狼的故事,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由交响乐团演奏。
2.介绍作品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介绍,对交响童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复习作品中主要出现的管弦乐器音色,为之后的听赏活动做好准备。
二、欣赏前半部分“彼得和他的朋友们”
(一)欣赏“彼得”片段
1. 初听
思考:什么乐器演奏?怎样的少年形象?
小结与过渡语:音乐是由交响乐团的弦乐组演奏的,听起来欢快愉悦,弦乐组犹如人声般丰富的音色表现出活泼开朗的少年彼得形象。
2.体验节拍和速度
师:音乐运用了规整的44拍和适合行进的中速。让我们仿佛看到彼得踏着轻盈的步伐开心的走在草地上。
3.哼唱主题,感受愉悦心情
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彼得的主题旋律,在故事中一听到这段由弦乐演奏的主题,就说明彼得出现了。
4.复听
师:在接下来的音乐中,彼得的旋律会反复出现,思考: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旋律之间有什么变化?(旋律出现了4次,似乎每次音高都有变化。)
师:旋律在第2和第4次变高了,作曲家运用了模进的手法,让音色更加明亮,旋律更加清新,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5. “lu“再次哼唱,感受彼得心情的变化
小结:主题旋律一高一低交替出现,仿佛表现了彼得被美景所吸引,每一次看到不同的景色呀都会产生新的喜悦,这样欢快活泼的音乐让我们认识了彼得,接下来,他的朋友们也将陆续登场。
设计意图说明:熟悉少年彼得的主题旋律。感受小提琴明亮清新的音色以及旋律欢快活泼的特点,想象音乐所描绘出的少年彼得朝气蓬勃的人物形象。
(二)欣赏“朋友”片段
1. 长笛——鸟
(1)初听
师:木管组乐器音色脆亮,能表现丰富的音乐形象。
(2)画线条
师:为什么旋律让你想到小鸟,请你用线条徒刑边聆听边思考,画画时力求表现旋律起伏的特点。
小结:用点表现前半段短促跳跃,好像小鸟在枝头啾啾的唱歌。用线圈表现后半段盘旋缠绕的旋律,就像小鸟忽上忽下的热情的飞旋,是不是特别形象。长笛是表现小鸟的主要乐器。
(3)观看长笛演奏视频
小结:长笛音色脆亮,忽上忽下的旋律表现出这是一只热情的小鸟。
2. 听辨双簧管和单簧管音色如何?表现“鸭子和猫”?
师:双簧管音色扁扁的,亮亮的,就像捏着鼻子发出的声音,表现的是小鸭子。单簧管是圆圆的、透透的,表现的是猫。
3. 聆听双簧管“鸭子”片段
(1)听片段,思考:节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小结:中速,34拍,双簧管扁扁的声音带着装饰音的长音就像小鸭子稚嫩的嘎嘎声。摇摆起伏的旋律就好像小鸭子在池塘里悠闲戏水。
(2)用动作表现鸭子戏水的形象
4. 聆听单簧管“猫”片段
(1)听片段,思考:节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小结:稳稳的44拍,单簧管用圆润的音色奏出了规整的节奏,音乐中还衬着有规律的低音,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只尾巴摇摇柔美高傲的猫。
(2)学猫的动作
设计意图说明:运用对比的方式聆听单簧管与双簧管的音色,结合舞蹈表演,把握鸭子与猫的形象,在活动中熟悉朋友们的主题旋律。
(三)片段欣赏
1. 听辨角色出现顺序
2. 片段一“河边相遇”
3. 片段二“争论不休”
(1)思考:速度和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密集的节奏型使鸭子的声音变得急躁,音乐情绪变得紧张。
(2)拍节奏
4. 片段三“小猫偷袭”
5. 片段四“树下转悠”
6.请同学叙述4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7.观看芭蕾舞剧片段
设计意图说明:以故事发展为主线,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旋律的变化,感受其描绘的音乐形象。
三、欣赏后半部分
(一)欣赏“爷爷”片段
1. 初听大管——“爷爷”片段
师:音色?人物形象?
2. 介绍大管
师:大管属于木管类乐器,音色低沉浑厚,属于管弦乐队中低音区。
3. 感知节奏
思考:反复出现的节奏型表现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
小结:音乐中反复运用了这样的节奏型,加上连续大跳的旋律,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位絮絮叨叨的老爷爷。
4. 听辨爷爷主题
(1)聆听第一次出现,思考:乐器?感受?
师:低音提琴用有力的下行旋律令人感到紧张的情绪。
(2)聆听第二次出现
思考:乐器?感受?
师:加入了打击乐器,制造了紧张的气氛,表现出爷爷是在提醒彼得,森林里可能会有危险哦。
设计意图说明:熟悉大管低沉浑厚的音色,通过节奏律动,体会爷爷主题节奏反反复复的出现,从而理解爷爷“絮絮叨叨”的人物形象。通过两次主题变化,感受乐曲所带入的紧张感,留下“狼”即将上场的伏笔。
(二)欣赏“狼”主题
1. 初听
思考:乐器?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小结与过渡语:狼主题是由圆号主奏。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圆号的音色温暖圆润,这首曲子,作曲家怎么会用圆号来表现狼的形象呢?
2. 观看演奏视频
小结:三只圆号吹奏不同的旋律叠加在一起产生了不和谐的音响效果。
3. 复听
思考:力度变化?感受?
师:音乐力度不断的增强,且加入了钹和小军鼓的滚奏给人带来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压迫感,使人联想到凶猛恐怖的狼正一步步逼近的形象。
4. 回顾“好朋友——鸟、猫、鸭子”主题
5. 比较狼出现后,好朋友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猫——速度加快,旋律急速上升,运用装饰音表现猫一眨眼窜到了树上,一只慌张的猫的形象。
鸭子——速度加快,旋律急速下行,仿佛看到连滚带爬,仓皇而逃的一只惶恐的鸭子。
鸟——旋律时而节奏拉宽,时而密集下行,断续出现,表现出忐忑的小鸟。
6. 再现彼得主题
(1)聆听思考:出现几次?乐器?联想到场景?
师: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由长笛演奏的,第二次是由弦乐器演奏的,
(2)第一次出现——“长笛”
思考:速度变化?彼得和小鸟在做什么?
师:音乐速度加快了,运用了下行旋律,好似小鸟为了吸引小鸟,在狼的头顶来回盘旋,而彼得伺机而动,在小鸟的帮助下,用绳子把大灰狼捆到了树上。
设计意图说明:
听辨由三只圆号所演奏出的不和谐旋律,从而感知“狼”主题阴森恐怖的音响效果。
通过聆听对比,想象狼出现后小动物们的主题变化,增强音乐童话的趣味性。
在彼得再现乐段中,感受长笛与小提琴的合奏,想象彼得与小鸟智斗大灰狼的勇敢画面。
(三)“猎人主题
1. 听“猎人”的枪声
(1)定音鼓演奏
(2)模拟朗读节奏
2. 听“猎人”主题
(1)聆听思考:节奏特点?形象?
(2)朗读节奏要求:读出猎人主题节奏特点以及重音变化。
(3)听音乐读节奏
思考:表现猎人怎样的心情
师:表现猎人寻找狼的过程中心情是惴惴不安的,当猎人找到了狼正准备开抢时,彼得大叫“不要开抢,我和小鸟抓住了狼,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
3. 再现主题
(1)聆听思考:谁的主题?哪些乐器?联想场景?
小结:彼得主题由原来的弦乐变成铜管乐主奏,使音乐听起来更加厚实辉煌,让我们联想到彼得自豪得意的形象以及开心庆祝的场景。
(2)教师小结
师:彼得与狼这部音乐交响童话用交响乐队中不同的乐器音色和富于变化的旋律、配气等丰富手段,表现了少年彼得和朋友们机智战胜凶恶的狼的故事,寓意深刻,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故事情境联想,了解不同乐器和主题旋律的变化,启发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创造,并在音乐活动中了解音乐童话这一表现形式,学会欣赏,懂得享受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