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测一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1-1.2)
、选择题
下列属于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是( )
①冰川水 ②浅层地下水 ③深层地下水
④江河水 ⑤湖泊水 ⑥海水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水是生命之源,目前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高山冰川 B.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南极地区的冰川 D.海洋水和河水
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溶液的目的是( )
A.增加水的导电性 B.可以增加氧气的量
C.可以增加氢气的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
A.海陆间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B.水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
C.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D.水在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之前,水麝楠溪江发生断流现象,主要是由图中水循环中哪些环节不足引起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的柱形图。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北纬40°附近最少 B.低纬度地区较多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的矿泉水不含任何溶质
B.纯净的水不导电,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
C.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蒸馏法得到的水最纯净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填空题
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代号①表示的环节名称是 ,
(2)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地心引力。
(3)“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对水循环中 (填数字代号)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
(1)试管B得到的气体是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以从中获得信息是 。(回答两点)
温州依山傍水,境内自然景观丰富,名山秀水众多,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1)湖美瀑绝的飞云湖—百丈漈。飞流直下的百丈漈瀑布属于水循环的环节中的 。
(2)“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香果树,其7月开花,10月结果,其果实是由 发育而来。
小科利用一杯水、铅笔和电池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电源后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在老师的建议下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白醋后,顺利完成了实验。
(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 。
(2)与电源 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3)写出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电解水实验,测定两极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表。
电解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mL) 8 16 25 34 44 54 64 74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mL) 2 4 7 11 16 21 26 31
(1)阳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填名称)。
(2)自 (填时间)分起,每分钟内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理论比值。
、实验探究题
用图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的现象是 ,两玻璃管内液面逐渐 。
(2)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管口C,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D,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则该气体是 。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气,b应接电源的 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 ;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 性。
(3)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 。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5)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解答题
分析下表有关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名称 大气水 河水 湖泊淡水 地下水 海洋水 冰川
更新周期 9~11天 11~18天 10~100年 100~1000年 约5000年 约10000年
(1)下列水体中,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____。
A.冰川 B.地下水 C.河水 D.海洋水
(2)有人说大气水被污染并不要紧,因为它的更新周期最短,只需9~11天。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图中试管乙中的气体是 。如何对该气体进行检验: 。
(2)该实验证明了 。
(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 (选填“硬水”或“软水”)泡沫少、易起浮渣。
(4)已知水中含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则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中,“天上来”描述的是水循环中的 (填序号,下同)过程,“奔流到海”描述的是 过程。
(2)①过程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周周测一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1-1.2)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的知识判断。
冰川水主要集中在两极地区,深层地下水开采难度很大,海水不能直接利用,故①③⑥几乎不能被人类利用;浅层地下水、江河水和湖泊水,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故②④⑤正确。
故选B。
B
【解析】淡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冰川、深层地下水和浅层地下水。淡水资源可以以固态、液态、汽态的形式存在。
高山冰川、南极地区的冰川都是没有融化的冰,因此不能直接利用,海洋水是含盐量很高,因此不能直接饮用,湖泊的作用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浅层地下水比如井水可以为人直接利用,因此目前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A
【解析】纯水是弱电解质,电解水时速度很慢,加入硫酸溶液后,在水中有了易导电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A.增加水的导电性,硫酸溶液中含有易导电的离子,加入后能增加水的导电性,A正确;
B.可以增加氧气的量,硫酸溶液不增加氧气的量,氧气是由水电解产生的,与电解的水的量有关系,B错误;
C.可以增加氢气的量,硫酸溶液不增加氢气的量,氢气是由水电解产生的,与电解的水的量有关系,C错误;
D.以上说法都正确,只有A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A
A
【解析】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①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从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后又降落到海洋。
③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地上的水汽上升凝结后降落到地面。
百川归大海,指的是河流水最终流入大海中,参与是的海陆间水循环,A正确。
故选A.
A
【解析】(1)一种物质只能由元素构成,不能再由其它物质构成;
(2)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生成新物质,即分子被破坏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因此分子的种类肯定发生变化。
A.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合题意;
水在电解前后,水分子被破坏,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即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故B、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B
【解析】水资源的环节包括:蒸发、降雨、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以及下渗,据此分析判断。
河水发生断流,肯定是水汽输送量太少,没有形成有效的降雨,即水循环中的②③不足引起,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D
【解析】观察分析条形图选出错误的选项即可。
由图可知,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低纬度地区较多,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有的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有的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D
【解析】要知道电解水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知道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是2:1。
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是2:1,因此 试管 1中是氢气,A错,B也错;
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要注意,这里的氢和氧,是属于元素,而氢气和氧气是两种物质,两种物质混在一起就变成了混合物,所以C错。
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生成的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对。
故答案为:D。
A
【解析】A.根据矿泉水是溶液分析;
B、根据生活中的水的成分分析;
C、根据净水方法及效果分析;
D、根据保护水资源措施分析。
A.纯净的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符合题意;
B、 纯净的水不导电,但生活中所用的水多是混合物,一般是能导电的 ,不符合题意;
C、 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蒸馏法可得到纯净的水,所以得到的水最纯净 ,不符合题意;
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C
【解析】(1)根据示意图描述的过程分析;
(2)物质在宏观上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3)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A.根据示意图可知,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中只含有水分子,而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填空题
(1)降水
(2)太阳辐射
(3)⑤
【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图中的代号①表示的环节名称是降水。
(2)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对水循环中⑤地表径流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1)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氢元素与氧元素
(2)水 氢气+氧气
(3)水分子是有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水的电解实际上是水分子被拆分,氢原子与氧原子重新组合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检验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可以从水分子的构成,水电解的实质等角度分析解答。
(1)试管B内的气体体积小于A内气体的体积,因此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3)根据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①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②水的电解实际上是水分子被拆分,氢原子与氧原子重新组。
(1)地表径流
(2)子房
【解析】 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图中的漓江是地表水汇集而成,应属于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 。
(1) 飞流直下的百丈漈瀑布 属于江河水,江河水属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
(2)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可知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
故答案为:(1)地表径流;(2)子房
(1)增强水的导电性
(2)负
(3)水
【解析】纯水不导电,自然界水含有其他可以导电的杂质,所以可以导电。
(1) 白醋含有醋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2)正氧负氢,氧气与氢气体积比为1:2,氢气体积更大,故与负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1)氧气
(2)4
【解析】水(H2O)被直流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被称为电解水,电流通过水(H2O)时,在负极通过还原水形成氢气(H2);在正极则通过氧化水形成氧气(O2),氢气生成量大约是氧气的两倍。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答案为:氧气;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自4分起,每分钟内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理论比值;故答案为:4。
、实验探究题
(1)产生气泡;下降
(2)氧气;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氢气
【解析】(1)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而使玻璃管内气压增大,导致液面降低,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解答。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逐渐下降。
(2)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管口C,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D(氢气),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则该气体是氢气。
(1)氧;正
(2)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助燃
(3)已进行一段时间
(4)16
(5)水 氢气+氧气
【解析】该题是水的电解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电解的相关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1)由实验图可知,甲试管气体较少,是氧气;而产生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故答案为:氧;正;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答案为: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助燃;
(3)图中试管中已经有气体出现,说明电解实验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故答案为:已进行一段时间;
(4)水电解时产生的气体,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而现在产生氧气8毫升;所以生成氢气的体积是16毫升;故答案为:16;
(5)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故答案为:水 → 通 直 流 电 氢气+氧气;
故答案为:(1)氧;正;(2)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助燃;(3)已进行一段时间;(4)16;(5)水
→ 氢气+氧气。
、解答题
(1)C
(2)不同意。如果大气水被污染,污染物会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解析】全球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地球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陆地上的淡水得以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地球表面、岩石圈内、大气层中和生物体内所有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海洋水、冰川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流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统,这就是水圈。
(1)下列水体中,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河水;
(2) 不同意。如果大气水被污染,污染物会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故答案为:(1)C(2) 不同意。如果大气水被污染,污染物会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1)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乙试管的气体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2)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3)硬水
(4)变大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分析;
(3)根据用肥皂水检验水的硬度的实验现象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判断。
(1)电解水实验:“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根据图片可知,乙试管内生成的氧气体积小,因此乙中的气体为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乙试管的气体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2)根据实验可知,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可知,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
(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硬水泡沫少、易起浮渣。
(4)水电解后,溶剂水的质量减小,而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③;④
(2)太阳辐射
【解析】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据此分析判断。
(1)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中,“天上来”描述的是水循环中的③降水过程,“奔流到海”描述的是④地表径流过程。
(2)①蒸发过程的主要外力因素是太阳辐射。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