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11.11”是什么日子吗?一战的结束纪念日。2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中外历史纲要(下)
1.一战的背景2.一战的进程(重大事件)3.一战的影响4.如何认识国际联盟5.如何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精度深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目 录CONTENT一、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二、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何为帝国主义?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一)一战的背景: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英国美国德国法国1870年31.8%23%13.2%10%1913年14%38%16%6%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一)一战的背景: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材料二: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巴尔干问题贸易、巴尔干殖民地、霸权普法战争后果突尼斯问题同盟国协约国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一)一战的背景: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1913年6月,巴尔干同盟内部因争夺领土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这次战争使巴尔干各国事实上分为两大集团:一方是处于俄、法影响下的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另一方是获得奥匈、德国支持的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尽管这两次巴尔干战争都是局部战争,但它们集中反映并加剧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与争夺,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徐蓝、于沛等《世界现代史》上册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的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成为一战的导火线。(一)一战的背景: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一)一战的背景:1.原因:(1)根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2)主要:列强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3)导火线(直接):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4)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2.条件:(1)客观:20C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2)可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3)现实: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19世纪在欧洲扩散并取得胜利;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极端民族主义者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概念解析】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在收获的季节来到欧洲……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目标:6周内击败法国。随后去打败俄国,力争2—3个月结束战争。“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德皇威廉二世施里芬计划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二)一战的经过:1914.7.28---1918.11.11然而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的愿望和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他们原以为是单纯的军事较量,却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长期消耗的总体战。——徐蓝《国际史视野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西线德国对战英法决定战场南线奥军对战俄军和塞尔维亚军东线德奥联军对战俄军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二)一战的进程:1.三条战线: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二)一战的进程:2.三个阶段:战争阶段时间战线主要事件第一阶段1914年西线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其它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第二阶段1915年东线南线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1916年西线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首现坦克)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输出劳工和原料),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贡献,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法国“诺莱特”华工墓园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战与中国相关的史实:经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短暂的春天;政治:美日争夺中国,府院之争;外交: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引发山东问题(1914);“二十一条”(1915);中国参加一战(1917);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思想: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反思西方文明(文化保守主义抬头)。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三)一战的影响:1.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目的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奴役他国),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保卫主权和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但不能改变全局的非正义性。2.影响:(1)对欧洲: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成了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极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对欧洲造成毁灭性的打击。①经济上:给欧洲带来经济危机,欧洲的世界财政金融地位下降;②政治上:给欧洲带来政治危机,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三)一战的影响:2.影响:(2)对世界格局:战争催生了一个新世界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英国的鲜血已流干;法国躺在手术台上。——熊伟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①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A.欧洲衰落:四国摧毁、两国衰落。B.美日崛起:美国大发横财,日本乘机扩张。②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A.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B.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受到了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进一步觉醒,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 00万,另有2 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生残疾,饿死、病死者大约1 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 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 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 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三)一战的影响:2.影响:(3)对人类社会: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战始末: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三)一战的影响:2.影响:(3)对人类社会:②给人类提供了进步的契机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A.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a.飞机:实用阶段;b.汽车:取代马车;c.化工技术发展;d.生产管理革新。B.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干预经济,有效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C.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和和平主义思潮盛行;D.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二、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一)构成: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一)构成:巴黎和会小档案时间:1919.1.18-1919.6.28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人员:1000多人、全权代表70人、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几乎是全程在场。(巴黎会议四巨头)活动:可以开会、提案、争吵、思考、协商、还可以一起去剧院、野餐,建立私人感情。目的: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分赃和反苏的国际会议。地位:是现代世界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家可以仔细商量人类前途的会议。1.巴黎和会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1)概况: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一)构成:1.巴黎和会(2)内容:争夺与勾结①争夺:《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A.内容:a.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b.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c.裁减战败国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d.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B.结果: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②勾结:山东问题英法美相互勾结,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一)构成:1.巴黎和会(3)影响:《凡尔赛条约》激起了德国人的极大愤怒,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勒索德国的“强制的和平”。巴黎和会刚刚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1919年5月4日掀起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的爱国运动。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一)构成:2.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太平洋会议)1920年成立国际联盟—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一)构成:3.国际联盟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端,势将决裂者,应将此事提交仲裁……——国际联盟盟约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一)构成:3.国际联盟意图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称霸世界)。性质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评价(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2)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5)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实质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思考:美国美提议设立国际联,但是拒绝加入,这是为什么?美国没参加原因:①美综合国力还不足;②受国内孤立主义思潮影响,国会拒绝批准;③英法阻挠,无法控制国联。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二)评价:1.积极:(1)是帝国主义国家按新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它们间的矛盾。(2)对国际关系和欧美各国的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①体系形成后,世界保持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有利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领土基本上在民族的基础上重新划定,这一状况至今保持不变;③在以开国际会议来解决国际争端、成立常设国际机构方面,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都有重大影响。2.消极: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反映了大国强权政治,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特征。体系下隐藏着各种矛盾,从而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二)评价:极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