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 8.7 三角形的外角(课件15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 8.7 三角形的外角(课件15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1-26 15:08:42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喜欢动手,思维活跃,同时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和等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尝试说理做了准备。
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同,学习情况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必须把能力分为阶梯式进行提高,对学生进行有层次能力的培养。
效果分析:
1.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感兴趣,并且乐于参与到课堂中,通过“议一议”发现有关外角的两个定理。学生能自行解决有关问题。
2.大部部学生掌握了外角的定义,并能推出、掌握两个定理。在题目中熟练运用两个定理解决相关的题目。
《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
2.利用学过的定理论证这些性质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难点: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定理的论证过程
想一想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做一做
把的一边AB延长到D,得,它不是三角形的内角,那它是三角形的什么角?
它是三角形的外角。
定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有几个?
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但这两个是对顶角
议一议
与的内角有什么关系?
(1)
(2),
再画三角形ABC的外角试一试,还会得到这个性质吗?
同学用几何语言叙述这个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你能用学过的定理说明这些定理的成立吗?
已知:是的外角
说明:
(1)
(2),
结合下面图形给予说明
练一练:课本P81,练习
作业:课本P82,6,7,8,9
备选题
1.如图,是三角形ABC的不同三个外角,则
2.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 锐角,最多有 个钝角,最多有 个直角
3.的两个内角的一平分线交于点E,,则
4.已知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那么=
5.如图,是 外角, + ,是 外角,= + ,是 外角,= + ,> , >
6.在中等于和它相邻的外角的四分之一,这个外角等于的两倍,那么
, ,
教材分析
教材由学生已经熟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入,然后探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在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是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并采用了拼图和数学说理两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剪剪拼拼,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有关结论,另一方面又加以简单的数学说理,使学生初步体会,要得到一个数学结论,可以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数学推导说理的方法,观察实验只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直观形象的数学结论,而推导说理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确信这一数学结论是否正确。
新教材力求体现“课程标准”实质,体现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熟悉情境出发,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较好的体现了以上特点。
观评记录
王慧老师:学生通过自学外角的定义,在老师的引领下掌握外角的特征。达成效果比较好。通过老师的引领让学生认识了外角的特征。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度量、探索、归纳,直观确认三角形外角的三特征: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牢固,而且便于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2、教学细节安排决定教学效果。整堂课大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小到每一个提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课堂结构紧凑.
3、讲练结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多种练习,当堂训练,达到巩固深化的最佳效果。
刘燕老师: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自主探索,概括出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并通过交流探讨,说理论证,加深认识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进一步综合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进行相关计算。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及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三维”目标制订符合课程要求,切实有效。
2、体现自主学习,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发现。
3、全体学生各有收获,如期达标;教师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4、能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入学法指导
6评价检测反馈矫正科学及时
7、师生课堂互动形式多样,提问问题有针对性
评测练习
课件15张PPT。8.7三角形的外角羊里中学 闫秋新D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
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的三个特征:
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
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条边;
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的某条边的延长线画一个三角形,再画出它所有的外角。想一想:
1、每一个顶点处相对应的外角有几个?
2、每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外角?
3、这些外角中有几个外角相等? 4、三角形的每一个外角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位置关系? 归纳:1、每一个三角形都有____个外角;2、每一个顶点相对应的外角都有___个。 4、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外角对应一个
_____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______.3、这6个外角中有_____对外角相等。623相邻的内角不相邻的内角ABCDE看一看:算一算:图中哪些角是三角形的内角,
哪些角是三角形的外角?⌒⌒⌒⌒⌒110°60°70°50°13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已知:如图:△ABC中,点D在BC的延长线上,
求证:∠ACD=∠A+∠BDD ∵∠ACD+ ∠ACB=180°又∵∠A+ ∠B+ ∠ACB=180° ∴∠A+ ∠B= ∠ACD 证明:∴∠ACD =180 ° -∠ACB ∴∠A+ ∠B =180 ° -∠ACB(邻补角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等量代换)方法一:作直线CE//BAAE方法二:CB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 求下列各图中∠1的度数。∠1=∠1=∠1=90o85o95o针对性训练:2. 如图所示, ∠A=37°, ∠CBE=155°,
求∠1, ∠2, ∠3的度数.155°37°∠1=25°, ∠2=62°, ∠3=118°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
它不相邻的内角。D∵∠ACD= ∠A+ ∠B∴∠ACD﹥∠A
∠ACD﹥ ∠B结论: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有怎样的大小关系?4.把图中∠1、 ∠2、 ∠3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2∠3>>课堂反馈:1.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c2.如图所示,若∠A=32°,∠B=45°,∠C=38°,则∠DFE等于( )
A.120° B.115° C.110° D.105°B3.如图所示,∠1=_______.120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
底角为_________. 30或75° 5.如图所示,∠A=50°,∠B=40°,∠C=30°,
则∠BDC=________.120° 小结三角形外角的三个性质②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
不相邻的内角。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课后反思:
本节课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能熟练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但有些方面还有不足的地方。
1、外角的定义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老师找出关键,学生在回答外角的定义时,出现了把内角和定理推论说出来的情况,老师这时应该鼓励学生,提示她答非所问,“这说明你预习的比较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说出来了,不过老师问的是外角的定义”。 2、在探索外角的外角的定理时,相对用的时间比较多一些。本节课如果再多一些练习题就更好了。关键是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掌握外角的定义,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几个定理,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课时的重点在运用这些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