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频数与频率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2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程与方法:会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处理数据、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数据;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参与数据的收集、处理、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2、难点:会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数据
教学策略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 学 活 动 课前、课中反思
引入:情景一:出示2008北京奥运会的几幅照片。问题:为了了解某一班级学生对奥运项目的喜欢程度作如下调查:请大家从下列五个项目中选择某一个项目(每个学生只选择一项)。A代表球类,B代表田径,C代表游泳,D代表武术,E代表射击初二(6)班50位学生调查如下:A、A、A、C、D、B、A、C、D、D、B ( http: / / www.21cnjy.com )、E、A、A、C、C、D、A、B、D、C、C、B、D、A、A、E、D、C、A、A、B、A、A、C、C、A、A、B、A、E、A、C、A、C、C、A、E、D、A。提问:⑴你认为老师这一种数据表示方式能很快说出初二(6)班学生最喜欢哪个奥运项目?⑵你认为老师这种数据表示方式好不好?你能说出一些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展示学生统计的表示方式。⑶你能说出每个项目的喜欢的人数吗?每个项目喜欢的人数有多有少,也就每个项目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2、(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是不是每个问题都可以通过比较频数来判断呢?例题:下表是某两个班级成绩情况统计表项目班级 优秀及格不及格总人数甲2045550乙1838240乙两班中哪个班级的优秀人数、及格人数多?你觉得哪个班级成绩较好些?怎样比较呢?比较两个班级的学习成绩能否光从各分数段的人数来看?(比较各分数段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甲班及格人数和频率(及格率)是多少?3练习:某单位有100人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节全外出,去旅游目的地的人数调查情况如下:上海(36人),杭州(24人), 北京(X人),海南(频率为0.32)则去上海的频率为 ,去杭州的频率为 ,去海南的人数为 , 去北京的人数为 。提问:根据上面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频数、频率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2)、各频数之和等于总人数。(3)、各频率之和等于1。5、想一想、练一练前黄初中五月份开展首届艺术节,假如计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作橙色、红色、蓝色、白色、黄色五种颜色的文化衫发给学生。请你为我校首届艺术节的筹委会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好吗?6、课后反思: 让学生通过参与数据的收集、处理、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课题 频数与频率 共 2 课时第 2 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数、频率的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会就一组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2. 过程与方法:会设计方案收集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分析处理数据、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数据;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参与数据的收集、处理、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2、难点:会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数据
教学策略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 学 活 动 课前、课中反思
复习提问 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做出(160.5,18)和(151.5,3)的对应点. 引入新课 某次考试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平均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绩,还需要了解他们中90分以上,80~90分,…,不及格的各占多少?此类问题如何解决? 对学生身高进行测量,得出一组数据,需了解140厘米以下,140~149厘米,150~159厘米,…,160~169厘米,170厘米以上的人数有多少?此类问题如何解决?本课解决此类问题. 新课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的内容.通过对这一引例的了解,得出此类问题的解题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接下来让学生作如下练习: 填空题: 1.计算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为了解和掌握这组数据的____有多大. 2.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____之间的距离. 3.某批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3,组距为3,那么应将这批数分为____组. 4.决定分点时,应使分点比数据____一位小数,并且把第1组的起点稍微____一点. 5.将某批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____,它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____. 6.将一些数据分成6组,列出频率分布表,其中前3组的频率之和是0.6,后两组的频率之和为0.3,那么第4组的频率是____. 选择题: 为估计初三年级全体男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重的分布情况,现抽样测量20名学生,记录如下(单位:斤):96 98 101 90 94 105 90 97 96 102 99 94 93 94 92 95 96 98 104 96 (1)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 ] A.15 B.14 C.13 D.12 (2)若将数据分成8组,分组取法以____为好. [ ] A.90~93,93~96,…,102~105 B.90.5~93.5,93.5~96.5,…,102.5~105.5 C.90~92,92~94,…,104~106 D.89.5~91.5,91.5~93.5,…,103.5~105.5 (3)最后一组的频率是 [ ] A.1 B.0 C.2 D.3 (4)第二组的频率是 [ ] A.1 B.0 C.0.1 D.0.05 小结 本课学习了: 1.频数、频率的概念. 2.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 作业:选用课本习题 补充作业 某班40名学生中,14岁的有5人,15岁的有30人,16岁的有4人,17岁的有1人. (1)试填写下面频率分布表; (2)该校这个班所在年级100名同学中,估计年龄在15岁,16岁的学生分别有多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课后反思: 让学生通过参与数据的收集、处理、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