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生命与和平相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会文章语言凝重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2)探究课文逐步深入地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快速阅读中准确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2)把人物放在文化背景中展示,借以领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犹太人的珍惜生命,向往和平的民族精神,了解犹太人的才能和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了解犹太人的才能和愿望;
(2)概括出戴维的优秀才能,并进一步归纳出其优秀才能的根源。
2. 难点
体会文章语言凝重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到爱因斯坦、马克思、海涅,大家都非常熟 ( http: / / www.21cnjy.com )悉,但是你们知道吗?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民族,犹太民族,那么犹太人究竟是怎样的人,这个民族究竟是什么样的民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散文,了解犹太人,走近犹太民族。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煞(shà)有介事 杀戮(lù) ( http: / / www.21cnjy.com ) 纳粹(cuì) 锲(qiè)而不舍
兴致盎(ànɡ)然 深谙(ān) 娴(xián)熟 侃侃(kǎn)而谈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有什么了不起。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娴熟:熟练。
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2.了解作者
铁凝,当代女作家。1957年9月生于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
3.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找出文章中能清晰体现作者写作思路的几个关键句子,理清文章思路。
【点拨】关键句子:“这个对语言有着特殊敏感、对一切新鲜事情兴致盎然的青年,尚不满28岁,何以具备一旦向往,便锲而不舍地追求的气概与能力?”
全文14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犹太民族被杀戮的历史和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力,引出戴维其人。
第二部分(第2—5段),介绍戴维的语言才能和其他多方面的才能。
第三部分(第6—11段),寻找戴维才能形成的根源。
第三部分(第12—14段),继续叙写对戴维的了解,抒发自己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活动】
1.快速找出下列信息:本文写的一个人是谁,一个家庭是哪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是哪一个民族?
【点拨】戴维,戴维的家庭,犹太民族。
2.思考:开头为什么从“迫害”“杀戮”说起?(提示:注意“今天”前后内容的不同。)
【点拨】从“迫害”“杀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起,一方面这是写犹太人的常用的切入口,另一方面,这实际也是为写犹太人的民族精神设置“历史背景”,为写民族精神张本。同时,把犹太民族被杀戮的历史与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力进行今昔的比照,以引起读者对戴维和他的民族的“巨大创造力”的源泉何在的思考。
3.浏览第二部分,回答:戴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点拨】精干、灵活、天真、快乐、冷静、成熟
4.讨论:课文从哪些方面充分展现戴维的语言才能?
【明确】 阅读中文长篇小说已经达到了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辅导的程度,学习中文时间之短(不过四年);普通话自然、流利、准确、自如,发音类似标准播音员;掌握多种语言;参加中文水准考试获佳绩;从事翻译工作深受好评;在《北京青年报》开设专栏。
5.讨论:课文除了表现戴维的语言才能外,还表现了他的什么才能?
【明确】表现了戴维在掌握知识、翻译、理解和包容“别人的文明”等方面表现出的特殊才能。
6.课后活动:课外阅读有关书籍和查阅有关史料,进一步了解犹太民族。
(四)课内小结
引出主人公后,作者在首段所勾画的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民族历史和显示的背景下,以大段的篇幅来展现戴维的语言才能,一方面以戴维这个犹太民族的个体的突出才能来表现“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以自己在诸多方面的出色表现,向人类证明着这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找寻戴维才能形成的根源张本。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煞(shà)有介事 杀戮(l ( http: / / www.21cnjy.com )ù ) 纳粹(cuì) 锲(qiè)而不舍
兴致盎(ànɡ)然 深谙(ān ) 娴(xián)熟 侃侃(kǎn )而谈
2.选出下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C )
A.深谙 要把十几家单位派来的人员协调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王负责这项工作五六年了,深谙其中的门道。
B.执著 正因为他有这样一种执著的精神,才能在教学改革上取得领先一步的地位。
C.侃侃而谈 在审讯员强大的心理公攻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犯罪嫌疑人侃侃而谈自己盗窃的经过。D.锲而不舍 为了寻找新的疫苗,课题组锲而不舍地用了七年多的时间,终于取得了
重大突破。
能力提升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这个家庭的亲情,和谐、朴素而有克制,他们彼此关切,并且能够细致地欣赏对方的好意。
这是犹太人珍惜生命的具体体现,他们相互关爱,共同创造着一种幸福和谐的氛围。
②正是对生命不衰的热爱和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平执著的祈祷,支撑着犹太民族不断战胜人类所能承受的最大苦难,使他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重视知识、教育、和文化,也更重视为自身的发展开创更理想的环境。
“珍惜”,说明他们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惜生命,“重视”,说明他们同时也认识到知识、教育、和文化是摆脱困境、战胜苦难的重要途径。
③当戴维·菲尔斯汀和你面对面交谈时,你会在他活泼而又谦和的目光里,偶尔觉察出一种来自心底的深深的清高与自尊。
这体现了戴维在尊重对方的同时,又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于一般的松垮的年轻人,他始终保持着犹太民族的特有的警觉性和紧迫感。
④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每个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如果人类在珍惜着自身的生命的同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能够关爱着他人的生命,则地球将成为和平的世界,世界将成为人类的乐园。
开放探究
4. 课文的第2段至第4段,详写了戴维的语言才能,内容丰富。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有人认为这个顺序可以重排,你的看法如何?
是按照“听说戴维其人的”,“初识戴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了解戴维的背景”这一顺序来写的。也可以说按照“知道戴维的情况”,“戴维的普通话”,“戴维在美国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情况”的顺序写的。这个顺序如果换成先知道他的成绩,最后得知他的阅读水平,对读者来说,就缺少吸引力了。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交流课外阅读和查阅有关犹太民族的资料内容,进一步了解犹太民族。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活动】
1. 思考:你认为戴维优秀才能的根源是什么?
【点拨】是戴维的家庭造就了他出色的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戴维家充满亲情,和谐朴素而有克制,彼此关切,能细致地欣赏对方的好意;父母都有教育背景。是这样的家庭氛围给了戴维处世的条理性和思维的独立性,向难题进攻的巨大韧性和耐力。
2.作者在犹太会堂中找到了犹太的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找到了戴维何以如此出色的原因,为什么还有后面的几段文字呢?(小组讨论交流)
【点拨】最后这几段,作者将探究发现的民族精神归结到个人的身上,在戴维身上来印证这个结果,抒发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概括所揭示的戴维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点拨】作者以一串排比式的问句,一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出戴维有着爱和平、爱生命的信念,有着为和平而奋争的勇气,有着同情人类的豁达心胸;另一方面,从整个犹太民族珍惜生命、憧憬和平出发,有理有据地推论,使我们不得不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和平的期待,对犹太民族的敬和爱。
4.作者为什么愿意相信戴维小时候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
【明确】因为作者发现:犹太人经历了苦难与屈辱具备了热爱生命、祈祷和平的民族精
神,这种精神使得犹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非常突出,而如果我们都能把生命与和平紧紧结
合在一起,那么,我们,人类也能具备非凡的创造力!
5.回顾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这篇散文写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却表现了一个民族?
【明确】因为戴维是千百万个犹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中的一员,是整体优秀的犹太民族中的优秀个体,正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优秀精神,滋润、灌注出戴维优异的人格力量。文章要揭示其品质之“源”,就必然会揭示出他个性中蕴涵的民族精神的共性,通过他透视出整个犹太民族。所以说散文写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却表现了一个民族。
6.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寻找最能概括犹太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精神的句子。(讨论交流)
【点拨】“正是对生命不衰的热爱和对和平执着的祈祷,支撑着犹太民族不断战胜人类
所能承受的最大苦难,使他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重视知识、教育和文化,也更重视为自
身的发展开创更理想的环境。”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戴维是千百万个犹太人中的一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整体优秀的犹太民族中的优秀个体,正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优秀精神,滋润、灌注出戴维优异的人格力量。作者以凝重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涵:热爱生命,祈祷和平,生命与和平相爱,才造就了马克思、达尔文、爱因斯坦和千千万万个戴维这样杰出的人物。文章逐步深入,以小见大,同学们要用心体会。
【延伸阅读】
化敌为友
前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讲到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
194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
尽管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但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批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划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
她们之中每一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毅然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叶夫图申科在故事的结尾写了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
叶夫图申科的话,道出了人类面对敌人时所能表现出的最伟大的善良以及最伟大的生命关怀。
人类需要相互关爱,世界需要和平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平的“敌人”不仅仅只是战争,还有一切形式的暴力、恐怖、压制、干预、掠夺。和平是全人类的太阳,是生命永恒的福音。人世间所有的美好、善良、友爱、人道、幸福、互助、博爱等理念,全都包容在和平之中。要维护人类的和平,只有“让世界充满爱”。
记得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到一个军营视察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一位刚刚入伍的新兵说:“孩子,我终于发现一个彻底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了。”新兵睁大眼睛充满期待地望着林肯,希望能够得到总统的点拨。林肯拍拍新兵的肩膀,微笑着说:“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爱把敌人变成朋友。”
林肯说得一点不错,敌人是没有办法用武力彻底消灭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爱把他们变成朋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敌为友”。
《马太福音》第十三章中有一句话:“爱是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止息的。”这句话用英文来翻译是“爱是永不失败的”,用希腊文来直译则是“当一切都倒下时,惟有爱巍然屹立”。
佛家也曾有慧语: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爱才能够彻底化解仇恨。
( 摘自《思维与智慧》)
【阅读建议】正如选文所说,人类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关爱,世界需要和平发展。人世间所有的美好、善良、友爱、人道、幸福、互助、博爱等理念,全都包容在和平之中。要维护人类的和平,只有“让世界充满爱”。女作家铁凝在她的作品中同样以凝重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涵,发出了同样的呼唤:热爱生命,让生命与和平相爱!请同学们比较阅读,用心体会。
(四)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à 煞 有介事 杀lù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戮 xián 娴 熟 qiè 锲 而不舍
兴致ànɡ 盎 然 深ān 谙 华 ān 裔 kǎn kǎn 侃 侃 而谈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①今天,“迫害”“杀戮”那些往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仅 对于我们, 即使 对于犹太人本身——特别是他们中年轻的一代, 也 遥远到只剩下记忆中的一个痕迹。
②辅导他中文的老师有一次告诉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说他本来是要以教读这部小说帮助戴维阅读提高中文水平的, 可是 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具备辅导戴维的能力, 因为 戴维阅读中文长篇小说的水平已达到无需辅导的程度, 而 这个年轻人学习中文的全部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四年。
③ 无论 他叙述对中国的感受还是对美国的感受,他 都 需要机智到足以理解自己的文明和别人的文明。
④不是么,它(“后来一切都好” 的结尾语) 虽 是一个孩子简单的好心, 但 又何尝不是人类最终的集体愿望呢?
能力提升
3.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离开奥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戴维来到他就读过的小学。当我们走上校长办公室门前一块平坦的石板地面时,戴维告诉我,这儿埋着当年他们毕业时每一个人写下的愿望。我不曾问及戴维12岁时写下的愿望是什么。我愿意那石板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是因为在奥斯汀的以色列之宫戴维和他的父亲教我用希伯来文说过“和平”“生命”吗?是因为戴维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生存的和平奋争吗?是因为戴维赠过我一枚用希伯来文书写着“生命”的描金纪念章吗?是因为那条穿越奥斯汀的美丽的科罗拉多河始终在这个犹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晶莹的、深沉的河水滋润了他同情人类的心胸吗?是因为我在犹太会堂倾听过唱诗班的犹太少女用清纯、宁静的声音歌唱“和平”“和平”吗?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单纯而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1)给加点字注音。.
潜( qiǎn )藏 滋润 ( rùn )
(2)文段中五个“是因为……”运用的修辞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是 排比 ,它写出了 戴维生长的人文环境 ,也道出了 犹太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源泉 。
(3)戴维身上有许多优秀的个性特点,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个:
精干、灵活、天真(快乐、冷静、成熟等)
(4)文章以“后来一切都好”结尾有什么好处?
“后来一切都好”这是戴维童年时说的话。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结尾,既赞扬了戴维的美好情感,又表现了作者的美好向往。
开放探究
4.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陪伴丈夫驻防在美国中部加州靠近沙漠的陆军军事基地里。营区的生活条件很差,酷热难耐,那里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都在45摄氏度以上,风总是整天吹个不停,尘土到处飞扬。
一次,她的丈夫奉命到沙漠深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参加一个月的军事演习,她一个人留在基地的铁皮营房里。周围住的全都是不懂英语的土著印第安人,没有人陪她谈天,更没有丁点好玩的东西。她寂寞难耐,于是写信给父母要求回家。她的父母很快回信给她,信中只有两句话:“有两个犯人从牢房的铁窗向外望,一个看到的是荒凉和泥土,另一个看到的是那夜空中的星星。”
塞尔玛将这两行字看了又看,她领悟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父母的意思:如果一个人老是低头看,结果只能看到地上的泥土。我为什么不能抬头看看天呢?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泥土,还是有星星的。她感到羞愧难当。“好吧!我就去找那些星星吧!”塞尔玛暗下决心。
自此,她走出屋外,开始主动和土著人交朋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请他们教她如何纺织东西和制陶。土著人热情地接纳了她,并把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各种精美工艺品送给她……她因此迷上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以及所有有关印第安的事物。不仅如此,她还开始研究起沙漠来,沙漠中的日落日出,那些多姿多彩的沙漠植物,在她眼里变得神奇迷人了。沙漠依旧,土著人依旧,只是她的心态在改变。两年以后塞尔玛成了沙漠专家,并根据这段生活写出了《快乐的城堡》。此书出版后非常畅销,一版再版。
美国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说过:“我们人类可以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活。一个人的心态,不仅仅决定着事情的成败,还决定着人生的成败。”
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名叫弗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克的心理学博士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遇极其悲惨。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都被摧残致死,没剩下一个亲人。而他自己更是受尽折磨,情形惨不忍睹。在这种人生最不幸、最黑暗的环境中,弗兰克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但他知道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定难逃厄运。好在他在痛苦和煎熬中没有放弃对心灵的探索。他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些倒霉的事情,并用积极的心态感知难友,感化狱卒。
他把集中营当成了最难得的研究样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难得的人生课堂。当从集中营里被解救出来时,弗兰克还是精神抖擞。他因此而创立了对每个逆境中的人最有启发的学说——“人类终极自由”学说,弗兰克也因此成了无数人敬仰的伟大的心理学家。
一念之间,一种心态的选择,就会使人生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1)塞尔玛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吗?她准备怎么办?
不满意,给父母写信,准备回家
(2)“有两个犯人从牢房的铁窗向外望,一个看到的是荒凉和泥土,另一个看到的是那夜空中的星星。”怎样理解父母信中的这两句话?
如果一个人老是低头看,结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能看到地上的泥土。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泥土,还有星星。
(3) 塞尔玛取得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从她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道理?
成了沙漠专家,并根据这段生活写出了《快乐的城堡》。
人类可以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人的心态,不仅仅决定着事情的成败,还决定着人生的成败
(4)请写出几句与此有关的名言或警句。
(答案略)
资料链接
学者评说犹太人的智慧
犹太人是在受尽屈辱后,顽强、执著地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下来的。他们为生存而努力,为理想而生存,谱写着人类史上璀璨的文明。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犹太民族的智慧包含了一些永不消逝的温情与魅力的伟大东西,就像玫瑰色的晨星,闪耀在寂寞的早晨,那是对于人类灵魂永恒秘密的充满激情的探索。”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他们的智慧是神奇的,并且举世绝伦。在常年的漂泊流浪中,在从未有过的大迁徙中,是苦难和艰辛、饥饿和折磨、杀戮和欺侮……一切的不幸迫使着犹太民族不得不用智慧去生存,去获取一口果腹的饭、一丝遮体的衣。犹太人智慧的诞生是被迫的,是在屈辱中诞生的,但是犹太人的智慧无所不在,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到文学、艺术等等,人类的一切历史都印有犹太人的足迹。
在犹太传统中,孩子第一次进学校总是先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蜂蜜写在干净石板上的希伯来字母舔干净,希望他们知道学习是甜蜜而充满诱惑的。他们有一条万古不变的真理:财富可以被带走,唯有知识和智慧永不流失。在犹太人眼中,学习不只是学习,而是以本身所学为基础,自行创造出新的东西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另一个教师,也不是人的拷贝,而是在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犹太人也蔑视一般的学习,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是任何创新。实际上,学习应该是怀疑,思考,提高知性能力的过程。只要是活着,犹太人总是不停地学习。因为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犹太人认为,肯学习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不只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在商业文化中的渗透,内化为犹太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