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I 鲁教版 4.2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I 鲁教版 4.2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26 10:4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最新考纲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思维导图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43.TIF" \* MERGEFORMAT
考纲解读 认识台风、寒潮、洪涝等灾害的成因及危害,了解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微专题 洪灾的成因及防御措施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知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
一、自然灾害概述
1.概念
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
3.危害
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认识洪水与洪灾
1.含义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44.TIF" \* MERGEFORMAT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直接损失 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
间接损失 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1)气象因素:强降水、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2)河湖因素
(3)流域汇水速度
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4)河道排水速度
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2.人为原因
(1)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2)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3)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四、洪灾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
(1)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3)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4)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2.非工程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深化整合.TIF" \* MERGEFORMAT
1.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
洪水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因素 影响
自然因素 流域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 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状况 支流多少 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
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
河谷坡度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 入海口狭窄
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
2.洪水成因及治理分析模型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46.TIF" \* MERGEFORMAT
3.图表解读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47.TIF" \* MERGEFORMAT
灾害天气 地区 时间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综合防治
梅雨 江淮地区 春末夏初 准静止锋影响,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干旱 降水多—排水;出现“空梅”—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8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缓解旱情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春旱 华北 3~5月 夏季风未到 降水少,气温回升快 引水灌溉
夏涝 华北 6~8月 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水,疏浚河道,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雨雪天气 地膜覆盖农作物等
寒潮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秋末、冬季和春初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降温冻害,大风破坏牧场;大雪、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防冻措施
暴雨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 春、夏、秋 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地形雨,锋面雨;②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①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②经济财产受损 ①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等;②非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干旱 全国 四季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题组训练3.TIF" \* MERGEFORMAT
考向一 自然灾害及类型
(2012·四川文综)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第1题。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1.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答案 A
解析 该地年降水量小且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不可能多暴雨洪涝和泥石流,排除C、D项;由经纬度位置得该地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加之远离海洋,受不到台风影响,故排除B项;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12.8℃,说明冬季气温低,多雪且难以融化,即使夏季也会出现高山永久积雪区,故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雪灾。
(2013·四川文综)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第2题。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49.TIF" \* MERGEFORMAT
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重旱发生地区集中在云贵川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云贵高原森林覆盖率较高,春旱易导致森林火险等级高。滑坡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沙尘暴、土壤盐碱化都主要发生在北方。
考向二 洪灾及其危害
3.(2012·上海地理)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50.TIF" \* MERGEFORMAT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 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 151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题,根据1949年到199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表,可概括出,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我国水、旱灾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小,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第(2)题,注意审题“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地区的原因。第(3)题,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方法技巧 (1)自然灾害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分析思路:自然灾害成因一般从“天、地、人”三方面分析,“天”主要指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多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陡坡垦荒、过度放牧、樵采等。
(2)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分析模型:自然灾 ( http: / / www.21cnjy.com )害防御措施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措施(法律法规、意识宣传、应急预警机制等)+工程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灾种要因地制宜)+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等)。
练出高分
[基础落实练]
下图为2011年8月某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遥感图像。读图完成1~2题。
1.A处的风向为(  )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51.TIF" \* MERGEFORMAT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2.此时“风云三号”还有可能监测到(  )
A.西南出现旱情 B.江南出现霜冻
C.华南出现沙尘 D.东北出现寒潮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从遥感影像图看出,A处的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8月我国西南地区可能出现旱情,其他选项中现象不可能出现。
右图为“我国1961~2004年平均各月沙尘暴日数占全年的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发生沙尘暴最频繁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与我国沙尘暴形成无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高压 D.反气旋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出春季(3、 ( http: / / www.21cnjy.com )4、5月)是我国沙尘暴发生最多的季节。第4题,冷锋过境、反气旋(高压)边缘的大风都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动力。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5~6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5.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③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水面积最大,能形成水流;坡度最大而且海拔高,水流的流速快,冲刷力强;植被覆盖最差,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第6题,泥石流主要的动力是水流。
[能力提升练]
读下图,回答7~8题。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80AA.TIF" \* MERGEFORMAT
7.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答案 7.A 8.B
解析 第7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第8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非工程措施。
2012年夏,长江流域再次发生洪涝灾害。读“某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9~10题。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54.TIF" \* MERGEFORMAT
9.据图可知,该年6~9月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多,流量大
B.降水强度大,流量大
C.河床淤积容水量减少
D.植被增加阻碍水流
10.从图上信息看,下列治理长江水患最根本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 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从示意图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年6~9月份出现洪水灾害是因其水位接近或部分超出历年最高水位,但其流量和历史最大流量相比,差距较大。据此可判定,水位高并非因流量大。应是河床淤积导致的小流量、大水位问题。第10题,图示反映出长江水患的原因是因河床淤积抬高导致,治理此现象(河床淤积抬高)的直接措施是减少河流携带的过多泥沙,减少泥沙的根源是中上游的水土保持。
2010年10月~201 ( http: / / www.21cnjy.com )1年2月我国华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区遭遇旱情。下图为“2011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56.TIF" \* MERGEFORMAT
11.干旱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山西、河北、山东、北京
B.陕西、北京、天津、安徽
C.湖北、河南、安徽、江苏
D.河南、山东、江苏、安徽
12.导致此次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强,旱区长期受冷气团控制
B.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位置持续偏北
C.亚洲高压势力强,沙尘暴频繁影响我国
D.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暖冬,蒸发量增大
答案 11.D 12.A
解析 第11题,根据图例可以找出图中干旱最严重的省区。第12题,冬季风势力强,旱区长期受冷气团控制是导致此次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
13.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村落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57.TIF" \* MERGEFORMAT
(1)说出该村落4~6月和7~8月分别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2)分析该村落4~6月发生自然灾害的人为原因和7~8月发生自然灾害的原因。
答案 (1)4~6月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7~8月易发生伏旱(干旱)。
(2)4~6月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人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是在山顶附近采石,形成大量碎屑物质;二是村落选址不当,位于陡坡,靠近河谷。 7~8月发生伏旱的原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下沉气流,降水少。
14.夏季风的强弱、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水旱灾害,夏季风的前沿就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的位置,读图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 "../../../../莫成程/2015/幻灯片/一轮/WORD/地理/其余部分WORD/鲁/加58.TIF" \* MERGEFORMAT
(1)结合图中资料,指出1986年江淮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
(2)针对该种自然灾害应采取什么工程性的措施加以防御?
答案 (1)洪涝灾害。锋面雨带从6月16日到8月1日始终徘徊在江淮地区,且8月上旬之后,雨带又迅速退回到江淮地区,雨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多。
(2)修筑堤防,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在重点保护地区附近修建分洪工程(或滞洪、蓄洪工程)。
解析 第(1)题,江淮地区即长江与淮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的范围,大致纬度在30°N~35°N之间;图中显示6月16日~8月1日期间,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基本在江淮地区,说明雨带位于此位置,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第(2)题,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是工程性措施,按此范围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