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一、书写(8分)
1.读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题(10分)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薄雾(báo) 踮脚(diǎn) B.运载(zài) 闪烁(shuò)
C.闷雷(mēn) 稻穗(suì) D.大堤(tī) 霎时(chà)
3.下面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奇观 柔和 余波 跳跃
B.招待 修补 牵牛 小溪
C.犹如 满意 顿时 新鲜
D.农厉 甜香 滚动 潮水
4.[词语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沉默了许久,一声不响地离开了。
B.讨论课上,同学们的发言震耳欲聋。
C.她低声细语道:“我身体有点不舒服。”
D.她的演讲十分精彩,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听得很认真。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哪一项?( )
A.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豪迈地飞奔而来。
B.快看啊,天上的那一片白云霸占了这块蓝天。
C.你听,沟水汩汩,它欢快地唱着歌儿流向远方。
D.夕阳之下,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的。
B.《秋晚的江上》是徐志摩的作品,描写了秋江傍晚绚丽的美景。
C.《走月亮》以“走”为线索,描写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场景。
D.《繁星》一文中,“我”在海上看繁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三、填空题(19分)
7.辨字组词。
提( ) 震( ) 犹( ) 掏( )
堤( ) 振( ) 忧( ) 淘( )
8.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震( )( )聋 响( )云( ) 风( )( )静
( )( )无声 ( )( )私语 若( )若( )
(1)将上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2)画“——”的词语形容水面十分平静,这类的四字词语还有: 、 、 。
(3)选择上面的词语填空。
①海面上 ,太阳在天上懒懒地挂着。
②夜深了,远处的灯光 。
9.填空。
(1)须臾却入海门去,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 的 。
(2) ,自用则小。
(3) ,审问之,慎思之, , 。
(4)人非生而知之者, ?
(5)《鹿柴》这首诗描写得“有声有色”,其中描写了“声”的诗句是 , 。
(6) ,流着 ,流着 。
四、信息匹配(15分)
10.给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夏夜,屋里太闷(mēn mèn)热了。突然,屋外闷(mēn mèn)雷滚动,要下暴雨了。
(2)在风号(háo hào)浪吼的江面上,他独自一人站在船头,唱着船工号(háo hào)子。
(3)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yuè yüè)出水面,泼剌(là lá)声里银光一闪……
11.给带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深:①很;②深奥;③(颜色)浓;④深度;⑤(感情)厚;⑥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1)这条河最深处达6米。( )
(2)妈妈的这件衣服颜色太深了。( )
(3)爸爸下班后去同事那里了,现在终于回来了,这时,夜已经很深了。( )
(4)张华对于这件事他深信不疑。( )
(5)解放军叔叔的深情厚谊让我终身难忘。( )
(6)我上四年级了,这本教材是在太深了。( )
1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平静 静寂 幽静
(1)潮来前,宽阔的钱塘江显得很( )。
(2)我牵着阿妈的手,在( )的村道上走月亮。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 )的,是梦幻的。
五、语言表达(8分)
13.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改为陈述句)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仿写句子)
(3)仿写句子。
例: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4)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六、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与欣赏
重识钱江潮
张抗抗
大潮出现的时候,远远一条闪亮的白线,在江的下游缓缓向上游平移,像是一根测量地平线的银尺。猜想钱塘江水原本顺流而下奔涌入海,一江清泉进了东海,搅出些咸味,心生悔意,像是嫁出去的女儿,在婆家待得烦闷厌气,夜夜思念自己的出生地,每日总要挤进杭州湾口的喇叭筒里,回头来探访母亲。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海水与江水的混血儿,却生出些叛逆的性情,偏要一日两次折返西行。因是逆流而上,江道渐窄,水和水就一滴滴纠缠、一层层叠加,满怀再生倒走的狂热。
银线渐近,传来隆隆的吼声,豪情万丈;望得见潮头上你追我赶的浪花,溅起白色的水雾,如同一排并肩行进的火车头,齐齐喷着蒸汽,步步逼来。更近,忽而变成了一大群白色的野马,从左岸到右岸,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脚踏洁白的雪地雪原,义无反顾地朝着上游奔腾……此时脚下的江面却是出奇地安宁,柔情万种地静静守候,只等那威武健硕的壮汉投怀入抱的那一刻,以大海覆盖了江河的身体,江海相遇的激情,掀起翻江倒海的排浪。它们拥抱热吻之时,雾凇雪涛银妆素袍壮美华丽,一瞬间从你脚下哗然而过,只顾往前奔去,身后扬起黑烟黄尘,一片污泥浊浪泥沙俱下。
原来,这日日溯水而上的钱江潮,奔腾的动力不在海中,而是来自高远的天穹。月亮才是操纵着它命运的神灵,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上恋人。
潮头跃过,再看岸边脚下的围堰,一块块巨大的花岗条石,竖着插入堤岸,一层砌一层呈阶梯状,铜墙铁壁一般坚固,好似一道隐入水中的百里长城。历史上,塘堤一次次修筑一次次被潮水冲垮,海水倒灌为患一方,统领修塘的官员无颜见父老乡亲,曾有多人自愿投水殉职。在一代代海宁人的血肉之躯上,鱼鳞石塘终于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建成,从此将万钧之力的钱江潮锁于江中。这石塘有多厚重坚固,就知大潮的力量有多威猛。
出了盐官的观潮亭不远,十余里江堤通达顺畅。车子很快追上了刚刚经过盐官的潮头,赶到了潮头之前,人与潮水并行,保持同一速度,或前或后,亦步亦趋。江风吹来,洒开细碎的水珠,身上头发上都是潮水的湿气;左侧是起伏的江面,身子像被潮水整个托举起来;海水急剧地向前推进,一丈一丈地吞没了江水,如一艘所向无敌的巨轮,在水上冲锋陷阵。侧望老父,竟是一副如痴如醉的神态。那一米多高的水墙,横着移动推进,起起伏伏,潮过之后,在江面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漩涡。这一场海水企图置换江水的搏斗,日复一日不知疲倦,直至六和塔下,气数用尽才见胜负。
(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
14.选文中,杭州湾口是什么形状?( )
A.半圆形 B.喇叭形 C.三角形 D.正圆形
15.第4自然段中“海水倒灌为患一方”这一现象结束的是什么时间?( )
A.明朝万历年间 B.清朝雍正、乾隆年间
C.民国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6.选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
A.由近及远 B.从上到下 C.从左到右 D.由远及近
17.下列句子中,与“大潮出现的时候,远远一条闪亮的白线,在江的下游缓缓向上游平移,像是一根测量地平线的银尺”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潮头上你追我赶的浪花,溅起白色的水雾,如同一排并肩行进的火车头,齐齐喷着蒸汽,步步逼来。
B.一块块巨大的花岗条石,竖着插入堤岸,一层砌一层呈阶梯状,好似一道隐入水中的百里长城。
C.海水急剧地向前推进,一丈一丈地吞没了江水,如一艘所向无敌的巨轮,在水上冲锋陷阵。
D.这一场海水企图置换江水的搏斗,日复一日不知疲倦,直至六和塔下,气数用尽才见胜负。
18.有人认为,“一瞬间从你脚下哗然而过,只顾往前奔去”这句话中的“哗然”一词用得十分巧妙,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9.文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说明。
七、书面表达(25分)
20.家乡是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人人都夸家乡好。亲爱的同学,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以《我的家乡是个好地方》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
要求:(1)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写出景物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繁”“渡”“睡”“微”“芦”“霸”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B
【详解】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有误。薄雾(báo)——(bó):淡薄的雾气;霾。
C.有误。闷雷(mēn)——(mèn):声音低沉的雷。
D.有误。大堤(tī)——(dī):位于湖北省襄阳县。 霎时(chà)——(shà):形容极短的时间。
故选:B。
3.D
【详解】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
D.有误。
“农厉”应改为“农历”,意思是:(名)①我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叫夏历。也叫旧历。②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4.B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A.一声不响: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B.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不能形容讨论课上同学的发言,可以改为“热闹踊跃”。
C.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D.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5.A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A.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霸占”把白云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唱着歌儿”把沟水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妆成一瞬的红颜”把芦苇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6.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A.《观潮》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分析正确。
B.《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课文分析有误。
C.《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走月亮”是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课文分析正确。
D.《繁星》作者是巴金,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课文分析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B。
7. 提起 震动 犹如 掏出 堤岸 振奋 淘气 忧郁
【详解】本题考查辨字组词。
提:提高、提议、提问、提醒、提取、提携等。
震:震动、震撼、地震、震惊、震颤、震慑等。
犹:犹豫、犹如、犹自、犹疑、犹然、犹存等。
掏:掏出、掏心、掏腰包、掏耳朵、掏鸟窝、掏空等。
堤:堤坝、堤防、河堤、堤岸、海堤、筑堤等。
振:振动、振奋、振兴、振作、振臂、振荡等。
忧:忧虑、忧愁、忧心、忧伤、忧思、忧患等。
淘:淘宝、淘汰、淘金、淘米、淘气、淘洗等。
8. 耳 欲 彻 霄 平 浪 鸦 雀 窃 窃 隐 现 水平如镜 波澜不惊 水波不兴 风平浪静 若隐若现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仿写词语和选词填空。
(1)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几乎要震破耳朵。它通常用来描述非常强烈、震耳欲聋的声音,如爆炸声、雷鸣声或是人群中的欢呼声等。
响彻云霄:意指声音高昂,传播得很远,直上高空,仿佛能穿透云层。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歌声、号声等声音洪亮、气势磅礴。
风平浪静:形容水面平静无波,也常用来比喻平静无事或形势平稳。它描述了自然界中水面没有风浪的宁静景象,也可以引申为社会或人心的安定状态。
鸦雀无声:意指连乌鸦和麻雀的叫声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述环境的极度静谧,或是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保持的沉默。
窃窃私语:意指小声地私下说话,多指背地里或私下里议论纷纷。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不希望被他人听到的情况下,小声地交谈或议论。
若隐若现:意指隐隐约约,看不清楚。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景象模糊不清,时隐时现,难以捉摸。例如,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或是夜空中星星闪烁,若隐若现。
(2)画“——”的词语是“风平浪静”,它形容水面十分平静。这类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如:风平浪静、静影沉璧、波澜不惊、水波不兴、波光粼粼、轻盈流畅、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3)①根据语境,海面上的水面平静无波,太阳在天上懒懒地挂着。这句话描述了海面的宁静和太阳的悠闲。故选“风平浪静”。
②夜深了,远处的灯光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生动地描绘了夜晚远处灯光模糊不清、时隐时现的景象。故选“若隐若现”。
9. 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 《浪淘沙》 好问则裕 博学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孰能无惑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细细的溪水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月光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及课文默写。
(1)“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出自唐朝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全诗为: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意思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出自《尚书·仲虺之诰》。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出自《礼记·中庸》 。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告诫人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
(5)《鹿柴》全诗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意思是: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其中描写了“声”的诗句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6)“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出自可知《走月亮》。
10.(1)mēn mèn
(2)háo hào
(3)yuè là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和易错字音。
多音字字音不同,字义也会不同,所以组成的词语也是不同的。日常生活中有的字音容易读错,对于多音字和易错字音,我们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闷”指“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时,读mēn,即:闷(mēn)热。“闷”指“声音低沉的雷。比喻精神上突然受到的打击”时,读“mèn”,即:(mèn)雷滚动。
(2)“号”指“拖长声音大声叫唤”时,读“háo”,例如:呼号、号叫、北风怒号。“号”指“做重活的时候人们为了使步调、出力频率相一致而发出的声音,可以是有节奏的语言,可以是数字的重复。比如过去拉船的纤夫,伐木工等等”时,读“hào”,即:号(hào)子。
(3)“üè”在声母“y”后,要去掉两点。泼剌: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剌是四声,读là。
11. ④ ③ ⑥ ① ⑤ ②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1)结合句子“这条河最深处达6米”可知,“深”的意思:指河的表面到河底的距离。故选④。
(2)结合“衣服颜色太深了”可知,“深”的意思:指衣服的颜色很浓。故选③。
(3)结合“夜已经很深了”可知,“深”的意思:已经很晚了,距离夜的开始很久了。故选⑥。
(4)“深信不疑”的意思: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深”的意思:非常,很。故选①。
(5)“深情厚谊”的意思:深厚的感情和友谊。“深”的意思:深厚。故选⑤。
(6)结合“这本教材是在太深了”可知,“深”的意思:深奥。故选②。
12. 平静 幽静 静寂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字义的理解,需要结合语境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入合适的语句。
平静:形容心情、环境没有不安或动荡。
静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幽静:幽雅清静。
(1)钱塘江是环境所以结合句意选择“平静”。
(2)月亮出现在晚上,所以结合句意选择“幽静”。
(3)晚上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所以结合语句选择“静寂”。
13.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沙漠里,没有人烟,没有水,没有山,也没有花草树木。 是谁把春的信息告诉人们?当然是燕子。 科学不仅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为陈述句,其方法:把反问词“怎……呢”去掉,把“能”改为“不能”,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例句可知,仿写的句式是: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是排比句式,仿写时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合理即可。
如:在古代没有汽车,没有空调,没有楼房,也没有手机。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例句可知,句子是一问一答,故是设问句。故仿写一个设问句即可。
如:是谁来播种耕耘呢?当然是勤劳的农民。
(4)本题考查用关联词连句子。
结合“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与“科学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知,后一个句子在前一个句子的意思上更进了一层。故是递进关系,应选用:不仅……还……或不但……而且……。
14.B 15.B 16.D 17.D 18.示例:“哗然”的本义是形容许多人吵吵嚷嚷,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潮水,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潮水发出的巨大响声。 19.示例:我对选文第2自然段写潮水如一大群白色的野马朝上游奔腾而去的画面印象最为深刻。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潮来时如同一大群野马奔腾而来的壮观画面。
【解析】1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每日总要挤进杭州湾口的喇叭筒里,回头来探访母亲”可知,杭州湾口的形状是喇叭形。故选:B。
1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历史上,塘堤一次次修筑一次次被潮水冲垮,海水倒灌为患一方,统领修塘的官员无颜见父老乡亲,曾有多人自愿投水殉职。在一代代海宁人的血肉之躯上,鱼鳞石塘终于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建成,从此将万钧之力的钱江潮锁于江中”可知,海水倒灌为患一方的问题,直到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建成鱼鳞石塘,才得以解决。故选:B。
16.本题考查对短文叙述顺序的掌握。
结合“远远一条闪亮的白线”“银线渐近”“更近”“潮头跃过”等语句中看出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故选:D。
17.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结合“大潮出现的时候,远远一条闪亮的白线”“像是一根测量地平线的银尺”可知,把潮水比作了“白线”“银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结合“潮头上你追我赶的浪花,溅起白色的水雾,如同一排并肩行进的火车头”可知,把“浪花”比作了“火车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结合“一块块巨大的花岗条石,竖着插入堤岸,一层砌一层呈阶梯状,好似一道隐入水中的百里长城”可知,把“花岗条石”比作了“长城”,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结合“海水急剧地向前推进,一丈一丈地吞没了江水,如一艘所向无敌的巨轮”可知,把“海水”比作了“巨轮”,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D.结合“这一场海水企图置换江水的搏斗”可知,把“海水”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
18.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哗然本来的意思是:人多声杂的样子,(形)形容许多人吵吵嚷嚷。在本文中是指潮水在吵嚷,把潮水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从而突出了潮水的声势浩大。
19.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积累和理解。
积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相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如:大潮出现的时候,远远一条闪亮的白线,在江的下游缓缓向上游平移,像是一根测量地平线的银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潮来时的情景写得非常的生动、具体。
20.范文
我的家乡是个好地方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坐落在一个山环水绕的小县城,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让人陶醉。
到了春天,漫山遍野都是美丽的花朵,五颜六色的,好像是鲜花织成的大棉被,把山丘和平原盖上了厚厚的一层。
到了夏天,我的家乡更美了,山清水秀,小河清澈见底,里面有许多鱼、虾和螃蟹,它们快乐地嬉戏着,一会儿躲到石头缝里,一会儿伸出头来看看是谁来了,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我和伙伴们经常去小河边游泳,捉鱼,洗澡,玩水,洗去夏日的炎热,我们凉爽爽的,好玩极了!
秋天,我的家乡一片金黄,片片落叶就像翩翩起舞的少女一样,在空中划着美丽的舞步。一簇簇菊花争奇斗艳,为金秋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到了冬天,我的家乡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白茫茫的一片,我和伙伴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陶醉在这美丽的白色世界里,雪姑娘在空中翩翩起舞,是在向我们诉说春天的故事吗?
我的家乡像妈妈一样,在我烦恼忧伤的时候,给我温馨和快乐,让我茁壮成长,我的家乡山清水秀,绿树环绕,鸟语花香,是个天堂般美丽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详解】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以“我的家乡是个好地方”为题,从文章的题目来看,要写出家乡的好,可以从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人文、家乡的物产等角度凸显家乡的特别。
习作思路:
开头:总说,家乡在哪里。
中间:分说,家乡有什么特别之处,按照顺序依次写出来,注意语句优美,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结尾:总说,表达你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