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茶馆(节选)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 茶馆(节选)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3 10:5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茶馆(节选)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B.“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这句舞台说明透露出王利发对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谈国事而受牵连、影响茶馆生意的心理。
C.常四爷和松二爷都是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的旗人形象。这两个形象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D.《茶馆》中塑造了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皮刘麻子等社会渣滓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变态和畸形。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戊戌(xū)沏茶(qī)嗜好(shì)
B.搭讪(shàn) 坤角(kūn) 淘汰(tài)
C.茶盅(zhōng) 造孽(niè) 缧绁(shì)
D.咂摸(zā) 神龛(kān) 痞子(pǐ)
3.下列对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
B.戏剧冲突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除独幕剧外,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C.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
D.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他的话剧还有《龙须沟》等。
4.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老刘,就看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
B.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去,李宅不肯交还……唉,咱们还是少说话好。
C.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
D.你大名叫什么?……你站起来。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割据 掌腰 老气横秋 说媒拉纤
B.抱怨 舒服 硕果仅存 珍馐美味
C.寒酸 麻烦 兵慌马乱 庸人自扰
D.津帖 鞠躬 绫罗绸缎 魑魅魍魉
6.对下列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
B.戏剧冲突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除独幕剧外,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C.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
D.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他的话剧还有《龙须沟》等。
7.下列关于《茶馆》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它以北京一个大茶馆为背景,通过七十多个人物和一系列的小故事描写了五十年的变迁。每一幕戏写一个时代,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即清末、民国初和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政府。
B.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然而大清王朝却已到了它的末日。透过表面繁荣、热闹的茶馆,我们看到了清末社会满目疮痍的末日来临的现实。
C.《茶馆》的第二幕,这时的裕泰茶馆渐趋衰落。清朝灭亡了,但是中国依旧在黑暗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已经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直感到中国上层统治形式的更替并未使社会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并不曾埋没社会固有的任何不合理的现象。
D.第三幕,这时的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主人的改良无法自救,正直的人都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能够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名厨师,落得在监狱里蒸窝窝头,因为“现今就是狱里人多”,恶势力却异常活跃,横行霸道。结果是茶馆被霸占,王利发去西山逃难。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太学生就是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
B.“工部”,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
C.“詹事”,秦朝开始设置,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历代相沿,为太子官属之长。
D.“少保”,太子府官职名,其职位和俸禄一般要高于闲职太师、太傅、太保。
9.戏剧语言是表现戏剧冲突、展示时代特征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基本手段。下面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李三: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不顺眼”指李三仍留着辫子;“不顺心”,指活太多、太累,又不长工资。表现的虽然是李三与掌柜的矛盾,其实是下层人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王利发: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这是王利发应付巡警的一段话,委婉中听,显示了这个小商人的精明圆滑,同时也透露出对不合理社会的无可奈何。)
C.巡警: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这是巡警诈不到更多的钱对王利发说的话,“明天见”语中带着威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言外之意是:明天你这茶馆还不知能否开得下去呢! )
D.唐铁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唐铁嘴吸毒而不知其害,还洋洋得意,足见其人的寡廉鲜耻,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毒害。)
10.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⑥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①③相同;②⑥相同;①④不同。
D.④⑥不同;②③不同;③⑦相同。
二、语言表达
11.近年来,有些城市兴起了“图书漂流”读书活动。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上面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你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本进行“放漂”。
《茶馆》《平凡的世界》《乡土中国》《哈姆雷特》
要求:为你推荐的书写一段话,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能体现活动宗旨,以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及参与“图书漂流活动”。字数在12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2.下面是漫画家丁聪为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设计的一幅插图。插图意在表现祁老人对自家房子的自豪与喜爱,可是画家却不多画房子,你觉得画家为什么这样设计?请结合画面加以分析。(不超过120字)
看着自己的房,自己的儿孙,和手植的花草,祁老人觉得自己的一世劳碌并没有虚掷。北平城是不朽之城,他的房子也是永世不朽的房子。
13.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三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示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说:   
(2)《茶馆》中的王利发说:   
(3)《党费》中的黄新说: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老舍曾用一句话,对他所理解的幽默语言技巧做了概括,就是,“想得深而说得俏”他解释说,“想得不深,则语言泛泛,可有可无。想得深而说得不俏,则语言笨拙,无从得到幽默与讽刺的效果。
所谓“想得深”,正体现着“心态”的意蕴。这是对幽默语言运用必须注重思想内涵和表达限度的要求。这要求与“笑”有着先天的联系。老舍认为,“笑”是幽默语言的一大特点和显著优点,但假若运用得不好,则很可能成为其致命的弱点。
在“想得深”提供了意蕴基础和限度保证的情况下,幽默语言就必须“说得俏”。这里,“说得俏”倚重的是“笑”,是幽默最终成为幽默的最基本的特征。按老舍的理解,没有“笑”,也就没有了幽默语言。它非归于郑重,与正剧、悲剧艺术语言混为一谈,便落于“笨拙”和“枯窘”,而毫无韵致。因而他多次指出,幽默作家必须具备写得“风趣”“漂亮”的本领。“他必须写得俏皮,泼辣,警辟”;他“须由人物的性格的发展中创造出极富有机智、使人惊喜的词句来”;他写得“非极精练、极生动”,从而使幽默语言“肉儿多而皮薄”“一咬即破,而味道无穷”。总之“说得俏”,是幽默语言技巧获取“笑”的效果的一个总原则。至于怎样才能“说得俏”,则须有一个宽泛的理解。
在老舍看来,任何一种修辞手段,都可以“说得俏”,这里的关键,在于要有“笑”的意识和贯彻这种意识的恰当的语言组合。有了这些,即使方言土语,也可“说得俏”。因为有些方言里有一种“味儿”,这“味儿”就是“笑”的意识的积淀。《正红旗下》中小贩们吆喝,“赛梨哪,辣来换”;大姐婆婆总把“去”说成“克”;熟透了的旗人们,动辄就“哐!是!”地说话等,便很诙谐风趣,富有幽默意味。另外,有了特定的语言组合复沓等手法也能带上幽默色彩。《马裤先生》中的主人公,自坐上火车,便开始一迭连声打雷般地吼叫,“茶房!茶房!茶房!”一个简单的称谓,被不断地重复,就产生了“笑”的意趣。正可谓,秉持笑心便能游刃有余,横操竖纵自成为无穷妙趣。仅此一点,也足以让人对老舍那兼收并蓄的真正艺术家的气度,赞叹不已了。
(选自聂宏刚《老舍幽默技巧观片谈》,有删节)
材料二:赵树理是当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人称“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说话幽默,为人乐观“文如其人”,他的作品也具有幽默的语言风格,给人留下了不绝的笑声。他的幽默风格是有别于其他作家的“赵树理式”的风格。赵树理曾在《语言小谈》中说过:“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为了很好地传达思想感情,在语言方面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叫人听得懂,一是叫人愿意听。想叫人听得懂,就须说得通;想叫人愿意听,就须说得好——或者说,‘说得技术’。”这“说得好”“说得技术”就是老舍先生曾说过的“说得俏”。“说得俏”就诙谐幽默,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受到深刻启迪。
我们知道,异常,特别是反常会令人发笑。赵树理就是写了这种“出乎情理之外”的异常现象,但又使人在发笑的同时感到这些异常现象是“在情理之中”的,因而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感。也只有富有真实感的表现异常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幽默感。赵树理用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人物与客观现实不协调的异常行动、表情、外貌及语言等。《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在久旱逢雨后竟念念有词地说“不宜栽种”,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误了农时,这种与周围人们完全不同的反常言行显得愚蠢可笑。
为了强有力地表现异常、反常,以显示语言的幽默感,赵树理调动了各种语言手段,表现了卓越的幽默才能。曲折含蓄是幽默讽刺常用的语言手段,给人物起绰号就是这样的一种语言手段。这是赵树理式的一种幽默方式,这些绰号常常使人永志不忘,如“二诸葛”“三仙姑”“小飞蛾”“小腿疼”“吃不饱”等。他把自己爱憎鲜明的感情注入这些绰号。这种起绰号的形式无疑是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绰号常常是人物性格的形象概括或突出特点的形象反映。中国人的姓名以三字格为多,赵树理的人物绰号也多为三字格,顺乎习惯。它们具有形象、突出、易说、易记的特点,因而比人物的正名生命力强。它们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和含蓄性:每个绰号能引出一段或几段有趣的故事,它吸引人们去看故事,去思考绰号的精妙之处;它诙谐风趣,引人发笑。
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异常说法用得最多的是所谓“大词小用”、即“降用”。这种用法在他的作品中呼之欲出,俯拾即是,可以说是赵树理独具特色的幽默风格之一。说孟祥英的婆婆找牛差差老婆商量对付媳妇的对策是“开个座谈会”;说革命中坚分子铁锁在太原待过一段时间是“太原时代”;说三仙姑找二诸葛老婆闹事,见那老太婆已不顾了性命,就先胆怯了几分,要回家去时是三仙姑“不敢恋战”。我们不能不说这些话“说得技术”,说得曲折含蓄,说得幽默有趣,说得深刻,耐人寻味。
(选自朱强《论赵树理的幽默语言风格》,有删节)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是语言大师,他认为幽默的语言,要做到“想得深”和“说得俏”,二者要兼顾。
B.“想得深”体现着“心态”的意蕴,这要求幽默语言运用必须注重思想内涵和表达限度。
C.著名作家赵树理从听众角度,以“听得懂”“愿意听”两个方面来定义幽默创作的方法。
D.为了达到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赵树理认为“曲折含蓄”应该是创作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老舍的理解,幽默语言如果离开了“笑”,就好像鱼儿离开了水,将无法“生存”。
B.材料一中举《马裤先生》主人公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运用方言土语,也可以“说得俏”。
C.材料二中举二诸葛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反常”这一生活现象可引起幽默风趣的效果。
D.起绰号的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可以营造幽默的语言氛围。
16.下列各项不适合做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
A.幽默作家和幽默作品,不是其中含有“哀怨”和“讽刺”,就是含着挣扎和战斗。(鲁迅)
B.(李贵)又回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红楼梦》第九回)
C.(幽默就是)玩玩笑笑,寻开心。(林语堂)
D.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钱锺书)
17.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以下两组句子分别是怎样做到“说得俏”的。
第一组:“我跟你是吃冰块拉冰块,没化(话)儿”;“我从来不念秧儿,今儿就先打你了”
(选自老舍《茶馆》)
第二组: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
(选自老舍《有声电影》)
18.在谈到怎样使语言“幽默风趣”时,老舍和赵树理都认为要“说得俏”,请概括出两人“说得俏”的主要手段有什么不同。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C.“这两个形象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说法错误,常四爷敢作敢为,正直倔强,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愤恨,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2.【答案】C
【解析】 A.正确。
B.正确。
C.“缧绁”中的“绁”应读作“xiè”。
D.正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3.【答案】B
【解析】B.“除独幕剧外”错误,独幕剧也不例外,戏剧冲突都要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故答案为:B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4.【答案】A
【解析】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说话的中断;
C.表示说话的中断;
D.表示说话的中断。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省略号,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掌握省略号的用法,答题时逐个判断选项中省略号的用法,然后选出正确的一项。
5.【答案】B
【解析】A .“掌腰”中的“掌”应改为“撑"。
B .全部正确。
C .“兵慌马乱”中的“慌”应改为“荒"。
D .“津帖”中的“帖”应改为“贴”。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6.【答案】B
【解析】B.“除独幕剧外”错误,独幕剧也不例外,戏剧冲突都要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故答案为:B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D.“王利发去西山逃难”错误,王利发没有去西山逃难,而是自杀。
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8.【答案】D
【解析】D.“其职位和俸禄一般要高于闲职太师、太傅、太保”错,“少保”是“太保”的下一级官职,职位俸禄明显低于后者。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舞台说明作用的能力。
C.分析不全面,巡警的话还写出了他们的蛮横,作用是暗示出社会的动荡不安。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舞台说明作用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回顾舞台说明的常见作用,如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展示社会背景等。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舞台说明,进行分析。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结合“那点意思”分析,为借代。②“风”“雨”有比喻义,为暗喻。③结合“两张嘴”分析,为借代。④结合“忘了姓什么”分析,夸张。⑤“一个小指头”就能推到在地,运用夸张;“一个小指头”,运用比喻。⑥“孙子”有比喻义,为暗喻。⑦结合“两个脆”分析,为借代。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11.【答案】参考示例:你或许正彷徨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那么读一读《平凡的世界》吧,他会带你前往平凡而又波澜壮阔的世界。那些故事,会让你激情燃烧,会让你为理想奋斗,会让你为平凡着色!当你读完这些故事后,请把他放回图书之流中,让书香继续伴随下一位读者。
【解析】
作答时,注意答题要点的全面,要注意抓住“放漂”一书最鲜明突出的特点,如内容的、主题的、语言的、手法的等。为能有效吸引读者兴趣,语言上要注意简洁、生动、有感染力。另外注意题目要求,第一,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能体现活动宗旨“以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及参与”;第二,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本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审清题意,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去写,需依据自己对所要“放漂”之书的了解,去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能体现活动宗旨。
12.【答案】画面上四世同堂的全家福设计意在体现祁老人对“家”的理解:家庭和美、多子多福、代代绵延。人物脚下的台阶与身后的门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漫画插图的能力。插画主体是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寓意家庭和美、多子多福、代代绵延。人物脚下是台阶,身后是门窗,结合插画的文字“北平城是不朽之城,他的房子也是不朽的房子”,体现了祁老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故答案为: 画面上四世同堂的全家福设计意在体现祁老人对“家”的理解:家庭和美、多子多福、代代绵延。人物脚下的台阶与身后的门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此题考查把握漫画插图的能力。画面内容用说明性文字表达,言简意赅按照一定次序描述。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寓意一般是讽刺或者揭露社会现实中某些方面。
13.【答案】(1)我的幸福就是爱情,守住张生,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2)我的幸福就是安康的生活,守住茶馆,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3)我的幸福就是革命成功,守住了革命的火种,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解析】
(1)崔莺莺在包办婚姻盛行的时代与张生自由恋爱,所以她的幸福应该是获得爱情,张生就是她的幸福。
(2)王利发在整个《茶馆》这部戏中,一直想的是如何改良茶馆以保住茶馆,而他苦心经营茶馆是为了过安康的生活,所以他的幸福可以说是安康的生活。
(3)黄新是王愿坚的小说《党费》中的人物,她是地下党员,所以她的幸福可以说是革命成功。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仿写题,关键是要结合相关人物的性格作答。拟写答案时,要注意示例的句式和题干中对字数的要求。
【答案】14.D
15.B
16.C
17.第一组:运用方言土语。里面的“儿”化,带着浓浓的“京味”,诙谐风趣。第二组:特定的语言组合。将众人看电影入座的场景用排比的手法表现出来增添了幽默的效果。
18.①老舍强调首先要有“笑”的意识,然后再利用各种修辞手段写出恰当的语言组合。(或者老舍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有笑的意识和贯彻这种意识的恰当的语言组合。)②赵树理强调利用各种手段创造一种“异常”,特别是“反常”的感觉,以此来达到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⑶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一的观点,再逐项分析,判断能否支撑选项。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观点,再用筛选出的观点分析题干所给的材料。
⑸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14.D.“‘曲折含蓄’应该是创作时遵循的基本原则”错误。由材料二第三段“曲折含蓄是幽默讽刺常用的语言手段,给人物起绰号就是这样的一种语言手段”可知,“曲折含蓄”是创作时为了达到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常用的语言手段,而非“基本原则”。
故答案为:D。
15.B.“是为了说明运用方言土语,也可以‘说得俏’”错误。结合“另外,有了特定的语言组合复沓等手法也能带上幽默色彩。《马裤先生》中的主人公,自坐上火车,便开始一迭连声打雷般地吼叫,‘茶房!茶房!茶房!’一个简单的称谓,被不断地重复,就产生了‘笑’的意趣”可知,材料一中举《马裤先生》主人公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复沓手法的运用,可以增添幽默色彩。
故答案为:B。
16.材料一的观点是“想得深而说得俏”。
A.对应“想得深”;
B.对应“说的俏”;
C.只强调了“笑”,不符合老舍“幽默技巧”的观点;
D.对应“想得深”。
故答案为:C。
17.第一组:运用方言土语。结合“我跟你是吃冰块拉冰块,没化(话)儿”可知,里面的“儿”化,带着浓浓的“京味”,诙谐风趣。
第二组:特定的语言组合。结合“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可知,将众人看电影入座的场景用排比的手法表现出来增添了幽默的效果。
故答案为:第一组:运用方言土语。里面的“儿”化,带着浓浓的“京味”,诙谐风趣。第二组:特定的语言组合。将众人看电影入座的场景用排比的手法表现出来增添了幽默的效果。
18.结合“总之‘说得俏’,是幽默语言技巧获取‘笑’的效果的一个总原则。至于怎样才能‘说得俏’,则须有一个宽泛的理解。在老舍看来,任何一种修辞手段,都可以‘说得俏’,这里的关键,在于要有‘笑’的意识和贯彻这种意识的恰当的语言组合”可知,老舍强调首先要有“笑”的意识,然后再利用各种修辞手段写出恰当的语言组合。(或者老舍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有笑的意识和贯彻这种意识的恰当的语言组合。)
结合“我们知道,异常,特别是反常会令人发笑。赵树理就是写了这种‘出乎情理之外’的异常现象,但又使人在发笑的同时感到这些异常现象是‘在情理之中’的,因而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感。也只有富有真实感的表现异常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幽默感。赵树理用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人物与客观现实不协调的异常行动、表情、外貌及语言等。《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在久旱逢雨后竟念念有词地说‘不宜栽种’,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误了农时,这种与周围人们完全不同的反常言行显得愚蠢可笑。为了强有力地表现异常、反常,以显示语言的幽默感,赵树理调动了各种语言手段,表现了卓越的幽默才能。曲折含蓄是幽默讽刺常用的语言手段,给人物起绰号就是这样的一种语言手段”可知,赵树理强调利用各种手段创造一种“异常”,特别是“反常”的感觉,以此来达到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故答案为:①老舍强调首先要有“笑”的意识,然后再利用各种修辞手段写出恰当的语言组合。(或者老舍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有笑的意识和贯彻这种意识的恰当的语言组合。)②赵树理强调利用各种手段创造一种“异常”,特别是“反常”的感觉,以此来达到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