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准备好历史课本、同步练习册;黑、红两支笔,开始课前背诵!
第 3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起源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远古的传说
文明社会标志
私有制
制度: (推举贤德之人)
国家的产生
良渚古城
陶寺古城
阶级
证实距今约5000年, 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证实距今约4000年, 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炎帝、黄帝之战: ;
蚩尤、炎黄联盟之战: ;
华夏族形成
尧舜禹相传
文明起源的
特征
多元一体
长江下游
黄河中游
禅让制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快问快答】
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有?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2.拥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的遗址是?
良渚古城遗址
3.哪一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陶寺古城遗址
4.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怎样的特征?
多元一体
5.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炎帝和黄帝
6.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实行的是怎样的传位制度?
禅让制
7.在华夏族形成过程中黄帝和炎帝之间以及蚩尤和炎黄联盟之间发生的大战分别是?
阪泉之战、涿(zhuō)鹿之战
8.“三过其门而不入”竭尽全力治水的人是?
禹
9.哪一遗址的发现表明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遗址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商朝,创造了青铜器、甲骨文等文明成就。
西周时期,奴隶制成熟施行分封制。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P21)
容易受伤
经常迁徙
食物不稳定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日夏后,姓姒(si4)氏。”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
《史记·夏本纪》书影
【新课导入】
素养目标:
1.通过梳理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培养时空观念。
2.通过研究二里头遗址及出土文物,认识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结合史料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
3.分析夏商周的更替的主要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培养家国情怀。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阅读课本p22-23页,完成夏朝的相关知识卡片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都城:
(4)地位:
(5)中心区域:
(6)末代国君: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今河南登封)
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夏朝的建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公天下”变“家天下”:
尧
贤德
舜
贤德
禹
贤德
血缘
启
禅让制
世袭制
伯益
公天下
家天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的“公”和“家”,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研读
“天下为公”的“公”是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不传子;
“天下为家”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世代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家天下
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禹继位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禹征三苗、铸九鼎
相关史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3.夏朝的统治
4.夏朝文明遗址:
夏朝尚未发现文字,现存文字史料又是后世对其记载,那如何印证夏朝的存在?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
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
阶级分化,等级界限严格。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青铜爵
绿松石龙形器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5.夏朝灭亡
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陷入统治危机。(灭亡原因:实行暴政)
我是太阳
你这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愿和你一起灭亡
仔细观察这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材料: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尚书·汤誓》
二、商朝的统治
1.商朝的建立
阅读课本p23-24页,完成商朝的相关知识卡片。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都城:
(4)末代国君: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殷(盘庚迁殷)
商纣王
【盘庚迁殷】
1.原因:
2.影响: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
保持了商朝相对稳定。
二、商朝的统治
2.商朝的统治及灭亡
任务:梳理前中后期的商朝的统治措施,思考商朝为何走向灭亡?
商朝前期
商朝中期
商朝后期
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末代君主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得民心
失民心
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
三、西周的兴衰
1.西周的建立
任务:阅读教材,梳理西周建立的基本概况。
西周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战役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
牧野之战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
对商王汤、周武王通过战争推翻旧王朝,这则材料持什么立场与态度?
态度:支持、赞同
2.西周的统治——分封制
阅读教材25页填写分封制知识卡片
目的:
依据:
对象:
内容
①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②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和功臣
天子: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权力:①管理土地和民众,建立诸侯国;
诸侯 ②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义务:向周王进献贡赋;服从周王调兵
三、西周的兴衰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特点: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三、西周的兴衰
合作探究:结合史料分析分封制有何影响?
影响:
积极: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消极: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容易威胁周天子的统治。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西周的兴衰
【知识拓展】
西周的统治:礼乐制度
西周不同等级青铜鼎的使用数量
曾侯乙编钟见证了周朝的礼乐制度
(两架编钟两面摆置)
三、西周的兴衰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朝政腐败,西周被犬戎所灭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
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周幽王
周厉王
烽火戏诸侯
平王东迁
3.西周的衰亡
思维提升
商纣王的炮烙之刑
夏桀把人当坐骑
周厉王“道路以目”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启示:
统治者实行暴政
①得民心者得天下。
②统治者应以民为本,提恤民力。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时间、人物
都城
亡国君
意义 或地位
重要制度或事件
公元前2070年、禹
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家天下”。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公元前1600年、汤
纣王
盘庚迁都到殷,
商朝又称殷朝。
公元前1046年、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分封制
牧野之战
阳城
桀
亳(bó)
幽王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地方制度分封制的实施,稳定政局,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围。
【课堂小结】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当堂检测
1.夏、商、周三代因其相似的政治制度,被史学家并成为“上古时代”。下列有关夏、商、周朝代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灭西周王朝 B.商汤在殷建立商王朝
C.周文王伐纣,与商军战于牧野 D.距今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A项正确;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亳,排除B项;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排除C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排除D项。故选A项。
当堂检测
2.“家天下”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下列人物中继承父位开始“家天下”的是( )
A.纣 B.桀 C.汤 D.启
【答案】D
【详解】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D项正确;ABC项都在启这后,排除ABC项。故选D项。
当堂检测
3.《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给我们的信息是:西周统治者管理国家实行(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就是说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这指的是分封制。西周初期,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亲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分封制的实行,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C项正确;世袭制是“家天下”,指有血缘关系的君王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排除A项;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禅让制指首领的继承是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特有的,排除D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4.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 )
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
【答案】B 【详解】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B项正确;“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诸侯内乱”的说法不正确,三个朝代灭亡主要原因是暴虐无道,ACD说法都不准确,以偏概全了,排除AC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