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希望初级中学(小学部)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希望初级中学(小学部)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3 18:07: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希望中学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6语文)试卷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0分)
1.老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要泡腊八蒜,áo( )腊八粥;除夕之夜,家家rán fàng( )烟花爆竹,鞭炮声不绝于耳;正月初一,人们bǐcǐ( )恭贺新年;yuán xiāo( )节这天,大家晚上看花灯,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2.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一点儿也不wèi jù( )。即使什么都quē fá( ),没有人跟他liáo tiān( ),心中感到qī liáng( ),过着jì mò( )的生活,甚至可能遭到野人的qīn xí( ),但他仍然积极乐观,理性面对。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填序号) (12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吞噬(shì) 黄焖鸡(mèn) 前所未闻(听说)
B. 僧人(sēn) 刨虫子(páo) 随心所欲(将要)
C. 畜养(xù) 白云观(guān) 焉知非福(怎么)
D. 野蛮(mán) 树栖鸦( xī ) 万象更新(改变)
2.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犯了法,无论是谁,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会被缉拿归案。
B.不知为什么,老人对他的态度与昨天相比,真是截然不同。
C.错失了良机时不要灰心丧气, 要以“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的辩证方法来激励自己。
D.环湖自行车比赛快开始了, 各国参赛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进场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中我们要及时改正并发现问题。
B.读了《匆匆》一文,使我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
C.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老师耐心地纠正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4.下列诗词名句按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②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④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④② D. ④①③②
5.下列情境中的习俗与寓意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节的时候,爸爸在门上倒贴福字, 对李明说:“这代表福气到了。 ”
B.重阳节到了,李明全家人去爬山登高,爷爷说这有团结上进的吉祥寓意。
C.立春这天,妈妈给李明佩戴上“春鸡”,说这寓意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D.春节时奶奶做年糕,边做边对李明说:“过年吃年糕,就能万事如意年年高。”
6.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北京的春节》中,作者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B.即兴发言时要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C.写作品梗概时,要用简明的复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不可补充内容。
D.《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书中的汤姆是个聪明机灵、关心同伴的男孩。
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8 分 )
1. 《十五夜望月》中,用月光、乌鸦、露水和桂花营造凄清、寂寥气氛的诗句是 “ , ”。
2 《寒食》 中描绘京城里落花飞舞、 斜柳依依的 美好景象的诗句是“ , ,”。
3. 《长歌行》 中的 两句诗“ , ”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少,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不要等到老了才后悔莫及。
4.阅读世界名著,需要我们细心体会,这样才能体会名著的巨大魅力,这正是“读书须用意“ ”。
5.林林从小生长在乡村,对花草树木十分了解,可谓 ,近山识鸟音”。
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8 分)
【材料一】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选自沈从文《腊八粥》)
【材料二】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听见梆声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选自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材料三】 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请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美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和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选自老舍《过年》 )
1. 这三则材料描写的都是。请你分别对这三则材料进行概括,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每处不超过 20 字) (2 分 )
材料一:腊八节熬制腊八粥的过程。
材料二: 。
材料三: 。
2. 通读三则材料,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详细的,选一选,填一填。(填选项) (3 分)
希望中学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6语文)试卷
材料一: ( )
材料二:( )
材料三:( )
A.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心理的描写把事情详细。
B.通过场景和人物在场景中的行为来把事情写详细。
C.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 请你仿照材料一的写法, 从外观、 材料、 味道、 做法等方面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3 分 )
五、(一)课内阅读(10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并抄写下来。(2分)

2 文中画 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融入 、 、 等寻常的小事中,将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切身体会到 。(3分)
3.选文中“跨”“飞”“溜”“闪”连用得非常巧妙,你觉得妙在哪里 (3分)

4.读了选文,我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 , 。”来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xiá)( ) -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shì)( )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出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负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负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居然、突然、忽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处写上汉字。(2分)
xiá( )余 shì( )好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两个“书香”的意思并不一样:“书香门第”指: 。“缕缕书香弥漫”指: 。(2分)
(2)“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 “本本”叠用表示____的意思;
“苦书”指的是: 。(3分)
(3)读文中划线的句子“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乘承父亲的精神”回答:
“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2分)

3、第三段哪些地方写得详细细致,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六、习作。 (40 分 )
我本来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本来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本来可以争取,却犹豫错过;我本来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和烦恼。
请以 “ 我本来可以 ” 为题,写写你的成长经历吧。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的时候,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不少于 500 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