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一.试题(共15小题)
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豌豆 恐怕 耐心 构造
B.收集 驾驶 苍绳 即使
C.按照 舒适 世纪 核心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囚犯(qiú) 系着(jì)
B.避开(bì) 青苔(tái)
C.蝙蝠(piān) 僵持(jiāng)
3.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1)我的手受伤了没办法系(jì xì) 鞋带,弟弟走过来说:“没关系(jì xì) ,我来帮你。
(2)麻雀( qiǎo què) 在有的地区叫家雀( qiǎo què) 儿,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小鸟。
4.下列词语中,构词形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频频点头 B.自言自语 C.亭亭玉立 D.欣欣向荣
5.“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或补充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6.句子轻松练。
(1)仿写句子。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3)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4)他做任何工作都非常认真得很。(修改病句)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的 。文中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让小姑娘的病好起来了。
(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靠 和 配合起来探路的。
8.日积月累。
(1)人非 ,孰能无惑?
(2)好问则裕, 。
(3)智能之士, , 。
(4) ,审问之,慎思之, ,笃行之。
9.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4)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10.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不是……而是……;即使……也……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1.写出下列句子分别使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1)一滴水要变成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
(2)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3)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2.综合实践:
有人说:“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它的利大于弊。”也有人说:“科技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孩子沉迷网络,弊大于利。”你是怎么认为的?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13.课外阅读。
方形西红柿
一块西红柿园地里,结出了一批有棱有角、四四方方的果实。
这一消息震惊了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他们一个个歪着脑袋细细端详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名堂,就小心翼翼地问:“请问,你们是……”
“哈哈,自家人认不出自家人啦!我们也是西红柿,是人类的种子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和改良才培育出来的,就叫我们方形西红柿吧!”
“什么,你们也能算是西红柿?”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① ,有的② ,又惊,又奇,又疑。最后,惊讶和疑惑全变成了愤怒地指责:
“哼,我们西红柿,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根本不需要什么研究、改良!”对,你们这是赶时髦,哗众取宽,只能算作不伦不类的怪胎!”
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一致决定,不认这些“怪胎”,要把他们赶出西红柿园!
这时,种子专家带着一批客人来了。他介绍说:“这是新近培育成功的方形西红柿还有方形甜菜、方形甜瓜、方形菠萝等一系列的新品种。
客人们看了,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好,这种方形西红柿,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优点真多,我们包销了。希望今后能够迅速推广。
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又吃惊,又恼火,低声嘟囔:“唉,想不到这种丑八怪竟还这么讨人喜欢,难道是我们错了?”
(1)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丑八怪”指的是 ,他们的外形特点是 、 。他们讨人喜欢是因为 。
(2)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文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
②
(3)这篇短文想告诉我们 。
A.要有创新意识,要勇于接受新事物
B.西红柿根本不需要什么研究、改良
C.赶时髦,哗众取宠的人都是不伦不类的怪胎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把下列问题进行分类,并回答针对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A.内容
B.写法
C.联系生活实际
①人们为什么喜欢方形西红柿?
②除了方形西红柿,你还知道哪些形状奇特的蔬菜?
③最后一个自然段使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
(5)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的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是什么?
14.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练习。
(一)雨儿
龙应台
到潮州看她时,习惯独睡的我就陪她睡,像带孩子一样用被子裹好她的身体,放周璇的《天涯歌女》,把灯关掉,只留下洗手间的小灯,然后在她身边躺下。等她睡着,我再起来工作。
天微微亮,她轻轻走到我身边,没声没息地坐下来。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①身子愈来愈瘦,脚步愈来愈轻,声音愈来愈弱,神情愈来愈退缩,也就是说,人逐渐逐渐退为影子。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
我一边写,一边说:“干吗那么早起?给你弄杯热牛奶好吗?”
她不说话,无声地觑了我好一阵子,然后轻轻说:“你好像我的雨儿。”
我抬起头,摸摸她灰白色稀疏的头发,说:“妈,千真万确,我就是您的女儿。”她极惊奇地看着我,大大地惊讶,大大地开心:“就是说嘛,我看了你半天,觉得好像,没想到真的是你。说起来古怪,昨天晚上有个人躺在我床上,态度很友善,她也说她是我的雨儿,实在太奇怪了。”
“昨晚那个人就是我啊。”我把冰牛奶倒进玻璃杯中,然后把杯子放进微波炉。远处隐隐传来公鸡的啼声。
(二)我的妈妈是个傻瓜
我的妈妈是真正的傻瓜,她经常做错事,有好几次,妈妈做菜做到一半又去晒衣服,结果锅里的汤汁都溢了出来,她为了把火关掉,一紧张,就把还没有挂上竹竿的衣服全丢在地上。②结果衣服弄脏了,锅子也被她弄翻了,两边都是一塌糊涂。
这时我的傻瓜妈妈就会以滑稽的表情,红着脸向我爸爸道歉:“我真差劲,对不起呀,下次我会注意的!”而爸爸就会笑着回答说:“你真蠢。”
不过我认为说这话的爸爸也一样是傻瓜爸爸(大笑)。有一天早上,大家正在吃早饭的时候,爸爸突然慌慌张张地从房间里奔出来,他一边穿上衣、打领带,一边找公文包,找到以后说了声:“啊!糟啦,来不及了。”就奔出大门。
“放心,他一会儿就会回来的。”妈妈倒是相当镇静。
果然不出所料,爸爸没多久就走回来,而且很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你们看,我空忙了一场,竟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天呢!哈哈……”这就是我说爸爸也是傻瓜的原因。
(1)针对两篇选文的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2)选文(一)描写的是 ,选文(二)描写的是 。
A.经常做错事的糊涂妈妈
B.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年迈母亲
(3)读句子,体悟情感。
读选文(一)中画线的句子①,你体会到作者面对母亲渐渐衰老的现实感到 。
A.无奈、爱怜
B.痛苦、无助
C.嫌弃、厌恶
读选文(二)中画线的句子②,你体会到作者面对妈妈的手忙脚乱感到 。
A.一筹莫展
B.痛心疾首
C.可爱可亲
(4)选文(二)中妈妈、爸爸的“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多项选择)
A.妈妈做菜时忙着晒衣服。晒衣服时又忙着关火,结果两边都一塌糊涂。
B.妈妈红着脸向爸爸道歉。
C.爸爸忘了那天是星期天,风风火火去上班。
D.当妈妈做错事时,爸爸说她“你真蠢”。
15.作文。
题目:我发现了
提示:科学家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从而有所发明和创造。那么,你从大自然里发现了什么呢?从动植物身上又有哪些启发呢?
(1)把题目补充完整。(2)注意条理要清晰,语句要通顺。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二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5小题)
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豌豆 恐怕 耐心 构造
B.收集 驾驶 苍绳 即使
C.按照 舒适 世纪 核心
【考点】错别字.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C正确。
B.有误,苍蝇: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3个龄期)、前蛹、蛹、成虫几个时期。故“苍绳”的“绳”错误。
故选:B。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囚犯(qiú) 系着(jì)
B.避开(bì) 青苔(tái)
C.蝙蝠(piān) 僵持(jiāng)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B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系着”的“系”应读“xì”,读“jì”时指结,扣。
B.正确。
C.有误,“蝙蝠”的“蝙”应读“biān”。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1)我的手受伤了没办法系(jì xì) jì 鞋带,弟弟走过来说:“没关系(jì xì) xì ,我来帮你。
(2)麻雀( qiǎo què) què 在有的地区叫家雀( qiǎo què) qiǎo 儿,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小鸟。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1)jì xì;
(2)què qiǎo。
【分析】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解答】(1)系:jì结,扣:把鞋带~上。xì关联:干~。故依次选“jì、xì”。
(2)雀:què鸟类的一科。体形较小,喙圆锥状。有的善鸣叫。泛指小鸟。也特指麻雀。qiǎo义同“雀(què)”。用于“家雀儿”“雀盲眼(夜盲)”。故依次选“què、qiǎo”。
故答案为:
(1)jì xì;
(2)què qiǎo。
【点评】多音字的数量虽大,但由于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只要认真加以比较,它不同的读音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4.下列词语中,构词形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频频点头 B.自言自语 C.亭亭玉立 D.欣欣向荣
【考点】词语结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结构的辨析,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然后确定结构是否相同。
【解答】A、B、C相同,构词形式都是“AABC”式。
B.不同,构词形式是“ABAB”式。
故选:B。
【点评】词语按结构类型主要有:主谓、并列、动宾、偏正等。平时要注意训练,熟能生巧。
5.“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或补充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考点】破折号.
【答案】A
【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重点考查了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有:用于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语意的转换、递进、转折,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标明行文中的插说,总说与分说之间。
【解答】“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是对“它的确在向上长”的解释或补充说明,故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或补充说明。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6.句子轻松练。
(1)仿写句子。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她是小红的妈妈吗?不是。
(2)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即使老师不在,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纪律。
(3)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他终于来了。
(4)他做任何工作都非常认真得很。(修改病句)
他做任何工作都认真得很。
【考点】句子仿写;修改病句;造句.
【答案】(1)她是小红的妈妈吗?不是。
(2)即使老师不在,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纪律。
(3)他终于来了。
(4)他做任何工作都认真得很。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仿写、造句、修改病句,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1)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前面问,后面答,属于设问句,据此仿写如:她是小红的妈妈吗?不是。
(2)考查了用关联词造句。“即使……也……”是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可写句子:即使老师不在,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纪律。
(3)考查了用“终于”造句。
(4)考查了修改病句。词语重复,去掉“非常”。
故答案为:
(1)她是小红的妈妈吗?不是。
(2)即使老师不在,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纪律。
(3)他终于来了。
(4)他做任何工作都认真得很。
【点评】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的 安徒生 。文中 最后一粒小豌豆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让小姑娘的病好起来了。
(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眼睛 ,而是靠 嘴 和 耳朵 配合起来探路的。
【考点】课文理解;作家及其作品.
【答案】(1)安徒生 最后一粒小豌豆;
(2)眼睛 嘴 耳朵。
【分析】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和作者生平及代表作,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作答。
【解答】(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文中最后一粒小豌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让小姑娘的病好起来了。
(2)学习《蝙蝠和雷达》一文我们知道: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故答案为:
(1)安徒生 最后一粒小豌豆;
(2)眼睛 嘴 耳朵。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日积月累。
(1)人非 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2)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
(3)智能之士, 不学不成 , 不问不知 。
(4) 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考点】名言警句.
【答案】(1)生而知之者;
(2)自用则小;
(3)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4)博学之 明辨之;
【分析】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
(2)出自《尚书》。
(3)这是东汉王充的名言。
(4)出自《礼记》。
故答案为:
(1)生而知之者;
(2)自用则小;
(3)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4)博学之 明辨之;
【点评】名言警句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9.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设问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比喻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反问
(4)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比喻 。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小学阶段对修辞的要求是: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语、引用对比、对偶、反复、借代等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领会修辞方法的作用.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解答】(1)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是设问.
(2)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把超声波比作波浪.是比喻.
(3)句子中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 是反问.
(4)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把超声波比作波浪.是比喻.
故答案为:
(1)设问 (2比喻) (3)反问 (4)比喻
【点评】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语、引用对比、对偶、反复、借代等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领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10.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不是……而是……;即使……也……
(1)蝙蝠 不仅 能在夜里飞行, 还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即使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也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不是 眼睛, 而是 嘴和耳朵。
(4) 因为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所以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考点】关联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关联词的运用,“关联词语填空”学习方法:第一步:熟记8种类型的名称、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关系及与这个名称相对应的8种关联词。(至少背一个例句,例句背得越多越好。)第二步:能够准确地辨别出一个句子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依据背的关联词,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
【解答】根据一个句子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
(1)句子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是递进关系,故选用“不仅…还…”
(2)句子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是假设关系,故选用“即使…也…”
(3)句子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是选择关系,故选用“不是…而是…”
(4)句子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故选用“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
(1)不仅…还…
(2)即使…也…
(3)不是…而是…
(4)因为…所以…
【点评】要准确地辨别出一个句子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什么样的关系,选用什么样的关联词。
11.写出下列句子分别使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1)一滴水要变成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 A
(2)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C
(3)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BD
【考点】说明方法.
【答案】(1)A;
(2)C;
(3)BD。
【分析】考查了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解答】(1)从“1500”可知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把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王公贵族的生活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把“人类居住的星球”比作“地球村”,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列举了20世纪的一些新事物,属于举例子。
故答案为:
(1)A;
(2)C;
(3)B、D。
【点评】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也叫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
12.综合实践:
有人说:“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它的利大于弊。”也有人说:“科技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孩子沉迷网络,弊大于利。”你是怎么认为的?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与弊端,充分利用科技的便捷因素,如: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眼界拓宽了,知识更丰富了,出门更方便了等。同时也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能沉迷于网络之中,这样才会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考点】实践作业.
【答案】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与弊端,充分利用科技的便捷因素,如: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眼界拓宽了,知识更丰富了,出门更方便了等。同时也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能沉迷于网络之中,这样才会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分析】考查了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是指完成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问卷等方面的任务。实践作业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解答】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着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孩子沉迷网络,因此我认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与弊端,充分利用科技的便捷因素,如: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眼界拓宽了,知识更丰富了,出门更方便了等。同时也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能沉迷于网络之中,这样才会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故答案为: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与弊端,充分利用科技的便捷因素,如: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眼界拓宽了,知识更丰富了,出门更方便了等。同时也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能沉迷于网络之中,这样才会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点评】实践作业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发问,获得自我体验,实践性作业与传统作业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充分重视。
13.课外阅读。
方形西红柿
一块西红柿园地里,结出了一批有棱有角、四四方方的果实。
这一消息震惊了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他们一个个歪着脑袋细细端详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名堂,就小心翼翼地问:“请问,你们是……”
“哈哈,自家人认不出自家人啦!我们也是西红柿,是人类的种子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和改良才培育出来的,就叫我们方形西红柿吧!”
“什么,你们也能算是西红柿?”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① ,有的② ,又惊,又奇,又疑。最后,惊讶和疑惑全变成了愤怒地指责:
“哼,我们西红柿,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根本不需要什么研究、改良!”对,你们这是赶时髦,哗众取宽,只能算作不伦不类的怪胎!”
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一致决定,不认这些“怪胎”,要把他们赶出西红柿园!
这时,种子专家带着一批客人来了。他介绍说:“这是新近培育成功的方形西红柿还有方形甜菜、方形甜瓜、方形菠萝等一系列的新品种。
客人们看了,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好,这种方形西红柿,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优点真多,我们包销了。希望今后能够迅速推广。
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又吃惊,又恼火,低声嘟囔:“唉,想不到这种丑八怪竟还这么讨人喜欢,难道是我们错了?”
(1)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丑八怪”指的是 方形西红柿 ,他们的外形特点是 有棱有角 、 四四方方 。他们讨人喜欢是因为 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 。
(2)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文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 紧皱眉头
② 歪斜着脑袋
(3)这篇短文想告诉我们 D 。
A.要有创新意识,要勇于接受新事物
B.西红柿根本不需要什么研究、改良
C.赶时髦,哗众取宠的人都是不伦不类的怪胎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把下列问题进行分类,并回答针对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A.内容
B.写法
C.联系生活实际
①人们为什么喜欢方形西红柿? A 因为这种方形西红柿,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
②除了方形西红柿,你还知道哪些形状奇特的蔬菜? C
③最后一个自然段使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 B
(5)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的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是什么?
你认为西红柿有必要改良成为方形吗,为什么?
【考点】说明文;内容理解与概括;概括文章主旨;开放探究;补充句子.
【答案】(1)方形西红柿 有棱有角 四四方方 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
(2)①紧皱眉头 ②歪斜着脑袋;
(3)D;
(4)①A 因为这种方形西红柿,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
②C;
③B;
(5)你认为西红柿有必要改良成为方形吗,为什么?
【分析】文章写了西红柿院子里出现了方形西红柿,西红柿元老们认为他们是异类,于是想将它们赶出去,但是专家和客人们说方形西红柿是新品种,更讨人喜欢。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结合句子“一块西红柿园地里,结出了一批有棱有角、四四方方的果实”“这种方形西红柿,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优点真多”可知答案。
(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可知,结合句子:又惊,又奇,又疑。最后,惊讶和疑惑全变成了愤怒的指责。从这句话可知,西红柿的元老们看到这样形状的西红柿应该非常的奇怪,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因此是有的紧皱眉头,有的歪斜着脑袋。
(3)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本文通过方形西红柿被西红柿元老厌恶,但是却被人们所喜欢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回答此类题目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①人们为什么喜欢方形西红柿?是对内容的理解。回答:因为这种方形西红柿,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
②除了方形西红柿,你还知道哪些形状奇特的蔬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③最后一个自然段使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是针对写法提出的问题。
(5)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结合本篇文章的信息,学生进行自问自答即可,要求结合文本信息来答。即:问题:你认为西红柿有必要改良成为方形吗,为什么?
故答案为:
(1)方形西红柿 有棱有角 四四方方 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
(2)①紧皱眉头 ②歪斜着脑袋;
(3)D;
(4)①A 因为这种方形西红柿,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
②C;
③B;
(5)你认为西红柿有必要改良成为方形吗,为什么?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4.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练习。
(一)雨儿
龙应台
到潮州看她时,习惯独睡的我就陪她睡,像带孩子一样用被子裹好她的身体,放周璇的《天涯歌女》,把灯关掉,只留下洗手间的小灯,然后在她身边躺下。等她睡着,我再起来工作。
天微微亮,她轻轻走到我身边,没声没息地坐下来。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①身子愈来愈瘦,脚步愈来愈轻,声音愈来愈弱,神情愈来愈退缩,也就是说,人逐渐逐渐退为影子。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
我一边写,一边说:“干吗那么早起?给你弄杯热牛奶好吗?”
她不说话,无声地觑了我好一阵子,然后轻轻说:“你好像我的雨儿。”
我抬起头,摸摸她灰白色稀疏的头发,说:“妈,千真万确,我就是您的女儿。”她极惊奇地看着我,大大地惊讶,大大地开心:“就是说嘛,我看了你半天,觉得好像,没想到真的是你。说起来古怪,昨天晚上有个人躺在我床上,态度很友善,她也说她是我的雨儿,实在太奇怪了。”
“昨晚那个人就是我啊。”我把冰牛奶倒进玻璃杯中,然后把杯子放进微波炉。远处隐隐传来公鸡的啼声。
(二)我的妈妈是个傻瓜
我的妈妈是真正的傻瓜,她经常做错事,有好几次,妈妈做菜做到一半又去晒衣服,结果锅里的汤汁都溢了出来,她为了把火关掉,一紧张,就把还没有挂上竹竿的衣服全丢在地上。②结果衣服弄脏了,锅子也被她弄翻了,两边都是一塌糊涂。
这时我的傻瓜妈妈就会以滑稽的表情,红着脸向我爸爸道歉:“我真差劲,对不起呀,下次我会注意的!”而爸爸就会笑着回答说:“你真蠢。”
不过我认为说这话的爸爸也一样是傻瓜爸爸(大笑)。有一天早上,大家正在吃早饭的时候,爸爸突然慌慌张张地从房间里奔出来,他一边穿上衣、打领带,一边找公文包,找到以后说了声:“啊!糟啦,来不及了。”就奔出大门。
“放心,他一会儿就会回来的。”妈妈倒是相当镇静。
果然不出所料,爸爸没多久就走回来,而且很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你们看,我空忙了一场,竟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天呢!哈哈……”这就是我说爸爸也是傻瓜的原因。
(1)针对两篇选文的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一: 选文(一)为什么以“雨儿”为题?
问题二: 选文(二)中“我”的妈妈真的很傻吗?
(2)选文(一)描写的是 B ,选文(二)描写的是 A 。
A.经常做错事的糊涂妈妈
B.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年迈母亲
(3)读句子,体悟情感。
读选文(一)中画线的句子①,你体会到作者面对母亲渐渐衰老的现实感到 A 。
A.无奈、爱怜
B.痛苦、无助
C.嫌弃、厌恶
读选文(二)中画线的句子②,你体会到作者面对妈妈的手忙脚乱感到 C 。
A.一筹莫展
B.痛心疾首
C.可爱可亲
(4)选文(二)中妈妈、爸爸的“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C (多项选择)
A.妈妈做菜时忙着晒衣服。晒衣服时又忙着关火,结果两边都一塌糊涂。
B.妈妈红着脸向爸爸道歉。
C.爸爸忘了那天是星期天,风风火火去上班。
D.当妈妈做错事时,爸爸说她“你真蠢”。
【考点】记叙文;句子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开放探究.
【答案】(1)选文(一)为什么以“雨儿”为题?选文(二)中“我”的妈妈真的很傻吗?
(2)B A;
(3)A C;
(4)AC。
【分析】文章(一)写了年老的母亲得了老年痴呆,她总是把女儿喊作雨儿,也记不得“我”是谁,一次次问“我”同样的问题。“我”把母亲带到“我”的住所,又带她去做捷运,还给她照了一张相片,全文表现了母爱的深重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回报之情。
文章(二)写了“我”有一个经常做错事的糊涂妈妈,有一次妈妈做菜时忙着晒衣服,晒衣服时又忙着关火,结果两边都一塌糊涂。于是爸爸说她真是“蠢”。可是有一天爸爸忘了那天是星期天,风风火火去上班。结果没多久就走回来了。文章表现了“我”的妈妈是个可爱可亲的人。
【解答】(1)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即可。即:问题一:选文(一)为什么以“雨儿”为题?问题二:选文(二)中“我”的妈妈真的很傻吗?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选文(一)描写的是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年迈母亲,选文(二)描写的是经常做错事的糊涂妈妈。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身子愈来愈瘦,脚步愈来愈轻,声音愈来愈弱,神情愈来愈退缩,也就是说,人逐渐逐渐退为影子”可知,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作者面对母亲渐渐衰老的现实感到嫌弃、厌恶。
阅读句子“结果衣服弄脏了,锅子也被她弄翻了,两边都是一塌糊涂”可知,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作者面对妈妈的手忙脚乱感到可爱可亲。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结果衣服弄脏了,锅子也被她弄翻了,两边都是一塌糊涂”“你们看,我空忙了一场,竟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天呢”可知答案。故选AC。
故答案为:
(1)选文(一)为什么以“雨儿”为题?选文(二)中“我”的妈妈真的很傻吗?
(2)B A;
(3)A C;
(4)AC。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5.作文。
题目:我发现了 蚱蜢的鼻子长在哪儿?
提示:科学家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从而有所发明和创造。那么,你从大自然里发现了什么呢?从动植物身上又有哪些启发呢?
(1)把题目补充完整。(2)注意条理要清晰,语句要通顺。
【考点】记叙文(记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一、认真审题:
根据题目要求,本题为半命题作文,主要写我们生活中的发现.审题不细,往往出错.我们对题目要求要认真审视、理解,想一想:生活中我印象最深的发现是什么?抓住题眼“发现”,把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事情确定下来.“我的发现”是话题,不是“文题”,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不能直接以“我的发现”作为自己文章的题目,而要“自拟题目”,即以话题的题眼“发现”为中心词,前或后补充内容.如《我发现了蚱蜢的鼻子长在哪儿?》《我的同桌新发现》《我发现了枕头里的新世界》等.
二、源于观察,贴近生活.平时我们就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解开事件背后,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都隐藏着许多知识、问题.一次旅游发现了游客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一次坐车,发现不文明的举止;一次随大人逛街购物,发现买东西还价的秘诀;一次实验,发现有趣的问题探索…,你看,只要关心生活、细心观察,我们就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
三、可从以下几个环节写:发现的起因、发现的经过、发现的结果、受到的启发.
四、注意组织语言,用上一些好词佳句.
【解答】我发现了蚱蜢的鼻子长在哪儿
星期天的午后,我的好朋友张珂伟叫我去捉鱼玩,我趁妈妈午睡时,悄声答应.在路上,我无意中看到绿荫从中蹦来飞去的五六只蚱蜢,想起星期四《科学》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做一个小试验来探究一下蚱蜢的鼻子长在哪.我就同好朋友商量一下,改变出行计划.我俩分头捕捉起蚱蜢来,转眼间,我俩已经转眼间,我俩已经捉了两只蚱蜢.
过后,我就拿着“试验品”和张珂伟来到他家,他端来一盆清水,平稳地放在地上,我拿起一只蚱蜢,它的几条腿乱蹬,好像在说:“饶了我的命吧.”我无奈地说:“为了我的试验,只好委屈你了.”说着,我开始进行试验.
先假设蚱蜢的鼻子在头部.我小心翼翼地把蚱蜢的头浸入水中,过了一会,我见水里没什么动静,我们心想:也许过上一会就可能闷死,但是几分钟过去了,还是不见蚱蜢有什么痛苦的表现,张珂伟抬头看了看我,疑惑不解地说:“难道蚱蜢的鼻子不是长在头部了?”
再假设蚱蜢的鼻子长在腹部.说干就干,我把另一只蚱蜢的腹部按进了水里,蚱蜢开始费力地挣扎着,头部的触须摆动起来,嘴里还吐着白沫.为了证实我们的试验成功,我又把第一次试验过的蚱蜢的腹部按进水中.啊,真奇怪!不过一会,这只蚱蜢也口吐白沫,几条腿拼命的挣扎着,两个翅膀直扑打,后来,我们接连两次反复试验,结果相同.我宣布:试验成功了,蚱蜢的鼻子长在腹部!
后来,我从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才得知,原来蚱蜢口吐白沫,不是真死了,是佯装假死,以蒙骗他人.
【点评】生活中可发现的很多,可是如果不能具体细致地描述下来,文章就会显得空洞无物.我们需要关注生活中的“小”——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个让人心动的场景、一次受益匪浅的谈话、一次细心的体会…这些细节往往能开启我们情感的大门.作文中,我们只有通过这些细节的重彩描绘,才能表达自己对生活丰富、美好的情感.重点写出自己发现的过程,注意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凸显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