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1、由现实生活中有关的完全平方数,以及小学阶段图形面积的计算中,对完全平方的认识,学生对完全平方的概念的理解,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概念不必涉及);
2、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化能力有限,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推导过程、结构特点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通过拼图游戏和简单推理,自主探索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形式,并用语言表述其结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化能力。
效果分析
通过提问方式(问题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自我反思。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设计意图:临近下课,学生一般比较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通过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可以唤醒学生即将沉睡的心灵,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设计者:??段文清???工作单位:山东省莱芜市南冶中学????2015.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在学习完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因式分解、分式的有关计算的条件和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对象:百分之三十学生有着很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数学学习基础较好,百分之五十的中等学生,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较差。学生对数学兴趣较浓,但基础差异较大,两极分化较大。
2、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同类项的定义,掌握了合并同类项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这为探究完全平方公式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用公式进行 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完全平方公式的探求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熟悉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培养发现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
?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
学法: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
本节课主要是“完全平方公式”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设计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六、教学难点
掌握公式中字母表达式的意义及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
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八、媒体及教学具选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
九、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过渡引入新知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平方差公式,一生口答。
知识回顾
提出问题
平方差公式大大简化了运算,同学们喜欢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更好的公式。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新课,现在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和我比赛做一个题目,看谁做的快。?
(2)做完后学生快,问为什么。从而引出完全平方公式,学生说,教师板书。
?
(1)学生跃跃欲试,,一生上台准备。
?
?
?
?
?
?
???
(1)启发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的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该生说出预习根据的两个完全平方公式。
?
?
?
?
归纳总结得出新知
(3)教书引导学生找出公式的特点:
(1)原式的特点。两数和的平方。
(2)结果的项数特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4)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公式的文字表达,板书如下:
?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
(a+b)2=a2+2ab+b2;
(a-b)2=a2-2ab+b
学生认真研究公式,找出特点。
?
?
?
?
?
?
?
?
?
?
?
?
学生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和字母表示
?
使学生体会知识的探究升级过程。
?
?
?
?
?
?
?
?
?
?
?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和简单的表述能力。
?
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
?
?(5)你还有其他方法吗?教师引导学生用纸片拼接的方法证明公式的合理性。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图形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a+b)2=a2+2ab+b2
?
多媒体展示图片说明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
?
?
?
?
?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代数与几何的紧密联系。
?
公式运用
1、口答:
(3+2)2=____________, (3-22=_______________,
(x+1)2=____________, (1-y)2=______________,
学生抢答
熟悉公式
巩固运用
2.练习一:(1) (2x+5y)2
(2) (x + 2y)2
(3)(-c+2) 2
3.
练习三:指出下列各式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a?1)2= 2a2-2a+1
(2)(2a+1)2=4a2 +1
(3)((a?1)2=.-a2-2a-1
4.拓展练习:
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说明理由.
(1) ((4a+1)2=(1?4a)2;
(2) ((4a?1)2=(4a+1)2;
(3) (4a?1)(1?4a)=(4a?1)(4a?1)=(4a?1)2;
(4) (4a?1)((1?4a)=(4a?1)(4a+1).
??三生板演后观看多媒体演示
?
?
?
?
?
?
?
?
?
?
?
?
学生抢答
知识巩固
?
总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及结论。
提高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能力和综合概括及表达能力。
十一、教学反思
1、学生主体观体现较好,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2、从设置提出问题,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完全平方公式,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
?
?
?
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整式乘法,特别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拓展,是初中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后继学习其它化简与计算,特别是配方法和勾股定理及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习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理猜想、推理论证、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将现实模型数学化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它在初中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观评记录
1. 教师准备充分,课堂环节齐全,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恰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充分展现公式的生成过程,使知识点的出现水到渠成。
3.注重了对公式结构特征的剖析,总结到位。
建议:教师讲的太多,不够放手。
评测练习
达标检测: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xy + x ) 2
(2) (-n -1)2 ? n2
课件18张PPT。完全平方公式(1)课题课题 课题 南冶中学 段文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用公式进行
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完全平方公式的探求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熟悉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培养发现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结构特征:左边是:右边是:(1)二项式(2)两数和的平方(1)二次三项式(2)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的乘积的两倍(m+3)2 = m2 + 2·m·3 + 32
(2+3x)2 = 22 + 2·2·3x +(3x)2
(a+b)2 = a2 + 2·a·b + b2完全平方和公式:
(a+b)2 = a2 + 2ab + b2
语言表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
加上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a+b)2a2b2完全平方和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的图形理解例题解析例题注意?:(1)分清两个数,边念边写 (2)该加括号的加括号
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练习一:(1) (2x+5y)2
(2) ( x + 2y)2
(3)(-c+2) 2大胆想,大胆做,看你能有几种方法:
计算(a-b)2的值
方法一: (a-b) 2 = a 2+2 · a·(-b )+ (-b)2
= a 2 - 2ab + b 2
方法二: (a-b)2 = (a-b) (a-b)
=a · a-a · b-a · b+b · b
= a 2 - 2ab + b 2(a-b)2b2完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的图形理解方法三:
谐音记忆:
首平方,末平方,2倍的首末中间放,
符号与前一个样。
(a+b)2 = a2 + 2ab + b2
(a-b) 2 = a 2 - 2ab + b 2(a±b) 2 = a 2 ± 2ab + b 2
练习二:(1)(2x-3)2
(2)(-x-y )2练习三:指出下列各式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a?1)2= ? +1;
(2)(2a+1)2=4a2 +1
(3)(?a?1)2=.
2a24a22a4a+4a-a2a2?2a+2a?1+1拓 展 练 习 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说明理由.
(1) (?4a+1)2=(1?4a)2;
(2) (?4a?1)2=(4a+1)2;
(3) (4a?1)(1?4a)=(4a?1)(4a?1)=(4a?1)2;
(4) (4a?1)(?1?4a)=(4a?1)(4a+1).(1) 由加法交换律 ?4a+l=l?4a。成立理由:(2) ∵ ?4a?1=?(4a+1),成立∴(?4a?1)2=[?(4a+1)]2=(4a+1)2.(3) ∵ (1?4a)=?(?1+4a)不成立.即 (1?4a)=?(4a?1)=?(4a?1),∴ (4a?1)(1?4a)=(4a?1)·[?(4a?1)]=?(4a?1)(4a?1)=?(4a?1)2。 不成立.(4) 右边应为:?(4a?1)(4a+1)。 (1)(-2t+1)2= (1-2t)2
(2) (-x-y)2= (x+y)2结论1:改变符号,力求简单(1)(m+3)2 (2)(2+3x)2 (3)(a+b)2
(4) (2x+5y)2(5) ( x + 2y)2 (6)(-c+2) 2
试计算(a+b+1)2的值(a+b+1)2=〔(a+b)+1〕2结论2:改变项数,力求省力拓展延伸: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计算(x+y)(2x+2y)的值吗(x+y)(2x+2y)=2 (x+y)2结论3:改变结构,力求简捷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注意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不同: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果 是三项,
即 (a ?b)2=a2 ?2ab+b2;平方差公式的结果 是两项,
即 (a+b)(a?b)=a2?b2.我们还会碰到通过变形,使变形后的式子符合应用公式的条件,即为“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然后应用公式计算.在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确定a和b,做到不丢项、不弄错符号、2ab时不少乘2;首末项被平方时要注意是否需添括号。达标检测: (1)(2xy + x ) 2
(2)(-n -1)2 ? n2课后反思
本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索法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注重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心理压力,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成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数学化能力。但由于本人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解不一定十分到位,所以在教材本身内在规律的把握上,肯定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由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不够,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一定十分有效。所有这些都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
课标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对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及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作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合感和推理能力;
(2)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了解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算法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