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一、书写(8分)
1.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题(24分)
2.填空。
(1)“皮”字的笔顺是: ,它的第二笔是 ,它的音序是 。
(2)“极”字的第五笔是 ,请你给它组两个词语: 、 。
(3)“片”字的笔顺是: ,这个字一共有 画,它的第四笔是 。
3.比一比,组词语。
跳( ) 孩( ) 洋( ) 如( )
桃( ) 该( ) 样( ) 好( )
4.照样子写一写。
例:皮— 披(披 着)(披 风)
兆— ( )( ) 却— ( )( )
旁— ( )( ) 不— ( )( )
5.我能照样子写一写。
(1)例:披着碧绿的衣裳
着 的 着 的
(2)例:甩甩头
腰 腿 手
(3)例:发动机器 (注意加点的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哦)
衣服 庄稼 课文
6.照样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例:一(片)叶子
一( )猴子 一( )花儿 一( )青蛙
一( )云 一( )雪 一( )鲤鱼
7.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平常我在池子里 ,在小溪里 ,在江河里 ,在海洋里 、 、开大会。
(2)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 。只要 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 、 。
(3)《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写小蝌蚪在 和 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 的变化过程,以及 的变化,蕴含了 的道理。
三、信息匹配(18分)
8.用“\”划掉加点字不正确的音节。
淹没(mò méi) 晒(shài sài)干 奔 (bēn bèn) 跑
得(děi dé) 当 更 (ɡēnɡ ɡènɡ) 加 四海为(wéi wèi)家
9.读句子,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要想获得(dé děi)成功,就得(dé děi)付出努力。
(2)洪水淹没(méi mò)了田地,人们没(méi mò)处安家。
(3)老师在教(jiāo jiào)室里教(jiāo jiào)同学们画冰墩墩。
10.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①迎 ②追 ③穿 ④披
(1)我和妹妹在门口等妈妈,忽然从路口走来一个人,她( )着红色的上衣,( )着长长的头发,我一看是妈妈,赶忙( )了上去,妹妹( )着我喊:“哥哥,等等我。”
①甩甩头 ②摇摇头
(2)这场篮球赛,我们班又输了,班长( ),叹了一口气。
(3)明明从泳池里出来,( ),水花四溅。
四、语言表达(10分)
11.连词成句,加上标点。
(1)看见 荷叶 上 我 一只 大青蛙 蹲着
(2)妈妈 蹦着 孩子们 离开 跳着
12.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例1:小蝌蚪快乐地游来游去。
快乐地飞来飞去。
例2: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奶奶喜欢游泳,有时候 ,有时候 。
例3:我们在教室里学习,在美术室里画画,在操场上玩耍。
小猫在 ,在 ,在 。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课外阅读。
彩虹桥
太阳老师给春夏秋冬布置了作业,
要求把最美的景色(交 校)上来。
春献上了五彩的花朵,
秋献上了(全 金)黄的落叶,
冬献上了洁白的雪花,
夏急了——我献什么呢?
有了!有了!
“咔嚓”一声,
一道白光划过天空,
夏把雷雨派了下来。
太阳老师笑了,
奖给夏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13.选出括号中正确的字,打“√”。
14.夏为什么急了呢?( )
A.因为夏还没有完成作业。 B.因为马上就要下雨了。
15.春、夏、秋、冬完成的作业分别是什么?写一写。
16.你认为秋还会送给老师什么作业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读短文,回答问题。
森林气象站
小熊到外婆家玩。
一大早,小熊问外婆:“外婆,您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吗?”
“好孩子,”熊外婆说,“你到外面去看看,小麻雀在做什么?”
小熊出去了。一会儿,他兴冲冲地跑回来,喊:“外婆!小麻雀都在草地里跳来跳去,还唱歌呢!”“噢,那今天肯定是大晴天。”熊外婆说,“如果小麻雀缩头缩脑,发出吱吱的声音,多半就要下雨了!”
小熊觉得怪好玩的,又问:“外婆,您知道今天刮什么风吗?”“你再去看看,乌鸦是朝什么方向站的?”
小熊跑出去看了看,回来说:“乌鸦是朝太阳升起的方向站的。”“今天刮的是东风,”熊外婆说,“因为乌鸦总是朝着风吹来的方向站。这样可以让风顺着羽毛吹,让羽毛不受损坏呀!”
小熊听了,高兴地说:“森林里的‘气象站’真有趣呀!”
17.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18.小熊到 家玩。
19.“森林气象站”里的“气象员”有 、 。
20.熊外婆告诉小熊今天是晴天,是从 知道的;今天刮东风,是从 知道的。
21.为什么乌鸦朝着风吹来的方向站?
六、书面表达(20分)
22.写话我能行!
图上画了什么地方?画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可能说了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她”“海”“傍”“晚”“宽”“娃”“变”“顶”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丿 P 丿 极端 积极 四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笔顺、音序的掌握。
(1)“皮”字的笔顺是: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它的第二笔是撇。读音:pí。音序:P。
(2)“极”字的笔顺是:横,竖,撇,点,撇,横折折撇,捺。第五笔是撇。组词:极好、太极。
(3)“片”字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一共四画。它的第四笔是横折。
3. 跳高 孩子 海洋 如果 桃子 应该 样子 好人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跳”字可组词:跳水、跳高、跳远、跳跃、跳槽等。
“孩”字可组词:孩子、小孩、男孩、女孩、孩童等。
“洋”字可组词:海洋、洋气、洋溢、大洋、远洋等。
“如”字可组词:如果、如何、比如、如今、假如等。
“桃”字可组词:桃子、桃花、樱桃、寿桃、蟠桃等。
“该”字可组词:应该、活该、该当、合该、理该等。
“样”字可组词:样子、这样、一样、照样、样式等。
“好”字是多音字,读[ hǎo ]时可组词:好人、刚好、好像、好玩等。读[ hào ]时可组词:好学、好逸恶劳、嗜好、投其所好等。
4. 桃 桃花 桃子 脚 洗脚 脚步 傍 傍晚 傍水 坏 坏人 坏事
【详解】本考查加偏旁变新字。
“兆”加偏旁可变成“逃”,逃票、逃跑等;变成“跳”,跳高、跳远。
“却”加偏旁可变成“脚”,脚步、手脚等;变成“踋”,踋踋步、大踋。
“旁”加偏旁可变成“榜”,榜样、榜文等;变成“傍”,依傍、傍晚。
“ 不”加偏旁可变成“怀”,怀抱。怀里等;变成“还”,还有、还要。
5. 露 雪白 肚皮 鼓 大大 眼睛 扭扭 踢踢 握握 缝制 种植 抄写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这类词语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看明白仿写例句的类型就找出答案了。
(1)先观察例子中所给短语的特点,例子中“披”是动词,“碧绿”是形容词,“衣裳”是名词,可知本题要求仿写“(动词)着+(形容词)的+(名词)”形式。
示例:甩着长长的尾巴、拖着疲惫的身子。
(2)先观察例子中所给短语的特点,例子中“甩甩头”是AAB式的词语。
示例:摆摆手、 踢踢腿、 伸伸腰。
(3)例句“发动”是动词,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即可。
示例:清洗衣服、收割庄稼、朗读课文。
6. 只 朵 只 朵 片 条
【详解】本题考查量词的运用。
表示人的量词:个、位、名,位和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
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
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只猴子、一群猴子;
一朵花儿、一盆花儿;
一只青蛙、一对青蛙;
一朵云、一片云;
一堆雪;一片雪;
一条鲤鱼、一堆鲤鱼。
7.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带刺的铠甲 挂住 田野 山洼 鲤鱼妈妈 乌龟 发育成青蛙 生活习性 遇事主动探索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识记。
句子出自课文《我是什么》,原句: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识记。
句子出自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原句: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8.méi sài bèn
děi ɡēnɡ wèi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
“没”读“méi”意思为无,未。读“mò”意思为淹没,漫过。
淹没:指的是被水覆盖或洪水泛滥。故划去“méi”。
“晒”读“shài”意思为太阳把光和热照射到物体上。
晒干:在食物保存、物理、化学等方面做应用的一种使物体干燥的方法。故划去“sài”。
“奔”读“bēn”意思为奔走,紧赶。读“bèn”意思为直向目的地走去投奔。
奔跑:很快地跑,(为某事)奔走。故划去“bèn”。
“得”读“děi”意思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读“dé”意思为合适;正确。
得当:指说话办事合适、恰当。故划去“děi”。
“更”读“ɡēnɡ”意思是改变,经历少。读“ɡènɡ”意思是更加。
更加:表示数量或程度等进一步增加或加深。故划去“ɡēnɡ”。
“为”读“wéi”做,变成。读“wèi”意思是帮助。
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故划去“wèi”。
9.(1)dé děi
(2)mò méi
(3)jiào jiāo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1)获得dé,得到。
就得děi,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
(2)淹没mò,(大水)漫过;盖过。
没méi处,没有地方。
(3)教jiào室,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课业的场所。
教jiāo同学,教导。
10. ③ ④ ① ② ② ①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①迎:1、迎接:欢~。2、对着;冲着。
②追:跟在后面或由后面赶上去。
③穿: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④披: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1)结合“红色的上衣”可知,应选“穿”;结合“长长的头发”可知,应选“披”;看到妈妈,赶忙冲着她走过去,应选“迎”;“妹妹”在“我”后面,动词应该选“追”。
①甩甩头: 形容动作前后摆动。
②摇摇头:指动作左右摆动,含有否定、阻止或不同意的意思。
(2)这场篮球赛,我们班又输了,班长有点失望,叹了一口气。本句含有否定的意思,应选“摇摇头”。
(3)从泳池里出来,甩干身上的水,应选“甩甩头”。
11. 我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 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详解】本题考查连词成句。
首先要读一读词语,看看可以连成什么样的句式,再来连成句子。
(1)通过“看见”一词可知,句式是“谁看见什么?”即:我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
(2)通过“蹦着、跳着”可知,连成的句子是: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12. 小鸟 早上去游泳 下午去游泳 阳台上晒太阳 花园里捉蝴蝶 床上睡大觉
【详解】此题考查仿写句子。
1.“小蝌蚪快乐地游来游去。”是“谁快乐地干什么”的句式,从“飞来飞去”可以推断要填写有翅膀会飞的小动物,因此可以是:小鸟(蜻蜓、蝴蝶等)快乐地飞来飞去。
2.阅读题干得知,要求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来表现“奶奶喜欢游泳”的特点,因此可以写奶奶游泳的时间比较频繁,或者游泳的形式比较多样:奶奶喜欢游泳,有时候早上去游泳,有时候下午去游泳。(奶奶喜欢游泳,有时候自由式游泳,有时候蛙泳。)
3.用“在……在……在……”句式写一句话,写的时候注意,要写同事物在不同地点做不同的事情。可以写:小猫在阳台上晒太阳,在花园里捉蝴蝶,在床上睡大觉,在厨房偷吃鱼,在院子里捉老鼠等等。
13.交 金 14.A 15.春献上了五彩的花朵,夏献上了雷雨,秋献上了金黄的落叶,冬献上了洁白的雪花。 16.秋天还会献上好吃的水果。
【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
交上来:提交上来。故选“交”。
金黄:(形)黄而微红略像金子的颜色。故选“金”。
14.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太阳老师给春夏秋冬布置了作业,要求把最美的景色交 上来。”“夏急了——我献什么呢?有了!有了!‘咔嚓’一声,一道白光划过天空,夏把雷雨派了下来。”可知,夏急了是因为夏还没有完成作业。
1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春献上了五彩的花朵,秋献上了 金黄的落叶,冬献上了洁白的雪花”“一道白光划过天空,夏把雷雨派了下来。太阳老师笑了,奖给夏一座美丽的彩虹桥。”可知,春献上了五彩的花朵,夏献上了雷雨,秋献上了金黄的落叶,冬献上了洁白的雪花。
16.本题主要考查想象能力。
发挥自己的想象,将秋天出现的景象写出来即可。如:秋天把枫叶送给老师。
17.7 18.外婆 19. 小麻雀 乌鸦 20. 小麻雀都在草地里跳来跳去,还唱歌 乌鸦是朝太阳升起的方向站的 21.这样可以让风顺着羽毛吹,让羽毛不受损坏。
【解析】略
22.范文:一天,小熊、刺猬、松鼠、小鸟和小猴子一起来到了果园里玩。这时,小熊说:“这么多果子,要是能摘几个吃该多好呀!”听到这话,猴子连忙回答说:“我来给你们摘。”说完,它马上跳到树枝上,把尾巴倒挂在树枝上,荡来荡去,不一会儿,树上掉下了好多的果子,小鸟看见了,也飞上树枝,一个一个地摘下来,刺猬和小松鼠就在地面上捡果子,小熊把它们捡来的果子守住,你看,它们玩得多开心呀!
【详解】本题考查看图写话能力。
仔细观察图片,图中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子,因此可知故事发生在果园里。左边的树上有一只小鸟,右边的树上有一只倒挂的猴子,它们在把树上的果子摘下来扔给下面的动物们;树下一只小老鼠一手拿着一个果子,一只小熊怀里抱着一堆果子,树脚下有一只后背扎满果子的刺猬。从它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它们非常开心,由此展开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是怎么互相配合的都摘到了果子的。将故事内容写完整。
例如:有一天,森林垦的小动物又集合在一起了。小猴子提议说;“树林里的果子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果子吧!”小刺猬一听,连忙说:“好啊,好啊。我最喜欢摘果子了。快走吧!”于是,小猴、小熊、小老鼠、小刺猬、小鸟等一起出发了。它们来到一片果树林里,看到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都高兴极了。小鸟飞到树上,用力地摇晃树枝。小猴子爬到树上,抓住一个树枝就开始摘起果子来。小刺猬连忙在地上一滚,浑身沾满了果子。小熊一个劲儿地捡着地上的果子,不一会儿,它们就满载而归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