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13 11:04:49

文档简介

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二上期入学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下图表示一个细胞一次分裂的细胞周期。假如以具有放射性的核苷酸培养这个细胞,这些核苷酸进入染色体的位点是( )
A.W
B.X
C.Y
D.以上全有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存在于胚胎发育阶段
C.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转移
D.胎儿发育过程中,过量神经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3、下列古诗词中描述的生物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李清照描写海棠的诗句“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与“红瘦”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眼迷离”与“脚扑朔”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中的“苔花小,牡丹大”
D.诗人张羽描写兰花的诗句“能白更能黄,无人亦自芳”中的“白花”与“黄花”
4、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
A.杂合的紫花豌豆自交产生紫花和白花后代
B.纯合的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产生紫花后代
C.杂合的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产生白花后代
D.纯合的紫花豌豆与杂合的紫花豌豆杂交产生紫花后代
5、下图表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模拟实验过程,对该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箱子里棋子的数量必须相等,否则实验不严谨
B.该实验模拟的是杂合子F1的自交
C.实验所用棋子的大小、质地和手感必须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人为误差
D.实验结束前,将全班每一小组的计算结果综合统计,得到的结果更准确
6、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某基因型为Aa的自花授粉植株,A对a为不完全显性,若在产生配子时,含a的花粉1/3致死,其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 )
A.4: 1 B.3: 7 C.9: 6: 1 D.3: 5: 2
7、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如图为摩尔根果蝇眼色杂交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B.F2的红眼雌性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摩尔根的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
D.图中F2红眼果蝇中有雌性又有雄性,可推断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8、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从小鼠体内分离出有毒性的S型可形成光滑的菌
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加热杀死S型菌中转化因子的功能可能没有受影响
D.R型菌转化成s型活菌的现象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9、下列有关基因、核酸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一定分布着等位基因
B.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既是DNA的主要载体也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C.有少数细菌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D.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组成染色体的DNA随之加倍
10、下图为DNA分子片段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2为尿嘧啶 B.物质6为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C.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能代表遗传信息 D.物质4只能与一分子五碳糖连接
11、两条链均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7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子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1/16
C.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7/8
D.复制过程中需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50个
12、蜜蜂蜂王和工蜂的发育机理如图所示。该现象与DNMT3基因有关,其表达产物(Dmmt3酶)能催化DNA分子甲基化。若敲除幼虫细胞中的DNMT3基因,幼虫都能发育成蜂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工蜂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蜜蜂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型差异与环境因素有关
C.DNA甲基化不会使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D.蜂王浆中可能含有某种抑制DNMT3基因表达的物质
13、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内( )
A.mRNA不同 B.rRNA不同 C.DNA不同 D.tRNA不同
14、下图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过程为遗传信息的复制,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都可能发生
B.图②过程为遗传信息的转录,需要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C.图③过程为遗传信息的翻译,最后得到的三条多肽链的结构相同
D.图④过程为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需要多种RNA和多种酶的参与
15、生物体内的RNA和蛋白质常结合为RNA-蛋白质复合物。下列结构或过程中不存在RNA-蛋白质复合物的是( )
A.核糖体 B.逆转录 C.转录 D.DNA复制
16、基因型为Ee的某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了互换,不考虑其他变异,则基因E和基因e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
A.减数分裂Ⅰ后期 B.减数分裂Ⅱ后期
C.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 D.减数分裂Ⅰ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
17、下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组别是( )
编号 个体或细胞的基因型 某细胞产生的配子或后代的基因型 变异类型
① 个体基因型为AAXHY 配子基因型为AAXH、AAXH、Y、Y 基因重组
② 个体基因型为AaBb 配子基因型为Ab、ab、aB、aB 基因突变
③ 精原细胞基因型为DdTt(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配子基因型为DT、Dt、dt、dT 基因重组
④ 双亲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 后代基因型为XBXBY 染色体结构变异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18、青蒿素主要从野生青蒿(2n=18)中提取,为满足市场需求,科学家们利用野生青蒿人工培育出四倍体青蒿,其青蒿素含量更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人工培育四倍体青蒿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
B.人工培育的四倍体青蒿的细胞中不可能含18条染色体
C.可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青蒿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来培育四倍体青蒿
D.与野生青蒿相比,四倍体青蒿的茎可能会更加粗壮
19、已知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中解旋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图为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和④需要的原料和模板均不同
B.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细菌内的①②过程
C.红霉素能通过抑制③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
D.上述①~④生理过程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20、某种鱼的体色有黑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研究人员用不同体色的纯合鱼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实验及结果如下(假设该鱼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表示)。第Ⅰ组:黑色鱼c×红色鱼d,F1全部是黑色鱼。第Ⅱ组:黑色鱼e×红色鱼f,F1全部是黑色鱼,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黑色鱼有1586条、红色鱼有106条。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该鱼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且黑色对红色为显性性状
B.黑色鱼最多产生4种基因型不同的配子
C.黑色鱼c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第Ⅱ组F2中黑色鱼共有8种基因型
2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鸡,雌的均为非芦花鸡。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F2。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F2中雄鸡有一种表现型,雌鸡有两种表现型
D.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22、下列各项中,不是拉马克观点的是( )
A.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祖先进化来的
B.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C.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
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有随机性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只有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
24、某医院通过四年时间对住院患者进行抗生素甲人均使用量的统计,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的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甲的使用量之间存在着关联
B.抗生素甲的使用量增加促使细菌耐药性突变速率加快
C.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协同进化
D.经常变换使用不同抗生素可减缓细菌对某一种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
25、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2表示Ⅲ-10或Ⅲ-12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Ⅲ-12的基因型为AAXB Y、AaXBY
C.Ⅲ-10和Ⅲ-12婚配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4/9
D.由图2可知乙细胞来自Ⅲ-10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共10分,每空2分)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除草剂丙酯草醚处理洋葱根尖,以研究该除草剂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实验结果见下图1和图2。
说明:图1是丙酯草醚溶液浓度为0时,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图2中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细胞总数×l00%。
(1)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研究小组在10:00 14:00期间剪取根尖2 3mm,立即进行 →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其中染色所用的碱性染料是 。
(2)图1的箭头所指细胞处于 ,此时期的典型特征是 。
(3)研究小组发现,用0.1%丙酯草醚处理时有丝分裂指数最小,但分裂中期细胞占分裂期细胞的比值最大。据此推测,丙酯草醚除草作用的机理是 ,从而达到除草效果。
27、(共16分,每空2分)下图甲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乙曲线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最多有 条;图甲中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与乙图中b~c段对应的细胞是 ;乙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图甲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C细胞处于 (时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
(3)若该动物为雄性,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它们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动物一个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
28、(共14分,每空2分)某种鸟类的羽色有白,蓝和绿三种,其相关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A对a,B对b均为完全显性且独立遗传。其中基因A和b分别控制酶1和酶2的合成,在酶1的作用下白色物质转化为蓝色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蓝色物质转化为绿色物质。三种颜色的物质使鸟类分别表现为三种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若基因B、b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则该鸟类蓝羽的基因型有 种,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2)若基因B、b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现要通过杂交实验鉴定某一只绿羽雄鸟个体的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 (简要写出思路)。
(3)若基因B、b仅位于Z染色体上,则该鸟类羽色基因型共有 种,其中绿羽雌鸟的基因型为 。
(4)若基因B、b仅位于Z染色体上,一只白羽雄鸟与另一只绿羽雌鸟作亲本,杂交所得F1全为蓝羽,则亲本白羽雄鸟的基因型是 ,F1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蓝羽雌鸟的比例是 。
29、(共10分,每空2分)下图分别表示真核生物体细胞内的两个生理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称为 。
(2)图甲所示的生理过程所需要的酶是 。图乙所示的生理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
(3)若形成的c链中,A和U碱基分别占全部碱基的18%和36% ,那么组成DNA片段的a、b链中胸腺嘧啶占全部碱基的比例是 。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二上期入学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A
【详解】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消耗核苷酸,图中W为分裂间期,所以这些核苷酸进入染色体的位点是W。
D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都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C、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转移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如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过量神经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
【详解】A、“绿肥”指的是叶子,而“红瘦”指的是海棠花,二者描述的是同一生物的不同性状;B、“眼迷离”与“脚扑朔”描述的不属于同一性状C、“苔花小,牡丹大”二者属于不同生物D、“白花”与“黄花”描述的是同种生物的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型,属于相对性状。
A
A
【详解】A、甲乙两个箱子里棋子的数量不必须相等,因为通常情况下,雄配子的数量大于雌配子数量。
D
【详解】由于在产生配子时,含a的花粉1/3致死,所以亲代产生的雄配子比例A:a=3:2,雌配子A:a=1:1,所以自交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由于A对a为不完全显性,所以后代表型比例为3:5:2。
D
【详解】A、F2代中只有雄性出现白眼性状,说明白眼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联系,;B、F1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F2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C、课本31页;D、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F2中红眼果蝇中也有雌有雄。
D
【详解】A、S型细菌有致病性,有多糖类荚膜 ,其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A正确;B、“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DNA,该DNA能够进入R型菌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C、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致病能力,但其中的转化因子可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即其功能没有受影响;D、R型菌转化成S型活菌的现象说明R型菌获得了S型菌的DNA,引起R型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
【详解】A、可能是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B、真核细胞中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染色体既是DNA的主要载体也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组成染色体的DNA数量不变。
C
【详解】1为鸟嘌呤,2为胸腺嘧啶,3为碱基对,4为磷酸,5为脱氧核糖,6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方式代表了遗传信息;磷酸一般连接两个五碳糖,只有末端的一个磷酸连接一个五碳糖。
C
【详解】ABC、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会得到16个DNA分子, 32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母链(含15N),位于两个子代DNA分子中,故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后代含14N的DNA分子占100%;D、该DNA中A有200×1/2-70=30个,复制4次会得到16个DNA分子,相当于新合成15个DNA分子,故需要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5×30=450(个)。
A
【详解】A、工蜂发育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B、由题可知,食物的差异导致了蜂王和工蜂的差别,说明表现型差异与环境因素有关;C、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CH3”,称为DNA甲基化。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D、根据题意,敲除幼虫细胞中的DNMT3基因和取食蜂王浆都能达到幼虫发育成蜂王的目的,所以可推测蜂王浆中可能含有某种抑制DNMT3基因表达的物质。
A
【详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细胞所含的mRNA和蛋白质有所区别。
C
【详解】A、图①遗传信息的复制在人体的部分细胞中可能发生,但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如神经细胞;B、图②过程为遗传信息的转录,需要四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C、图③过程为遗传信息的翻译,同一条mRNA上结合三个核糖体,最后得到的三条多肽链的结构相同;D、图④是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一般在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
D
【详解】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A正确;B、逆转录时RNA与逆转录酶结合,B正确; C、转录时DNA和RNA聚合酶结合,同时合成RNA,因此是DNA-RNA-蛋白质复合物,C正确;D、DNA复制时DNA和DNA聚合酶结合,是DNA-蛋白质复合物,D错误。
C
【详解】如图: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存在E 和 e 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也存在E 和 e 才分开。
C
【详解】①出现了Y配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A没有分开,移向一极,另一极只剩下Y,为染色体变异;②出现了三个a配子,说明减数分裂时发生了A-a基因突变;③中某细胞产生四种配子,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为基因重组;④的配子中出现两个XB,若父本分裂不正常应该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BY没有分开,或者是母本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两个XB没分开,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B
【详解】A、人工培育四倍体青蒿,使得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是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四倍体青蒿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36条染色体,其生殖细胞中可能会含有18条染色体,B错误;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青蒿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正常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四倍体的青蒿;D、四倍体青蒿的茎可能会更加粗壮。
B
【详解】①~⑤依次表示DNA的复制、转录、翻译、RNA的复制、逆转录过程。A、①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模板是DNA的两条链,④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模板是RNA链;B、已知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中解旋酶的活性,只有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②需要的是RNA聚合酶,因此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的是细菌内的①过程;C、由题干可知红霉素阻断的是翻译过程,因此红霉素能通过抑制③翻译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D、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①~④生理过程需要的能量就是由ATP提供的。
C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黑色鱼和红色鱼杂交,F1皆表现为黑色,说明黑色对红色为显性。第Ⅱ组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既有黑色,也有红色,且黑色:红色约为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第Ⅱ组F1基因型为AaBb,F2黑色鱼基因型为A-B-、A-bb、aaB-,红色鱼基因型为aabb。
【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鱼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且黑色对红色为显性性状,A正确;
B、据分析可知,黑色基因型为A-B-、A-bb、aaB-,最多产生4种基因型不同的配子,B正确;C、第Ⅰ组:黑色鱼c×红色鱼d(aabb),F1全部是黑色鱼,故黑色鱼c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或aaBB,C错误;D、据分析可知,第Ⅱ组F2中黑色鱼共有8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D正确。
C
【详解】A、芦花鸡与非芦花鸡在雌性和雄性中都有出现,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B、雄鸡只有当两个Z上都是隐性基因a时才表现为非芦花鸡,而雌鸡只要有一个a基因就表现为非芦花鸡了,所以雌鸡的非芦花鸡比例比雄鸡大,则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C、已知母本芦花鸡是ZAW,父本非芦花鸡是ZaZa,则F1中的雌雄鸡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所以产生的F2雄鸡为ZaZa和ZAZa,雌鸡为ZAW和ZaW,可见雌鸡和雄鸡都有两种表现型;D、已知F2雄鸡为ZaZa和ZAZa,雌鸡为ZAW和ZaW,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即ZAW与ZAZa杂交,则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D 课本107页
D
【详解】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等,B正确;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的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D有害变异和有利变异都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D错误。
B
【详解】A、由图可知细菌耐药率随着抗生素甲的使用量上升而上升,A正确;B、抗生素甲的使用量并未改变细菌耐药性突变的速率,而是对细菌进行了选择,B错误;C、不同生物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它们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C正确;D、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故改变抗生素的种类可以起到减缓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D正确。
A
【详解】A、图1,对于甲病,发生性状分离,为隐性病,同时Ⅲ-11为女性患者,其父亲表现正常,则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题干可知,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Ⅱ-3有不患乙病的儿子Ⅲ-9,推测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根据Ⅲ-12只患乙病,推测Ⅲ-12为A_XBY,根据Ⅱ-6(Aa)和Ⅱ-7(Aa)婚配生Ⅲ-11(aa),推测Ⅲ-12为1/3AAXBY、2/3AaXBY;C、根据Ⅲ-10两病都不患,推测Ⅲ-10为A_XbXb,根据Ⅱ-3(Aa)和Ⅱ-4(Aa)婚配生Ⅲ-8(aa),推测Ⅲ-10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由B可知,Ⅲ-12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二者婚配后代患甲病(aa)的概率是2/3×2/3×1/4=1/9,患乙病(XBXb)的概率是1/2,因此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1/9)×(1-1/2)=4/9;D、甲为减I后期,乙为有丝分裂后期,丙为减II后期。乙细胞细胞一极有2个Xb,来自Ⅲ-10。
(1)解离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2)有丝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抑制细胞分裂,且使细胞分裂停滞在分裂中期
(1) 8 A A、B DNA复制
(2) A、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精细胞或极体 (3)YR和yr或 Yr和 yR
(1)4 蓝羽∶绿羽∶白羽=9∶3∶4
(2)让这只绿羽雄鸟与多只白羽雌鸟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出现白羽鸟
(3)15 AAZbW和AaZbW (4) aaZBZB
(1)脱氧核糖核苷酸 基因 (2)RNA聚合酶 核糖体或细胞质 (3) 27%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4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