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兰亭集序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兰亭集序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3 11:0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1 兰亭集序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翻译: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B.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翻译:一直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2.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 仰观宇宙之大
A.金城千里 B.筋骨之强
C.伏尸百万 D.今日之事何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特殊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又有清流激湍 B.追亡逐北
C.其见愈奇 D.素善留侯张良
4.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死生亦大矣
C.且相如素贱人
D.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亦将有感于斯文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列坐其次 D.坐须臾
6.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以愚黔首 D.项伯杀人,臣活之
7.选出下列各句中“于”字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
C.不能喻之于怀 D.因击沛公于坐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况修短随化 邹忌修八尺有余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官盛则近谀
C.及其所之既倦 杳不知其所之也
D.引以为流觞曲水 相如引车避匿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少长咸集
A.持剑盾步走 B. 道芷阳间行
C.此其志不在小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翻译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
C.若合一契 晤言一室之内
D.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二、语言表达
11.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新冠肺炎疫情让零售、酒店、娱乐等行业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租赁活动或将收缩。然而某些产业却觅得商机。由于日常航班减少,私人飞机业务出现了80%—90%的业务增长。而私人飞机的高收费标准,令一些国内大型航空公司也加入了包机的行列,以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除了私人飞机业务,网上办公也蓬勃发展。2月3日,美国视频会议软件公司ZOOM股价上涨近15%,创下8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与普通上班族居家办公一样,教师也将原本的线下课堂搬到了线上,线上教育平台大热。同时,独立游戏平台、视频网站打破了此前最高在线用户数量的历史纪录,出现了“挤到崩溃”的状态。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选》由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组织当时文人集体编选,选录从周秦以迄齐梁130多位作家的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影响深远。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和文采兼善,后世流传甚广,萧统却弃而不选,后世学者为此众说纷纭。
自班固《汉书》宣扬“汉承尧运”以来,正统论成为史学家们聚讼不已的大问题。西周宗法社会所形成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意识,是北方文化的重要内涵,并构成地域与政权合法性登合的现实意义。南北对峙,南北孰为正统的争论从未中断,而彰显正统的重要方式,就是尊崇儒学——在思想文化上标榜己方为正统。对于偏安江左的梁朝士人来说,他们不得不面临与消解传统北方文化中心与僻处江南之间的地理错位,要化解这种尴尬,就要争求思想文化之正统,《文选》及梁武帝时期多项学术文化工程的集中推进,即为此。
《文选》“序”类一共入选9篇序文,其中就有颜延之和王融同题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二者都为帝王组织下的文人集会所作,决定了文章是为歌功颂德、美颂盛世而作。从集会地点来看,颜王二序所涉地点从字面上分别为“乐游苑”“芳林园”,实际都在南朝都城建康,但是作者无一例外地都只字不提“建康”“金陵”。在创作心理上,作者均是将当时的都城建康比附为长安、洛阳,这正体现了一种“北方文化中心”意识,充满对皇权的美颂。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涉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是非常具体的江南地名,没有任何政治蕴含和历史想象。《兰亭集序》的内容,前半部分描绘士人欢聚场景,后半部分由欢乐现实转向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并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正是士人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思索和追寻。因此,无论是从创作背景、序文内容还是地名所体现的价值指向来看,《兰亭集序》都不符合帝王期待的儒家诗教价值标准;而内容旨在美颂、形式典雅华美的颜、王二序,正契合了喜游宴赋诗、招揽文士和组织文学活动的梁武帝父子在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多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选》之外,萧统还编了八卷本《陶渊明集》,一方面固然有对陶渊明文学成就重新发现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是,萧统从陶集中读到了人格的魅力与道德的光辉,认为陶诗在当时社会“有助于风教”——符合他重视的文学教化原则。那么,蕴含着浓烈个人情感的《兰亭集序》,则与此格格不入。
梁武帝在位四十余年,以华夏文化正统自居的梁朝,有统一天下的宏志,甚至一度还取得了南北对峙的战略优势。萧统既是太子,又是《文选》编纂这个大型文化工程的组织者。他以太子之尊亲自组织并参与《文选》编纂,正是顺应当时的政治文化需求,通过编选《文选》来强调梁朝为文化之邦,在文化上维护和彰显其正统地位,这是《文选》编选的深层政治文化背景。因此,与入选的另外两篇彰显王朝气象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相比较,更重抒发个体生命思考的《兰亭集序》被弃而不选,是情理之中的事。
(摘自宋雪玲《〈文选〉不录〈兰亭集序〉原因再探》)
材料二:
《文选》既然是文学总集,作品是否入选,还是需要回归文本自身,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深究起来,《兰亭序》落选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文选》是选本,主要选录各种文体的重要作品。《文选》收录序共9篇,其中有石崇的《思归引序》。石崇虽是一掷千金的官僚富豪,但其文学成就还是得到后人认可的。王羲之组织的兰亭雅集后于石崇的金谷送别57年,且《兰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诗序》而为。对比二序,思想和词句确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故不录亦属正常。
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文选》收录标准。王羲之的文学成就如何,唐前文献更令人信服。就现有史料来看,时人或南北朝时期论及王羲之同时代人的文学成就,对其只字未提。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作为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关于王羲之同样未见片言只语。可能是其书名太盛,遮掩了文学光芒。
王羲之以书法名世,而书法并非“胜事”。《兰亭序》成名,是唐太宗的推崇和宋人推波助澜造成的。书法对六朝文人而言并非光宗耀祖之业。《世说新语》将能书善画的韦诞、顾恺之列入“巧艺”类中,《颜氏家训》将书法、绘画、卜筮等并列为“杂艺”,这些都显示出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和书法家地位不高。
萧统兄弟不认可王羲之的处世行为。萧绎在评论王述与王羲之结怨之事时认为,王羲之有错在先。古人事死如事生,王羲之书帖多有吊丧慰死之语,其“先墓”被毁,悲痛不已;而其却在王述居丧期间,大为不敬。并且右军半隐半仕,以退求进,沽名钓誉而已。不能绝对地说萧统也是如此看待王羲之,但在儒家道统承续上,萧统兄弟应是一致的
今天考论《兰亭序》入不入《文选》的问题,并不是否定《兰亭序》的文学影响和书法美学价值,而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古人以为美的东西,未必符合今人的审美需求。世殊事异,环境在变,社会在变,生活不同,审美会存在差异性。
(摘自宋战利《〈昭明文选〉为何不录〈兰亭序〉》)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昭明文选》选录了从周代到南朝齐代梁代130多位作家的作品,影响深远。
B.班固宣扬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意识,是由西周宗法社会所形成的,具有地域和政权合法性叠合的现实意义。
C.颜延之和王融同题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将聚会地点长安洛阳比附为南朝都城建康,体现了北方文化中心意识。
D.石崇的《思归引序》入选,而王羲之的《兰亭序》落选;后者是前者的仿作,二者在思想和词句上确有雷同。
13.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武帝时期,太子萧统组织并参与编选《文选》,是为偏安江左的梁朝争求思想文化上的正统地位。
B.《兰亭集序》蕴含强烈个人情感,不符合儒家诗教价值标准;陶渊明重视文学教化原则,萧统编了八卷本的《陶渊明集》。
C.两篇《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内容旨在美颂,形式典雅华美,有利于在文化上维护和彰显梁朝的正统地位。
D.王羲之书名太盛,这可能遮掩了他文学上的光芒。萧统萧绎兄弟不认可他的处世行为,也不太认可《兰亭序》的文学价值。
1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唐房玄龄撰修《晋书》时,太宗李世民亲为王羲之作传,推崇备至,“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B.颜之推教育后人,对于书法,“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深有以也”。
C.王褒因工书,颇多辛苦笔砚之役,尝悔道:“假如吾不知书,可不至于今日耶!”
D.梁武帝《答陶弘景论书书二》:书法“此直一艺之精,非吾所谓胜事”。
1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文选》不录《兰亭集序》的原因,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6.如果编选“中华三千年文学经典”丛书,你认为《兰亭集序》有资格入选吗?请阐明你的理由。
四、写作
17.某导演想为《兰亭集序》拍一个纪录片,以《流觞曲水图》为其中一个镜头,请你为其配上一段解说词,要求解说合理,文字优美。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翻译,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向:过去。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例句和ABC是定语后置标志。
D宾语前置。
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ABC动词活用为名词。
D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
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A被动句式。
BCD判断句。
故答案为:A
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A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雅。
B 非常——古义:不寻常的事;今义:副词,很。
C其次——古义:它的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的,次要的。
D古今同义,一会儿。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6.【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A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BCD使动用法。
故答案为:A
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ACD状语后置,在。
B对于。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寿命长短/身长。
B盛况/
C动词,到,往。
D导引/退却。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9.【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例句:少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年长年少的人。
A步, 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徒步的方式。
B道,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 。
C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D内,使动用法,使……进来.。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10.【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项,均指举首俯首之间,极言时间的短暂。
B项,聚集、会集;诗集。
C项,一个;数词,一。
D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往,引申为达到,得到。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11.【答案】新冠肺炎疫情下,零售、酒店、娱乐等行业受冲击,私人飞机成新宠,大型航空公司开展包机业务。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娱乐崛起。
【解析】本段文字共八句,按照文意可分为三层,第一、二句为第一层,说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下,零售、酒店、娱乐等行业受到冲击,但某些产业却觅得商机;第三到四句为第二层,说的是私人飞机成新宠;第五到八句为第三层,说的是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娱乐崛起。压缩时将这三层的层意进行整理,即可写出答案。
故答案为:新冠肺炎疫情下,零售、酒店、娱乐等行业受冲击,私人飞机成新宠,大型航空公司开展包机业务。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娱乐崛起。
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时,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尤其是要关注新闻的导语。然后删除次要信息,最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12.D
13.B
14.A
15.材料一侧重从政治文化背景分析。认为梁朝偏安江左,要争求思想文化正统地位,而《兰亭集序》不符合其价值标准。材料二侧重以文学标准衡量。认为《兰亭集序》是仿石崇之作,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收录标准,且书法不被当时人看重,王羲之的处世行为也不被认可。
16.示例一:我认为有资格入选。《兰亭集序》书法文采兼善,后世流传很广。《文选》不录更多是基于政治文化需求考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兰亭序》的书法、文采、情趣、思想之美,正能凸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确立文化自信。示例二:我认为没有资格入选。《兰亭集序》流传甚广,更多是基于其书法成就,王羲之文学才能并不被时人认可。而且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王羲之处世行为也有让人诟病之处。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但文学经典评选也有恒定不变的标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B.“班固宣扬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意识”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自班固《汉书》宣扬‘汉承尧运’以来,正统论成为史学家们聚讼不已的大问题。西周宗法社会所形成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意识,是北方文化的重要内涵,并构成地域与政权合法性登合的现实意义”。
C.“将聚会地点长安洛阳南比附为朝都城建康”主客倒置。原文说的是“在创作心理上,作者均是将当时的都城建康比附为长安、洛阳”。
故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陶渊明重视文学教化原则”错,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是,萧统从陶集中读到了人格的魅力与道德的光辉,认为陶诗在当时社会‘有助于风教’——符合他重视的文学教化原则”,是萧统重视文学教化原则。
故答案为:B。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四段观点是“书法并非‘胜事’”,即魏晋南北朝时人并不特别看重书法,书法艺术和书法家地位不高。
A.“太宗李世民亲为王羲之作传,推崇备至”体现唐太宗对王羲之这位书法家的重视,与材料二第四段观点正好相反。
故答案为:A。
1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中,根据原文“萧统……正是顺应当时的政治文化需求,通过编选《文选》来强调梁朝为文化之邦,在文化上维护和彰显其正统地位,这是《文选》编选的深层政治文化背景。因此,与入选的另外两篇彰显王朝气象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相比较,更重抒发个体生命思考的《兰亭集序》被弃而不选,是情理之中的事”可知,材料一侧重从政治文化背景分析。作者认为梁朝偏安江左,要争求思想文化正统地位,而《兰亭集序》正式因为不符合其价值标准才没有入选《文选》。
材料二中,根据原文“《文选》既然是文学总集,作品是否入选,还是需要回归文本自身,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深究起来,《兰亭序》落选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知,作者在这里主要就是从文学价值本身去衡量探究,并且作者对此还从“《兰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诗序》而为。对比二序,思想和词句确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故不录亦属正常”“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和书法家地位不高”“萧统兄弟不认可王羲之的处世行为”加以辅助说明。由此可知:材料二侧重以文学标准衡量。认为《兰亭集序》是仿石崇之作,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收录标准,且书法不被当时人看重,王羲之的处世行为也不被认可。
故答案为: 材料一侧重从政治文化背景分析。认为梁朝偏安江左,要争求思想文化正统地位,而《兰亭集序》不符合其价值标准。材料二侧重以文学标准衡量。认为《兰亭集序》是仿石崇之作,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收录标准,且书法不被当时人看重,王羲之的处世行为也不被认可。
1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试题要求针对“你”认为《兰亭集序》是否有资格入选“中华三千年文学经典”丛书这一问题展开探究。
对此,若认为有资格入选,则结合自身经验以及文中能体现认可王羲之《兰亭集序》价值的内容加以辅助说明即可。如。原文中,根据材料一可知,《文选》不录更多是基于政治文化需求考量。但很显然,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与今日大一统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已有本质区别,而材料二最后也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古人以为美的东西,未必符合今人的审美需求。世殊事异,环境在变,社会在变,生活不同,审美会存在差异性”。而结合《兰亭集序》本身的价值来看,《兰亭集序》书法文采兼善,后世流传很广,而且兼具书法、文采、情趣、思想之美。所以,可以说认为有资格入选,它能凸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确立文化自信。
若认为没有资格入选,则可结合原文中“《兰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诗序》而为。对比二序,思想和词句确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故不录亦属正常”“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文选》收录标准。王羲之的文学成就如何,唐前文献更令人信服。就现有史料来看,时人或南北朝时期论及王羲之同时代人的文学成就,对其只字未提”“其却在王述居丧期间,大为不敬。并且右军半隐半仕,以退求进,沽名钓誉而已”等方面,指出《兰亭集序》存在的实质性不足,从而说明其达不到入选标准。
故答案为: 示例一:我认为有资格入选。《兰亭集序》书法文采兼善,后世流传很广。《文选》不录更多是基于政治文化需求考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兰亭序》的书法、文采、情趣、思想之美,正能凸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确立文化自信。示例二:我认为没有资格入选。《兰亭集序》流传甚广,更多是基于其书法成就,王羲之文学才能并不被时人认可。而且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王羲之处世行为也有让人诟病之处。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但文学经典评选也有恒定不变的标准。
17.【答案】示例:文人雅士相聚总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铸造品。他们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然后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却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这—幅“流觞曲水图”,似乎令时光倒流.带我们回到兰享集会上,领略这些文人雅士的翩翩风度和诗意人生。这样美好的聚会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面家、文学家都在此,曲水流筋,借古人之地,抒今人之情。
【解析】本题作答首先注意题干要求“ 以《流觞曲水图》为其中一个镜头 ”配解说词,而结合《兰亭集序》的写作背景可知,这是一次文人雅士的诗酒大会,所以解说词要体现“诗”与“酒”,如何吟诗、喝酒、观景,当然“流觞曲水”喝酒吟诗的同时要写出文人雅士的“畅叙幽情”,各抒怀抱的情感。最后点出这次兰亭盛会的深远影响。
故答案示例为:文人雅士相聚总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铸造品。他们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然后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却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这—幅“流觞曲水图”,似乎令时光倒流.带我们回到兰享集会上,领略这些文人雅士的翩翩风度和诗意人生。这样美好的聚会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面家、文学家都在此,曲水流筋,借古人之地,抒今人之情。
本题要求撰写纪录片解说词,编写纪录片解说词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任务,包括真实性的维护、与画面的契合度、语言的基调、修辞的运用,以及声音的节奏感等。①首先注意保持真实性: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解说词必须反映这一原则。作者应对主题事物或事件有全面透彻的了解,才能写出具有深度的解说词。解说词应基于实际采访和拍摄的全过程,避免虚构或夸大事实;②与画面契合:解说词应与影片画面有良好的契合度,作为影片画面的听觉补充。它不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但应能与当前画面产生良好的交互和补充。重要的是保持准确和鲜明的构词,以便观众能够通过解说词更好地理解画面所传达的信息。③语言基调:解说词的基调应根据纪录片类型而定,与影片的主题类型保持一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