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摩擦力-高中物理必修一素养提升学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摩擦力-高中物理必修一素养提升学案(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16 09:1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物理必修一素养提升学案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2节 摩擦力
【课标解读】
1. 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了解最大静摩擦力。
3.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根据公式计算其大小。
4.会利用二力平衡获得静摩擦力大小,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5. 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例,有将摩擦力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形成运动和力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练习,历经抽象概括,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掌握分析摩擦力的方向的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思维脉络】
【新课讲解】
知识点 1 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__相对滑动__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__阻碍相对运动__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__接触面__,并且跟物体__相对运动__的方向相反。
3.大小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成__正比__,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质等有关。
(2)公式:Ff=__μFN__。
(3)动摩擦因数μ:它的值跟两接触面的__材料__和__粗糙程度__有关。动摩擦因数μ=____,Ff在接触面内且与相对运动方向__相反__,FN与接触面__垂直__。
注意: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知识点 2 静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__相对运动的趋势__,而没有__相对运动__时,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__接触面__,跟物体__相对运动趋势__的方向相反。
3.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Fmax,在数值上等于物体__即将开始运动__时的拉力。
4.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之间实际产生的静摩擦力F在__0__与最大静摩擦力__Fmax__之间,即__0注意:“相对静止”≠“静止”其含义包括两个物体都静止,或者是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运动。
【互动探究】
探究一?滑动摩擦力
情境导入
如图甲、乙、丙所示,质量为2 kg的木块在不同水平拉力作用下,均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1)以上三图中的木块除了受到水平拉力外,水平方向还要受到一个什么力?你能根据二力平衡确定这个力的大小吗?
(2)以上三图中木块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哪?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有何规律?
(3)比较甲、乙两图,表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比较甲、丙两图,表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案:(1)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和外力大小相等,即3.6N、6.6N、5.6N。
(2)方向均向左,其方向总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甲、乙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甲、丙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材料有关。
要点提炼
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两物体缺一不可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在接触面上,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例如: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公式法:根据公式Ff=μF N计算。
①正压力F N是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F N的大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
②动摩擦因数μ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2)二力平衡法: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特别提醒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探究二? 静摩擦力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可以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记),它可以随指针移动。拉力F逐渐增大,木块保持静止,直到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及其变化情况。
试分析:(1)随着外力的增大,静摩擦力大小变化吗?若变化,如何变化?
(2)木块开始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特点?
(3)若在木块上增加砝码,木块开始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1)由二力平衡知,随着外力的增大,静摩擦力大小发生变化,相应增大。
(2)木块开始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最大,即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数值存在一个范围,即0(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要点提炼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缺一不可
2.静摩擦力的方向
(1)在接触面上,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例如:
3.静摩擦力的大小
(1)大小的范围:0(2)计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3)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为分析问题方便,可认为二者相等。
特别提醒
(1)不能认为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静止,运动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效果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3)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在一定范围内其大小随外力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个定值。
探究三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比较
情境导入
绳结是靠什么性质的力使绳子连在一起或把物体绑在一起?为什么有的绳子不容易“死扣”?
提示: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太小(或绳子光滑)
要点提炼
两种摩擦力的比较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 相同点 ①相互接触;②相互挤压;③接触面粗糙
不同点 有相对运动趋势 有相对运动
力的三要素 大小 相同点 ①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②可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求解(后面学习)
不同点 被动力,与压力无关,大小为0方向 相同点 ①与运动方向无直接关系,可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与运动方向相反或者成一夹角;②与接触面相切;③与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方向垂直
不同点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作用点 相同点 在接触面上,做力的图示时,可根据等效原理画到物体的重心上
【温馨提示】
对摩擦力认识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误认为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一定产生于运动的物体间
静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它们可能都运动;滑动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间,它们中可能有一个物体静止。例如,汽车加速前进时,相对于车厢静止的箱子随汽车一起运动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狗拉雪橇向前运动时,静止的地面受到滑动摩擦力。
误区二: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实际上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可能相同,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误区三:误认为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实际上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则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就越大,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无关。
误区四:误认为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实际上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有可能是动力,如传送带就是利用摩擦力作为动力,将粮食由低处送到粮仓中。
【典例剖析】
典例 如图所示,一重为40 N的木块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某瞬间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F1、F2的作用,其中F1=13 N,F2=6 N。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撒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思路引导:—
解析:当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滑=μF N=μG=0.2×40 N=8 N,故木块受到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8 N。
(1)加上F1、F2后,F1和F2相当于一个方向向右的F=F1-F2=7 N的力。由于F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则木块受到桌面静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为7 N,方向水平向左。
(2)将F1撤去后,由于F2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由二力平衡知识知,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2,即大小为6 N,方向水平向右。
(3)撤掉F2后,由于F1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8 N,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1)7 N 水平向左 (2)6 N 水平向右
(3)8 N 水平向左
思维升华:求解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1)明确所求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一般根据二力平衡来求。求解时应注意物体是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物体处于减速或加速运动状态,则二力平衡不成立。
(3)滑动摩擦力一般根据公式法计算,计算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接触面积、物体是否匀速运动无关,只取决于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的大小。
针对性训练
1 如图所示,质量为20 kg的物体,沿粗糙水平地面向右运动,一水平向左的力F=10 N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取g=10 N/kg)( D )
A.10 N,向右      B.10 N,向左
C.20 N,向右      D.20 N,向左
D 解析:物体沿粗糙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FN=mg=200 N,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μFN=μmg=20 N,方向:与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向左,故D正确。
2.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砖,它的长、宽、高分别为25 cm、15 cm、8 cm,则当它平放、侧放和竖放时,运动的砖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为( B )
A.Ff1>Ff2>Ff3     B.Ff1=Ff2=Ff3
C.Ff1B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只与两接触面的材料和正压力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则三种情况下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故选B。
3 如图所示,A是主动轮,B是从动轮,它们通过不打滑的皮带传动,轮的转动方向见图,在B轮上带有负载,P、Q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 )
A.P点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
B.P点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下
C.Q点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
D.Q点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下
思路引导: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明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AC 解析:P点位置在与主动轮接触的皮带上,轮子带着传送带运动,故传送带相对轮子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但没有相对滑动;故P点受到的是静摩擦力;P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A正确,B错误;Q点位置在与从动轮接触的皮带上,轮子是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运动的,没有打滑,故受到的也是静摩擦力,因皮带向上的运动,故Q相对于皮带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故Q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C正确,D错误。
4. 如图所示,小军沿水平方向推一只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较大的木箱,甲图中他用了50 N的力推,结果木箱不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1;乙图中他将力增大到100 N木箱恰好被推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2;丙图中小军把木箱推跑了,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3。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400 N,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 C )
A.F1=0 N,F2=100 N,F3=400 N
B.F1=50 N,F2=100 N,F3=400 N
C.F1=50 N,F2=100 N,F3=80 N
D.F1=0 N,F2=100 N,F3=80 N
C 解析:甲图中他用了50 N的力推,结果木箱不动,则此时木箱受到的静摩擦力F1与推力大小相等,即F1=50 N;乙图中他将力增大到100 N木箱恰好被推动,此时木箱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摩擦力大小仍等于推力,即F2=100 N;丙图中小军把木箱推跑了,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3=μmg=80 N。故选C。
5. 《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实施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机器制造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智能机械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图所示,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则( CD )
A.小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B.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C.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铁夹与球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大
D.小球受到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解析:对金属小球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小球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二力平衡,所以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增大压力,摩擦力不变,依然跟重力平衡。AB错误,D正确;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铁夹与球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大,可以夹起更重的金属球,C正确。
6 如图一女孩在健身器材上爬杆玩耍,女孩( BD )
A.抱住竖直杆不动时,抱得越紧所受摩擦力越大
B.抱住竖直杆不动时,抱得越紧二者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越大
C.缓慢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下的
D.缓慢向上攀爬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上的
BD 解析:当女孩抱住竖直杆不动时,女孩处于平衡状态,女孩受到的重力与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抱得越紧女孩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不变,但是二者之间的弹力增大,导致最大静摩擦力增大,故A错误,B正确;女孩缓慢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方向竖直向上,故C错;女孩缓慢上爬的过程中,手相对于杆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则此过程中女孩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故D正确。
7.(2021·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高一期末)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水平拉桌面上质量为5.0kg的物块,当物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 N。求:
(1)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
答案:(1)10 N (2)0.2
解析:(1)当物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则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F=10 N
(2)根据Ff=μFN=μmg
可得μ===0.2
8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车上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并说明摩擦力充当动力还是阻力。
(1)汽车由静止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面无相对滑动);
(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3)汽车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4)汽车刹车,木箱在车上向前滑动时;
(5)汽车在匀速过程中突然加速,木箱在车上滑动时。
解析:(1)木箱随汽车一起由静止加速运动时,假设二者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汽车加速时,木箱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有静止状态。因此它将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而实际木箱没有滑动,说明木箱有相对汽车向后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此时静摩擦力是动力。
(2)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假设木箱与汽车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木箱将相对汽车向前滑动,而实际木箱没有滑动,说明木箱有相对汽车向前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后的静摩擦力,此时静摩擦力是阻力。
(3)木箱随汽车一起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假设木箱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跟木箱接触的物体只有汽车,汽车最多能对它施加两个力(支持力F1和摩擦力F2),由二力平衡条件知:F1与G抵消,但没有力与F2抵消,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与题意矛盾,所以假设错误,即木箱不受摩擦力。
(4)汽车刹车,木箱相对于汽车向前滑动,易知木箱受到向后的滑动摩擦力,此时滑动摩擦力是阻力。
(5)汽车在匀速过程中突然加速,木箱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易知木箱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此时滑动摩擦力是动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