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3 11: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本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围绕本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共设计了两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伟大的复兴”;第二个单元是选择性必修中册的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
“伟大的复兴”单元以政论性、实用性作品为主,选取革命领袖毛泽东及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聂荣臻、杨成武的文章,选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事件和焦裕禄先进事迹的文章,选取反映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的文章,其立足点在于社会历史意义上的“红色”记忆;“苦难与新生”单元以文学作品为主,选取鲁迅、夏衍、孙犁、赵树理、王愿坚等左翼、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其立足点在于文学上的“红色”创作。两个单元分别从社会历史和文学角度建构起“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共有六篇作品。其中,《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包身工》三篇文章,以纪念性散文和报告文学的方式再现了苦难。段祺瑞执政府血腥镇压反对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爱国民众,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秘密杀害了“左联”五烈士;夏衍的《包身工》以纪实手法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字里行间饱含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揭露批判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工人的罪行。苦难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和《党费》三篇小说通过成功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抒写了革命者的情怀,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六篇作品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民群众逐步觉醒、不断进步的历程,感受作者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和对正义力量的信心,体察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体会中华民族新生的喜悦,理解革命志士的高尚品质。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单元目标:
1.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了解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为国家解放、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2.阅读课文,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品析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获得审美体验。
3.研读课文,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的特点,分析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4.从艺术形象中获得熏陶和感染,汲取人生营养,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坚定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志向。
学习重点:
阅读课文,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品析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体会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获得革命传统的浸润。
学习难点:
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单元规划:
课段 课段名称 篇目 课时
课段一 苦难辉煌,浴血荣光 单元导读 1课时
课段二 苦难里的罪恶 《包身工》 1课时
课段三 青年的觉醒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 2课时
课段四 重获新生 《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联读 2课时
课段五 纪实与虚构 单元总结 1课时
课段六 革命征途中的他/她力量 人物评论 2课时
情境任务:
为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作用,我校组织了“追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血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回忆和感受革命的艰辛,创业的不易,激发了师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研习过程:
01.课段一:苦难辉煌,浴血荣光。
学习任务一:辨识体裁。
学生活动1:本单元六篇文章分别属于什么体裁?各有怎样的特点?
课文 体裁 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 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抒情为主,议论叙事相结合。
《为了忘却的纪念》 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记叙为主,议论抒情相结合。
《包身工》 报告文学 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反应社会的黑暗。
《荷花淀》 小说 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环境描写,展现诗意的人性美。
《小二黑结婚》 小说 通俗生动,浓烈的乡土气息。
《党费》 小说 简约明了,节奏紧张的军旅作品。
学习任务二:明确任务。
学生活动2:阅读单元导语、单元研习任务,勾画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重难点,制作知识卡片。
内容要点 篇目 单元导语 单元学习任务 学习提示 课下注释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纪念》
《包身工》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
《党费》
学习任务三:积累字词。
学生活动3:通读六篇文章,把重要字词标出来,通过查字典词典等方式,弄清楚这些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用法(课外完成),并制作成知识卡片。
02.课段二:苦难里的罪恶。
【课时目标】
了解包身工这一社会群体悲惨生活的真实性;
把握作品中概述包身工制度的作用和艺术性;
体会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和文艺作品的力量。
【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一:走近包身工,理解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学生活动1:新闻性是指报告文学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这个特点含在“报告”二字中,它意味着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创作,即它必须真实准确,不能虚构。阅读下面夏衍关于《包身工》的回忆,完成学习任务。
其实,20年代后期,我就着手收集包身工素材了,到了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1927年开始,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做工人运动的同志,从他们口中,我了解了包身工制度和他们的遭遇,我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三点来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身于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
(节选自《夏衍谈(包身工〉》,《新闻通讯》1995年第3期)
请把“不带虚构”“如实”的材料在课文中标注出来;文中穿插了不少背景材料,也请在课文中标注出来,思考:“不带虚构”“如实”的材料和背景材料相结合有什么好处?
明确:
1----7(四点一刻) 起床 恶劣的住宿条件。
8---11 被诱骗的农村少女 包身工的来源、身份。
12----14(四点半后) 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
15---22 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
23---33(五点) 上工三大威胁、三种罚规 恶劣的劳动条件。
34 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膨大的趋势。 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及其罪恶。
35---47(十七点) 放工 包身工悲惨命运。
48----50 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 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灭亡结局。
这篇报告文学材料丰富,画面广阔,揭示深刻,采用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交织的结构形式。新闻事实是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每一段叙事之后总要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新闻背景有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膨大的状况,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好处:这样的穿插使得文章既展现生活现象又揭示社会本质。读者透过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能够发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控诉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预言黑暗终将结束,黎明必将到来。
学习任务二:走近《包身工》,理解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学生活动2:文学性是指报告文学在忠实于真实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细节、营造氛围等,以此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是报告文学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的突出特点,也是其魅力之所在。请思考:文中的文学手法体现在何处?试举例分析。
明确:
1.双线索结构:以一天活动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组织材料;以问题剖析为副线,穿插一些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作者的议论。副线剖析解释主线内容,交互推进,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既有触目惊心的直观印象,又有深入全面的历史认识,深化了主题。
2.典型性。报告文学中的“文学性”,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文中的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典型人物:作者从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沙厂工房区域的强圈里住着的两千个左右衣服褴褛而专替别人制造衣料的包身工里选择了“芦柴棒”和“小福子”这两个人物作为典型。“芦柴棒”手脚瘦的像芦棒梗一样,连门口的“抄身婆”都怕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她生病了,缩作一团,喉咙早已哑了,请求带工老板的怜悯,此时正值冬天,外面刮寒风,但带工老板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抓住她的头发,狠命地往地上摔,还泼了她一盆冷水,因为带工老板差不多有自由生杀的权利,包身工的身体属于带工老板的,她们根本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小福子同样是老板“打死不干事,只要不是罚工钱停生意”的机器,是拿莫温们发脾气使威风的对象,她被揪耳朵,被顶皮带盘子等,正如作者说的那样,“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悲惨命运是千千万万个包身工的缩影。
②典型语言:为了深刻地揭露带工头们、拿莫温们、东洋婆子等人的残酷压榨、丑陋肮脏的灵魂,作者引用其典型语言,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他们用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一根金条的嘴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花言巧语,口蜜腹剑的形象。“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山上吗?”“瞧!还不是假病!一盆冷水就医好了。”“咱的小姑娘有什么事,尽管打,打死不干事,只要不是罚工钱停生意”…这些话语,让我们看到了带工老板冷酷无情,唯利是图,视生命如草芥的豺狼形象。文中的包身工,像尘封的奴隶,默默无言,寂然无声。表达了作者对一切压迫剥削者的愤恨和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控诉。
③典型环境:文章对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反映,选取了日常的三个场景——住、吃、做。“蜂房般的格子铺”“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像鸽子笼一般的工房”“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等表现了包身工暗无天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几十只碗,一把竹筷,胡乱地放在桌上”“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厂家除了遭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请愿警和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使包身工们与世隔绝,永远没有和外头人接触的机会。这些环境描写,再现了包身工们在极端恶劣的情形下生活工作的情形,使我们对包身工制度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也揭露出资本家的歹毒用心。
④典型细节:晨起时,包身工们“打呵欠,叹气找衣服,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半裸地起来开门,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因遭受非人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此外还有老板娘是如何对待那些轮着揩地板、倒马桶而连一碗粥都分不上的包身工的细节描写,反映了了老板娘的吝啬、残忍,也激起人们对包身工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面”上的描写,主要指人物群体描写,如包身工们起床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的叫骂声,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这其中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画人物的群像。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但是,只有群体描写,还不足以全面显示这种罪恶的制度,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力量。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点”(典型人物)来描写。即“芦柴棒”“小福子”包身工个体的悲惨命运。还比如对“芦柴棒”的三次细节描写。第一次是煮稀饭(2、5段)、第二次描写她病倒遭毒打(14-17)、第三次是搜身(34)。总之,通过三大场景和“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的描写,全面真实地揭示包身工悲惨命运。
4.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是基础,议论、抒情是升华。
5.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学习任务三:走近夏衍,理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
学生活动3:作者在文中描述了哪几类人对包身工们的情感?明确:
身份 情感态度 原因
包身工 麻木、无助 无法逃离工头的严酷看管,没有力量改变现状。
带工头、监工 冷酷、残暴 只关心包身工带来的利益。
日资老板 冷漠、无情 只关心资本利益。
父母 无奈、无力 生活贫困,自顾不暇。
学生活动4:文章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①对包身工及其家庭的深切同情。全篇文字都渗透着作者的这种感情,从描写她们的住、食、工作,到她们有病不能休息、累死方可停息的悲惨命运,无不表现出作者对她们深深的同情。可以说,作者是流着泪写的,我们是流着泪读的。
②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及其走狗的憎恨。在文中,作者除了通过正面的言行描写来刻画他们贪婪、冷酷、毫无人性的嘴脸,还用了很多反语对他们进行鞭笞。
③深深的悲哀之情。这种悲哀之情很复杂,既有对包身工及其家庭不幸的悲哀,也有对包身工与“外头工人”、包身工之间关系冷漠的悲哀,还有对整个民族的悲哀。
学习任务四:走近同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作品,感受文艺的力量。
学生活动5:这篇报告文学,时隔久远,但至今重读,仍震撼人心。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报道的事实呢,还是因为作者对事实的出色报道?
明确:报告文学既有取决于雄辩的事实报道,又有综合运用小说、散文乃至戏剧、电影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向读者叙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以及帝国主义、国内封建势力的种种罪恶,但是在叙述的关节处,作者常常直抒胸臆,将自身的深切感受、强烈爱憎伴随着事实的叙述抒发出来,表现出了客观叙述与主观评判的完美融合。这篇报道至今读来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因为它报道的是事实,更因为是作者对事实的出色报道。
学生活动6:了解同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作品,感受文艺的力量。
02.课段三:青年的觉醒——《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
【课时目标】
了解时代背景,梳理刘和珍、白莽、柔石三位青年烈士的主要事件,把握其形象特征。
品读重要词句,梳理鲁迅情感展现脉络,从批注阅读的方式中感受鲁迅笔下青年革命者崇高的精神之美。
赏析语言,通过对比及批注阅读感悟纪实性文章的表现手法。
领悟鲁迅的时代良知和革命情怀。认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所担负的重大责任。
学习任务一:理解青年革命精神的“崇高”之美。
学生活动1:速读课文,梳理刘和珍,白莽,柔石的有关事迹,说说他们是怎样的人,找出人物的共同点。
姓名 牺牲年龄及原因 身份 主要事件 形象特征
刘和珍 二十二岁 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 “三一八”惨案。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 ①生前爱看鲁迅的文章。②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③成为学生自治会职员。④常常带着微笑,态度很是温和。⑤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⑥“欣然前往”请愿。 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威信;品性善良,为人谦和;勇赴国难,殒身不恤。
白莽 二十一岁 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 诗人、翻译、革命作家 ①白莽送书,“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 ②白莽送译稿。“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③白莽出狱。大热天,他“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 ①敏感、率真、纯朴、乐观。②爱憎分明。③执着坚定、勇敢无畏、追求真理和自由、大胆反抗。
二十九岁 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 翻译、编辑、革命作家 ①初次见面。②设立朝华社。③维持社团运转。④朝华社倒闭。⑤交际交往方面。⑥狱中给同乡写信。⑦回乡探亲。 ①迂--拘泥守旧、天真单纯、不切实际、不知变通执拗、至死不渝。然而,这背后反映出的却是他善良与纯真、勤勉与憨厚。
共同点:都正值人生最好的时光,是以生命为中国执着奋斗的人。他们充满天真与热情,同时又有坚韧的毅力和正直、善良的心灵。但最终都遭到了无情的杀戮。
学习任务二:找寻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
学生活动2:两篇文章中有很多矛盾的表达,请标注出来,并思考:在这矛盾的表达中,鲁迅做出的选择是什么?
明确:
1.《记念刘和珍君》
①(第一节2段)“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生者……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②(第一节3段)“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③(第二节5段)“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④(第四节12段)“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⑤(第五节13段)“可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2.《为了忘却的记念》
①(第四节28段)“原来如此!……”
②(第四节29段)“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
③(第五节36段)“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里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④(第五节36段)“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人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鲁迅的选择:“逃”“避”(徒手虽付出极大牺牲,但对社会影响不大)。鲁迅的“逃”和“避”是积极的,是对革命的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逃避是为了保存实力,忘却是积蓄力量,都是为了更好的投身战斗,鲁迅与这些革命青年理想信念是一致的,只是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比起“震骇一时的牺牲”,鲁迅选择的是“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无论何种选择,我们都能够感受到鲁迅他内心的沉痛缅怀、无限激愤、理智清醒,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织中,在“逃”“避”的选择中痛苦之灵魂。
学生活动3:《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鲁迅为悼念革命青年而作的回忆性散文,展现了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然灵魂的表达因句式调遣、词语选择、修辞运用的不同,呈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请结合文本具体语句,完成表格。
词语选择 句式调遣 修辞运用 抒情风格
《记念刘和珍君》 关联词、副词 对称 反复、反语 直抒胸臆
《为了忘却的记念》 关联词 排比 反复、对比 曲折含蓄
学习任务三:认识吾辈肩上责任之重。
学生活动4:阅读林语堂《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先驱的血》、《柔石小传》,就“如何在苦难中涅槃”说出你的看法。
04.课段四:重获新生——《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联读。
【课时目标】
从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准确把握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比较分析出三篇小说的相同点。
从具体文段的对比分析中,总结出三篇小说各自不同的写法和风格。
感受革命文学带给我们的不同的美的享受,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意义,学习革命先驱为国家解放、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学习任务一:读故事,理情节。
学生活动1:用“故事=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形式,分享《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三篇小说中的故事,并指出每篇小说的叙事特点。
文本 主要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时代 叙事特点
《荷花淀》 水生嫂们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 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抗日战争 截取生活横断面,集中表现人物。
《小二黑结婚》节选 二诸葛和三仙姑 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但违背了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父母亲的意志,遭到了各自家长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强烈反对。其时,担任村干部的流氓恶棍金旺,亦凭借手中职权,对小二黑和小芹进行残酷迫害。 抗日民主区政府出面支持,经过一番斗争,惩办了金旺,教育了封建愚昧的落后群众,此时的二诸葛和三仙姑也同意婚姻自主、表示支持儿女的婚事。 三仙姑、诸葛改头换面;小二小芹有情人终成眷属。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党费》 黄新 敌人对共产党员实行围剿。 普通共产党员黄新面对敌人围剿的艰苦的情况热爱革命,公而忘私。 献出自己生命,却留下了应缴纳的党费。 苏区敌后斗争。 时间顺序,线型展开。
学习任务二:评人物,析手法。
学生活动2:《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都是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后的创作成果,都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形象。找出你喜欢的典型人物,结合文本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的手法,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荷花淀》中的水生嫂 《小二黑结婚(节选)》中的小二黑、小 《党费》中的黄新
性格特征 勤劳善良、深明大义 热情纯朴、活泼乐观 自信乐观、果断刚毅
典型环境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水乡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某根据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
典型人物类型 中国传统劳动妇女,抗日根据地进步青年 新型农民 党性与人性完美统一的革命者
人物描写手法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白描、排比、比喻、对比 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你喜欢的原因 温柔体贴,思想进步 敢于斗争、追求新生活 对党志诚、忘我
学习任务三:借背景,探主题。
学生活动3:再读课文,结合背景,总结三篇小说主题的异同点。
小说 主题 相同点 不同点
《荷花淀》 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勇敢自信、积极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女性的变化觉醒共同表现一个主题:苦难与新生。 《荷花淀》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热观精神。 《小二黑结婚》消除封建迷信思想,建立新的婚姻观念。 《党费》公而忘私,以国家为先。
《小二黑结婚》 塑造了以二诸葛和三仙姑为代表的落后愚昧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们的转变形象地说明了新思想新风气在农村的巨大影响及胜利。
《党费》 塑造了以黄新为代表的对党的忠诚与热爱的革命者形象,歌颂了他们顽强坚定和勇于自我牺牲的革命品质。
学习任务四:品风格,比特点。
学生活动4:阅读《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三篇文章,比较作家创作风格,完成表格。
《荷花淀》孙犁 《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 《党费》王愿坚
结构 横 章回 纵
手法 写意 写实 写实
创作风格 清新优美诗化小说 通俗生动乡土气息 简约明了节奏紧张
文学流派 荷花淀派 山药蛋派 革命现实主义(军旅风格)
代表作家 刘绍棠、梁斌、沙千里等 马烽、西戎、束为等 王愿坚、峻青等
我喜欢的句段
05.课段五:纪实与虚构(单元总结)。
【课时目标】
构建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每组负责搜集其中一篇课文的写作背景资料,找出它们的背景事件,并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对应的内容。
根据这些作品和真实世界的关系,将它们划分成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两大类。
比较纪实作品和非纪实作品在文体、内容特点、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方面的差异。
学习任务一:纪实与虚构——真实事件及文学表达。
学生活动1:请阅读本单元六篇文章,搜集相关资料,概括这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事件,找到其在文本中的表述,并根据作品和真实世界的关系,将它们分成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两大类别。
篇目 背景事件 文本表述
《记念刘和珍君》 1926年,段祺瑞执政府打死打伤集会请愿的群众,其中有北师大女生刘和珍、杨德群等人,该事件史称“三八”惨案。 如: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于是死掉了。
《为了忘却的记念》 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捕,并被秘密杀害。 如: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包身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帝国主义和黑暗势力的压迫下,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赤贫的农村女子被诱骗到上海,成了失去人身自由的廉价劳动力——包身工。 如:第一,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第二,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
《荷花淀》 抗日战争时期,孙犁听到的两个战斗故事之一,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抗日武装雁翎队的故事。 如: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 山西抗日根据地发生的真实案件:青年岳冬至与智英祥自由恋爱,后被把持村政的坏人以“搞腐化”的“罪名”迫害致死。 如:区上根据这些罪状把他两人送到县里,……又判了十五年徒刑。过门之后,……邻居们都说是村里第一对好夫妻。
《党费》 卢春兰的故事:腌咸菜给游击队,最后被敌人杀害。大娘的故事:把食物留给作者,花生壳子留给女儿。解放战争时期烈士的故事:牺牲后,留下笔记本和两毛钱北海币交党费。 如: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交的党费!”……妞儿不如大人禁折磨,……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分类: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包身工》——纪实作品,文本表述与背景事件的差异较小,距离较近,它们客观地还原了真实世界。
《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虚构作品,文本表述与背景事件的差异较大,距离较远,它们借助想象,虚构了人物,杂糅了事件,添加了细节,艺术地表现了真实世界。
学生活动2:从六篇作品中选择一部纪实作品和一部虚构作品,谈谈它们在文体、内容特点、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方面的区别。
类别 文体 内容特点 艺术手法 作者情感
纪实作品 写人记事的散文、报告文学等。 人物:求真、写实。 事件:零散、平实。 环境:忽略、粗疏。 多记叙、抒情、议论,比喻、反语、对比等,章法较散漫。 在场、直白
虚构作品 小说等 人物:虚构、嫁接;事件:完整、波澜;环境:重视、细致。 多记叙、描写(尤其是细节和心理描写),伏笔,悬念,章法较紧密。 缺席、含蓄
学习任务二:苦难不能忘却,革命赢得新生。
学生活动3:旧时代的中国苦难深重,那一段历史血泪斑斑。请阅读文本,梳理表格中的信息,体会中国青年、革命者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包身工们的悲惨生活。
篇目 时间 地点 人物 遭遇
《记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 始终微笑和蔼,却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虐杀。
《为了忘却的纪念》 “左联”五烈士 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包身工》 “芦柴棒” 因生活困苦不得不出去谋生,却遭遇了“带工”等黑暗势力的残忍压榨。
《荷花淀》 水生嫂们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冀中农村妇女送夫参军,自己也成长为勇敢的战士。
《小二黑结婚》 三仙姑 三仙姑装神弄鬼、蛮不讲理阻止小二黑和小芹的婚姻自由到三仙姑转变思想,接受孩子婚姻自由,并且自己也改头换面。
《党费》 黄新 从忠诚热爱党的事业,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并且留下了一个挚爱的孩子和两元党费。
学生活动4:为了实现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前赴后继,形成了无比丰富而宝贵的中国革命精神。请结合文本,根据下表的提示,梳理本单元革命志士、人民群众的英雄事迹及革命精神。
篇目 人物 身份 生活年代 革命事迹 作者态度 精神内涵 启示
《记念刘和珍君》 段祺瑞政府投降卖国,肆意残害爱国学生。 选择与刘和珍有关的任何事。 哀悼革命烈士,痛恨反动势力。 爱国青年奋起反抗。 敲响了民族存亡的警钟,呼唤着革命的到来。
《为了忘却的纪念》 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 选择与五烈士有关的人和事。 哀悼革命烈士,痛恨反动势力。 爱国知识分子不怕牺牲。 他们为革命而牺牲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忘记,并会赓续传承。
《包身工》 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其帮凶对中国劳动人民的野蛮压榨。 上海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同情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痛恨帝国主义及其帮凶。 揭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级矛盾的尖锐和复杂。黎明前的黑暗。 中国人民必将起来,粉碎自己身上的枷锁。
《荷花淀》 抗日战争时期 人民群众抗日事件 歌颂了中国农民、农村妇女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 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热情。
《小二黑结婚》 抗日战争时期 边区农村青年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遭到多方反对。 对新生力量、对爱情的赞扬。 反映了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本质,歌颂党的领导。 人要逐步成长,才能展现崭新的生活气象。
《党费》 苏区敌后斗争 敌后斗争故事 赞颂了革命者热爱党、热爱红军、顽强奋战的精神。 坚决拥护党,热爱党。 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和革命斗争的坦荡襟怀。
06.课段六:革命征途中的他/她力量。
【课时目标】
了解人物评论的基本写作方法,能正确品评人物。
通过评论作家及其他人物,掌握评论以议为主、揭示本质的特点,并储存人物素材。
写有温度的作文,感悟优秀人物身上的爱国情怀,继承与传递家国精神。
学习任务一:感受革命征途中的他/她风采。
学生活动1:走进本单元六篇文章及作家,借助相关资料,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自己喜欢的人物。
人物 人物特点 喜欢的原因
作品中的人物
作品的作者
学习任务二:亲近革命征途中的他/她风度。
学生活动2:他/她是中国新征程上最靓丽的风景,他们值得被看见、被喝彩。假如央视《人物》“特别推荐”栏目邀请你给观众介绍一位你最欣赏的人物,结合本单元你会介绍哪一位人物呢?请试着写一段推荐词,表达你的敬仰和赞美。
写作内容:人物姓名,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或者其事迹的闪光点。
写作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语言;②表达精炼、生动、连贯。
学习任务三:弘扬革命征途中的他/她风尚
学生活动3:人物评论就是对一个人从品质,事迹,影响等方面进行定义。鉴赏例文,思考:如何写好人物评论?
佳作赏析:秋瑾是一个伟大的女革命者
女侠,是大多数人对与秋瑾的印象,而秋瑾,也完完全全当得起这两个字,秋瑾当之无愧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
因为生来是个女性,秋瑾天然选择了反抗。
封建时代给了女性太多太多压迫,无数的要求向女性袭来,无法改变。当农耕生活趋于稳定,私有化水平和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时候,男性占据了这个社会的主导权。他们可以耕种,可以保家,可以卫国,可以让女人们听他们的话。
但女性不是生来就让人压迫的,是这个社会制度造成了那样的女性。
秋瑾从小就不愿做这样的社会制度的牺牲品。
她要求读书,要求骑马射箭,要求不像其他女孩一样把脚的骨头折断。她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女侠。也许,这也得益于她殷实的家庭,这样的家庭让她有条件反抗。倘若实在一个穷人家,怕大多数人会像她救下的那个哑女一样,被人欺负、无才无能、变成男人的附属。不过也绝不是所有富家小姐都像秋瑾一样有所觉醒的。她的觉醒不是偶然,因为成千上万的女性像她一样遭受着一眼就看得到的不平等待遇,但她的觉醒也算是偶然,因为她不服输,敢反抗,一直在反抗。
就是在最初的性别意识的觉醒的过程中,秋瑾开始思考这个社会制度。
我和天下人,秋瑾开始走向一个革命者的方向。
可能有人会认为秋瑾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质疑和男性的不平等地位,她为妇女争取权益,完全没有问题。但直到进京、接触到新思想、去日本留学,在日本的内心独白无疑宣告了她是个革命者。
泪流满面的说出自己希望全天下的母亲和孩子都可以得到温饱,这不只是一份悲天悯人或者菩萨心肠,而是可以化作实际行动的坚定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秋瑾不是求神拜佛,而是选择革命,彻底打破这个旧有的世界,从根源上实现自己的理想。
秋瑾当然不是空想或者空说,她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
【点评】作者从秋瑾所处时代特色写起,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然后谈及人物的反抗精神,从“小我”的反抗到“大我”的觉醒,层层递进,诠释了秋瑾是怎样逐步成长,完成一个革命家的蜕变的。
【写法总结】
1.人物评论的结构:引、评、析、结。
①第一部分:(引论)“引”,引述简介原材料。——“评”,评论,提出对人物的总体观点。
②第二部分:(本论)“析”。围绕所评论人物选择恰当事例——评论分析——议论小结,提出分论点一;叙述举例——议论小结,提出分论点二;叙述举例——议论小结,提出分论点三。
③(结论)“结”重申中心论点,即对人物作总性评价。
2.如何写好人物评论:
①不要“细大不捐”而要“贪精务得”。写人物评论“事”不可少。一个人做的事很多,我们不可贪大求全,而是要根据所表现的中心,对掌握的众多大大小小的事进行提炼、剪裁,选用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品格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
②选好目标,有的放矢。以可以触动心灵的处自己的品质和性格入手,也可以引起困惑或争议的性格特点入手,重在评价,写出自己的观点、态度。
③潜心创作,我笔写我心。要做到感受人物情感,与人物同哭泣、共欢笑。感情真挚,饱含深情。或批判,或赞扬,爱憎分明。
④以小见大。对于高中生可能写不好全方位人物评价,如果能够“以小见大”,选择论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入挖掘会更好。
⑤叙议结合。人物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叙”指根据自己评论中心,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逐步揭示人物特点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叙”是为“议”服务的;“析”和“评”的关系,实际上论证与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
⑥客观公正。对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以积极、阳光、健康的心态去完成人物评论。
学习任务四:绽放革命征途中的他/她风格。
学生活动4:陈独秀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该从这些向阳生长的他/她力量中汲取养料,用以激励自己。请你在本单元选择一个人物,写一篇人物评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