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名著:《朝花夕拾》考点汇总
★《朝花夕拾》导读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
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 次使用
“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 ,回忆性散
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 鲁迅
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 一直没有考
上举人。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
病逝。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 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
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
学堂。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 本深造。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
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 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
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
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
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1917年前后,新文
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
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
第 1页 共 13页
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
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
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猫·狗·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
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
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
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
,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
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
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一、作品介绍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千1926
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
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
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
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
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
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
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
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
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 化 的 方 向 ”
第 2页 共 13页
三、分篇介绍(10篇)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
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
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千黑暗
的社会,愤溉千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
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
教育的尖锐矛盾。
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
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管人
命的实质。
8、《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
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
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10、《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
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促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
念。
第 3页 共 13页
四、人物介绍(6个)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匝(藤野先生)、朋友
(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以及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1、保姆: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
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
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迷信、勤劳)
2、恩师: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
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
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严
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3、朋友: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别人
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妥协、懦弱)
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
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
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严厉、慈爱)
5、邻居: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咬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
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
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自私自利、虚伪、阴险)
6、儿时私塾老师:寿镜吾—一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关爱学生,是鲁迅先
生颇为敬畏之人。(正直、质朴、博学、和蔼)
五、阅读填空
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第 4页 共 13页
2.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
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 《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 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 《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 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 “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 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
师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漳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傍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
片段。
14.《藤野先生》记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述了郁藤野先生相识
、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是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
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
念。
第 5页 共 13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
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
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
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
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
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
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
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第 6页 共 13页
七上语文《朝花夕拾》常考题汇总
一、填空题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2.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具有回忆性质,共10篇文章,是一部蕴含着温
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和<山海经
>》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他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体小
说。
3. 鲁迅先生在《无常》五和《五猖会》中,回忆了儿时去观看迎神赛会的情节。
4.作者在《二十四孝图》中,指斥封建孝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接着将别国的儿
童读物和我国的儿童读物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
十四孝图》中的卧冰求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
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露了封建
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本质。
①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
猫·鼠》;
②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③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
④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
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
⑤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父亲的病》;
⑥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
是有《琐记》和《藤野先生》;
第 7 页 共 13 页
⑦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
5.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在迎神赛会上
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描绣像。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鉴略》,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
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阿长买
的。
6.文章狗、猫、鼠中,鲁迅仇猫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猫对自己捉到的猎
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二是他与狮虎同类,却天生一副媚态,三是他总
在交配时嚎叫,令人心烦。四是它吃了我可爱的小银鼠。
7.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
”,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
中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
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
思想。
8.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
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
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10.《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
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
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
11.《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
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
,如《无常》,《五猖会》。
第 8 页 共 13 页
13.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
历中发生了他—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
14.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分别是:
①藤野先生为“我”改讲义。
②.学生会干事诬陷“我”抄答案。
③.与日本学生一起看电影(幻灯片)。
二、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答: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 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答: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答: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4. 你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先提出看法,接着以文中情节为例说说认为的理由)
5. 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答: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
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 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
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答:描绣像)
7. 《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
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第 9 页 共 13 页
9. 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答: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答: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1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2. 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答:“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3. 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答: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4. 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答: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
命的不彻底性。
15.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
较多的人物是谁
答: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6.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答:子路贡米、黄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7.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答:《猫·狗·鼠》
18. 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
经学过的文章吗
答:《阿长与<山海经>》
19. 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
第 10 页 共 13页
答:《藤野先生》、《猫·狗·鼠》
20. 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
答:(1) 《猫·狗·鼠》(2)《阿长与山海经》(3)二十四孝图(4)五猖会(5)无常(6)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7)父亲的病(8)琐记(9)藤野先生(10)范爱农
21.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答: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
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
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2.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答: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
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3. 《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答: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24. 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衍太太。
25.《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
厌烦,这件事是?
答: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6.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答:黄香扇枕、子路贡米
27.《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
答:即指绍兴城。
28.《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第 11 页 共 13页
29.《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
人 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0.《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答: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1.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
答:《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
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
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
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
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2.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
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这差使的阀的就是狗。“我
怎么找到那象呢 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
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
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
了仇家。
33.《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琐记》: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34.《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哪几个故事
答: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可以勉力仿效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哭竹生笋(就可疑)
、卧冰求鲤(有性命之虞)、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七篇
。(《后记》中还包括李娥投炉、曹娥投江觅父尸、尝粪心忧)
35.《猫·狗·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
第 12 页 共 13页
答: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
“猫鬼”的故事(出自《北史·杜孤信传》)、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
36.《猫·狗·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37.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
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
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
玩伴。
38.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39.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答: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
态;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以为它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隐鼠;伤害了兔的儿女
们。
40.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中,“长毛”指的是
答:洪秀全军和后来一切土匪强盗。
41.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 又是何时消失
答:因为她经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某种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就
有了“特别的敬意”。在知道是长妈妈谋害了自己的隐鼠之后,这种敬意就完全消失
了。
42.《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指的是
什么故事
答:刑天舞干戚。
第 13 页 共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