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15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15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13 07:2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授课人:
目录
CONTENTS
01
动物的迁徙
02
冬眠
03
动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
04
应用
动物的迁徙
PART 01
现象引入
每到秋季,我们可以看到成群的大雁南飞,大雁迁徙时的队伍排列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人”字形和“一”字形是我们看到最为常见的排列方式。
提出问题
问题一:
大雁为什么南飞呢?
问题二:
大雁为什么飞行时呈“人”字形或“一”字形?
大雁飞行是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是因为它们整天飞,单靠一只大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有劲的大雁在扑翅膀飞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长途跋涉的小雁就不会掉队(减小空气阻力)。这样就造成头雁在飞行中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
跑步
与大雁的行为相似,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一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能减小风阻,跑起来也更省力。
鸟类的迁徙
像大雁、燕子、天鹅一样,一年中鸟类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 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
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春天,他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
鱼类的洄游
鱼类的迁徙活动有一个专有名称叫“洄游”。大多数的鱼类可以说都是洄游鱼类,如:大马哈鱼、鲑鱼等,平时生活在海里,到了生殖季节它们会逆河而上到淡水中去产卵;鱼类这种生活习性称做洄游。
鱼类洄游可分三种: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其中,越冬洄游是指鱼类在冬季离开习居场所到水温适宜地,是一种适应季节变化行为的体现。
鲑鱼逆河而上,经过长途跋涉找到适宜产卵场所,完成生殖后不久便死去,完成了繁衍后代的使命。
“春过三天鱼北上,秋过三天鱼南下”
——我国渔民对鱼类洄游现象的规律总结
应用
沿海渔业生产
冬眠
PART 02
问:大家在冬天的时候见过这些动物出来活动吗?
冬眠
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使动物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生存下来。
冬眠时动物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
动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
PART 03
动物特殊的形态结构
保护色
许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形成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保护色对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
动物界中保护色表现得最明显、最普遍的是昆虫。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相似。即使是同样的昆虫,也会因生活环境的不同,出现不同的身体颜色。
例如生活在叶子上的螳螂是绿色的,生活在枯树枝上的螳螂是褐色的。
水母、海鞘等水生生物的躯体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隐身于水域中。
保护色
拟态
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拟态与保护色相比,不但体色与环境相似,而且形态也与环境相似。其伪装程度比保护色更进一步,伪装得更惟妙惟肖。动物这种对环境的适应起到躲避敌害、捕获食物等作用。
动物特殊的形态结构
兰花螳螂模拟了兰花的形态,便于隐藏伏击猎物。
枯叶蝶停息在树枝或草叶上时,两翅收合竖立,隐藏着身躯,展示出翅膀的腹面,全身呈古铜色,色泽和形态均酷似一片枯叶。
拟态
警戒色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在同种个体多次被捕食的基础上,逐渐在体色上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警戒色不同于保护色和拟态,它不是伪装,而是暴露。因此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便是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动物特殊的形态结构
鲜艳的警戒色往往带有信号及警示作用:小心有毒!
警戒色
应用
PART 04
应用
迷彩服
模仿动物的保护色设计出“迷彩服”让解放军在野外时得到保护,同时在脸上涂抹保护色,起到隐藏作用。
应用
鲨鱼皮泳衣原理是模仿鲨鱼的皮肤。鲨鱼皮肤表面粗糙的V形皱褶能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鲨鱼得以快速游动。鲨鱼皮泳衣采用纤维模仿鲨鱼皮肤结构,能引导周围的水流,减少水阻力并提高游进速度。
坦克“隐形”
涂装作为坦克身上的保护色,有助于让坦克隐藏于山野之外之间不被敌人发现。
鲨鱼皮泳衣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